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蘇則傳
字數:2914 加入書籤
蘇則,字文師,是扶風武功人。他年輕時就因學問好、品行端正而聞名,被舉薦為孝廉和茂才,還被公府征召,但他都沒有去就任。他最初擔任酒泉太守,後來又轉任安定、武都太守。蘇則性格剛直,非常痛恨邪惡,他一直仰慕西漢汲黯的為人。東漢末年,三輔地區指長安附近的京兆、馮翊、扶風三郡)大亂,蘇則因饑荒逃到北地,投靠安定的富戶師亮。但師亮對他的待遇不太好,蘇則感慨地說:“天下終會安定,不會太久,我一定會回來當這個郡的太守,讓那些平庸的人見識見識。”後來,蘇則與馮翊人吉茂等人在郡南的太白山隱居,以讀書為樂。等到蘇則擔任安定太守時,師亮等人想逃走。蘇則聽說後,提前派人去勸解,用禮節回報他們。
蘇則在各地任職時都有威望和名聲。曹操征討張魯時,路過蘇則的郡,見到他後很喜歡他,讓他擔任軍隊的向導。張魯被打敗後,蘇則安撫了下辯地區的氐族人,打通了河西的通道,後來他又被調任為金城太守。當時正值戰亂之後,官吏和百姓流離失所,饑寒交迫,人口銳減。蘇則非常謹慎地安撫他們,對外招撫羌胡部落,得到了他們的牛羊,用來贍養貧困和年老的人。他還和百姓分糧食吃,僅僅一個月的時間,流亡的百姓都回來了,有好幾千戶。於是,蘇則明確頒布禁令,對違反的人立即處死,對聽從教導的人一定給予獎賞。他還親自教導百姓耕種,當年就獲得了大豐收,因此歸附的人越來越多。李越在隴西造反,蘇則率領羌胡部落包圍了李越,李越馬上請求投降。曹操去世後,西平的麹演反叛,自稱護羌校尉。蘇則率兵討伐他,麹演害怕了,請求投降。曹丕因為蘇則的功勞,加封他為護羌校尉,賜爵關內侯。
後來,麹演又聯合其他郡縣叛亂,張掖的張進抓住了太守杜通,酒泉的黃華不接受太守辛機的任命,張進和黃華都自稱太守來響應麹演。此外,武威的三種胡人也一起搶劫,道路都被切斷了。武威太守毋丘興向蘇則告急。當時,雍州和涼州的許多豪強都驅趕羌胡部落來跟隨張進等人,郡裏的人都認為張進無法抵擋。而且將軍郝昭、魏平此前分別駐守金城,也接到命令不得向西進軍。
於是,蘇則召集郡中的主要官員、郝昭等人以及羌族的首領們商量說:“現在叛賊雖然勢力強大,但都是新聯合起來的,有的是被脅迫的,不一定齊心。我們趁他們有矛盾時進攻,好人和壞人一定會分開,分開後好人就會歸附我們,我們就增加了力量,而他們就削弱了。我們既得到了增加兵力的實際好處,又有氣勢上的優勢,率領軍隊進攻,一定能打敗他們。如果等待大軍到來,就會曠日持久,好人無處可去,就一定會和壞人聯合起來,好人和壞人聯合起來後,就很難快速分開。雖然有皇帝的命令,但我們違反命令也是為了抓住時機,專斷一些也是可以的。”
於是,郝昭等人同意了他的意見,蘇則就發兵救援武威,使三種胡人投降,又和毋丘興在張掖進攻張進。麹演聽說後,率領三千名步兵和騎兵來迎接蘇則,說要幫助他作戰,但實際上想發動叛變。蘇則引誘他來見麵,趁機把他殺了,在軍中示眾,他的黨羽都四散逃跑。於是,蘇則和各軍包圍了張掖,打敗了叛軍,殺了張進及其同黨,眾人都投降了。麹演的軍隊失敗後,黃華害怕了,放了他抓住的人來請求投降,河西地區於是平定。蘇則回到金城,被晉升為都亭侯,食邑三百戶。
