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賈逵傳

字數:6096   加入書籤

A+A-


    賈逵,字梁道,是河東襄陵人。他從小就很聰明,喜歡玩打仗的遊戲,還常常組織隊伍。他的祖父賈習覺得他與眾不同,說:“你長大後一定會成為將領。”於是口授給他幾萬字的兵法。
    賈逵出身名門,但幼年喪父,家裏很窮。冬天時,他連褲子都沒有。有一次他去妻子的哥哥柳孚家過夜,第二天早上,他穿著柳孚的褲子就走了,因此當時的人們都稱讚他豁達豪爽。
    賈逵最初擔任郡裏的小吏,後來成為絳邑的長官。郭援進攻河東時,所到之處幾乎都被攻破,但賈逵堅守絳邑,郭援無法攻克。於是郭援聯合單於的軍隊,對絳邑發起猛攻。眼看城池即將失守,絳邑的父老鄉親們和郭援約定,隻要不傷害賈逵,他們就投降。絳邑城破後,郭援聽說賈逵的名聲,想讓他投降,派兵劫持他。但賈逵毫不動搖。郭援的手下拉著他讓他磕頭,賈逵大聲嗬斥:“哪有國家的官員給賊寇磕頭的道理!”郭援大怒,下令斬殺他。絳邑的百姓聽說要殺賈逵,都爬上城牆喊道:“你們要是殺了我們的賢明長官,我們寧願和他一起死!”郭援的手下也被賈逵的氣節所感動,紛紛為他求情,賈逵這才幸免於難。
    據《魏略》記載,郭援抓住賈逵後,賈逵不肯下跪,質問郭援:“溫太守在這裏當了這麽久的郡守,不知道你到底是什麽人?”郭援大怒,下令立即處死他。眾將紛紛求情,賈逵被關在壺關的土窖裏,上麵用車輪蓋住,派人嚴加看守。郭援準備殺他時,賈逵對看守說:“這裏難道沒有一個好漢嗎?難道要讓義士死在這種地方?”當時有個叫祝公道的人,和賈逵素不相識,但聽到賈逵的話後,被他的正氣所感動,於是在夜裏偷偷把他救了出來,幫他打開枷鎖,讓他離開,但沒有留下自己的名字。
    賈逵曾經路過皮氏,說過:“爭奪地盤時,先占據的地方就會獲勝。”後來絳邑被圍困,賈逵知道難以幸免,就派人偷偷把官印送回郡裏,並且告訴他們“一定要搶先占據皮氏”。郭援攻破絳邑後,準備繼續進攻,賈逵擔心他先攻下皮氏,於是用其他計策迷惑郭援的謀士祝奧,郭援因此停留了七天。郡裏按照賈逵的建議行事,最終沒有被攻破。
    據《孫資別傳》記載,孫資曾被推舉為河東的計吏,到許都後,向相府推薦賈逵說:“賈逵在絳邑時,帶領官吏和百姓與郭援作戰,雖然最終失敗被俘,但他堅守正道,毫不屈服,他的忠言讓眾人敬佩,他的氣節在當時也廣為人知,即使是古代的賢者,也無法超過他。他文武雙全,是國家的棟梁之材。”據《魏略》記載,郭援被打敗後,賈逵才知道救他的人是祝公道。祝公道是河南人,後來因為其他事情被判死刑。賈逵盡力營救他,但未能成功,於是為他改穿喪服以示哀悼。
    賈逵後來被推舉為茂才,被任命為澠池縣令。當時高幹造反,張琰準備起兵響應。賈逵並不知道張琰的陰謀,還去見他。得知叛亂即將爆發後,賈逵想回去,但又擔心被張琰抓住,於是他假裝為張琰出謀劃策,讓張琰相信他也是同謀。當時澠池縣寄居在蠡城,城池的防禦工事並不堅固。賈逵向張琰請求派兵修築城牆。那些準備作亂的人都沒有隱瞞他們的計劃,所以賈逵得以將他們全部處死。隨後,他修好城牆,成功抵禦了張琰的進攻。張琰最終失敗後,賈逵因為祖父去世,辭去了官職。後來,司徒征召他擔任掾屬,他又以議郎的身份參與司隸的軍事事務。
