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閻溫傳

字數:4886   加入書籤

A+A-


    閻溫,字伯儉,是天水郡西城人。他擔任涼州別駕,駐守上邽縣令。馬超逃到上邽,郡裏的任養等人帶領眾人迎接他。閻溫試圖阻止,但未能成功,於是他騎馬返回州府。馬超隨後包圍了州府所在的冀城,形勢非常危急。州府於是派閻溫秘密出城,向夏侯淵求救。敵人重重包圍,閻溫在夜間從水中悄悄出城。第二天,敵人發現了他的蹤跡,派人追趕並攔截他,在顯親縣境內抓住了他,把他押送到馬超那裏。馬超解開他的綁繩,對他說:“現在成敗已見分曉,你為孤城求救卻被敵人抓住,還能有什麽作為呢?如果你聽從我的話,回去告訴城裏的人東方沒有救兵,這就能轉禍為福。否則,你現在就會被殺。”閻溫假裝答應了他。馬超於是讓閻溫乘坐馬車來到城下。閻溫對著城內大聲喊道:“大軍不出三天就會趕到,大家一定要堅持住!”城內的人聽了都感動得流下了眼淚,高呼萬歲。馬超非常憤怒,責備閻溫說:“你就不考慮自己的性命嗎?”閻溫沒有回答。當時馬超久攻城不下,所以故意慢慢誘導閻溫,希望他能改變主意。馬超又對閻溫說:“城裏的老朋友,有沒有人願意和我一起的?”閻溫還是沒有回答。馬超於是嚴厲斥責他,閻溫說:“侍奉君主隻有死,不能有二心。而你卻想讓我這個長者說出不義的話,我難道是苟且偷生的人嗎?”馬超於是殺了他。
    在此之前,河右地區動亂,交通隔絕。敦煌太守馬艾在任上去世,官府裏又沒有丞官。功曹張恭平素就有學問和品行,郡裏的人推舉他暫代長史職務,他施恩講信,深受百姓愛戴。於是,張恭派兒子張就到東邊去見曹操,請求派太守。當時,酒泉的黃華、張掖的張進各自占據自己的郡,想和張恭聯合勢力。張就到了酒泉,被黃華抓住,用刀威脅他。但張就始終不屈服,他偷偷給張恭寫信說:“父親您領導敦煌,忠義昭著,怎麽能因為我陷入困境就改變初衷呢?從前樂羊吃兒子的肉,李通全家被害,這些都是為國家著想的臣子,怎麽能顧及妻兒呢?現在大軍即將到來,您隻需趕快發兵牽製他們就行;希望您不要因為對我的憐愛,讓我死不瞑目。”張恭立即派堂弟張華攻打酒泉的沙頭、乾齊兩縣。張恭又連續發兵跟在張華後麵,作為首尾的支援。另外又派二百名騎兵,迎接官吏和屬官,從東邊沿著酒泉北塞,直接出張掖北河,去迎接太守尹奉。於是張進等待黃華的援助;黃華想救張進,但又擔心張恭的軍隊從西邊襲擊他的後方,於是他向金城太守蘇則投降。張就最終平安無事。尹奉也得以到任。黃初二年,皇帝下詔書表揚張恭,賜給他關內侯的爵位,任命他為西域戊己校尉。幾年後,征召他回朝,準備授予他侍臣的職位,而讓他的兒子張就代替他。張恭回到敦煌,堅決以病重為由推辭。太和年間,他去世,被追贈為執金吾。張就後來擔任金城太守,父子二人都在西州很有名望。
    據《世語》記載,張就的兒子張斅,字祖文,剛毅正直,晉武帝時擔任廣漢太守。王濬在益州時,接受皇帝的命令招募士兵討伐吳國,但沒有虎符。張斅拘捕了王濬的從事,上報朝廷,因此被召回。皇帝責備張斅說:“你為什麽不秘密報告,卻擅自拘捕從事呢?”張斅說:“蜀漢離得很遠,劉備也曾用過這種方法。我擅自拘捕,還覺得有些輕率呢。”皇帝聽了覺得有道理。張斅官至匈奴中郎將。張斅的兒子張固,字元安,有父親的風範,擔任黃門郎,早逝。
    據《魏略勇俠傳》記載,孫賓碩、祝公道、楊阿若、鮑出等四人,孫賓碩雖然是漢人,但魚豢把他編入《魏書》,大概是因為他和魏國人交往,事跡相似。論他們的行為和節操,都是龐淯、閻溫一類的人。其中祝公道已經在賈逵傳中提到。現在把孫賓碩等三人列在後麵。
