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張魯傳
字數:4484 加入書籤
張陵去世後,兒子張衡繼承了他的衣缽,繼續傳播教義。時光流轉,張衡離世,張魯接過了家族的使命,將這五鬥米道進一步發揚光大。
彼時,益州牧劉焉正謀劃著擴充自己的勢力範圍。他看中了張魯的才能,任命張魯為督義司馬,讓他與別部司馬張修一同率軍攻打漢中太守蘇固。張魯與張修帶領軍隊一路勢如破竹,很快便兵臨漢中城下。然而,在勝利的曙光即將到來之際,張魯心中的野心悄然膨脹。他趁著張修不備,突然發動襲擊,殺死了張修,吞並了他的部眾,成功占據了漢中。
後來,劉焉病逝,他的兒子劉璋繼承了益州牧的職位。劉璋與張魯之間卻矛盾重重,劉璋認為張魯不聽從自己的調遣,一怒之下,將張魯的母親和家人全部殺害。這血海深仇,讓張魯對劉璋恨之入骨。從此,張魯據守漢中,不再聽從劉璋的號令。
在漢中,張魯以鬼道教化百姓,他自稱為“師君”。那些前來學習教義的人,最初都被稱為“鬼卒”。當他們對教義有了深入的理解和信仰後,便會被封為“祭酒”。祭酒們各自統領著一部分信眾,其中統領人數多的,還會被尊稱為治頭大祭酒。張魯教導眾人要誠實守信,不可欺詐,若有人犯了過錯,需主動坦白。這種教義,與當時的黃巾軍頗為相似。
為了方便百姓,祭酒們在各地修建義舍,就如同如今的驛站一般。義舍中還放置著義米和義肉,過往的行人可以根據自己的食量取用。張魯宣揚說,如果有人貪心多取,便會受到鬼道的懲罰而生病。對於犯法之人,張魯也有自己的一套處理方式。他會先寬恕三次,若犯人屢教不改,才會施以刑罰。在張魯的治理下,漢中不設長吏,一切事務都由祭酒負責管理。這種獨特的治理方式,讓百姓和少數民族都感到便利和快樂。就這樣,張魯憑借著五鬥米道,雄踞巴、漢地區近三十年。
早在熹平年間,妖賊便在各地紛紛興起。三輔地區有駱曜,他教導百姓一種隱秘的法術;光和年間,東方的張角創立了太平道,漢中的張修則開創了五鬥米道。太平道的道士們手持九節杖,為病人祈福消災。他們讓病人叩頭反思自己的過錯,然後喝下符水。如果病人的病情很快好轉,便宣揚是此人信道的緣故;若病情不見好轉,就說是此人不夠虔誠。張修的五鬥米道,其教義和做法與太平道大致相同,隻是在此基礎上,還增設了靜室,讓病人在裏麵反思過錯。此外,還設置了奸令祭酒,負責教導眾人學習《老子》五千文,稱為奸令。又設立鬼吏,專門為病人祈禱。祈禱的方法是寫下病人的姓名,表達認罪悔過之意,然後將祈禱文分成三份,一份送上天,放置在山上;一份埋入地下;一份沉入水中,稱為三官手書。入道之人,需經常繳納五鬥米,所以被稱為五鬥米師。實際上,這些方法對治病並沒有什麽實際效果,不過是一些荒誕的行為,但那些愚昧的百姓卻深信不疑,紛紛加入其中。後來,張角被朝廷誅殺,張修也在戰亂中死去。等到張魯占據漢中,他看到當地百姓對張修的五鬥米道深信不疑,便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完善和擴充。他讓祭酒們修建義舍,放置米肉,供行人取用;教導犯錯之人,若犯了小錯,隻要在道路上清掃百步,便可抵消罪過;還依照月令,規定春夏兩季禁止殺生;同時,嚴禁飲酒。那些流亡到漢中的人,也不敢不遵守這些規定。
