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鮑勳傳

字數:2677   加入書籤

A+A-


    鮑勳,字叔業,泰山平陽人,是漢朝司隸校尉鮑宣的九世孫。鮑宣的後代中有一支從上黨遷徙到泰山,便在此定居。鮑勳的父親鮑信,靈帝時擔任騎都尉,大將軍何進派他到東方招募士兵。後來鮑信擔任濟北相,協助曹操謀劃大業,不幸遇害。相關事跡記載在《董卓傳》《武帝紀》中。《魏書》記載:鮑信的父親鮑丹,官至少府侍中,世代以儒雅顯揚。鮑信年輕時就有遠大節操,寬厚愛人,沉著剛毅有謀略。大將軍何進征召他為騎都尉,派他回鄉募兵,得一千多人,回到成皋時何進已遇害。鮑信到京師時,董卓也剛到。鮑信知道董卓必定作亂,勸袁紹襲擊董卓,袁紹畏懼董卓不敢行動,事跡記載在袁紹傳中。鮑信於是率軍回到鄉裏,招募徒眾兩萬,騎兵七百,輜重五千多輛。這一年,曹操在己吾起兵,鮑信與弟弟鮑韜率軍響應。曹操與袁紹上表推薦鮑信為破虜將軍,鮑韜為裨將軍。當時袁紹勢力最強,豪傑多歸附他。隻有鮑信對曹操說:“能超凡出世、統領英雄撥亂反正的人,就是您啊。若不是這樣的人,即便強大也必敗亡。您大概是上天選中的人!”於是與曹操深相交結,曹操也對他另眼相看。汴水之戰失敗時,鮑信受傷,鮑韜在陳地戰死。袁紹奪取韓馥的職位,占據冀州。鮑信對曹操說:“奸臣趁機顛覆王室,英雄奮起反抗,天下響應,這是道義所在。如今袁紹作為盟主,憑借權力謀取私利,將會引發內亂,這就如同又出現一個董卓。若要壓製他,我們的力量還不足,隻會招致災禍,又怎能成功?不如先謀劃黃河以南地區,等待時機變化。”曹操認為他說得對。曹操擔任東郡太守時,上表推薦鮑信為濟北相。恰逢黃巾軍大部隊進入兗州境內,劉岱想迎戰,鮑信勸阻,劉岱不聽,最終戰敗,事跡記載在《武帝紀》中。曹操認為賊軍恃勝而驕,想在壽張設奇兵襲擊。他先與鮑信去查看戰地,步兵尚未到達,突然與賊軍相遇,於是交戰。鮑信拚死作戰營救曹操,曹操僅能突圍逃脫,鮑信則戰死,時年四十一歲。鮑信雖在戰亂中起兵,家中本為儒門,自身生活極為節儉,卻厚待將士,家中沒有多餘財物,士人因此歸附他。)
    建安十七年,曹操追念鮑信的功績,上表封鮑勳的兄長鮑邵為新都亭侯。《魏書》記載:鮑邵有父親的風範,曹操嘉獎他,加拜騎都尉,讓他持節。鮑邵去世後,兒子鮑融繼承爵位。)曹操征召鮑勳為丞相掾。《魏書》記載:鮑勳清白有高尚節操,聞名於世。)
    建安二十二年,曹操立曹丕為太子,任命鮑勳為中庶子。後來鮑勳調任黃門侍郎,又外任魏郡西部都尉。太子郭夫人的弟弟是曲周縣的官吏,因盜竊官布被判死刑。當時曹操在譙縣,太子曹丕留守鄴城,多次寫信為郭氏弟弟求情。鮑勳不敢擅自縱容,將案情詳細上報曹操。
    鮑勳此前在東宮時,就因堅守原則讓太子不滿,如今又因這事,曹丕對他的怨恨更加深重。恰逢魏郡境內有士兵延誤了休整期限,曹丕秘密命令中尉上奏罷免鮑勳的官職。過了很久,鮑勳才被任命為侍禦史。延康元年,曹操去世,太子曹丕即位為魏王,鮑勳以駙馬都尉的身份兼任侍中。
