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梁習傳
字數:3648 加入書籤
梁習,字子虞,是陳郡柘縣人。他最初擔任郡裏的綱紀,相當於當地的行政長官。後來,曹操擔任司空時,征召他擔任漳縣長官。此後,梁習又陸續擔任過乘氏、海西、下邳等地的縣令,他在任職的地方都以治理有方而聞名。後來,他回到曹操身邊,擔任西曹令史,不久又升任為屬官。
當時,北方的並州剛剛歸附,局勢混亂。曹操任命梁習為別部司馬兼並州刺史。並州當時正處於高幹叛亂之後的混亂狀態,胡狄部落在邊境活動,張雄等地方勢力橫行霸道。當地百姓紛紛逃亡,加入胡狄部落,而一些有勢力的家族也擁兵自重,互相勾結,形成了一片混亂的局麵。
梁習到任後,采取了一係列措施來穩定局勢。他首先通過勸說和招攬的方式,邀請當地有影響力的豪強加入他的幕府。這些豪強被招攬後,梁習又逐步征召他們的部眾,組成義從軍。他還利用曹操的大軍出征的機會,將這些義從軍編入軍隊,讓他們在戰場上發揮作用。在這些豪強和部眾被妥善安排後,梁習又將他們的家屬陸續遷移到鄴城,總共遷移了數萬人。對於那些不服從命令的人,梁習則果斷出兵討伐,斬殺數千人,最終使數萬人歸降。通過這些措施,當地的單於胡狄部落的首領)表示臣服,名王部落中的重要人物)也俯首稱臣,部落的成員都像普通百姓一樣服從管理,邊境地區逐漸安定下來。百姓們開始安心從事農業生產,社會秩序井然,政令得以順利推行。
梁習還積極推薦當地的優秀人才,使他們得以在朝廷中嶄露頭角。曹操對梁習的治理成效非常滿意,賜予他關內侯的爵位,並正式任命他為並州刺史。當地的長者們都稱讚梁習,認為在他的治理下,刺史的職位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建安十八年,行政區劃調整,並州並入冀州,梁習被任命為議郎、西部都督從事,負責管理原並州的事務。他還負責從上黨地區采集大木材,用於修建鄴城的宮殿。為了保障木材運輸的費用,梁習上表建議設置兩名屯田都尉,帶領六百名勞工在沿途種植大豆和穀物,以解決人和牛的費用問題。
後來,單於入朝侍奉,西北邊境得以安寧,這都是梁習的功勞。有一次,鮮卑部落的首領育延帶著五千多騎兵來到並州,請求進行貿易。梁習考慮到如果不允許貿易,可能會引起對方的不滿;但如果讓他們進入州城,又擔心會被他們搶劫。於是,他決定在空城中與他們進行貿易,並親自帶領軍隊前往。在貿易過程中,一名胡狄人侵犯了當地百姓,被市吏抓住。育延的騎兵們驚慌失措,圍住了梁習,弓箭都拉滿了,當地官民都非常害怕。梁習卻非常鎮定,他詢問了事情的經過,得知胡狄人確實有罪,於是他通過翻譯對育延說:“你們胡狄人自己犯了法,官吏並沒有侵犯你們,你們為什麽要驚慌失措呢?”隨後,他下令處死了那個犯法的胡狄人,其他胡狄人被嚇破了膽,不敢再輕舉妄動。從此,邊境再也沒有盜匪侵擾。
到了建安二十二年,曹操攻占漢中後,大軍返回長安。曹操留下太原烏丸王魯昔的騎兵督率,讓他駐紮在池陽,以防範盧水的叛亂。魯昔的妻子住在晉陽,他因為思念妻子,又擔心不能回去,於是帶著五百騎兵叛逃回並州,把其餘的騎兵留在山穀中,自己獨自進入晉陽,偷走了妻子。當他帶著妻子出城時,州郡才發現。但因為魯昔擅長射箭,官吏和百姓都不敢追趕。梁習得知後,命令從事張景招募鮮卑騎兵去追趕魯昔。魯昔的馬因為馱著妻子,行動緩慢,還沒來得及與他的部眾會合,就被鮮卑騎兵射死。曹操聽說魯昔叛逃後,擔心他在北方引起叛亂。後來得知魯昔已被殺,非常高興,認為梁習的策略得當,於是封他為關內侯。
曹丕即位後,重新設立了並州,梁習再次擔任並州刺史,被封為申門亭侯,食邑百戶。他在並州的治理成效一直名列前茅。太和二年,梁習被征召回朝,擔任大司農。他在並州任職二十多年,生活清貧,沒有搜刮當地的珍寶。明帝曹睿得知後,對他非常敬重,賞賜了他豐厚的禮物。太和四年,梁習去世,他的兒子梁施繼承了他的爵位。
當初,濟陰人王思和王修字習)都在西曹擔任令史。有一次,王思在值班時匯報工作,結果違背了太祖曹操的意願。曹操非常生氣,下令召見主管人員,準備對王思施以嚴厲的處罰。當時王思剛好出門不在,王修便代替他去應對。結果王修剛到就被抓了起來。王思得知後,立刻趕回來,主動承認自己的過錯,表示自己應該接受死刑。曹操感歎王修不為自己辯解,王思又如此明理,說道:“沒想到我的軍中竟然有兩位義士!”
