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荀攸傳
字數:2889 加入書籤
荀攸,字公達,是荀彧的侄子。他的祖父荀曇,曾任廣陵太守。據《荀氏家傳》記載:荀曇字元智。他的兄長荀昱,字伯修。《張璠漢紀》稱讚荀昱、荀曇都是才智出眾、有著非凡才能的人。荀昱與李膺、王暢、杜密等人號稱“八俊”,官至沛相。荀攸的父親荀彝,擔任州從事。荀彝與荀彧是從祖兄弟。)荀攸年少時便失去了父親,成為孤兒。等到荀曇去世後,荀曇的舊部張權請求為其守墓。當時年僅十三歲的荀攸,對張權的行為產生了懷疑,他對叔父荀衢說:“這個小吏神色異常,恐怕暗藏奸邪!”荀衢聽後恍然大悟,於是對張權進行審問,果然發現他是個殺人犯,為了躲避追捕才前來請求守墓。從此,荀衢對荀攸的聰慧刮目相看。《魏書》記載:荀攸七八歲的時候,荀衢曾在醉酒後誤傷了荀攸的耳朵;此後,荀攸在日常出入玩耍時,總是刻意避開荀衢,不想讓他看到自己受傷的耳朵,以免叔父愧疚。荀衢後來得知此事,驚歎於荀攸竟有如此早慧的心智。《荀氏家傳》記載:荀衢的兒子荀祈,字伯旗,與族父荀愔都很有名氣。荀祈曾與孔融就肉刑展開辯論,荀愔則與孔融探討聖人的優劣,相關內容都收錄在孔融的文集中。荀祈官至濟陰太守;荀愔後來被征召為有道之士,官至丞相祭酒。)
何進掌權期間,征召了包括荀攸在內的二十多位天下名士。荀攸到任後,被任命為黃門侍郎。董卓之亂爆發,關東各路諸侯紛紛起兵,董卓為躲避鋒芒,將都城遷至長安。荀攸與議郎鄭泰、何顒、侍中種輯、越騎校尉伍瓊等人商議道:“董卓行事殘暴無道,比夏桀、商紂有過之而無不及,天下人都對他怨恨不已。他雖然手握強兵,但實際上不過是個獨夫民賊罷了。如今我們可以直接將他刺殺,以此向天下百姓謝罪,然後占據崤山、函穀關的險要地勢,輔佐天子,憑借天子的詔令來號令天下,這可是像齊桓公、晉文公那樣的壯舉啊!”然而,就在計劃即將實施的時候,事情敗露了,何顒、荀攸被逮捕入獄。何顒因憂慮恐懼,最終自殺身亡。《張璠漢紀》記載:何顒字伯求,年少時便與郭泰、賈彪等人在洛陽遊學,郭泰等人與他意氣相投,關係交好。何顒在太學中聲名遠揚,朝中名臣太傅陳蕃、司隸李膺等都與他交往密切。等到黨錮之禍興起,何顒也被牽連其中,於是他隱姓埋名,逃亡到汝南一帶,所到之處,都與當地的豪傑結交。何顒十分賞識曹操,同時也了解荀彧的才能。袁紹仰慕他的名聲,與他結為誌同道合的好友,為他奔走效力。當時,天下士大夫大多遭受黨錮之禍的牽連,何顒常常每年多次秘密潛入洛陽,與袁紹商議對策,為那些陷入困境的士人排憂解難。而袁術同樣以豪俠自居,與袁紹爭奪聲名。何顒從未主動拜訪過袁術,袁術因此對他懷恨在心。《漢末名士錄》記載:袁術曾在眾人麵前數落何顒的三條罪狀,說道:“王德彌王暢)是先覺的賢才,德高望重,而伯求卻疏遠他,這是第一條罪狀。許子遠許攸)是個凶狠淫亂之人,品行不端,伯求卻與他親近,這是第二條罪狀。郭泰、賈彪家境貧寒,沒有什麽資產,而伯求卻騎著肥壯的馬,穿著輕暖的皮衣,在路上招搖過市,這是第三條罪狀。”陶丘洪為其辯解道:“王德彌雖然是大賢之人,但在濟世方麵有所欠缺;許子遠雖然品行不純,但在危難之際卻不畏懼艱險。伯求推舉賢才時以王德彌為首,救助危難時則以許子遠為主要依靠。況且伯求曾為虞偉高親手報仇,義名遠揚。他的仇家積累了萬貫家財,有上百匹毛色漂亮的馬,卻想讓伯求騎著瘦弱的牛馬,在道路上奔波受苦,這就好比是敞開胸膛,把刀遞給仇敵啊!”