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任峻傳

字數:1654   加入書籤

A+A-


    任峻,字伯達,是河南中牟人。漢末時期,天下大亂,關東地區也動蕩不安。中牟縣令楊原非常憂慮害怕,想棄官逃跑。任峻勸他說:“董卓率先作亂,天下人都對他恨之入骨,但沒有人敢先發難,不是沒有這個心思,而是形勢上不敢。如果您能帶頭發難,肯定有人響應。”楊原問:“那該怎麽辦呢?”任峻說:“現在關東有十多個縣,能打仗的士兵不少於一萬人,如果您暫時行使河南尹的職權,把他們統一起來,肯定能成功。”楊原采納了他的建議,任命任峻為主簿。任峻就替楊原上表行使河南尹的職權,讓各縣堅守陣地,隨後發兵。正趕上曹操在關東起兵,進入中牟地界後,眾人不知該歸附誰,隻有任峻和同郡的張奮商議,決定把整個郡都歸附曹操。任峻又另外召集了宗族和賓客家中的幾百名士兵,願意跟隨曹操。曹操非常高興,上表推薦任峻擔任騎都尉,把自己的堂妹嫁給他,對他非常信任。
    曹操每次出征,任峻都留守後方,供應軍需物資。當時正值饑荒和旱災,軍糧不足,羽林監潁川人棗祗建議實行屯田製,曹操就任命任峻為典農中郎將,招募百姓在許昌附近屯田,收獲了上百萬斛穀物。各郡國也都設置了田官,幾年時間各地都囤積了大量糧食,糧倉都滿了。官渡之戰時,曹操讓任峻負責軍械和糧草運輸。敵人多次騷擾切斷糧道,任峻就讓一千輛車組成一個方隊,從十個方向同時出發,用雙層陣型來保護車隊,敵人不敢靠近。軍隊的富足,起始於棗祗的建議,而完成於任峻的實施。
    曹操曾說:“已故陳留太守棗祗,天性忠誠能幹。當初我們一起起兵,輾轉征戰。後來袁紹在冀州時,也想拉攏棗祗,但棗祗堅定地依靠我,讓他擔任東阿縣令。呂布作亂時,兗州各地都反叛了,隻有範縣和東阿縣保全了下來,這都是因為棗祗率兵據城堅守的功勞。後來大軍缺糧,靠著東阿的糧食才得以繼續作戰,這是棗祗的功勞。等到打敗黃巾軍,平定許昌後,得到了賊軍的資產。當時要推行屯田製,大家議論紛紛,都說應該按牛的數量來計算穀物,確定租稅。實施後,棗祗卻說租用牛來種田,豐收時收成不會增加穀物,遇到水旱災害,就更不方便了。他反複勸說我,我還認為應該按原來的方法,豐收時不能再改了。棗祗還是堅持自己的意見,我也不知道該怎麽辦,就讓他和荀令君商量。
    當時軍祭酒侯聲說:‘按官牛的數量來計算,對官田有利。如果按棗祗的建議,對官府有利,但對百姓不方便。’侯聲這樣反複說,讓我對荀令君也產生了懷疑。棗祗還是非常自信,按照計劃回來匯報,堅持分田的辦法。我這才同意了他的建議,讓他擔任屯田都尉,實施屯田。那一年果然大豐收,後來就一直實行這種辦法,使軍隊的糧食充足,消滅了叛逆,平定了天下,使王室得以興盛。棗祗建立了這個功勞,卻不幸早逝,追贈他為郡守,還是不夠。現在仔細想想,棗祗應該得到封賞,但一直拖延到現在,這是我的過錯。棗祗的兒子棗處中,應該加封爵位,以此來紀念棗祗,讓他永垂不朽。”《文士傳》上說:棗祗本來姓棘,祖先為了避難,才改姓棗。他的孫子叫棗據,字道彥,是晉朝的冀州刺史。棗據的兒子叫棗嵩,字台產,是散騎常侍。他們都才華橫溢,著述頗豐。棗嵩的哥哥叫棗腆,字玄方,是襄陽太守,也有文采。
    曹操因為任峻功勞很大,就上表封他為都亭侯,食邑三百戶,升任長水校尉。任峻為人寬厚大度,又能看清事理,每次提出建議,曹操都覺得很對。在饑荒的時候,他救濟朋友的孤兒和遺孤,照顧國內外貧困的同族人,幫助他們解決困難,他的誠信和義氣受到大家稱讚。建安九年,任峻去世,曹操痛哭了很久。他的兒子任先繼承了爵位。任先去世後,沒有兒子,封國被撤銷。曹丕追封功臣時,追封任峻為成侯,又封任峻的次子任覽為關內侯。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白話三國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