    曹操征討馬超時,來到弘農,說:“這裏是通往西方的重要通道。”於是任命賈逵為弘農太守。曹操召見賈逵,和他商討軍事事務,非常欣賞他,對身邊的人說:“如果天下的太守都能像賈逵這樣,我還擔心什麽呢?”後來,賈逵懷疑屯田都尉藏匿逃犯。都尉認為自己不屬於郡裏管轄,態度傲慢。賈逵大怒,將他逮捕,列舉他的罪狀,打斷了他的腿。結果賈逵被免職。但曹操心裏還是喜歡賈逵,任命他為丞相主簿。
    據《魏略》記載,曹操準備征討東吳,但當時天降大雨,三軍很多人都不願意出征。曹操知道這種情況,又擔心外麵有人勸諫,於是下令:“現在我下令戒嚴,不知道要做什麽,誰敢勸諫就處死。”賈逵接到命令後,對他的三位同事說:“現在確實不能出征,但曹操的命令是這樣,我們不能不勸諫。”於是他起草了一份勸諫書,讓三人都簽了名,然後去稟報曹操。曹操大怒,將賈逵等人抓了起來,準備送進監獄,還要求找出主謀。賈逵立刻承認是自己主謀,然後主動去監獄。獄吏知道賈逵是主簿,沒有立刻給他戴上刑具。賈逵對獄吏說:“快給我戴上刑具。上麵的人可能會懷疑我還在附近,向你求情,現在肯定有人會來查看。”賈逵剛戴上刑具,曹操果然派人來監獄查看。後來曹操下令:“賈逵沒有惡意,恢複他的職務。”賈逵年輕時是讀書人,他廣泛涉獵經典,隻選取有用的部分。他最喜歡《春秋左傳》,擔任地方官時,常常親自督促自己閱讀,每月讀一遍。賈逵在弘農時,和典農校尉因為公事發生爭執,沒有占到理,於是生了氣,長了癭瘤。後來病情加重,他請求醫生為他手術切除。曹操很看重賈逵的忠誠,擔心他活不下來,說:“我聽說‘十個人割癭,九個人會死’。”但賈逵還是堅持做了手術,結果癭瘤越來越大。賈逵本來叫賈衢,後來改名為賈逵。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曹操征討劉備時,先派賈逵去斜穀查看地形。在路上,他遇到水衡部門載著幾十名囚犯的車隊。賈逵因為軍事緊急,下令釋放了其中一名重刑犯,其餘的都放了。曹操聽說後,非常讚賞他,任命他為諫議大夫,和夏侯尚一起負責軍事謀劃。
    曹操在洛陽去世後,賈逵負責喪事。據《魏略》記載,當時太子曹丕在鄴城,鄢陵侯曹彰還沒有趕到,士卒和百姓都苦於勞役,加上又有疾病流行,軍中一片騷動。眾官員擔心天下會發生變故,想暫時隱瞞曹操的死訊。賈逵建議說不能隱瞞,於是公開發喪,讓內外官員都來吊唁,吊唁結束後,各安其位,不得亂動。但青州軍擅自擊鼓準備離開。眾人認為應該禁止他們,不服從的就討伐。賈逵說:“現在先王的靈柩還在,新王還沒有即位,應該趁機安撫他們。”於是他寫了一篇檄文,告知各地為他們提供糧食。
    當時鄢陵侯曹彰擔任越騎將軍,從長安趕來,他問賈逵曹操的璽綬在哪裏。賈逵嚴肅地說:“太子在鄴城,國家有儲君。先王的璽綬不是您應該問的。”於是他護送靈柩返回鄴城。
    曹丕即位後,因為鄴縣有幾萬戶人家在都城附近,很多人都不守法,於是任命賈逵為鄴縣令。一個多月後,他又被提升為魏郡太守。據《魏略》記載,最初,魏郡的官員因為公事緊急,都來到縣門外。等到賈逵的任命書到達後,他走出門,郡裏的官員都跪在車下迎接。賈逵擺擺手說:“去治所吧,何必這樣呢?”
