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國淵田疇傳
字數:2624 加入書籤
國淵,字子尼,是樂安蓋人。他早年拜鄭玄為師,跟隨其學習。據《鄭玄別傳》記載:國淵起初並未聲名遠揚,鄭玄卻稱讚他說:“國子尼是個難得的人才,以我對他的觀察,他日後必定能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後來,為躲避戰亂,國淵與邴原、管寧等人一同前往遼東。《魏書》中提到:國淵極為好學,對古代的文化典籍有著濃厚的興趣。在遼東時,他常常在山間岩畔講學,當地的士人大多對他推崇仰慕,他也因此聲名漸起。)
回到故鄉後,曹操征召國淵為司空掾屬。在朝堂之上,國淵每次參與議論,都秉持公正,言辭懇切,態度嚴肅,退朝之後也從不私下議論政事。曹操計劃大規模推行屯田製,便讓國淵負責此事。國淵盡心盡力,多次向曹操陳述屯田製度的利弊得失,他根據土地的實際情況安置百姓,依據百姓的數量設置官吏,還明確了考核的方法。在他的努力下,僅僅五年時間,倉庫就儲備充實,百姓們也競相勉勵,安居樂業。
曹操征討關中時,任命國淵為居府長史,讓他統管後方的各項事務。當時,田銀、蘇伯在河間發動叛亂,叛亂被平定後,對於剩餘的黨羽,按照慣例都應依法處死。但國淵認為這些人並非首惡,便向曹操請求不要對他們行刑。曹操采納了他的建議,因此得以活命的有一千多人。以往,上報擊敗賊寇的文書時,常常會虛報斬獲的數量,通常是把實際數字誇大十倍。而國淵在上報斬殺賊寇的首級時,卻如實統計。曹操對此感到疑惑,詢問他這樣做的原因。國淵回答道:“在征討外部敵寇時,誇大斬獲數量,是為了彰顯武功,向百姓展示軍威。但河間地區本就在國家的疆土之內,田銀等人的叛亂是內部的禍亂,即便平定叛亂有功,我內心也感到羞恥。”曹操聽後十分高興,隨後將國淵升任為魏郡太守。
當時,有人寫匿名信誹謗朝政,曹操對此深惡痛絕,決心查出寫信之人。國淵請求留下這封匿名信,並且不向外透露此事。他發現信中多處引用了《二京賦》的內容,於是吩咐功曹說:“魏郡地域廣闊,如今又處於都城附近,然而有學問的人卻不多。你挑選幾個聰明且尚未完全開蒙的年輕人,我打算送他們去拜師學習。”功曹挑選了三個人,在他們臨行前,國淵親自接見並教導他們:“你們所學還不夠,《二京賦》是一部知識淵博的書籍,世人常常忽略它,懂這部書的老師也很少,你們要去找能讀懂它的人,向他們學習。”同時,國淵又暗中向他們透露了自己的真實意圖。沒過多久,他們就找到了能讀懂《二京賦》的人,並前去學習。之後,官吏讓這幾個年輕人試著寫箋,通過比對筆跡,發現其中一人的筆跡與匿名信的筆跡相同。於是,將此人逮捕審問,事情的真相也隨之水落石出。憑借著出色的才能,國淵後來又升任太仆。
國淵身居列卿之位,卻始終保持著簡樸的生活作風,穿著粗布衣服,吃著簡單的飯菜。他把自己的俸祿和賞賜都分給了舊友和宗族之人,一直堅守著恭敬節儉的品德,最終在任上去世。《魏書》記載:曹操任命國淵的兒子國泰為郎官。)
田疇,字子泰,是右北平無終人。他自幼喜愛讀書,同時擅長擊劍,練就了一身好武藝。初平元年,各地義兵紛紛興起,董卓卻將漢獻帝挾持到長安。幽州牧劉虞感歎道:“賊臣禍亂朝政,致使朝廷動蕩不安,天下局勢瞬間變得混亂不堪,人心惶惶,沒有誰能堅定地守護國家。我身為皇室宗族的遺老,不能與眾人一樣置身事外。如今我想要奉命出使,以盡臣子的氣節,可到哪裏才能找到不辱使命的人呢?”眾人商議後一致認為:“田疇雖然年輕,但很多人都稱讚他才能出眾,或許他可以擔當此任。”那時,田疇年僅二十二歲。
劉虞於是準備了豐厚的禮物,邀請田疇前來相見。見麵之後,劉虞對田疇的才學和見識大為讚賞,當即任命他為從事,並為他準備了車馬。就在即將出發之時,田疇卻說道:“如今道路被阻斷,賊寇到處橫行。如果以官方使者的身份出行,很容易被眾人盯上。我希望能以私人身份前往,隻要能順利到達目的地就好。”劉虞聽從了他的建議。田疇回到家中,挑選了自家門客以及二十名勇敢健壯、仰慕他並願意追隨的年輕人,一同踏上了行程。劉虞親自出城為他們餞行。據《先賢行狀》記載:田疇臨行前,私下與劉虞商議。田疇對劉虞說:“如今皇帝年幼,奸臣獨攬大權,我們上表奏事等待回複,恐怕會錯失良機。而且公孫瓚擁兵自重,殘忍不仁,如果不早點想辦法對付他,日後必定會後悔。”但劉虞並未聽從田疇的建議。)
上路之後,田疇沒有選擇尋常道路,而是改道西關,出了邊塞,沿著北山,直奔朔方,沿著小路前行,曆經艱難險阻,最終成功抵達長安,完成了使命。朝廷下詔,任命田疇為騎都尉。然而,田疇認為天子剛剛遭遇流亡之苦,還未安定下來,自己此時不應接受榮耀和恩寵,於是堅決推辭,不肯接受任命。朝廷上下都對他的高風亮節表示欽佩。此後,三公府同時征召他,他都沒有赴任。
田疇完成任務後,快馬加鞭往回趕。還沒等他回到幽州,就得知劉虞已被公孫瓚殺害。田疇趕到後,前往劉虞的墓前祭拜,他打開之前準備呈給朝廷的奏章,在墓前宣讀,然後痛哭著離去。公孫瓚得知此事後,極為惱怒,懸賞捉拿田疇。抓到田疇後,公孫瓚質問他:“你為什麽私自去祭拜劉虞的墓,卻不把奏章呈遞給我?”田疇回答道:“漢室衰落,人心各異。隻有劉公始終堅守忠誠的氣節。奏章裏的內容,對將軍您來說並不是什麽好聽的話,我擔心您聽了不高興,所以就沒有呈給您。況且將軍您如今想要成就大業,實現自己的野心,卻殺害了無罪的君主,又把堅守忠義的臣子視為仇人。如果真的繼續這樣做,那麽燕、趙之地的義士都會寧願投身東海而死,又怎麽會忍心追隨您呢!”公孫瓚被田疇的這番話所震撼,覺得他是個有膽識的人,便沒有殺害他,隻是將他囚禁在軍中,禁止他的舊友與他往來。有人勸公孫瓚說:“田疇是個忠義之士,您如果不能以禮相待,反而囚禁他,恐怕會失去眾人的支持。”公孫瓚聽後,便釋放了田疇。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白話三國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