蘇則後來被朝廷征召,任命為侍中,和董昭成了同僚。有一次,董昭枕著蘇則的膝蓋睡覺,蘇則把他推下去,說:“我的膝蓋可不是阿諛奉承之人的枕頭。”當初,蘇則和臨淄侯曹植聽說魏氏取代了漢朝,都穿了喪服痛哭。曹丕聽說曹植這樣,但沒聽說蘇則也這樣。曹丕在洛陽時,曾隨口說道:“我順應天命接受禪讓,卻聽說有人哭,這是為什麽?”蘇則以為曹丕是在問自己,頓時胡須都豎了起來,想要正麵回答。侍中傅巽掐了蘇則一下“掐”在這裏讀音為“ke qia”),說:“不是說你。”於是蘇則才沒有說話。
《魏略》記載:按照舊的禮儀,侍中要親自侍奉皇帝的起居,所以民間俗稱為“執虎子”。當初,蘇則的同郡人吉茂,當時剛當過縣令,後來被閑置起來。吉茂見到蘇則,嘲笑他說:“當官做到頭也不過是‘執虎子’。”蘇則笑著說:“我實在不能像你那樣辛苦地趕著小車奔跑。”當初,蘇則在金城時,聽到漢獻帝禪讓帝位,以為他駕崩了,於是舉行了喪禮;後來聽說漢獻帝還在,蘇則自認為消息不準確,心裏有些鬱悶。臨淄侯曹植因為自傷失去了先帝的歡心,也悲憤地痛哭起來。
後來曹丕外出遊玩,追悔對臨淄侯的不滿,回頭對左右的人說:“人心不同,當我登上皇位的時候,天下還有人哭。”當時隨從的大臣們知道曹丕這話是有感而發,但蘇則以為曹丕是在說自己。他想下馬謝罪,侍中傅巽使了個眼色,蘇則才明白過來。孫盛說:士人不做自己不該做的事,也不批評自己該做的事,一個人的去留和出處,難道是隨便的嗎?蘇則既然已經在新朝任職,把自己的身心都交給了新的朝代,卻還心懷二意,心生怨恨,想要慷慨陳詞,這難道是正人君子的進退準則嗎?《詩經》上說:“士人反複無常,三心二意。”士人的三心二意,就像失去了配偶一樣可悲,更何況是臣子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曹丕問蘇則:“以前打敗酒泉、張掖的時候,西域派來了使者,敦煌獻上了直徑一寸的大珠子,還能再求購一些嗎?”蘇則回答說:“如果陛下能讓中原地區得到教化,讓恩德流傳到沙漠地區,那麽珠子不用求就會自己送上門來;如果求購才能得到,那就沒有什麽珍貴的了。”曹丕沉默不語。後來蘇則跟隨曹丕外出打獵,圍獵的柵欄被撞壞了,鹿逃跑了,曹丕大怒,坐在馬鞍上拔出刀來,把所有的督吏都抓起來,準備殺了他們。蘇則跪下叩頭說:“我聽說古代的聖王不會因為禽獸而傷害人,現在陛下正要發揚唐堯的教化,卻因為打獵的事殺掉許多官吏,我認為這樣做不合適。我冒死請求陛下不要這樣做!”
曹丕說:“你是正直的臣子。”於是把那些人都赦免了。然而,蘇則也因此被曹丕忌憚。黃初四年,蘇則被降職為東平相。他還沒到任,在路上就病死了,被追封諡號為剛侯。他的兒子蘇怡繼承了爵位。蘇怡死後,沒有兒子,他的弟弟蘇愉繼承了封號。蘇愉在鹹熙年間擔任尚書。蘇愉,字休豫,曆任太常、光祿大夫,見於《晉百官名》。山濤在奏事中稱讚蘇愉忠誠厚道,有智慧。臣鬆之考察得知,蘇愉的兒子叫蘇紹,字世嗣,擔任吳王的老師。石崇的妻子是蘇紹的姐姐。蘇紹有詩作收錄在《金穀集》中。蘇紹的弟弟叫蘇慎,擔任左衛將軍。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白話三國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