    大軍出征時,賈逵又擔任丞相主簿祭酒。有一次,他因為別人的過錯被曹丕責備,曹丕說:“叔向的後代還可以被寬恕十代,何況賈逵的功績和品德就在他本人身上呢?”後來他跟隨軍隊來到黎陽,看到渡河的人亂成一團,賈逵下令斬殺了一些人,秩序才得以恢複。到了譙縣,曹丕任命他為豫州刺史。
    據《魏略》記載,賈逵擔任豫州刺史後,對曹丕說:“我在宮門守衛了六年,現在宮門剛剛開放,我就被派到外地。希望殿下為百姓著想,不要違背天意和民心。”當時天下剛剛安定,州郡的管理大多鬆懈。賈逵說:“州刺史本來是派出去監督各郡的,用六條詔書來考察二千石以下的官員。所以他們的職責都是嚴格執法,有督察的才能,而不是以寬厚仁愛著稱。現在地方官吏無視法律,盜賊橫行,州裏知道卻不去糾正,天下還能從哪裏得到公正呢?”他上任幾個月後,兵曹從事才回來,賈逵審查了那些阿諛奉承、不依法辦事的二千石以下官員,全部上奏免職。曹丕說:“賈逵才是真正的刺史。”於是向天下宣布,以豫州為榜樣,賜賈逵關內侯的爵位。
    賈逵擔任豫州刺史時,豫州南部與東吳接壤。他加強了邊境的偵察,修繕兵器和鎧甲,做好了防守和作戰的準備,使得吳軍不敢輕易侵犯。他在對外加強軍事防禦的同時,對內積極治理民事,修建水利設施。他堵塞了鄢水和汝水,修建了新的水壩,還截斷了山間的長谿水,建造了小弋陽陂。此外,他還開通了二百多裏的運輸渠道,這就是後人所說的“賈侯渠”。
    黃初年間,賈逵與諸將一起征討東吳,在洞浦擊敗了吳將呂範,因此被晉封為陽裏亭侯,加封為建威將軍。曹叡即位後,又增加他的食邑二百戶,加上之前的共四百戶。
    當時,孫權駐紮在東關,位於豫州南部,距離長江四百多裏。每次吳軍發動進攻,總是從西邊的江夏或東邊的廬江出發。而魏國的征討也主要通過淮河和沔水進行。當時豫州的軍隊駐紮在項地,汝南、弋陽等郡的軍隊隻能守衛邊境。孫權沒有北方的後顧之憂,一旦東西兩線有緊急情況,他可以集中兵力互相支援,因此魏軍常常處於劣勢。
    賈逵認為,應該開辟一條直通長江的道路。如果孫權選擇自守,那麽吳軍在東西兩線就無法互相支援;如果吳軍無法互相支援,那麽東關就可以被攻取。於是,他把軍隊轉移到潦口,提出進攻東關的計劃,曹叡認為這個計劃很好。
    吳將張嬰、王崇率眾投降後,太和二年228年),曹叡命令賈逵率領前將軍滿寵、東莞太守胡質等四支部隊,從西陽直接向東關進軍;曹休從皖地出發,司馬懿從江陵出發。賈逵到達五將山時,曹休上報說吳軍有投降的跡象,請求深入敵後進行支援。曹叡下令司馬懿暫停進軍,賈逵向東與曹休會合。
    賈逵估計吳軍在東關沒有防備,一定會集中兵力在皖地。如果曹休深入敵後作戰,必然會失敗。於是,他部署各將領,水陸並進,行軍二百裏後,抓到了吳軍的俘虜。俘虜說曹休戰敗了,孫權派兵切斷了夾石的退路。其他將領不知道該怎麽辦,有人提議等待後續部隊。賈逵說:“曹休在外戰敗,退路又被切斷,進不能作戰,退不能返回,生死存亡就在一天之內。吳軍以為我們沒有後續部隊,所以才切斷了退路。我們現在快速前進,出其不意,這就是所謂的先發製人,打擊敵人的士氣。吳軍看到我們的軍隊一定會撤退。如果等待後續部隊,吳軍已經占據了險要之地,即使我們兵力再多又有什麽用呢?”於是,他加快行軍速度,多設旗幟和戰鼓作為疑兵。吳軍看到賈逵的軍隊,果然撤退了。賈逵占據了夾石,用糧食和兵力支援曹休,曹休的軍隊這才恢複了士氣。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最初,賈逵和曹休關係不好。黃初年間,曹丕想授予賈逵符節,曹休說:“賈逵性格剛烈,平時就輕視其他將領,不能讓他擔任都督。”曹丕於是放棄了這個想法。等到夾石之戰失敗時,如果沒有賈逵,曹休的軍隊幾乎無法得到救援。
