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毛玠傳
字數:3017 加入書籤
毛玠,字孝先,是陳留平丘人。他年輕時擔任縣吏,以清廉公正著稱。曾打算前往荊州避亂,還未到達,就聽說劉表政令混亂,於是改道前往魯陽。曹操治理兗州時,征召毛玠為治中從事。毛玠向曹操進言:“如今天下分裂,天子流亡,百姓流離失所、無法安居樂業,官府沒有一年的糧食儲備,百姓也沒有安穩的心態,這樣的局麵難以持久。如今袁紹、劉表雖然兵力強盛、人口眾多,但都缺乏長遠的謀略,沒有建立根基的打算。用兵合乎道義者才能取勝,守住權位需要依靠財力。您應該尊奉天子來號令不服從的諸侯,重視農耕生產,積蓄軍用物資,這樣一來,稱霸天下的大業就可以實現了。”曹操十分敬重並采納了他的建議,將他轉任為幕府功曹。
曹操擔任司空、丞相時,毛玠曾擔任東曹掾,與崔琰一同掌管官員選拔事宜。他們所舉薦任用的,都是清正廉明的士人,那些雖然在當時有很高的名聲,但行為不合根本的人,始終得不到晉升。毛玠力求以節儉來做世人的表率,因此天下的士人無不以廉潔的節操來自我激勵,即使是地位尊貴、深受寵信的大臣,在車輛服飾方麵也不敢過度奢華。曹操感歎道:“任用官員能做到這樣,讓天下人自己約束自己,我還有什麽可擔憂的呢!”
魏文帝曹丕還是五官將時,親自拜訪毛玠,想托付他關照自己的親信。毛玠回答說:“我作為老臣,能夠恪守職責,僥幸免於過失已經很慶幸了。如今您所提到的人不符合升遷的次序,所以我不敢奉命。”
大軍返回鄴城後,朝廷商議合並、精簡機構。由於毛玠不接受私下請托,當時的人都很敬畏他,於是都想撤銷東曹。他們一同稟告曹操說:“過去西曹的地位高於東曹,東曹次之,應該撤銷東曹。”曹操深知其中的內情,下令說:“太陽從東方升起,月亮在東方最圓,凡是說到方向,也都是先提到東方,為什麽要撤銷東曹呢?”於是撤銷了西曹。
當初,曹操平定柳城後,分發所獲得的器物,特意把素屏風和素馮幾賞賜給毛玠,說:“你有古人的風範,所以賞賜你古人使用的器物。”毛玠身處顯要的職位,卻常常穿著布衣、吃著粗茶淡飯,十分盡心地撫養兄長的遺孤,得到的賞賜都用來賑濟貧困的族人,家中沒有多餘的財物。後來他升任右軍師。魏國剛剛建立時,他擔任尚書仆射,再次掌管官員選拔事務。《先賢行狀》記載:毛玠高雅誠信、公正無私,為官清廉謹慎。他掌管選舉時,選拔忠誠老實的人,斥退浮華虛偽的人,提拔謙遜有德行的人,抑製結黨營私的人。那些治理百姓沒有顯著功績卻私人財產豐厚的官員,都被罷免廢黜,長期不再任用。當時天下一致稱頌,沒有人不勉勵自己踐行美德。甚至連地方長官回到朝廷時,都麵容汙垢、衣著破舊,常常乘坐簡陋的柴車。軍中官吏進入官府時,穿著朝服徒步而行。人人都追求像用壺盛飯一樣廉潔,家家都有洗滌帽纓般的操守,地位高貴的人沒有貪婪的牽累,地位低下的人斷絕了謀取私利的念頭,官員在上廉潔,風俗在下改變,百姓至今仍稱讚他。)
當時太子的人選還沒有確定,而臨菑侯曹植深受曹操寵愛。毛玠秘密勸諫曹操說:“不久前袁紹因為嫡子和庶子的地位不分,導致家族和國家都滅亡了。廢立太子這樣的大事,我不應該參與議論。”後來眾臣聚會,毛玠起身去換衣服,曹操用目光指著他說:“這就是古代所說的國家的司直,如同我的周昌啊。”
