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司馬芝傳
字數:3425 加入書籤
司馬芝,字子華,河內郡溫縣人。年輕時以書生身份避亂荊州,在魯陽山遭遇賊寇。同行的人紛紛丟下老弱逃亡,唯有司馬芝守護在母親身邊不肯離去。賊寇持刀逼近,司馬芝叩頭哭求:“母親年老,懇請諸位放過她!”賊寇感歎:“這是個孝子,殺他不合道義。”司馬芝因此幸免於難,隨後用簡陋的鹿車推著母親繼續逃亡。他在南方隱居十多年,親自耕種,堅守節操。
曹操平定荊州後,任命司馬芝為菅縣縣長。當時天下初定,很多人不遵守法度。菅郡郡主簿劉節是地方大族,為人豪俠,家中賓客千餘家,這些人在外為盜,在內擾亂吏治。司馬芝到任後,派遣劉節的門客王同等入伍當兵。掾史勸阻道:“劉節家從未服過徭役,這次必定會藏匿門客,給縣裏留下隱患。”司馬芝不予理睬,寫信給劉節:“您是地方大族,又身兼郡中要職,卻縱容賓客從不服役,百姓早已怨聲載道,甚至流言傳到上級那裏。如今征調王同等入伍,請及時遣送。”
士兵在郡中集結後,劉節果然將王同等藏匿起來,還指使督郵以軍事為由責難菅縣。縣中掾史走投無路,請求代替王同服役。司馬芝卻快馬疾馳至濟南,向太守詳細陳述劉節的罪狀。太守郝光一向敬重司馬芝,竟下令讓劉節代替王同入伍。青州百姓為此稱讚司馬芝“能讓郡主簿去當兵”。
後來司馬芝調任廣平令。征虜將軍劉勳深受曹操寵信,為人驕橫,又是司馬芝的同鄉舊識。他的賓客子弟在廣平境內多次犯法,劉勳寫信給司馬芝信中不署姓名),多方請托包庇。司馬芝不予回複,一概依法處置。後來劉勳因謀逆被誅殺,與他交往的人大多獲罪,唯獨司馬芝因公正執法受到稱讚。《魏略》記載:劉勳字子台,琅邪人,中平末年任沛國建平縣長,與曹操有舊交。後任廬江太守,被孫策擊敗後歸附曹操,封列侯。劉勳自恃與曹操舊情,日益驕橫,多次犯法並誹謗朝政,被李申成告發後處死,其侄劉威也被免官。)
司馬芝升任大理正司法長官)時,有人盜竊官藏絲織品丟在廁所旁,官吏懷疑是織女所為,將其逮捕入獄。司馬芝指出:“施用刑罰若有過失,往往因苛暴而起。如今先查獲贓物再逼供,如果犯人經不起刑訊,就可能被迫認罪。靠刑訊得到的供詞,不足以斷案。況且簡明易從,才是治理的大道。不放過有罪之人,隻是平庸的治世之道。如今寬宥可疑之人,弘揚簡易的道義,不也是可行的嗎?”曹操采納了他的建議。
此後,司馬芝曆任甘陵、沛國、陽平太守,所到之處皆有政績。黃初年間,他入朝擔任河南尹,抑製豪強,拒絕私人請托。一次,有宦官想通過司馬芝的妻子的伯父董昭時任朝廷重臣)說情,董昭竟也畏懼司馬芝,不敢代為通融。司馬芝還向下屬發布教令:“君主能設立法度,卻不能保證官吏不犯法;官吏可能犯法,卻不能保證君主不察覺。設立法度卻有人觸犯,是君主的不足;犯法而被察覺,是官吏的災禍。上有不足,下有災禍,政事怎能清明?大家務必自我約束!”下屬官吏從此無不勤勉自勵。
門下循行低級屬官)曾懷疑門幹守門小吏)偷了發簪,門幹否認,循行便將他關押審訊。司馬芝批示:“物品有相似難辨者,除非離婁傳說中視力極強的人),常人難以不惑。即便真有其事,循行怎能為了一支發簪,就輕易傷害同僚?此事不要再追究。”
魏明帝即位後,賜司馬芝關內侯爵位。不久,特進曹洪的乳母當氏,與臨汾公主的侍者一同祭祀無澗山神靈臣鬆之注:無澗為洛陽東北山名,屬民間淫祀),被逮捕入獄。卞太後曹操正妻,曹丕生母)派黃門宦官到府中傳令赦免,司馬芝拒不接見,直接下令洛陽縣將人犯處死,並上疏明帝:“凡應處死的罪犯,都應先上表等候批準。此前陛下已下詔禁絕淫祀以正風俗,如今當氏等人觸犯妖刑,供詞剛審定,黃門吳達便來傳太皇太後之令。臣不敢接旨,唯恐有人救護,故加急處置。若因事未早結獲罪,也是臣的責任。因此冒昧違反常規,下令將人犯處死,甘願接受處罰。”
