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龐淯傳
字數:3390 加入書籤
龐淯,字子異,是酒泉郡表氏縣人。最初,他以涼州從事的身份擔任破羌長。當時,武威太守張猛造反,殺了刺史邯鄲商。張猛下令說:“誰敢去吊唁邯鄲商,就處死不赦。”龐淯聽說後,辭去官職,日夜兼程趕到邯鄲商的靈堂,號啕大哭。之後,他來到張猛的府門前,懷裏藏著匕首,打算趁機刺殺張猛。張猛知道他是一個義士,下令不殺他。龐淯因此以忠烈聞名。
據《魏略》記載,張猛的士兵想要綁住龐淯,張猛聽說後,感歎道:“我因為殺了刺史而有罪。龐淯卻因為極盡忠誠而聞名。如果我再殺了他,又怎麽去鼓勵一州的忠義之士呢?”於是,他讓龐淯去為邯鄲商服喪。
《典略》中記載了張猛的背景:張猛,字叔威,本是敦煌人。他的父親張奐在漢桓帝時期擔任過郡守、中郎將、太常等職,後來定居華陰,並在那裏去世。建安初年,張猛在郡裏擔任功曹。當時,河西四郡因為距離涼州治所太遠,又被河寇阻隔,於是上書請求另設一個州。朝廷下詔任命陳留人邯鄲商為雍州刺史,專門管理這四郡。當時武威太守的職位空缺,朝廷考慮到張猛的父親在河西很有威名,就任命張猛補任此職。邯鄲商和張猛一起西行赴任。
起初,張猛和邯鄲商同歲,兩人經常互相戲弄。等到一起上任時,在路上又互相責備。到了任上後,邯鄲商想要殺掉張猛。張猛察覺到了,於是就帶兵攻打邯鄲商。邯鄲商的住所和張猛的住所相鄰,他聽到張猛的士兵到了,非常害怕,爬到屋頂上,喊張猛的字說:“叔威,你要殺我嗎?如果我死了有知,你也會被滅族的。我們和解,可以嗎?”張猛就喊道:“你過來。”邯鄲商從屋頂爬到張猛那裏,張猛就責備他,說完後,把邯鄲商交給了督郵。
督郵把邯鄲商關在驛站裏。後來邯鄲商想要逃跑,事情被發現了,於是被殺。這一年是建安十四年。到了建安十五年,將軍韓遂上書討伐張猛,張猛派兵向東抵抗。他的官吏和百姓害怕韓遂,於是反過來一起攻打張猛。當初張奐擔任武威太守時,張猛還在母親腹中。他母親夢見自己帶著張奐的印綬,登上樓唱歌。早上起來把夢告訴了張奐。
張奐詢問了占夢的人,占夢的人說:“夫人將生一個男孩,以後還會再擔任這個郡的太守,但他可能會死在任上。”等到張猛被圍攻時,他知道自己必死無疑,說:“如果死人沒有知覺也就罷了,如果有知覺,我的頭怎麽能向東經過華陰,經過我父親的墓地呢?”於是他登上樓,放火燒死了自己。
龐淯後來被太守徐揖請來擔任主簿。後來,郡裏的黃昂造反,圍攻城池。龐淯丟下妻子和孩子,趁夜越過城牆衝出包圍,到張掖、敦煌兩郡求救。起初,兩郡懷疑,不肯發兵。龐淯想要自殺,兩郡被他的義氣感動,於是出兵救援。援軍還沒到,郡城就已經陷落,徐揖也死了。龐淯就收殮了徐揖的屍體,送回他的本郡,為他服喪三年才回家。曹操聽說了他的事跡,征召他擔任掾屬。曹丕即位後,任命他為駙馬都尉,後來又提升他為西海太守,賜予他關內侯的爵位。後來,他又被征召擔任中散大夫,去世後,他的兒子龐曾繼承了他的爵位。
龐淯的外祖父趙安被同縣的李壽殺害。龐淯的三個舅舅同時因病去世,李壽一家非常高興。龐淯的母親龐娥親為自己父親的仇恨未報而深感悲痛。於是,她用帷幔遮住車子,袖子裏藏著劍,在光天化日之下,在都亭前刺殺了李壽。刺殺完成後,她慢慢地走到縣衙,臉色平靜地說:“我已報了父仇,請接受法律的製裁。”祿福縣令尹嘉被她的行為所感動,解下印綬,想要釋放她,但龐娥親不肯離去。尹嘉隻好強行把她送回家。後來正逢大赦,龐娥親得以免罪。州郡的人都非常敬佩她,特意刻石立碑,表彰她的行為。