崔琰死後,毛玠內心十分悲痛。後來有人向曹操告發毛玠,說:“毛玠外出時見到臉上刺字的反賊,他們的妻子兒女被充為官奴婢,毛玠就說‘老天不下雨,大概就是因為這種事吧’。”曹操聽後勃然大怒,將毛玠逮捕入獄。
大理寺卿鍾繇審訊毛玠時質問:“自古聖明的帝王,刑罰都會牽連罪人妻子兒女。《尚書》說:‘左邊的人不稱職,右邊的人不稱職,我就將你們降為奴隸或處死。’司寇之職規定,男子犯罪淪為罪隸,女子犯罪送入舂米作坊。漢律也規定,罪人妻子兒女沒為奴婢,臉上刺字。漢代施行的黥麵之刑,本就源於古代典章。如今這些官奴婢的祖先有罪,即便曆經百世,仍要麵刺標記為官府服役,這樣做一來可寬恕良民的性命,二來可減輕連坐之罪。這為何會違背神明之意而導致幹旱?根據典籍記載,施政過嚴則常降寒災,施政過寬則常遇酷暑,過於寬縱就會導致亢陽幹旱。毛玠說這話,是認為朝廷施政寬還是嚴?若施政過嚴本應多雨,為何反而幹旱?成湯聖明之世,郊外寸草不生;周宣王是賢明君主,卻遭遇旱魃為虐。如今幹旱已持續三十年,把天災歸咎於黥麵奴婢,時間能對得上嗎?當年衛人討伐邢國,軍隊出征就降雨,若說罪惡與天應無關,為何偏偏此時下雨?毛玠的誹謗之辭,已在百姓中流傳,對朝廷不滿的聲音,也傳到了聖上耳中。毛玠說那番話時,不可能是自言自語——他見到的黥麵者有幾人?這些奴婢中,他認識的有誰?為何會見到他們並感歎?當時對誰講了這話?對方如何回應?具體時間、地點何在?如今事情已經暴露,不得隱瞞欺騙,必須如實供述!”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毛玠回答道:“我聽說,蕭望之被石顯逼得自殺,賈誼因絳侯、灌嬰的讒言被貶謫外放,白起在杜郵被賜劍自刎,晁錯在東市遭斬殺,伍子胥在吳都命喪黃泉——這幾位賢人,有的在生前遭人嫉妒,有的在身後被人陷害。我自幼就秉持竹簡研習禮法,曆經多年勤勉才獲得官職,任職於機密親近之位,難免卷入人事紛爭。有人想托我謀取私利,我無不給以拒絕;有人向我訴說冤情,再細小的事我也會處理。人性貪婪好利,本就為法律所禁止,而法律限製利益時,有權勢者就可能陷害忠良。如今讒言如青蠅亂飛,刻意構陷我,而誹謗我的人,必然是有權勢者。
從前王叔與陳生在王廷爭論是非,宣子主持公道,命雙方出示契約,使是非曲直各有分曉,《春秋》對此大加讚賞並記載下來。我若沒說過那些話,就不會有時間、證人;若說過,告發者必定有確鑿證據。懇請陛下能像宣子那樣明辨是非,讓我與告發者當麵對質。如果我確實犯了錯,那麽受刑之日,對我來說就如同得到乘車安葬的禮遇;若被賜劍自殺,就如同蒙受重賞之恩。我謹以實情作答。”
當時桓階、和洽等人進言營救毛玠,毛玠最終被免官貶黜,死於家中。孫盛評論說:曹操此舉已失政亂刑。《易經》強調“明斷各類案件”,古傳主張“舉用正直、廢黜奸邪”,隻有斷案清明,國家才無冤民;賞罰得當,百姓才會信服。從未有聽信讒言、偏信誣告,卻能治理天下、實現政治清明的。從前漢高祖將蕭何下獄,後來仍讓他複任丞相;毛玠一旦遭責難,就終身被棄用,兩位君主的度量,相差何其遠啊!)
曹操後來賜給毛家棺木、錢帛,任命毛玠的兒子毛機為郎中。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白話三國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