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鍾繇定關

字數:4488   加入書籤

A+A-


    鍾繇,字元常,是潁川長社人。他的家族中有一位叫鍾皓的先輩,字季明,為人溫和善良、忠誠謹慎,學識淵博,精通詩歌和律法,曾教導過一千多名門生,還在郡裏擔任功曹一職。當時,太丘長陳寔擔任西門亭長,鍾皓唯獨對他十分敬重,認為他與眾不同。陳寔比鍾皓小十七歲,卻常常以禮相待,兩人情同手足。後來鍾皓被公府征召,臨別的時候,太守問他:“誰可以代替你呢?” 鍾皓回答說:“您如果一定要找到合適的人選,西門亭長陳寔就可以。” 陳寔得知後疑惑地說:“鍾君似乎不像是善於觀察人的人,不知道為什麽唯獨賞識我呢?”
    鍾皓擔任司徒掾時,有一次司徒外出,道路泥濘,隨從們嫌棄泥水濺到身上,離司徒乘坐的車子遠遠的。司徒拍著車軾感慨地說:“我這個司徒今天簡直像是在獨自出行啊!” 回到府中,到了官署門口,負責警衛的鈴下沒有上前攙扶,還讓司徒向掾屬行禮,司徒氣得一甩手就進去了,看都沒看眾人一眼。當時全府的掾屬都氣得遞交彈劾自己的文書,準備離職。鍾皓作為西曹掾,立刻打開府門,對已經出去的掾屬們解釋說:“我們做臣下的,如果不能在君主麵前堅持自己的原則,要是司隸校尉依法追究,說司徒有失宰相的禮儀,又不能勝任職位,那各位以後還能在哪裏任職呢?” 掾屬們聽了他的話,這才都留了下來。後來都官果然發文給西曹掾,詢問全府人員離職的原因,鍾皓把都官的官吏召來,讓他們看了留存的掾屬名單,這件事才算平息。
    鍾皓前後九次被三府征召,還曾被調任南鄉、林慮的長官,但他都沒去赴任。當時郡中被天下人所推崇的前輩,有蒼梧太守定陵人陳稚叔、前黎陽令潁陰人荀淑以及鍾皓。少府李膺常常尊崇這三個人,他說:“荀君的清明見識難以超越,陳君和鍾君的至高德行可以作為榜樣。” 李膺的姑姑是鍾皓哥哥的妻子,生下兒子鍾覲,和李膺年齡相仿,兩人都有美好的名聲。鍾覲又喜好學習,仰慕古人,有謙讓的品行。在他幼年的時候,李膺的祖父太尉李修就說:“鍾覲這孩子的性格像我們家的人,國家政治清明時他不會被埋沒,國家政治混亂時他也能免於刑罰和殺戮。” 後來又把李膺的妹妹許配給鍾覲為妻。鍾覲被州府征召做官,卻從未屈身就職。李膺對鍾覲說:“孟子認為,人如果沒有好惡是非之心,就不能算是人。弟弟你對人怎麽這麽不分辨好壞呢!” 鍾覲曾經把李膺的話告訴鍾皓,鍾皓說:“元禮李膺的字),他的祖父曾位居太尉,父輩們也都很顯赫,又是韓公的外甥,所以才能這樣說。國武子喜歡指責別人的過錯,結果成了招怨的根源,如今難道是那樣的時代嗎!保全自身和家人,你的做法是對的。” 後來鍾覲早逝,李膺雖然成就了功名,官至卿佐,最終卻在災禍中失去了生命。鍾皓六十九歲時,在家中去世。他的兩個兒子鍾迪、鍾敷,都因為黨錮之禍而沒有做官。鍾繇就是鍾迪的孫子。
    鍾繇曾和族父鍾瑜一起到洛陽去,路上遇到一個相麵的人,相麵的人說:“這個孩子有顯貴的麵相,但會在水上遭遇災難,一定要小心啊!” 他們走了不到十裏路,過橋的時候,馬突然受驚,鍾繇掉進水裏,差點淹死。鍾瑜因為相麵人的話應驗了,就更加看重鍾繇,還供給他錢財和物資,讓他能夠專心學習。後來,鍾繇被推舉為孝廉。謝承的《後漢書》記載:南陽人陰修擔任潁川太守時,把表彰賢才、選拔俊傑作為首要任務,他推舉五官掾張仲方正派,考察並任命功曹鍾繇、主簿荀彧、主記掾張禮、賊曹掾杜佑、孝廉荀攸、計吏郭圖等人為官吏,以此來為朝廷增光。)鍾繇被任命為尚書郎、陽陵令,後來因為生病而離職。之後,他又被三府征召,擔任廷尉正、黃門侍郎。