據《皇甫謐列女傳》記載,酒泉烈女龐娥親是表氏縣龐子夏的妻子,祿福縣趙君安的女兒。趙君安被同縣的李壽殺害。龐娥親有三個兄弟,他們都想報仇,但李壽防備得很嚴。後來,當地發生了一場瘟疫,龐娥親的三個兄弟都死了。李壽聽說後非常高興,邀請宗族的人一起慶賀,說:“趙家的強壯男人都死了,隻剩下一個弱女子,還有什麽好擔心的!”於是,他放鬆了防備。龐娥親的兒子龐淯外出時,聽說了李壽的這番話,回來告訴了母親。
龐娥親本來就有報仇的念頭,聽到李壽的話後,更加堅定了決心。她悲傷地流著淚說:“李壽,你不要高興得太早!我活著就是為了給你報仇!我三個兒子雖然死了,但趙家還有我,我一定要親手殺了你,為他們報仇!”她悄悄地買了一把名刀,日夜磨礪,一心想要殺了李壽。李壽為人凶殘,聽說龐娥親要報仇,就更加小心防備,出門時都騎著馬,帶著刀,鄉親們都很害怕他。
龐娥親的鄰居徐氏婦擔心龐娥親不是李壽的對手,勸她說:“李壽是個凶惡的男人,現在又防備森嚴。雖然你有報仇的決心,但你們的力量相差懸殊。萬一你報仇不成,反而會招來更大的禍患,趙家就會徹底滅亡,這將是非常悲慘的。希望你三思而後行,為趙家的未來考慮。”龐娥親說:“父母的仇,不共戴天。李壽不死,我活著還有什麽意義!雖然我三個兒子都死了,趙家好像已經絕後,但我還在,我怎麽能假手於人呢!如果你站在我的立場上,就會明白李壽是一定要被我殺死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她每天夜裏都在磨刀,握緊手腕,咬牙切齒,悲傷地歎息。家裏人和鄰居們都嘲笑她。龐娥親對周圍的人說:“你們嘲笑我,隻是因為我是個女人,你們認為我殺不了李壽。我一定要用李壽的血來染紅這把刀,讓你們看看。”於是,她放棄了家務,坐著鹿車等待李壽。到了光和二年二月上旬,龐娥親在都亭前與李壽相遇。她立刻下車,攔住李壽的馬,大聲嗬斥他。李壽非常驚愕,回過頭來想逃跑。龐娥親揮刀砍去,連李壽的馬都砍傷了。馬受驚,把李壽擠到了路邊的溝裏。
龐娥親追過去,又在地上砍他,刀砍在樹上,折斷了。李壽雖然受了傷,但還沒死。龐娥親就想去奪李壽身上的刀,李壽護住刀,瞪大眼睛大喊,跳起來。龐娥親挺身而出,左手抵住他的額頭,右手刺向他的喉嚨,經過一番搏鬥,李壽終於倒在地上。龐娥親拔出李壽的刀,砍下他的頭,拿著李壽的頭來到都亭,向官府認罪。
她慢慢地走進監獄,臉色平靜。當時的祿福縣令尹嘉不忍心懲罰龐娥親,就解下印綬,辭去官職,想要釋放她。龐娥親說:“報了仇,死了也是我的本分。審判和懲罰是你的職責,我怎麽敢貪生怕死,破壞法律呢?”鄉親們聽說後,都趕來圍觀,人山人海,無不為她感到悲喜交加,感慨萬分。守尉不敢公開釋放她,就偷偷地讓她離開,讓她自己躲起來。龐娥親大聲說:“破壞法律,逃避死亡,不是我的本意。現在仇人已經死了,我應該接受法律的製裁,以維護國家的法律尊嚴。即使死一萬次,對我來說也足夠了,我絕不敢貪生怕死,讓朝廷蒙羞。”守尉還是不聽她的,強行把她送回家。
涼州刺史周洪、酒泉太守劉班等人一起上表,稱讚她的英勇行為,在她家門口刻石立碑。太常、弘農人張奐非常敬佩她的行為,送給她二十端帛作為禮物。國內的人都聽說了這件事,無不稱讚她的高尚品德。黃門侍郎、安定人梁寬為她作傳。玄晏先生認為,父母的仇,不共戴天,這本是男子的事情。但龐娥親以一個弱女子的身份,想著父親被侮辱的痛苦,聽到仇人的挑釁,奮起反抗,殺死了仇人,為父親和三個兄弟報了仇。從古至今,這樣的事情很少見。《詩經》裏說:“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說的就是龐娥親這樣的人。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白話三國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