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才學仕途

字數:2518   加入書籤

A+A-


    賈洪,字叔業,是京兆新豐人。他自幼便展現出對學習的濃厚興趣,頗具才學,尤其在《春秋左傳》的研究上造詣頗深。建安初年,他在郡中為官,先是被推舉為計掾,之後又響應州裏的征召。當時州府中,從參軍事以下有一百多人,唯有賈洪和馮翊人嚴苞字文通)的才學最為突出。
    賈洪先後擔任過三個縣的縣令,每到一處,他都會積極行動,騰挪出房舍作為學館,還親自為學生授課,致力於當地的教育事業。後來馬超發動叛亂,他劫持了賈洪,帶著他前往華陰,並迫使賈洪撰寫聲討敵方的露布文。賈洪無奈之下,隻好按照馬超的要求完成了寫作。當時司徒鍾繇在東方,看到這篇露布文後,立刻認出這是賈洪的手筆,說道:“這肯定是賈洪寫的。” 等到馬超被擊敗逃走,曹操征召賈洪,讓他暫任軍謀掾一職。但由於賈洪之前為馬超撰寫過露布文,所以曹操沒有立即給他正式的官職。直到後來,他才外調擔任陰泉縣長。延康年間,又轉任白馬王相。賈洪很擅長談天說地、開玩笑,白馬王曹彪也十分喜愛文學,常常將賈洪視為老師,對他的尊崇甚至超過了對三卿的禮遇。幾年後,賈洪因病去世,享年五十多歲,當時的人都為他感到惋惜,覺得他的官職沒有達到二千石的級別。而嚴苞也先後擔任過兩個縣的縣令,黃初年間,憑借著高超的才學被調入朝廷擔任秘書丞,多次向朝廷進獻文賦,魏文帝對他的才華感到十分驚異。後來他外調擔任西平太守,最終在任上去世。
    薛夏,字宣聲,是天水人,他學識淵博,富有才學。天水當地原本有薑、閻、任、趙四大家族,在郡中向來地位顯赫,備受推崇。而薛夏出身單門小戶,卻不肯向這四大家族屈服。四大家族因此想要聯合起來整治他,薛夏隻好逃離家鄉,向東前往京城。曹操早就聽聞薛夏的名聲,所以對他非常禮遇。後來四大家族又指使人在遠處誣陷薛夏,相關文書被移送至潁川,薛夏因此遭到逮捕入獄。當時曹操已經在冀州,聽說薛夏被家鄉的人誣陷關押,拍著手說:“薛夏沒有罪,不過是漢陽的那些家夥想要殺他罷了!” 於是他命令潁川方麵釋放薛夏,並征召他擔任軍謀掾。魏文帝也很欣賞薛夏的才華,黃初年間,任命他為秘書丞。文帝每次和薛夏一起探討書傳典籍,常常一談就是一整天。文帝每次稱呼薛夏時,都不直呼其名,而是尊稱他為 “薛君”。薛夏生活十分貧困,文帝看到他衣服單薄,便脫下自己穿的袍子賜給他。後來征東將軍曹休來朝見文帝,當時文帝正和薛夏交談商議事情,外麵稟報說曹休到了,文帝便將曹休引入殿內。大家坐定後,文帝看著薛夏,對曹休說:“這位是秘書丞、天水的薛宣聲,你應該和他好好交談一番。” 薛夏受到的禮遇竟然到了如此程度。不久,文帝打算重用薛夏,卻恰逢文帝去世。到了太和年間,薛夏曾因為公事需要將文書移交給蘭台。蘭台方麵自認為是中央機構,而秘書署隻是一般的官署,就認為薛夏無權將文書移交給他們,還想要追究負責此事的人。薛夏回應說:“蘭台是外台,秘書是內閣,台和閣本質上是一樣的,為什麽不能互相移交呢?” 蘭台方麵理屈詞窮,無法反駁。從此以後,文書移交就成為了慣例。幾年後,薛夏因病去世,文帝下令讓他的兒子不要返回天水。
    隗禧,字子牙,是京兆人,出身寒門。他從小就喜愛學習。初平年間,三輔地區戰亂頻繁,隗禧為躲避戰亂,向南客居荊州。即便在動蕩不安的環境中,他依然背著經書,每當在采集野生穀物的空閑時間,就會誦讀學習。曹操平定荊州後,征召隗禧擔任軍謀掾。黃初年間,他擔任譙王的郎中。譙王早就聽說隗禧是儒者,常常虛心向他求學。隗禧也恭恭敬敬地教導譙王,因此得到了譙王很多賞賜。後來隗禧因病回到家鄉,被授予郎中一職。他八十多歲時,因年老在家閑居,但前來向他求學的人依然很多。隗禧不僅精通經書,還擅長星象之學,他常常仰望天空,歎息著對魚豢說:“天下的戰亂還沒有平息,這可怎麽辦呢?” 魚豢也曾向隗禧請教《左氏傳》,隗禧回答說:“想要了解幽深細微的道理,沒有比《易經》更好的;想要知曉人倫綱紀,沒有比《禮記》更好的;想要多認識山川草木的名稱,沒有比《詩經》更好的。《左氏傳》不過是記載相互攻伐的書罷了,不值得精心鑽研。” 魚豢於是又向他請教《詩經》,隗禧講解齊、韓、魯、毛四家的義理,不用看原文,就能流暢地背誦講解。他還撰寫了對各種經書的注解,有幾十萬字,可惜還沒來得及抄寫整理,就患上了耳聾,幾年後便因病去世了。另外,邯鄲淳的事跡記載在《王粲傳》中,蘇林的事跡記載在《劉邵、高堂隆傳》中,樂詳的事跡記載在《杜畿傳》中。魚豢感慨道:學習對於人的作用,就好像藍色染料浸染白色的布料一樣!所以即使是孔子,也說 “我不是生來就有知識的人”,何況是普通人呢!而且世人之所以不重視學習,一定是因為看到有人 “能誦讀《詩經》三百篇,卻不能在外交場合應對自如” 的緣故。我認為這隻是下等的情況罷了,不能用這個來衡量中等以上資質的人。如果資質相當,再加上學習文化知識,那就會有所成就。如今這幾位賢能的人,都是我所了解的。考察他們的才能,確實不是特別卓越。但他們因為堅守學習,從未停止,所以在上受到帝王的嘉獎,在下成為國家的名儒,這難道不是因為學習的緣故嗎?由此看來,學習怎麽可以停止呢!
    評說:鍾繇通達事理,有治理才能;華歆清廉純正,品德高尚;王朗文采豐富,學識淵博,他們確實都是當時的傑出人物。曹魏政權剛剛建立的時候,他們就先後登上了三公的高位,真是顯赫啊!王肅為人正直,見多識廣,能夠承擔重任!劉寔認為王肅在侍奉上級方麵過於恭謹,卻喜歡下屬奉承自己,這是他的第一個矛盾之處;他生性貪圖榮華富貴,卻又不隨便附和他人,這是第二個矛盾之處;他吝惜財物,卻在自身修養方麵沒有汙點,這是第三個矛盾之處。)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白話三國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