袁術聽後,心中仍然憤憤不平。後來,何顒與南陽的宗承在宮闕下相遇,袁術憤怒地說:“何伯求,是個品德敗壞的人,我一定要殺了他!”宗承勸說道:“何生是英俊之士,您應該善待他,讓他在天下留下美名。”袁術這才罷休。後來黨錮之禍解除,何顒被司空府征召。每次三府的屬官集會商議事務時,何顒總是智謀過人,參與議論的人都自愧不如。他後來升任北軍中候,董卓掌權後,任命他為長史。後來荀彧擔任尚書令,派人迎接叔父司空荀爽的靈柩,並將何顒的屍體一同安葬在荀爽的墓旁。)
荀攸在獄中卻表現得鎮定自若,飲食起居都和往常一樣。恰逢董卓被殺,他才得以獲釋。《魏書》中記載是荀攸派人遊說董卓從而獲免,與這裏的說法有所不同。)荀攸獲釋後,便辭去官職回到家鄉。之後,他又被公府征召,因考核成績優異而被推舉,被調任任城相,但他並未赴任。荀攸認為蜀漢地區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且人口眾多、物產豐富,於是請求擔任蜀郡太守,然而由於道路阻塞,未能抵達,隻好暫留在荊州。
曹操迎奉天子並定都許昌後,給荀攸寫了一封信,信中說道:“當今天下大亂,正是有智謀的人施展才華、勞心費力的時候,而你卻在蜀漢地區靜觀其變,這時間也太久了吧!”於是,曹操征召荀攸為汝南太守,後來又將他調入朝廷擔任尚書。曹操早就聽聞荀攸的大名,與他交談之後,大為高興,對荀彧、鍾繇說:“公達可不是一般人啊,我能與他一同謀劃大事,那還有什麽可擔憂的呢!”隨後,曹操任命荀攸為軍師。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建安三年,荀攸跟隨曹操征討張繡。荀攸向曹操建議道:“張繡與劉表相互依靠,形成一股強大的勢力。但張繡的軍隊是流動的,糧草要依靠劉表供應,劉表一旦供應不上,他們之間必然會產生矛盾。我們不如暫且按兵不動,等待時機,這樣可以引誘張繡前來;如果我們急於進攻,他們勢必會相互救援。”曹操沒有聽從荀攸的建議,直接進軍穰城,與張繡交戰。張繡陷入困境後,劉表果然出兵救援。曹軍作戰失利,曹操對荀攸說:“沒聽你的話,才落得如此下場。”於是,曹操采用荀攸的計策,設下奇兵再次與張繡交戰,最終大敗張繡。
同年,曹操從宛城出發,征討呂布。《魏書》記載:有人認為劉表、張繡在後方,此時回師襲擊呂布,必然會陷入危險。荀攸卻認為,劉表、張繡剛剛被擊敗,短時間內不敢輕舉妄動。呂布勇猛善戰,又有袁術作為後盾,如果讓他在淮水、泗水一帶肆意縱橫,當地豪傑必定會紛紛響應他。如今趁著他剛剛反叛,軍心還未穩定,我們出兵前往,定能將他擊敗。曹操說:“說得好。”等到曹軍出發時,呂布已經打敗了劉備,臧霸等人也紛紛響應呂布。)曹軍抵達下邳後,呂布戰敗,退回城中堅守。曹軍久攻不下,且連續作戰導致士卒疲憊不堪,曹操便打算撤軍。荀攸和郭嘉勸諫道:“呂布有勇無謀,如今接連三次戰敗,他的銳氣已經大減。軍隊以將領為核心,將領的氣勢衰落,士兵們自然就缺乏鬥誌。陳宮雖然有智謀,但反應遲緩。現在趁呂布士氣還未恢複,陳宮的計謀還未確定,我們加緊進攻,一定能夠攻克呂布。”曹操采納了他們的建議,引來沂水、泗水灌入下邳城,最終城破,生擒了呂布。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白話三國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