東漢末年,朝廷衰微,已無力征討張魯。無奈之下,隻能對張魯加以籠絡,封他為鎮民中郎將,兼任漢寧太守,隻求他能按時向朝廷進貢。有一次,漢中的百姓在地裏挖到了一枚玉印。張魯的部下們覺得這是個祥瑞之兆,紛紛勸說張魯自稱漢寧王。這時,張魯的功曹、巴西人閻圃站了出來,勸諫道:“漢川地區,民戶超過十萬,這裏土地肥沃,財富豐厚,四麵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我們對上輔佐天子,便可成為像齊桓公、晉文公那樣的霸主;退一步,也能像竇融一樣,享受榮華富貴。如今,我們憑借現有權力,足以管理這片土地,實在沒必要急於稱王。希望您暫且不要稱帝,以免招來災禍。”張魯覺得閻圃說得在理,便聽從了他的建議。
就在此時,韓遂、馬超在關西發動叛亂,一時間,戰火紛飛。關西的百姓為了躲避戰亂,紛紛從子午穀逃往漢中,短短時間內,竟有數萬家之多。
建安二十年,曹操親率大軍,從散關出兵,穿越武都,劍指張魯所占據的漢中。一時間,金戈閃耀,馬蹄聲碎,大軍所到之處,塵土飛揚。
曹操的軍隊如潮水般湧至陽平關下。張魯得知曹軍來襲,心中大驚失色。他深知曹操勢力強大,難以抵擋,便打算獻出漢中,向曹操投降。然而,他的弟弟張衛卻堅決不同意。張衛認為,陽平關地勢險要,易守難攻,隻要據關堅守,曹操未必能輕易攻破。於是,他親自率領數萬人馬,在陽平關築起堅固的防線,決心與曹操決一死戰。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曹操看著陽平關的險峻地勢,心中也有些憂慮。起初,他聽涼州從事和武都降人說,張魯容易攻打,陽平關南北兩山相距甚遠,難以防守,便信以為真。可當他親自來到關下,才發現實際情況與傳聞大相徑庭。曹操不禁感歎道:“別人的估量,很少能符合實際啊!”
曹軍開始攻打陽平山上的各個營寨,然而,張衛的防守十分嚴密,曹軍久攻不下,還傷亡慘重。曹操心中十分沮喪,士氣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他覺得再這樣下去,隻會徒增傷亡,於是便打算撤軍,派人去召回山上的士兵。
就在這時,意外發生了。曹軍的前軍在夜間迷失了方向,誤打誤撞地闖入了張衛的營寨。張衛的士兵們在睡夢中被驚醒,以為曹軍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頓時驚慌失措,四處逃竄。侍中辛毗、劉曄等人在後麵得知消息後,趕忙告訴夏侯惇、許褚,說官兵已經占據了敵人的重要營寨,敵人都已經逃散了。夏侯惇等人一開始還不相信,直到夏侯惇親自去查看,確認後才回去向曹操報告。曹操得知這個意外之喜後,立刻下令進兵,順利地攻破了陽平關,大軍長驅直入。
張魯聽聞陽平關已被曹軍攻陷,頓時慌了神,他準備向曹操磕頭請降。功曹閻圃卻攔住了他,說道:“如今您是在曹軍的逼迫下才去投降,這樣功勞必定不大;不如先依靠杜濩,奔赴樸胡,與曹軍抵抗一陣,然後再投降,這樣功勞會更大些。”張魯覺得閻圃說得有理,便帶著眾人逃向南山,進入巴中。
臨走前,張魯的手下想要燒毀所有的財寶和倉庫,張魯卻阻止道:“我本來就想歸順朝廷,隻是一直未能如願。如今逃走,隻是為了避開曹軍的鋒芒,並沒有惡意。這些財寶和倉庫,本就是國家的,不能燒毀。”於是,他下令將財寶和倉庫封存起來,然後才離開。
