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司馬懿出征遼東

字數:3776   加入書籤

A+A-


    公孫淵的官屬們見主公如此憂慮,心中也十分焦急。大司馬長史郭昕、參軍柳浦等七百八十九人經過商議,決定聯名上書給魏明帝,為公孫淵辯解。他們在信中寫道:“陛下,公孫淵一直以來都小心翼翼地守護著遼東這片土地,對陛下更是恪盡職守,勤勉侍奉,從未有過絲毫懈怠。他一心為朝廷盡忠,可如今卻無端遭受禍患,這實在是讓人痛心。就像《小弁》和《離騷》中所寫的那樣,忠臣往往得不到應有的回報,反而遭受讒言的陷害。”
    “就算朝中有人進獻讒言,用甜言蜜語迷惑陛下,陛下也應當明察秋毫,即使憎惡一個人,也要看到他的優點。那些讒言看似正直,實則迷惑陛下的視聽。我們希望陛下能仔細調查,了解事情的真相。如果公孫淵真的有罪,陛下也應當按照律法,給予他多次寬恕的機會;如果他不知悔改,再根據他的功勞大小,適當減輕處罰,畢竟他的情況也在八議的範圍內。可如今,朝廷卻暗中派軍偷襲,大軍突然殺到,長驅直入,進攻遼東。就算是犬馬都害怕死亡,更何況是人呢!我們遼東的官吏和百姓,在生死關頭,被迫抵抗王師,實在是無奈之舉。”
    “公孫淵雖然深感冤枉,身處危境,但他依舊對陛下心懷希望。他曾說,漢安帝建光元年,遼東屬國都尉龐奮接到三月乙未詔書,要收押幽州刺史馮煥、玄菟太守姚光。後來查明並沒有乙未詔書,朝廷便派侍禦史到幽州查辦假傳聖旨的奸臣。公孫淵懷疑如今的刺史是不是也誤信了假詔書才興兵來犯。我們經過商議,認為刺史興兵,震動天下,不太可能是假傳聖旨,應該是陛下的詔命。公孫淵聽後,隻能無奈地歎息,為自己的無辜感到哀傷。”
    “公孫淵深知土地是用來養育百姓的,他私下裏十分仰慕古公亶父杖策去岐的故事,甚至想要放棄官職,歸隱山林。但我們這些臣子堅決不同意,我們發誓以死守護他,守在府門之外,不讓他離開。就在這時,七營的虎士和五部的蠻夷,他們平日裏就對公孫淵感恩戴德,雖然沒有商量,卻同心協力,奮臂高呼,衝破大門,準備與來犯之敵決一死戰。近郊的農民們,也紛紛放下手中的農具,砍伐樹木製成武器,將案幾改成盾牌,奔赴戰場。他們毫不畏懼,就算是赴湯蹈火,也在所不惜。”
    “公孫淵雖然被朝廷孤立拋棄,但他心中雖有怨恨,卻並未發怒。他多次下令,禁止士兵們主動挑釁,還親自寫信告誡將士們,言辭懇切。然而,士兵們個個凶悍勇猛,一心求戰,根本不聽從命令。公孫淵擔心士兵們不聽指揮,會造成更大的傷亡,於是親自騎馬趕到軍中,費盡周折才將他們勸住。”
    “哪怕隻是一頓飯的恩情,普通人都會以死相報,更何況公孫淵世代都與百姓結下深厚的情誼,他的恩情早已銘刻在百姓心中。從先帝創業開始,一直到陛下您即位,公孫淵家族屢受朝廷的恩寵,他們的豐功偉績在朝堂上被眾人傳頌。百姓們從小就聽聞這些事跡,對公孫淵家族充滿敬仰。如今,卻要對他們趕盡殺絕,這實在是讓人寒心。古人都以掩埋後又挖掘為恥,齊桓公、晉文公這樣的亂世諸侯,都尚且重視誠信,以此來成就霸業。《詩經》讚美周文王能讓萬邦信服,《論語》中孔子也說寧願舍棄糧食也要堅守誠信,可見誠信是多麽重要的品德。”
    “如今,吳、蜀兩國稱帝,與我曹魏形成三足鼎立之勢,天下動蕩不安,尚未統一。我們常常為陛下擔憂,害怕國家陷入更深的危機。公孫淵占據著堅固的城池,又有和睦的百姓支持,國家富足,兵力強盛,本可以在這亂世中有所作為。但他卻一心向魏,堅守正道,盡忠職守,堪稱天下的表率。如今,吳、蜀兩國虎視眈眈,隨時可能來犯,在這種情況下,朝廷不防範他們,卻要攻打公孫淵,這實在不是明智之舉。欺淩弱小、畏懼強大,這絕非王者之道,我們雖然身份低微,但也為這種做法感到羞恥。”
    “如果這世上沒有天理,那我們遼東郡的吉凶禍福還未可知;但如果有天理,我們又有什麽可害怕的呢!我們這些人,世代生活在這偏遠的遼東,出身卑微,在曹魏也沒有強大的靠山,一直以來都效命於公孫氏。公孫氏對我們有生養之恩,我們願意以死相報。昔日蒯通言辭直率,漢高祖赦免了他的死罪;鄭詹言辭恭順,晉文公也原諒了他。我們雖然愚笨,不懂得大道理,但我們一片赤誠,鬥膽向陛下傾訴,就算觸犯了陛下,罪該萬死,也在所不惜。還望陛下能寬宏大量,體諒我們的苦衷,讓我們這些偏遠之地的臣子,能繼續得到朝廷的庇佑。”
