第66章 獻帝的逃亡困境
字數:3606 加入書籤
漢獻帝得知趙溫寫信的事後,憂心忡忡地問侍中常洽:“李傕分不清好歹,趙溫的話又說得太直白,真讓人擔心。”常洽安慰他說:“李應已經勸住李傕了,陛下不用擔心。”漢獻帝這才稍稍安心。
李傕和郭汜在長安城中的爭鬥愈演愈烈,雙方僵持不下。李傕想通過和談來結束這場爭鬥,於是派公卿大臣去郭汜那裏求和。可郭汜根本不領情,反而把這些公卿大臣全部抓了起來。
楊彪在被郭汜扣留期間,曾試圖勸說郭汜停止爭鬥。他義正言辭地說:“大臣們相互爭鬥,一個劫持天子,一個扣押公卿,這像話嗎?”郭汜聽後,惱羞成怒,拔出刀來,想要親手殺死楊彪。幸好中郎將楊密和其他左右侍從紛紛勸阻,郭汜才沒有動手,把楊彪放了回去。
李傕和郭汜就這樣在長安城中相互攻擊,持續了好幾個月,無數百姓和士兵在這場戰亂中喪生,死亡人數多達數萬。李傕這個人還迷信鬼怪和旁門左道之術,他的軍營裏經常有道士和女巫擊鼓唱歌,祈求神靈降臨,祭祀六丁神,使用各種符劾、厭勝的器具。他甚至還在朝廷省門外為董卓設立神位,經常用牛羊祭祀。祭祀完後,他還會到省閣詢問皇帝的起居情況,想要進宮麵見皇帝。李傕身上常常帶著三把刀,手裏還握著鞭子和一把刀。侍中、侍郎們看到他帶著兵器,都嚇得惶恐不安,也紛紛帶上刀劍,守在皇帝身邊。李傕在和皇帝交談時,一會兒稱呼“明陛下”,一會兒又喊“明帝”,還不停地向皇帝訴說郭汜的種種不是,皇帝也隻能順著他的意思回應。李傕聽了皇帝的話後,心裏十分得意,還自言自語地說:“明陛下真是賢明聖主啊!”他自以為很得皇帝的歡心。即便如此,他還是很忌憚皇帝身邊的近臣帶著刀劍,對身邊的人抱怨說:“這些人是不是想圖謀不軌?怎麽都帶著刀!”侍中李禎和李傕是同鄉,平時關係也不錯,他趕忙解釋說:“軍中規矩就是這樣,大家帶刀是為了防身,這是國家的慣例。”李傕聽了,這才打消了疑慮。
漢獻帝見局勢混亂不堪,便派謁者仆射皇甫酈去調解李傕和郭汜的矛盾。皇甫酈出身涼州名門,口才出眾,善於應對。他先去見了郭汜,郭汜表麵上接受了皇帝的詔令。可當皇甫酈去見李傕時,李傕卻堅決不肯和解。他傲慢地說:“我有討伐呂布的大功,輔政這四年,讓三輔地區變得安寧清靜,這天下人都知道。郭汜就是個盜馬的賊,他憑什麽和我平起平坐?我一定要殺了他!你也是涼州人,你看看我的兵力和謀略,對付郭汜還不是輕而易舉?郭汜還劫持扣押公卿大臣,他做出這樣的事,你居然還想幫他說話。我李傕可不是好惹的!”皇甫酈毫不畏懼,反駁道:“從前有窮國的後羿,仗著自己箭術高超,不考慮後患,最終落得個悲慘的下場。就說最近的董卓,他那麽強大,你也親眼所見。他在朝中依靠王公大臣,在外有董旻、董承、董璜等人輔佐,可呂布卻忘恩負義,背叛了他,轉眼間,董卓的頭就被掛在了竹竿上,這就是有勇無謀的下場。如今你身為上將,手握兵權,子孫掌權,宗族也享受著榮華富貴,國家的高官厚祿都被你占據了。郭汜劫持公卿大臣固然不對,可你卻脅迫天子,你們倆誰的罪過更大呢?張濟和郭汜、楊定有勾結,很多官員也依附他們。楊奉隻是白波軍的首領,他都知道你做得不對,雖然你封他官職,想要拉攏他,可他都不肯為你盡力。”李傕根本聽不進去皇甫酈的話,反而大聲嗬斥他,讓他滾出去。
皇甫酈離開後,來到省門,向皇帝報告李傕不肯聽從詔令,言辭還十分無禮。侍中胡邈是李傕的親信,他趕緊叫傳詔的人修改皇甫酈的話,還對皇甫酈說:“李將軍對你不薄,你能當上太尉,也多虧了李將軍的幫忙。你可別不識好歹!”皇甫酈義正言辭地說:“胡敬才,你身為朝廷的重臣,本應輔佐皇帝,可你說的都是什麽話?你這樣的人還能被重用嗎?我家世代受朝廷的恩惠,我又一直在皇帝身邊侍奉。君辱臣死,如果因為李傕而死,那也是我的天命!”漢獻帝聽到皇甫酈的回答後,擔心李傕知道後會更加惱怒,趕緊下令讓皇甫酈離開。皇甫酈剛走出軍營大門,李傕就派虎賁王昌去追他。王昌知道皇甫酈為人忠誠正直,便故意放走了他,回去後向李傕報告說沒追上。