曹操進入南鄭後,得知了張魯的這番舉動,對他十分讚賞。曹操覺得張魯原本就有歸順的心意,便派人前去安撫慰問。張魯見曹操如此誠意,便帶著家人全部出來投降。曹操親自迎接,授予張魯鎮南將軍的職位,還以貴賓之禮相待,封他為閬中侯,食邑萬戶。同時,曹操還封張魯的五個兒子以及閻圃等人為列侯。
有人認為,張魯是在戰敗後才投降的,如今曹操卻如此厚待他,封他萬戶侯,還讓他的五個兒子都封侯,實在是太過優厚了。但也有人持不同看法,習鑿齒就說:“張魯曾經想要稱王,閻圃勸諫他不要這樣做,如今曹操封閻圃為列侯。賞罰的目的,是為了懲罰惡行、鼓勵善行,如果能通過賞罰讓人們明白道理,那就不論事情大小、距離遠近,都能起到作用。如今閻圃勸諫張魯不要稱王,曹操追封他,這樣一來,以後的人誰不想歸順朝廷呢?堵住了犯錯的源頭,不良的風氣自然就會停止,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啊!如果不明白這一點,隻看重那些在戰場上拚死作戰的功勞,把豐厚的爵位和賞賜都給了死戰的將士,那麽百姓就會覺得戰亂對自己有利,社會風氣就會變得崇尚殺伐,人們就會倚仗武力,戰爭也就難以平息了。曹操這樣封賜,可謂是深知賞罰的根本,就算是商湯、周武王在世,也不過如此了。”
後來,曹操為兒子彭祖迎娶了張魯的女兒,兩家結為親家。張魯去世後,被追諡為原侯,他的兒子張富繼承了爵位。
在那個亂世中,還有一些人也有著獨特的經曆。比如劉雄鳴,他是藍田人,年輕時以采藥、打獵為生,常常在覆車山下活動。他對山中的道路了如指掌,即使在雲霧中行走也不會迷路,因此,當時的人都傳說他能駕馭雲霧。郭汜、李傕之亂時,很多人都去投奔他。建安年間,他歸附了州郡,州郡上表舉薦他為小將。馬超等人謀反時,他不肯追隨,結果被馬超打敗。後來,他去拜見曹操,曹操拉著他的手說:“我剛入關的時候,夢到了一個神人,難道就是你嗎!”曹操對他厚禮相待,上表封他為將軍,還讓他去招降自己的部眾。可他的部眾不想投降,反而劫持他一起反叛,許多逃亡的人都去投奔他們,他們聚集了數千人,占據了武關道口。曹操派夏侯淵前去征討,將他們打敗,劉雄鳴隻好向南逃到漢中。漢中被曹操攻破後,劉雄鳴走投無路,隻好再次歸降。曹操見到他後,抓著他的胡須笑著說:“老賊,終於把你給抓住了!”不過,曹操還是恢複了他的官職,把他遷到了勃海。
當時,還有程銀、侯選、李堪,他們都是河東人。興平之亂時,各自都擁有千餘家部眾。建安十六年,他們與馬超聯合起來。馬超戰敗逃走後,李堪在戰場上戰死。程銀、侯選則向南逃入漢中,漢中被攻破後,他們也向曹操投降,曹操同樣恢複了他們的官爵。
在那個動蕩不安的年代,公孫瓚坐守易京,最終等待他的是滅亡;公孫度殘暴無度,公孫淵繼承他的基業後依舊作惡,最終都導致家族覆滅。陶謙昏庸混亂,在憂愁中死去;張楊被手下殺害,他們雖然都占據著州郡,卻連普通人都不如,實在沒什麽值得稱道的。而張燕、張繡、張魯,他們能夠脫離盜賊的身份,成為朝廷的功臣,避免了危亡,保住了家族的祭祀,相比之下,他們做得要更好一些。這些人物在曆史的長河中留下了或深或淺的印記,他們的故事,也成為了後人茶餘飯後的談資,供人評說。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白話三國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