    孫賓碩是北海人,家裏一直很窮。在漢桓帝時期,常侍左悺、唐衡等人權力極大,和皇帝不相上下。延熹年間,唐衡的弟弟擔任京兆虎牙都尉,官秩相當於二千石,而且統轄各郡。唐衡的弟弟剛上任時,沒有對京兆尹表示敬意,進門時不拿名帖。郡功曹趙息在廊下大聲嗬斥說:“虎牙都尉的儀仗和屬城一樣,怎麽能這樣放肆地進入府門?”他催促手下人去拘捕虎牙都尉的主簿。唐衡的弟弟急忙讓人取來名帖,進去拜見京兆尹。京兆尹想以主人的身份招待他,命令外麵的人去買酒菜。趙息又啟稟說:“唐衡、左悺的子弟,來當虎牙都尉,並不是因為有德才而被選拔的,不值得為他特別去買酒菜,隻給他普通的飯菜就可以了。”等到唐衡的弟弟到任後,他派官吏送信感謝京兆尹。趙息又命令守門人說:“不要常見這種沒有本事的子弟,用他的信來通報嗎?”過了很久才通報,但也不立即讓他回複。唐衡的弟弟都知道了這些事,非常憤怒,想滅了趙家。於是他寫信給唐衡,請求任命他為京兆尹。一個月內,他就得到了這個職位。趙息知道自己以前的過錯,就逃走了。當時趙息的堂兄趙仲台,正在擔任涼州刺史。於是唐衡下詔書征召趙仲台,讓他回去。接著又下詔書命令中都官和郡部督郵,逮捕趙家所有身高一尺以上的男子,以及趙仲台,全部處死,有藏匿的和他們同罪。當時趙息的堂兄趙岐擔任皮氏縣令,聽說家裏出了禍事,就從官舍逃走,跑到河間,改名換姓,又輾轉到了北海,戴著棉布頭巾,穿著粗布褲子,常在集市上賣胡餅。孫賓碩當時二十多歲,坐著牛車,帶著騎兵來到集市。他看到趙岐,懷疑他不是一般人,就問他說:“你自己有餅,還是來賣餅的?”趙岐說:“我是來賣餅的。”孫賓碩又問:“買多少錢?賣多少錢?”趙岐說:“買三十文,賣也是三十文。”孫賓碩說:“看你的樣子,不像是賣餅的人,恐怕有什麽緣故吧!”於是他打開車後的門,回頭對帶來的兩個騎兵說,讓他們下車把趙岐扶上來。當時趙岐以為他是唐衡派來的人,非常害怕,臉色都變了。孫賓碩關上車後的門,放下前麵的車簾,對他說:“看你的樣子,既不像賣餅的人,現在又變了臉色,如果不是有深仇大恨,就是逃亡在外。我是北海的孫賓碩,家裏有一百多口人,還有一個百歲的老母親,我有能力保護你,一定不會辜負你,你一定要把實情告訴我。”趙岐於是把事情的經過都告訴了他。孫賓碩就帶著趙岐驅車回家。他把車停在門外,先進去稟報母親,說:“今天出門,差點死了,有個朋友在外麵,要進來拜見您。”然後他出來,邀請趙岐進去,殺牛擺酒,盡情歡樂。一兩天後,他又帶著趙岐來到別的田莊,把他藏在夾壁牆裏。幾年後,唐衡和他的弟弟都死了。趙岐才得以出來,回到本郡。三府都來征召他,他輾轉升遷,做到郡守、刺史、太仆。而孫賓碩也從此在東國出了名,官至豫州刺史。初平末年,孫賓碩因為東方發生饑荒,向南來到荊州。到了興平年間,趙岐以太仆的身份拿著符節去安撫天下,向南來到荊州,於是又和孫賓碩相遇,兩人相對而泣。趙岐把事情的經過告訴了劉表,因此劉表更加禮待孫賓碩。不久,孫賓碩病逝,趙岐在南方,為他舉行了喪禮。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楊阿若,後來改名叫楊豐,字伯陽,是酒泉人。他年輕時是個遊俠,經常幫助別人報仇解恨,所以當時人們給他起了個外號叫:“東市相斫楊阿若,西市相斫楊阿若。”到了建安年間,太守徐揖殺了郡裏豪強黃氏家族的人。當時黃昂逃了出來,他用家裏幾斛糧食和黃金,招募了一千多人去攻打徐揖。徐揖堅守城池。楊豐當時在外麵,他認為黃昂的行為不義,就告訴了徐揖,並且丟下妻子和孩子,跑到張掖去求救。正趕上張掖也發生了叛亂,殺了太守,而黃昂也攻破了城池,殺了徐揖,兩郡聯合起來。黃昂恨楊豐不和他站在一邊,就出高價懸賞捉拿楊豐,想讓張掖的人用麻繩綁住他的頭,把他活捉來。楊豐就逃走了。武威太守張猛任命楊豐為都尉,讓他帶著檄文去通告酒泉,允許楊豐為徐揖報仇。楊豐就獨自騎馬進入南羌地區,召集了一千多騎兵,從樂涫南山出來,直奔郡城。離城三十裏的時候,他讓所有的騎兵都下馬,拖著柴草奔跑,揚起灰塵。酒泉郡的人看到塵土飛揚,以為有大軍到來,於是就潰散了。黃昂獨自逃走,羌人抓住了他,楊豐對黃昂說:“你以前想活捉我,現在反而被我抓住了,感覺怎麽樣?”黃昂慚愧地道歉,楊豐就殺了他。當時黃華在東邊,又回來接管了郡。楊豐害怕黃華,又逃到敦煌。到了黃初年間,河西地區重新恢複了秩序,黃華投降,楊豐才回到郡裏。郡裏推舉他為孝廉,州裏表彰他的義勇行為,皇帝下詔任命他為駙馬都尉。二十多年後,他因病去世。