明帝親筆回複:“看了奏表,明白你的忠心。你想遵奉詔書,因事權宜處置,這是正確的。這是你奉行詔命的本意,何必謝罪?今後黃門再去,切勿接見。”
司馬芝在任十一年,多次上奏修訂不合時宜的法規。他在公卿中始終正直處世。後來因諸王入朝時與京都人士交往牽連,被免職。
司馬芝後來擔任大司農。此前,各典農部的官吏和百姓中,有不少人從事商業經營來牟利。司馬芝上奏說:“聖王治理天下,崇尚根本農業)而抑製末業商業),重視農耕與糧食生產。《王製》中說:‘國家若沒有三年的糧食儲備,就稱不上穩固的國家。’管仲也強調積儲糧食的緊迫性。如今吳、蜀二敵未滅,戰爭不斷,國家的根本大計在於糧食和布帛。魏武帝曹操)特意設立屯田官員,專門以農桑為業,因此建安年間天下倉廩充實,百姓生活富足。但自黃初年間以來,允許各典農官自行經營商業,隻為局部利益考慮,這實在不符合國家整體利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帝王以天下為家,所以古書上說:‘百姓不富足,君主又怎能富足?’國家富足的關鍵,在於不耽誤農時而充分利用地力。農民從正月耕種開始,除草、采桑、耕地、種麥、收割、打場,直到十月才能完成全年農事。之後還要修建糧倉、運輸租賦、修整道路橋梁、用泥塗抹房屋,一整年沒有一天不在為農事忙碌。如今各典農官都說‘留下的人要為外出的人耕種土地,計算勞力後不得不這樣做,不荒廢一些事務,就需留有餘力’。但我認為不應讓商業擾亂農業,應專一從事農桑,這對國家大計更為有利。”魏明帝采納了他的建議。
每當上級官府有召問,司馬芝總是先會見屬官,分析問題本意,教導他們如何應答,結果往往如他所料。他性格正直坦率,不刻意誇耀自己的清廉。與賓客談論時,若發現對方觀點不當,會當麵指出不足,背後卻不再議論。
司馬芝在任上去世,家中沒有多餘財物。自曹魏以來擔任河南尹的官員,沒有能比得上他的。
司馬芝去世後,兒子司馬岐繼承爵位。司馬岐從河南丞調任廷尉正,又升任陳留相。梁郡有一起案件,涉案囚犯眾多,多年未能判決。朝廷下詔將案件移交到司馬岐所屬的縣審理,縣裏請求預先準備牢具。司馬岐說:“如今囚犯有數十人,既已因巧詐而供詞不符,又飽受刑訊之苦,真實情況容易查明,怎能讓他們長期囚禁呢!”他到囚室後逐一審問,囚犯都不敢隱瞞欺詐,很快就將案件全部判決。司馬岐因此被破格提拔為廷尉。 當時大將軍曹爽專權,尚書何晏、鄧颺等人輔佐他。南陽人圭泰曾因言語觸怒曹爽,被囚禁在廷尉府。鄧颺審訊時,想給圭泰定重罪。司馬岐斥責鄧颺說:“你們身為中樞大臣,本應輔佐君主成就德政,卻放縱私憤,冤枉無辜,讓百姓人心惶惶,這算什麽道理?”鄧颺羞慚憤怒地退下。司馬岐擔心長期得罪權貴,稱病辭官,居家不到一年便去世,年僅三十五歲,兒子司馬肇繼承爵位。司馬肇在西晉太康年間擔任冀州刺史、尚書,見於《百官誌》。)
評曰:徐奕、何夔、邢顒崇尚嚴峻剛直的作風,成為當時的名人。毛玠清廉公正,保持本色;司馬芝忠誠堅貞,不趨炎附勢,兩人堪稱“不欺軟怕硬”的典範。崔琰品格最高尚,鮑勳堅守正義毫無缺失,卻都未能保全自身,實在可惜!
《大雅》推崇“既明事理又能自保”,《虞書》崇尚“正直而溫和”,若不是兼具多種才能,誰能完全做到這些呢!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白話三國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