注:臣鬆之認為,王修和王思隻是同事關係,既沒有骨肉之親,也沒有刎頸之交。王修卻願意替王思受過,冒著不可預知的災禍。這難道符合先賢的高尚理念嗎?司馬遷曾說:“死有重於泰山,有輕於鴻毛。”所以,君子不會苟且偷生,也不會無謂地赴死。如果王思不主動承擔責任,曹操又不肯寬恕,那麽王修的死就和自溺於溝壑一樣毫無意義。王修的這種“死義”行為,難道真的是值得推崇的嗎?)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後來,王修和王思都被同時提拔為刺史。王思被任命為豫州刺史。他也是一個有能力的官員,但做事過於瑣碎,缺乏大局觀。他的官職最終升到九卿,還被封為列侯。
據《魏略·苛吏傳》記載,王思和薛悌、郤嘉都是從低微的職位起家,官位大致相當。三人中,薛悌稍微有些儒家學問,在任職的地方以辦事簡約著稱。郤嘉和王思的行為作風相似。文帝曹丕曾下詔說:“薛悌是善於駁斥的官員,王思、郤嘉是純粹的官吏,各賜關內侯,以表彰他們的勤勉。”王思雖然做事瑣碎,但熟悉文書工作,尊敬賢士,禮待賓客,善於迎合權貴,因此也得到了名聲。正始年間,他擔任大司農。
他年老時眼睛昏花,脾氣變得暴躁,下屬們不知所措。他性格多疑,有一次,一個官吏的父親病重,住在外麵的房子裏,官吏自己報告請求休假。王思懷疑他撒謊,憤怒地說:“世上哪有思念妻子卻病重的母親呢?”於是不批準休假。結果第二天,官吏的父親就去世了,王思卻毫無愧疚之意。他為人刻薄,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王思又性急,有一次他拿著筆寫字,一隻蒼蠅落在筆尖上,他趕走它,蒼蠅又飛回來,如此反複幾次。王思大怒,起身去追蒼蠅,但沒追到,回來後把筆扔在地上,還踩壞了它。
當時還有丹陽的施畏、魯郡的倪顗、南陽的胡業,他們也都是刺史或郡守,當時的人們認為他們很苛刻殘暴。還有高陽的劉類,曆任宰守,苛刻暴虐尤其嚴重。但他善於處理人際關係,所以沒有被廢棄。嘉平年間,他擔任弘農太守。他手下的兩百多名官吏,從不給休假,總是讓他們做些無關緊要的事。無論犯了什麽錯,輕重不分,他就揪住對方的頭發,亂打一頓,把人拉出去又拉進來,如此反複多次。他還讓人挖地找錢,當地市井裏巷到處都是被挖的洞。他表麵上說要簡化政務,每次出行時,還假裝命令督郵不要讓下屬官員曲意逢迎,暗中卻記住那些沒有來的人,然後發怒中傷他們。
他性格多疑,每次派大官出去,就讓小官跟著監視;白天自己在牆壁間偷窺,晚上派幹吏檢查各部門,又覺得幹吏也不可靠,又派鈴下和奴婢互相檢查。有一次他巡視時,住在百姓家裏。這家的兩隻狗追豬,豬受驚跑開,頭卡在柵欄裏,哀號了許久。劉類以為是外麵的官吏擅自聚餐,沒有去查證,就讓伍伯把五官掾孫弼拉進來,讓他磕頭責問。孫弼如實回答,劉類自己感到慚愧,於是找其他事情來掩飾。當地有個叫尹昌的百姓,快一百歲了,聽說劉類要經過,就對兒子說:“扶我去見府君,我想表達我的感激之情。”兒子扶著尹昌站在路邊,劉類遠遠看到,就嗬斥他兒子說:“用這種死人來見我。”他就是這樣對人無禮。
按照舊習俗,百姓如果誹謗官長,有三種後果:升遷、免職和死亡。劉類在弘農時,官吏和百姓都深受其害,於是有人在他的門上寫道:“劉府君有三不肯。”劉類雖然聽說了,但仍然不思悔改。後來,安東將軍司馬昭西征,路過弘農,弘農人向司馬昭告狀,說劉類荒唐老邁,不能勝任郡守職務,於是他被召回朝廷擔任五官中郎將。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白話三國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