    據《魏略》記載,曹休怨恨賈逵進軍遲緩,於是責備他,還讓主管官員命令豫州刺史去收拾丟棄的兵器。賈逵仗著自己心直口快,對曹休說:“我本來是為國家擔任豫州刺史的,不是來給你收拾兵器的。”於是他帶著軍隊返回了。後來,他和曹休互相上奏朝廷,指責對方。朝廷雖然知道賈逵說得有理,但因為曹休是宗室成員,地位重要,所以沒有明確偏袒任何一方。
    據《魏書》記載,曹休仍然懷恨在心,想找借口懲罰賈逵。但賈逵始終沒有辯解,當時的人們因此更加敬重他。習鑿齒評論說:“賢人總是虛懷若穀,內心謙遜,不與他人爭執,又怎麽會招致怨恨呢?那些有怨恨的人,一定是與他人對立,把勝負看得太重的人。如果因為個人的怨恨而導致國家失敗、百姓受苦,那麽即使對方失敗,對我又有什麽好處呢?如果對我沒有好處,我又何必去這麽做呢?這種想法,不過是小人之心罷了。如今賈逵忍住個人的怨恨,去解決曹休的困境,冒著危險去救援他,讓功勞顯現在明君麵前,恩惠施加在百姓身上,自己也步入了君子的行列,讓敵人也感到慚愧。即使是豺狼虎豹,也會因為這種行為而無地自容,更何況是曹休呢?所以說,幫助他人擺脫困境,是為了成就自己的勝利;不計較過去的怨恨,是為了贏得他人的心。這樣,公義得以實現,私利也得到了擴大,這可以說是真正的善爭。那些不能忘卻勝負的人,如果不通過這種方式來實現勝利,是不可能成功的。”
    賈逵病重時,對身邊的人說:“我深受國家的厚恩,遺憾的是沒能親手斬殺孫權去見先帝。我的喪事,千萬不要大操大辦。”他去世後,被追封為肅侯。據《魏書》記載,賈逵去世時五十五歲。他的兒子賈充繼承了他的爵位。豫州的官吏和百姓都非常懷念他,為他立了祠堂,刻了石碑紀念他。
    青龍年間,皇帝東征時,乘坐輦車進入賈逵的祠堂,下詔說:“昨天路過項地,看到賈逵的碑像,心中十分感慨。古人說,擔心的是名聲不能流傳,而不是壽命不夠長。賈逵活著時立下赫赫戰功,死後仍被人們懷念,可以說是雖死猶生。現在特地下令通告天下,以此來激勵後人。”據《魏略》記載,甘露二年,皇帝東征時駐紮在項地,又進入賈逵的祠堂,下詔說:“賈逵死後仍受人愛戴,幾代人都來祭祀他。聽說他的事跡後,朕深感欣慰。從前先帝東征時,也曾在這裏停留,親自讚揚賈逵的美德。朕徘徊在這裏,感慨萬千。按照禮賢下士的傳統,有時會清掃先賢的墳墓,有時會修繕他們的門庭,以此表示崇敬。現在請清掃祠堂,如果有損壞的地方,要及時修補。”
    賈充在鹹熙年間擔任中護軍。據《晉諸公讚》記載,賈充,字公閭,甘露年間擔任大將軍長史。在高貴鄉公之難中,司馬昭依靠賈充才得以免禍。賈充是晉朝的開國功臣,官至太宰,被封為魯公,諡號武公。《魏略》的列傳把賈逵、李孚、楊沛三人合為一卷,現在把李孚和楊沛的生平放在賈逵之後。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白話三國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