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曹真傳
字數:2913 加入書籤
曹真,字子丹,是太祖曹操的族子。曹操起兵之際,曹真的父親曹邵積極招募兵馬,卻不幸被州郡的勢力殺害。據《魏略》記載,曹真原本姓秦,後被曹氏收養。有一種說法是,他的父親秦伯南早年與曹操交情深厚。興平末年,袁術的部黨對曹操發動攻擊,曹操外出時遭賊寇追趕,慌亂中逃到秦氏家中。秦伯南開門將曹操藏了起來,賊寇追至,詢問曹操的下落,秦伯南挺身而出,謊稱自己就是曹操,最終慘遭賊寇殺害。曹操感激秦伯南的救命之恩,故而讓秦真改姓曹。《魏書》則記載,曹邵為人忠誠篤厚,富有才智,深受曹操的信任。初平年間,曹操興起義兵,曹邵招募眾人追隨曹操四處征戰。當時,豫州刺史黃琬企圖加害曹操,曹操設法躲避,而曹邵卻獨自遇難。)
曹操憐憫曹真幼年喪父,孤苦伶仃,便將他收養在身邊,對待他如同親生兒子一般,還讓他與曹丕一同生活。曹真年少時便展現出非凡的勇氣和膽略。有一次,他外出打獵,途中遭遇猛虎追趕。生死關頭,曹真臨危不懼,他冷靜地轉身,張弓搭箭,瞄準老虎射去。隻聽“嗖”的一聲,老虎應聲倒地。曹操聽聞此事後,對曹真的勇猛果敢讚歎不已,認為他是不可多得的將才,於是讓他統領虎豹騎。
曹真率領虎豹騎奉命征討靈丘的賊寇。他指揮有方,士兵們在他的帶領下士氣高昂,與賊寇展開激烈戰鬥。經過一番苦戰,曹真成功攻克靈丘,平定了賊寇之亂,因戰功被封為靈壽亭侯。後來,曹真又以偏將軍的身份,率領軍隊在下辯與劉備的別將交戰。在戰場上,曹真充分發揮自己的軍事才能,巧妙地運用戰術,成功擊敗敵軍,因功被任命為中堅將軍。此後,曹真跟隨曹操來到長安,並兼任中領軍,負責統領禁衛軍,拱衛京師的安全。
當時,夏侯淵在陽平關戰死,曹操得知後,心中十分憂慮。為穩定局勢,曹操任命曹真為征蜀護軍,督率徐晃等將領,在陽平關與劉備的別將高詳展開激戰。曹真與徐晃緊密配合,指揮軍隊奮勇殺敵,成功擊敗高詳。曹操親自來到漢中,指揮各路軍隊有序撤離,並派遣曹真前往武都,迎接曹洪等人,然後一同回軍屯駐在陳倉。
曹丕繼承王位後,任命曹真為鎮西將軍,並授予他假節之權,讓他都督雍州、涼州的軍事事務。曹丕為嘉獎曹真之前立下的赫赫戰功,進封他為東鄉侯。後來,張進等人在酒泉發動叛亂,曹真得知後,迅速派遣費曜前去征討。費曜在曹真的指揮下,成功擊敗叛軍,斬殺了張進等人,平定了酒泉之亂。
黃初三年,曹真返回京都洛陽。曹丕對他委以重任,任命他為上軍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並賜予他假節鉞的權力,使他擁有了極高的軍事指揮權。曹真與夏侯尚等人奉命征討孫權,他們率領軍隊攻打孫權設在牛渚的營地。在戰鬥中,曹真身先士卒,鼓舞士氣,曹軍將士們奮勇殺敵,成功攻破牛渚屯,給孫權的軍隊造成了沉重打擊。戰後,曹真轉任中軍大將軍,並加任給事中,參與朝廷的重要事務決策。
黃初七年,曹丕病重,他深知曹真忠誠可靠,能力出眾,於是曹真與陳群、司馬懿等人一同接受遺詔,輔佐太子曹叡。魏明帝曹叡即位後,為表彰曹真的功績,進封他為邵陵侯。臣裴鬆之按:曹真的父親名叫曹邵,如今曹真被封邵陵侯,若不是史書有誤,此事實在難以理解。 )不久後,曹真又被升遷為大將軍,成為曹魏軍隊的最高統帥。
