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王修傳

字數:3984   加入書籤

A+A-


    王修,字叔治,是北海營陵人。他年僅七歲時,母親就不幸離世,而母親是在社日這天去世的。第二年社日,鄰裏們像往常一樣舉行社日活動,王修觸景生情,思念起母親,悲痛萬分。鄰裏們聽聞他的哀傷,紛紛被他的孝心所感動,為此停止了社日活動。
    王修二十歲時,前往南陽遊學,借住在張奉家中。不巧的是,張奉全家都染上了疾病,卻無人照看。王修心懷仁愛,親自悉心照料他們,直到張奉一家病好後才離開。
    初平年間,北海的孔融征召王修擔任主簿,並讓他暫代高密縣令一職。高密的孫氏家族向來以豪爽俠義聞名,家中的門客多次觸犯法律。有一次,發生了一起搶劫案,賊人逃進了孫氏家中,當地官吏畏懼孫氏的勢力,不敢進去抓捕。王修得知後,親自率領吏民將孫氏家包圍起來。孫氏仗著家族勢力,緊閉大門,拒不交出賊人,吏民們也因害怕而不敢靠近。王修見狀,嚴厲下令:“誰敢不進攻,就與賊人同罪!”孫氏一族見王修態度堅決,心中害怕,隻好交出了賊人。從此,當地的豪強都對王修敬畏有加,不敢再肆意妄為。
    後來,王修被舉薦為孝廉,但他認為邴原更有資格,便想把這個機會讓給邴原,然而孔融沒有同意。孔融的文集中有他回複王修的教令:“邴原的賢能,我早已了解。從前高陽氏有八位才德出眾的兒子,堯未能重用他們,舜卻將他們舉薦為官。邴原就是那種不愁沒有官位的賢士。把這個機會留給後來的賢才,不也很好嗎!”王修再次堅決推辭,孔融又回複道:“你為人清正廉潔,曆經諸多艱難考驗,出謀劃策很少出錯,還不倦地教誨他人。我讚賞你的功勳,認可你的美德,所以才要舉薦你到朝廷任職,你怎麽能推辭呢!”)當時天下大亂,王修即便被舉薦,也未能赴任。
    不久之後,郡中發生叛亂。王修聽聞孔融陷入困境,心急如焚,連夜奔赴救援。叛亂剛發生時,孔融曾對身邊的人說:“在這種危難時刻,能冒著危險趕來救我的,恐怕隻有王修了!”話音剛落,王修就出現在他麵前。此後,王修又被任命為功曹。
    當時,膠東地區賊寇猖獗,孔融便讓王修暫代膠東縣令。膠東有個叫公沙盧的人,家族勢力強大,他私自修築營壘壕溝,拒絕聽從官府的征調。王修得知後,隻帶著幾名騎兵,徑直闖入公沙盧家中,當場斬殺了公沙盧兄弟。公沙氏族人被這突如其來的舉動嚇得驚慌失措,不敢輕舉妄動。王修隨後安撫公沙氏的其他人,自此,膠東的賊寇活動也稍稍收斂了一些。此後,孔融每次遇到危難,即便王修正在休假在家,他也一定會前去救援。孔融常常依靠王修的幫助才得以化險為夷。
    袁譚在青州時,征召王修擔任治中從事。然而,別駕劉獻卻多次在袁譚麵前詆毀王修。後來,劉獻因犯事被判死刑,王修卻不計前嫌,為他辯護,使他得以免除死罪。這件事讓當時的人對王修更加敬重。
    後來,袁紹也征召王修,任命他為即墨縣令,之後王修又擔任袁譚的別駕。袁紹去世後,袁譚和袁尚之間產生了矛盾。袁尚出兵攻打袁譚,袁譚的軍隊節節敗退。王修得知後,立刻率領吏民前往救援。袁譚見到王修,大喜過望,說道:“是王別駕讓我的軍隊重振士氣!”
    袁譚戰敗後,劉詢在漯陰起兵反叛,各城紛紛響應。袁譚見狀,歎息道:“如今整個州都背叛了我,難道是我德行不夠嗎?”王修卻安慰他說:“東萊太守管統雖然遠在海邊,但他一定不會反叛,肯定會來支援我們。”果然,十幾天後,管統舍棄妻子兒女,趕來投奔袁譚,而他的妻子兒女卻被賊寇殺害。袁譚深受感動,改任管統為樂安太守。
    袁譚不甘心失敗,又打算攻打袁尚。王修趕忙勸諫道:“兄弟之間相互攻擊,這是走向敗亡的道路啊!兄弟就如同人的左右手,就好比一個人要與人爭鬥,卻先砍斷自己的右手,還說‘我一定能贏’,這怎麽可能呢?拋棄兄弟情誼而不親近,天下還有誰會親近您呢?一定是有小人在挑撥離間,他們隻為了謀取一時之利。希望您能不聽信這些讒言,要是能斬殺幾個佞臣,與袁尚重新和睦相處,一起抵禦四方的敵人,那麽您就可以在天下縱橫馳騁了。”袁譚聽後,心中不悅,但他心裏明白王修是出於忠誠和大義。
    後來,袁譚又向王修詢問計策。王修無奈地說:“兄弟如手足,如今您卻要自相殘殺,這實在是不智之舉。隻有兄弟齊心,才能共禦外敵。希望您能慎重考慮。”可袁譚根本聽不進去,還是執意與袁尚相互攻擊,並且向曹操求救。