    景初二年的春天,曹魏朝堂之上彌漫著肅殺的氣息。魏明帝看著日益坐大且公然反叛的公孫淵,終於下定決心,派遣太尉司馬懿率領大軍出征遼東,務必平定這場叛亂。
    司馬懿,這位身經百戰、智謀超群的將領,接到詔令後,立刻著手點兵出征。他深知此次任務艱巨,公孫淵經營遼東多年,勢力根深蒂固,但他毫無畏懼,精心籌備著每一個作戰計劃。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消息傳到遼東,公孫淵心中大驚失色。他明白司馬懿的厲害,趕忙召集麾下將領商議對策。最終,他派將軍卑衍、楊祚率領數萬步騎,屯兵於遼隧。為了抵禦曹軍的進攻,他們在遼隧周圍挖掘了長達二十多裏的圍塹,構築起堅固的防線。
    六月,司馬懿的大軍抵達遼東。看著公孫淵布置的防線,司馬懿眼中閃過一絲堅毅。他並沒有立刻發動正麵進攻,而是派將軍胡遵等人前去挑戰卑衍。胡遵作戰勇猛,率領士兵如猛虎下山般衝向敵軍。卑衍倉促應戰,被胡遵打得節節敗退。
    首戰告捷後,司馬懿並沒有乘勝追擊,而是做出了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舉動。他命令大軍繞開遼隧的防線,佯裝向東南方向進軍,就在敵軍被迷惑之時,突然轉向東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逼襄平。卑衍等人得知消息後,大驚失色,他們擔心襄平守備空虛,一旦被曹軍攻破,後果不堪設想,於是連夜率軍回援。
    司馬懿早料到他們會有此舉動,在首山設下埋伏。當卑衍等人趕到首山時,曹軍突然殺出,喊殺聲震天。公孫淵的軍隊本就疲憊不堪,又遭遇突襲,頓時陣腳大亂。司馬懿指揮大軍奮勇殺敵,再次大破卑衍的軍隊。這一戰,公孫淵的軍隊損失慘重,士氣低落。
    曹軍乘勝追擊,一直追到襄平城下。司馬懿下令在襄平城外挖掘圍塹,將襄平城圍得水泄不通。然而,天公不作美,此時正值雨季,連續三十多天的暴雨傾盆而下。遼水暴漲,原本運輸物資的船隻順著水流,直接抵達了襄平城下,為曹軍提供了充足的補給。
    而襄平城內的公孫淵,日子卻越來越不好過。隨著曹軍的圍困,城中的糧食逐漸耗盡,百姓們陷入了饑荒,甚至出現了人吃人的慘狀,餓死、病死的人不計其數。將軍楊祚等人見大勢已去,為了保命,紛紛出城向曹軍投降。
    八月丙寅夜,天空中突然出現了一道奇異的景象。一顆巨大的流星,拖著數十丈長的尾巴,從首山東北方向劃過,墜落在襄平城東南。這一異常天象,讓城中的百姓驚恐萬分,他們都覺得這是不祥之兆,預示著遼東即將滅亡。
    公孫淵看著城中的慘狀,心中焦慮萬分,但他仍心存僥幸,試圖堅守城池。然而,命運似乎不再眷顧他。壬午日,襄平城內的公孫淵軍隊終於支撐不住,全線崩潰。公孫淵帶著兒子公孫修,率領數百名騎兵,拚死突圍,向東南方向逃竄。
    司馬懿怎會輕易放過他們,立刻派大軍緊追不舍。在流星墜落的地方,曹軍追上了公孫淵父子。一番激戰之後,公孫淵父子被斬殺於亂軍之中。曹軍攻破襄平城後,展開了一場殘酷的殺戮,斬殺了相國以下官員的首級數以千計。公孫淵的首級被快馬送往洛陽,向魏明帝報捷。至此,遼東、帶方、樂浪、玄菟等地全部被曹魏平定。
    其實,早在公孫淵叛亂之前,他家就頻繁出現怪異之事。家中的狗戴著頭巾、穿著紅色衣服爬上屋頂,做飯時竟然有小孩在甑中被蒸熟致死。襄平北市還莫名長出一塊肉,這塊肉長寬各有數尺,有頭有眼有嘴,卻沒有手腳,還會自行晃動。當時的占卜者說:“有形卻不成完整的形狀,有身體卻沒有聲音,這預示著這個國家即將滅亡。”從公孫度在中平六年占據遼東開始,曆經公孫康、公孫恭,再到公孫淵,一共傳了三代,曆經五十年,最終還是走向了滅亡。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白話三國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