    當時,漢獻帝在西京長安,李傕、郭汜等人在長安城中作亂,使得長安與關東地區斷絕了聯係。曹操擔任兗州牧,開始派遣使者向漢獻帝上書。《世語》記載:曹操派遣從事王必向天子傳達自己的心意。)李傕、郭汜等人認為 “關東的人想要自立天子,現在曹操雖然派來了使者,但未必是出於真心”,於是商議要扣留曹操的使者,拒絕他的好意。鍾繇勸說李傕、郭汜等人說:“如今英雄紛紛崛起,各自假托朝廷命令獨斷專行,隻有曹兗州一心效忠王室,你們卻拒絕他的忠誠之意,這可不是順應天下人期望的做法啊。” 李傕、郭汜等人聽從了鍾繇的話,對曹操的使者厚加回報,從此曹操與朝廷的聯係才得以打通。曹操此前已經多次聽到荀彧稱讚鍾繇,又聽說他勸說李傕、郭汜的事情,就更加虛心地想要任用他。後來李傕脅迫漢獻帝,鍾繇和尚書郎韓斌共同策劃計謀,幫助漢獻帝逃出長安,鍾繇在這件事上出了很大的力。之後,他被任命為禦史中丞,又升任侍中、尚書仆射,並因之前的功績被封為東武亭侯。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當時關中地區的馬騰、韓遂等割據勢力各自擁兵自重、相互爭鬥。曹操正忙於山東戰事,對關右局勢深感憂慮,於是上表朝廷,任命鍾繇以侍中身份兼任司隸校尉,持節都督關中各軍,將後方事務全權委托給他,特別允許他不必受常規製度約束。鍾繇抵達長安後,立即給馬騰、韓遂等人寫信,向他們剖析利害禍福。在他的勸說下,馬騰、韓遂各自派遣兒子到朝廷擔任侍衛實為質子),表示臣服。
    曹操在官渡與袁紹對峙時,鍾繇籌集了兩千多匹馬送往前線。曹操在回信中稱讚道:“收到你送來的戰馬,真是解了燃眉之急。關右得以平定,朝廷沒有了西邊的後顧之憂,這都是你的功勞啊!從前蕭何鎮守關中,為軍隊提供充足糧草,如今你所做的和他一樣出色。”
    後來,匈奴單於在平陽發動叛亂,鍾繇率軍將其圍困,但久攻未下。此時,袁尚任命的河東太守郭援率大軍抵達河東,兵力強盛。眾將領商議想要撤離,鍾繇反對說:“袁氏勢力正盛,郭援此次來犯,關中諸將暗中與他勾結。他們之所以沒有全部反叛,隻是顧忌我的威名罷了。如果我們就這樣撤退,隻會向敵人示弱,當地百姓誰不會把我們當作仇敵?就算我們想回去,又怎麽能安全抵達?這簡直是未戰先敗!況且郭援剛愎自用、爭強好勝,必定會輕視我軍。如果他渡河紮營,我們趁他們尚未完全渡河時發起攻擊,一定能大獲全勝。”
    與此同時,張既勸說馬騰聯合攻打郭援,馬騰派兒子馬超率領精兵迎戰。郭援到達後,果然輕率地率軍渡河,部下勸阻也不聽。當敵軍渡河到一半時,鍾繇與馬超率軍突然出擊,大敗敵軍,斬殺了郭援,逼降了匈奴單於。據《司馬彪戰略》記載:袁尚派高幹、郭援率數萬大軍聯合匈奴單於進犯河東,並派使者與馬騰、韓遂結盟,馬騰等人暗中答應。傅幹勸說馬騰:“古人說‘順應道義者昌盛,違背德行者滅亡’。曹公奉天子之命誅討暴亂,法令嚴明、國家治理有序,上下一心效命。有義舉必賞,無義行必罰,這就是順應道義。袁氏違背王命,驅使胡虜侵犯中原,為人寬厚卻多猜忌,仁慈卻無決斷,軍隊雖強,實則失天下人心,這就是違背德行。