諸葛亮出兵圍攻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的官員和百姓紛紛響應,歸附於諸葛亮。曹叡得知後,立即派遣曹真督率各路軍隊進駐郿縣,並命令張合出擊諸葛亮的部將馬謖。曹真與張合密切配合,在戰場上大破馬謖的軍隊。此時,安定郡的楊條等人劫持了當地的官吏和百姓,據守在月支城。曹真得知後,親自率軍前往圍攻。楊條見曹真親自前來,深知難以抵擋,便對他的部下說:“曹大將軍親自來了,我願意盡早投降。”於是,楊條主動捆綁自己,出城投降。就這樣,曹真成功平定了三郡之亂。
曹真深知諸葛亮在祁山受挫後,下次出兵很可能會選擇陳倉,於是他未雨綢繆,派遣將軍郝昭、王生駐守陳倉,並對陳倉城進行加固和修繕。果然,第二年春天,諸葛亮率領大軍前來圍攻陳倉。由於曹真提前做好了防備,諸葛亮的軍隊久攻不下。此次防禦成功,曹真因功增加封邑,加上之前的封邑,共計二千九百戶。
太和四年,曹真回到洛陽朝見皇帝。曹叡為彰顯他的功績,將他升遷為大司馬,並賜予他“劍履上殿,入朝不趨”的特殊待遇,以表示對他的尊崇。曹真認為蜀漢多次侵犯邊境,應當主動出擊進行討伐。他向曹叡建議:“蜀漢頻繁侵擾我邊境,我們應該主動出擊,兵分幾路同時進攻,這樣一定能大獲全勝。”曹叡采納了他的建議。曹真即將西征時,曹叡親自為他送行,以示重視。曹真於八月從長安出發,率領軍隊從子午道南下。與此同時,司馬懿則逆漢水而上,準備與曹真在南鄭會師。其他各路軍隊,有的從斜穀道進軍,有的從武威進發。然而,天公不作美,行軍途中遭遇了連續三十多天的大雨,許多棧道被雨水衝毀,無法通行。無奈之下,曹叡隻好下詔,命令曹真撤軍。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曹真年少時,與同宗族的曹遵、同鄉朱讚一同追隨曹操。曹遵和朱讚不幸早逝,曹真對他們的離世深感悲痛。他心懷仁慈,念及舊情,向曹叡請求將自己的食邑分出來,封給曹遵和朱讚的兒子。曹叡被他的情義所打動,下詔說:“大司馬曹真有叔向撫恤孤兒的仁愛之心,堅守著像晏嬰那樣與朋友的深厚情誼。君子成人之美,朕準許曹真分出自己的食邑,賜給曹遵、朱讚的兒子關內侯的爵位,每人食邑一百戶。”
曹真每次出征,都與將士們同甘共苦。在戰場上,他衝鋒在前,不畏艱險;在生活中,他關心士兵,與他們同甘共苦。如果軍賞不夠,他常常拿出自己的家財賞賜給將士們。因此,士兵們都對他忠心耿耿,願意為他效命。後來,曹真因病返回洛陽,曹叡得知後,親自前往他的府邸探望病情,關懷備至。曹真去世後,諡號為元侯,他的兒子曹爽繼承了他的爵位。曹叡追思曹真的功績,下詔說:“大司馬曹真一生忠誠,堅守節義,輔佐太祖、文帝兩位先帝,在內不倚仗皇親國戚的身份而驕縱,在外不輕視出身低微的賢士,可謂是能夠保持富貴、堅守職位,以勤勞謙遜為美德的人。朕特將曹真的五個兒子曹羲、曹訓、曹則、曹彥、曹皚全部封為列侯。”當初,曹丕從曹真的封邑中分出二百戶,封曹真的弟弟曹彬為列侯。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白話三國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