後來,漢獻帝為了安撫李傕,派左中郎將李固持節任命李傕為大司馬,地位在三公之上。李傕卻認為這是自己得到了鬼神的庇佑,於是大肆賞賜那些道士和女巫。
李傕在長安的暴行引起了許多人的不滿,他的部將楊奉和軍吏宋果等人暗中謀劃,想要殺死李傕,結束這場禍亂。然而,計劃不幸泄露,楊奉見事情敗露,當機立斷,帶著自己的軍隊背叛了李傕。隨著楊奉的離去,李傕的勢力開始逐漸衰弱。
此時,屯兵弘農的張濟從陝地趕來,試圖調解李傕和郭汜之間的矛盾。在張濟的周旋下,漢獻帝終於有了逃離長安的機會。天子的車隊緩緩離開長安,來到了新豐、霸陵一帶。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當隊伍行至宣平門,準備過橋時,卻遭遇了郭汜的數百士兵阻攔。這些士兵手持兵器,大聲喝問:“車上的是天子嗎?”車隊頓時停了下來,氣氛緊張到了極點。李傕的數百士兵也不甘示弱,他們手持大戟,緊緊護衛在天子乘坐的馬車左右。關鍵時刻,侍中劉艾挺身而出,他大聲呼喊:“這就是天子!”同時,他讓侍中楊琦高高舉起車帷,讓天子的麵容顯露出來。漢獻帝威嚴地對著那些士兵說道:“你們還不退下,怎敢如此逼近朕?”郭汜的士兵們聽了,這才緩緩退去。車隊順利過橋後,周圍的士兵和百姓們都激動地高呼萬歲。
本以為危機就此解除,可郭汜賊心不死,他又打起了歪主意,妄圖再次脅迫天子遷都郿地。漢獻帝得知消息後,驚恐萬分,急忙逃向楊奉的軍營尋求庇護。楊奉得知天子遭遇危險,立刻率軍出擊,與郭汜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戰鬥。在楊奉的奮力抵抗下,郭汜的軍隊被打得大敗,隻能狼狽地逃往南山。
楊奉和將軍董承保護著漢獻帝,一路奔波,終於回到了洛陽。然而,李傕和郭汜得知天子逃脫後,後悔不已,兩人又再次聯合起來,率領大軍在弘農的曹陽追上了天子一行。
麵對來勢洶洶的敵人,楊奉深知自己兵力不足,難以抵擋,於是急忙派人征召河東地區原白波軍的首領韓暹、胡才、李樂等人前來救援。很快,援軍趕到,他們與李傕、郭汜的軍隊在曹陽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大戰。戰場上,喊殺聲震天,刀光劍影閃爍,雙方士兵都殺紅了眼。但由於李傕、郭汜的軍隊人數眾多,且作戰經驗豐富,楊奉的軍隊漸漸抵擋不住,最終戰敗。
李傕、郭汜的軍隊趁機縱兵大肆屠殺公卿百官,還搶走了宮中的宮女,一路劫掠,進入了弘農。在這場戰亂中,尚書令士孫瑞不幸被亂兵殺害。士孫瑞,字君榮,扶風人,他家世代書香門第。士孫瑞自幼傳承家業,博學多才,無所不通,在仕途上也擔任過許多重要的職位。董卓被殺後,他升任大司農,成為為國三老。每次三公之位空缺,他都在候選人之列。太尉周忠、皇甫嵩,司徒淳於嘉、趙溫,司空楊彪、張喜等在被任命為三公時,都曾推辭並舉薦士孫瑞。後來,天子遷都許昌,朝廷追論士孫瑞的功勞,封他的兒子士孫萌為澹津亭侯。士孫萌,字文始,也很有才華學問,與王粲交好。在士孫萌即將前往封國時,王粲還作詩相贈,士孫萌也有回應之作,收錄在王粲的詩集中。
漢獻帝在這場慘敗中,隻能匆忙逃離。他一路逃到陝地,為了躲避李傕、郭汜的追擊,決定北渡黃河。慌亂之中,天子的隊伍丟失了大量的輜重,眾人隻能徒步前行。跟隨在天子身邊的,隻有皇後和幾位貴人。他們曆經艱辛,終於到達了大陽,暫時在一戶人家的屋子裏安頓下來。
當初,有人提議讓天子乘船順河東下。太尉楊彪堅決反對,他說:“我是弘農人,從這裏往東,有三十六處險灘,實在不適合天子的車駕通行。”劉艾也附和道:“我以前當過陝令,深知那裏的危險,就算有軍隊護送,都有可能遭遇傾覆,更何況現在沒有軍隊,太尉的謀劃是對的。”於是,眾人放棄了乘船東下的計劃。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白話三國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