如今將軍既然歸附有道之主,卻不盡全力,暗中懷有二心,想坐觀成敗,我擔心成敗既定之時,朝廷奉命追責,將軍會成為首先被誅殺的人。” 馬騰聽後十分恐懼。傅幹又說:“智者能轉禍為福。如今曹公與袁氏相持不下,而高幹、郭援獨霸河東,曹公即便有萬全之策,也難以避免河東的危機。將軍若能出兵討伐郭援,內外夾擊,必定能成功。這樣一來,將軍既能斬斷袁氏的臂膀,解除一方的危急,曹公也必定會重重感激將軍。將軍的功名,將永載史冊!希望將軍慎重抉擇!” 馬騰說:“我聽從您的教導。” 於是派兒子馬超率一萬多精兵,聯合韓遂等人的軍隊,與鍾繇會師攻打郭援等人,大獲全勝。)這一戰役的詳細經過記載在《張既傳》中。
    後來,河東郡的衛固發動叛亂,與張晟、張琰及高幹等人聯合為寇,鍾繇又率領眾將領將其討平。據《魏略》記載:朝廷下詔征召河東太守王邑回朝。王邑認為天下尚未平定,心裏不願應召,當地官吏和百姓也都留戀他。郡掾衛固及中郎將範先等人分別到鍾繇處請求留下王邑。但此時朝廷已任命杜畿為河東太守,且杜畿已進入河東地界。鍾繇沒有聽從範先等人的請求,催促王邑交出印信符節。王邑佩戴著印綬,直接從河北前往許昌向朝廷歸附。鍾繇當時在洛陽處理政務,認為自己未能有效威懾和監督,有失司隸校尉的職責,於是上書彈劾自己:“臣此前上奏稱原鎮北將軍兼任河東太守安陽亭侯王邑巧言規避官職,觸犯法律條文,應當追究彈劾,查實其奸詐行為。奉詔應按所奏追究。因其認罪,故寬大赦免。臣又上奏稱官吏百姓無論大小,都心存觀望,認為王邑應當留任,於是抗拒新太守杜畿,如今雖都反悔,共同迎接杜畿赴任。但根據文書記錄,臣才疏學淺,承蒙提拔,入宮擔任近侍,兼掌機要,身負重任,總領一方事務。既無德政惠及百姓,又無威嚴刑罰約束不恭之人,致使王邑違犯詔書,郡掾衛固欺騙脅迫官吏百姓,反對的言論通過驛站傳遍各地,逐漸失去禮製,不敬王命。如今雖已反悔,但醜名遠揚,罪責都在於臣威懾刑罰不足。臣又患病多年,氣力日漸衰弱,空占官位、白享俸祿,荒廢職守,按罪當懲。經查侍中守司隸校尉東武亭侯鍾繇,有幸蒙受皇恩,以微薄之才,多次被提拔,身處親近顯要之位,奉命督察。明明知道詔書嚴厲厭惡地方長官政教寬弱、約束下屬無方,導致事務久拖不決、職責荒廢、法令鬆弛。王邑雖違法,本應依法嚴懲,但臣上奏文書時,彈劾理由不當,致使王邑遠至朝廷。有負使命,削弱了朝廷的權威。而衛固欺騙脅迫官吏百姓,抗拒杜畿數月,如今雖反悔,但違背正道,天下震驚,罪責全在臣威懾刑罰昏暗軟弱。加之臣久病不愈,無法勝任職責,這並非大臣所應為。臣輕慢法度,不畏詔令,不與國家同心,為臣不忠,無所畏懼,實為大不敬。又不執行詔書,奉詔不謹。再者心智蒙蔽,被下屬欺騙,軟弱不勝任。數罪並罰,臣請求用囚車將臣征召至廷尉處治罪,由大鴻臚削奪爵位封地。臣長期身患重病,入夏以來病情加劇,性命危在旦夕,無法勝任官職。已將文書交付功曹從事馬適議,臣免冠赤腳,伏地等候懲處。” 朝廷下詔不予追究。)
    自漢獻帝西遷後,洛陽人口銳減,一片荒蕪。鍾繇采取措施,將關中百姓遷徙到洛陽,又招納逃亡反叛之人來充實人口,幾年間,洛陽的民戶逐漸增多,經濟得以恢複。後來曹操征討關中時,得以依靠洛陽的人力物力作為資源,於是上表任命鍾繇為前軍師。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白話三國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