    曹操攻破冀州後,袁譚卻又背叛了曹操。曹操大怒,親自率軍前往南皮攻打袁譚。當時,王修正在樂安負責運送軍糧,得知袁譚危急,他立刻率領自己的部下以及數十名從事,火速前往救援。當他們趕到高密時,卻傳來袁譚戰死的噩耗。王修悲痛萬分,下馬放聲大哭:“沒有了主公,我該何去何從?”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隨後,王修來到曹操營帳,請求曹操允許他收葬袁譚的屍體。曹操想試探王修的心意,便沉默不語。王修見狀,又堅定地說道:“我深受袁氏的厚恩,如果能讓我收斂袁譚的屍體,就算是死,我也沒有遺憾了。”曹操被王修的忠義所打動,最終同意了他的請求。《傅子》記載:曹操斬殺袁譚後,將其首級懸掛示眾,並下令:“誰敢為袁譚哭泣,就將他和他的妻兒一同處死!”在這種情況下,王叔治王修)和田子泰田疇)相互說道:“我們生前接受袁氏的征召,如今他死了卻不去哭祭,這是不義的行為。如果因為怕死就忘了忠義,又怎能在世上立足呢?”於是,他們來到袁譚首級前哭祭,哀傷之情感動了三軍將士。軍正見狀,向曹操報告要依法處斬他們,曹操卻感慨道:“他們都是義士啊!”最終赦免了他們。臣裴鬆之根據田疇的傳記考證,田疇是被袁尚征召,並沒有受到袁譚的任命。《傅子》將兩人的情況混為一談,與事實不符。)
    曹操任命王修為督軍糧,讓他返回樂安。袁譚被打敗後,各城紛紛歸降曹操,隻有管統據守樂安,拒不服從。曹操命令王修去取管統的首級,王修卻認為管統是盡忠職守的忠臣,便解開他的繩索,帶他去見曹操。曹操見王修如此重情重義,十分高興,不僅赦免了管統,還對王修另眼相看。
    袁氏治理地方時,政令寬鬆,那些有權有勢的官員大多聚斂財物。曹操攻破鄴城後,查抄了審配等人的家產,財物多得數以萬計。而攻破南皮後,曹操查看王修的家,發現他家中糧食還不滿十斛,卻有數百卷書籍。曹操不禁感歎道:“有真才實學的人,果然不是徒有虛名啊!”於是,曹操以禮征召王修,任命他為司空掾,代理司金中郎將,後來又升遷為魏郡太守。
    王修在治理魏郡時,抑製豪強,扶持弱小,賞罰分明,百姓們對他稱讚有加。《魏略》記載:王修擔任司金中郎將時,曾對金屬冶煉及貨幣相關問題提出不同見解,並上奏說:“我聽說荊棘叢生的樹林裏,長不出能做梁柱的木材;涓涓細流,也形不成洶湧的波濤。我擔任此職已有七年,忠誠之言未能在當時彰顯,所做的事情也沒什麽顯著的功業。我對所得到的職位心懷感激,卻又因未能有所回報而深感慚愧,常常深夜起身,難以入眠,吃飯時也食不知味。為什麽會這樣呢?因為我能力有限,卻肩負重任,心中充滿了擔憂和恐懼。現將我的建議恭敬呈上。”曹操對他的見解十分認同,還給他寫信說:“你修身養性,品德高尚,在本州聲名遠揚。你忠誠且有才能,取得了不少成績,成為世人傳頌的佳話,名副其實,遠超常人。我對你的了解,是發自內心的,不僅僅是耳聞目睹。我觀察先賢的論述,大多認為鹽鐵之利足以供給軍國所需。當初我設立司金之官時,就覺得除了你,無人能勝任此職。所以我曾在教令中對你說:‘從前遏父擔任陶正,百姓依賴他製作的器具,他的兒子媯滿後來在陳國被封諸侯;近代的桑弘羊,官至三公。這些都是你將來能成就一番事業的征兆。’這就是我任用你的初衷,或許眾人並不明白我的心意。從那以後,朝廷每次選拔官員,大家常常推舉你為首。我也聽到袁軍師和眾多賢士的議論,都認為不應越過你去選拔他人。我心意已決,認為司金中郎將這個職位,對於建功立業來說,比軍師之職更為重要。我的誠意足以讓你知曉,你對我的了解也足以讓你對我毫無疑慮。隻是擔心旁人見識短淺,以蠡測海,畫蛇添足,說朝廷多次選拔官員,卻不用你,讓你一直滯留在冶官之位。讓張甲、李乙之流反而先得到任用,這會讓人覺得我對你不夠優待。我擔心會出現這種名不副實的情況,那些不實的言論擾亂視聽。就算沒有這種事,多做些防備又有什麽害處呢?從前漢宣帝發現少府蕭望之有宰相之才,所以讓他外放,擔任馮翊。從正卿之位調任,看似是降職。但皇上派侍中傳達旨意說:‘你在平原任職時間不長,所以再讓你在三輔地區任職,考察一下你的能力,並非對你有什麽不滿。’我揣摩先主漢宣帝的心意,確實要防備這種情況。希望你能建立卓越的功勳,不辜負我的期望。你和公叔文子都能得到晉升,這是何等榮耀的事啊!”不久之後,王修就升遷為魏郡太守。)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白話三國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