    魏文帝曹丕即位後,鮑勳多次進言:“如今當務之急是發展軍事和農業,寬待百姓。營造台榭苑囿這類事,應當往後推遲。”曹丕打算外出打獵,鮑勳攔住車駕上疏說:“我聽說五帝三王無不以根本立教,以孝道治理天下。陛下仁慈聖明,有古代賢君的風範,我希望您能繼承前代帝王的足跡,成為萬世楷模。為何在居喪期間,要去做遊獵這種事呢?我冒死進言,希望陛下明察。”
    曹丕親手撕毀奏表,執意出獵。中途休息時,他問侍臣:“打獵的樂趣與音樂相比如何?”侍中劉曄迎合說:“打獵的樂趣超過音樂。”鮑勳直言反駁:“音樂上可通達神明,下可調和人事,隆盛治化,使萬國安定。移風易俗,沒有比音樂更好的方式了。何況打獵要在原野中暴露車駕,傷害生靈繁衍的天理,還得櫛風沐雨,不應在此時進行。從前魯隱公到棠地觀魚,《春秋》都加以譏諷。即便陛下喜歡打獵,這也是我所不希望的。”他接著上奏:“劉曄阿諛奉承,不忠不義,迎合陛下不合禮製的戲言,就像當年梁丘據在遄台取媚君主一樣。請有關部門治他的罪,以肅清朝廷。”曹丕怒形於色,結束打獵返回後,立刻將鮑勳貶為右中郎將。
    黃初四年,尚書令陳群、仆射司馬懿一同舉薦鮑勳擔任宮正即禦史中丞)。曹丕不得已任用了他,百官都對鮑勳十分敬畏,朝廷上下一片肅然。
    黃初六年秋,曹丕想征討吳國,群臣朝議時,鮑勳當麵勸諫:“朝廷軍隊多次征討卻未能取勝,是因為吳、蜀兩國唇齒相依,憑借山水天險,難以攻克。往年您乘坐龍舟征戰,被困在長江南岸,險些遭遇危險,臣下們都心驚膽戰。當時宗廟幾乎傾覆,應作為百世之戒。如今又要勞師遠征,每日耗費千金,國內空虛,還會讓狡猾的敵人輕視我們的軍威,我私下認為不可行。”曹丕聽後更加憤怒,將鮑勳貶為治書執法。
    後來曹丕從壽春返回,駐紮在陳留郡界。太守孫邕拜見曹丕後,順路拜訪鮑勳。當時營壘尚未建成,隻有標記界限,孫邕沒有走正道,軍營令史劉曜想追究他的責任,鮑勳認為營壘尚未完工,便阻止劉曜不必舉報。大軍返回洛陽後,劉曜犯了罪,鮑勳上奏將他貶黜,劉曜卻秘密上表告發鮑勳私自寬縱孫邕之事。曹丕下詔說:“鮑勳指鹿為馬,逮捕送交廷尉。”
    廷尉依法議定:“判處五年刑罰。”三官太尉、司徒、司空)反駁:“依照法律罰金二斤。”曹丕大怒道:“鮑勳罪無可恕,你們竟敢縱容他!將三官以下官員全部逮捕交付刺奸官,讓他們十鼠同穴!”
    太尉鍾繇、司徒華歆、鎮軍大將軍陳群、侍中辛毗、尚書衛臻、代理廷尉高柔等一同上表,稱“鮑勳的父親鮑信對太祖有大功”,請求赦免鮑勳的罪過。曹丕不許,最終處死了鮑勳。
    鮑勳平素注重修養德行,廉潔而好施與,去世時家中沒有多餘的財物。二十天後,曹丕也駕崩了,沒有人不為鮑勳的死感到歎息遺憾。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白話三國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