    鮑出,字文才,是京兆新豐人。他年輕時是個遊俠。興平年間,三輔地區動亂。鮑出和年邁的母親以及五個兄弟住在本縣,因為饑餓,他們讓母親留在家裏看門,一起出去采蓬草籽。他們一共采了幾升,讓兩個哥哥鮑初、鮑雅和弟弟鮑成拿回家給母親做飯,鮑出和小弟弟在後麵繼續采蓬草。鮑初等人回到家,發現幾十個吃人肉的強盜已經抓走了他們的母親,用繩子穿過她的手掌,把她趕走了。鮑初等人非常害怕,不敢追趕。一會兒,鮑出從後麵趕到了,知道母親被強盜抓走了,就想去追趕。他的兄弟們都說:“強盜太多了,怎麽辦?”鮑出憤怒地說:“有母親卻被強盜抓住,要煮了吃掉,我們還活著幹什麽?”於是他挽起袖子,提起衣襟,獨自去追趕。他追了幾裏路,追上了強盜。強盜看到鮑出,就一起擺開陣勢等他。鮑出衝過來,從一邊砍殺了四五個強盜。強盜們逃走,又重新聚在一起圍住鮑出。鮑出跳起來,衝出包圍圈,又砍殺了十多個強盜。當時強盜們分散開來,趕著鮑出的母親向前走。強盜們連續攻擊鮑出,但沒有打勝他,於是他們就逃走,和前麵的強盜會合。鮑出又追上去攻擊他們,看到母親和鄰居的老太太被繩子串在一起。鮑出又奮勇攻擊強盜。強盜問鮑出:“你想要什麽?”鮑出斥責強盜,指著他的母親給他們看,強盜們就放了鮑出的母親。鄰居的老太太還沒有被解開,她遠遠地望著鮑出求救。鮑出又去砍殺強盜,強盜們對鮑出說:“我們已經還了你的母親,你為什麽還不停止?”鮑出又指著求救的老太太說:“這是我嫂子。”強盜們又放了她。鮑得出母親後,就互相攙扶著,到南陽去作客。建安五年,關中地區開始安定,鮑出想回到北方,但他母親不能步行,他的兄弟們想一起抬著她。鮑出認為抬轎子經過山路很危險,不如背著她安穩,於是他用籠子裝著母親,獨自背著她回到家鄉。家鄉的士大夫們讚揚他的孝行,想推薦他到州郡做官。郡裏征召鮑出,鮑出說:“我是個種田人,受不了官場的約束。”到了青龍年間,他的母親一百多歲去世,鮑出當時七十多歲,他按照禮節為母親守喪。他八九十歲的時候,看起來還像五六十歲的人。
    魚豢說:從前孔子讚歎顏回,認為他三個月不違背仁德,這是從他的內心來看的,哪裏比得上孫賓碩、祝公道在集市上受苦,在牢獄中顛倒,卻有實際的事跡呢?而且濮陽的周氏不敢隱藏行蹤,魯國的朱家不問事情的真相,這是為什麽呢?因為他們害怕禍事降臨,而且心裏不安。但太史公仍然看重他們最終幫助季布逃脫,難道他們不像兩位賢人,他們的義舉更多嗎?現在特意收錄了孫賓碩、祝公道,而近來又記載了楊豐、鮑出,既不想讓他們被埋沒,又想用他們的事跡來敦促風俗。至於鮑出,他沒有受到禮教的熏陶,他的行為是發自內心的,雖然他是個平民百姓,和那些忠誠正直的君子有什麽區別呢?至於楊阿若,他年輕時就以遊俠著稱,長大後又走上義路,從西到東,討伐叛逆,可以說是一個勇敢又有仁愛的人。
    評價說:李典崇尚儒雅,為了道義忘記私人恩怨,這是很美好的。李通、臧霸、文聘、呂虔鎮守州郡,都以威嚴和恩德著稱。許褚、典韋在左右衝鋒陷陣,他們也是漢代的樊噲。龐德接受命令,叱責敵人,有周苛的氣節。龐淯不怕用劍自殺,他的真誠感動了鄰國。閻溫對著城池大喊,他的行為和解揚、路昭一樣壯烈。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白話三國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