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曹植傳上)
字數:6421 加入書籤
陳思王曹植,字子建,是曹操的兒子。他從小就很聰明,十歲的時候就能背誦《詩經》《論語》以及各種辭賦,總共好幾十萬字,而且特別擅長寫文章。有一次,曹操看了曹植寫的文章,懷疑地說:“這是你自己寫的嗎,還是找人代筆的?”曹植跪下回答說:“隻要能說出來就是議論,隻要能寫下來就是文章,您可以當麵考我,我怎麽會找別人代筆呢?”當時鄴城的銅雀台剛剛建成,曹操帶著幾個兒子一起登台,讓他們各自寫一篇賦。曹植拿起筆,很快就寫好了,文章寫得非常好,曹操看了非常驚訝。《陰澹魏紀》記載了曹植寫的賦,內容大概是這樣的:跟著君王去遊玩,登上高台,心情愉快。看到太府的宏偉建築,這是聖明君王的傑作。高高的大門聳立,雙闕高聳入雲。華麗的樓閣連接著西城,俯瞰漳水長流,果園裏的果實也很茂盛。春風和煦,百鳥歡鳴。希望君王的仁政能遍及天下,讓大家都尊敬朝廷。像齊桓公和晉文公那樣的霸業,也比不上聖明君王的英明。美好的德行,恩澤遠揚,輔佐皇家,安定四方。像天地一樣廣闊,像日月一樣光輝。永遠尊貴,和東方的王一樣長壽。曹操看了這篇賦,更加覺得曹植不一般。)
曹植性格隨和,不講究排場,他的車馬和衣服都不追求華麗。每次曹操問他問題,他都能立刻回答,因此特別受曹操寵愛。建安十六年,曹植被封為平原侯。建安十九年,他又被改封為臨淄侯。曹操去征討孫權的時候,讓曹植留守鄴城,告誡他說:“我以前當頓丘令的時候,才二十三歲。想想那時候做的事情,到現在都沒有後悔。你現在也二十三歲了,可要好好努力啊!”曹植因為才華出眾,得到了丁儀、丁廙、楊修等人的支持。曹操曾經猶豫過,幾次都想立曹植為太子。但是曹植做事比較隨意,不注意約束自己,還經常喝酒。曹丕卻很有心計,善於偽裝自己,宮裏的人都幫他說好話,所以最後曹丕被立為太子。建安二十二年,曹植的封地增加了五千戶,加上原來的,一共是一萬戶。有一次,曹植坐著車在皇帝專用的道路上行駛,還從司馬門出去。曹操知道後非常生氣,把負責管理車輛的官員殺了。從此,對諸侯的限製更加嚴格,曹植也漸漸失去了曹操的寵愛。《魏武故事》記載曹操曾經說過:“一開始我以為曹植是最能成大事的兒子。”又說:“自從曹植私自打開司馬門到金門以後,我就對他刮目相看了。”還說:“諸侯的長史和手下的人,知道我出去的時候,他們會不會帶著諸侯亂來嗎?從曹植私自打開司馬門以後,我就不信任諸侯了。我怕我剛出去,他們就又亂來,所以要把他們帶走。不能再讓他們成為我的心腹了!”)曹操擔心曹植以後會出問題,又因為楊修很有才華,又是袁紹的外甥,就找個罪名把他殺了。曹植心裏更加不安。《典略》記載:楊修,字德祖,是太尉楊彪的兒子。他為人謙虛,很有才華。建安年間,他被舉薦為孝廉,當了郎中,後來丞相府請他當了倉曹屬主簿。那時候,國家大事小事都很多,楊修負責內外事務,處理得都很妥當。從魏太子曹丕以下,大家都爭著和他交朋友。當時臨淄侯曹植因為才華出眾,也很受曹操寵愛,他主動和楊修交好,經常給楊修寫信。信裏說:“好幾天沒見你,很想念你,我想你也一樣吧。我從小就喜歡寫文章,到現在已經二十五年了。現在世界上寫文章的人,我大致了解一下。以前王粲在漢南獨步一時,陳琳在河朔很有威風,徐幹在青州很有名,劉楨在海邊文采飛揚,應瑒在大魏嶄露頭角,你在上京也很有地位。那時候,人人都覺得自己像握著靈蛇的珠子,家家都覺得抱著荊山的美玉。我們君王把他們都網羅來了,現在都集中在這個國家了。但是這些人,還是不能像大鵬鳥一樣展翅高飛,一舉千裏。陳琳的才華,不擅長寫辭賦,卻總覺得自己和司馬相如一樣,這就像是畫老虎沒畫好,反而畫成了狗。以前我寫信調侃他,他反而寫文章大談特談我的文章。鍾子期的聽力很好,到現在人們還在稱讚他。我也不敢隨便評論別人的文章,就是怕後人笑話我。世人寫文章,不可能沒有缺點。我常常喜歡批評別人的文章,有不好的地方,就立刻改過來。以前丁儀寫了一篇小文章,讓我幫他潤色,我覺得自己的才華比不上他,就拒絕了。丁儀說:‘你有什麽好猶豫的呢!文章寫得好不好,我自己心裏清楚。後世誰會真正了解我的文章呢?’我常常感歎他這種豁達的言論,覺得這是很美的談吐。以前孔子的文章,和大家交流沒有問題,但是寫《春秋》的時候,連子遊、子夏這樣的學生都不能改動一個字。超過這個水平而說文章沒有缺點的人,我還沒見過呢。隻有像南威那樣的美貌,才能談論美女;隻有像龍淵劍那樣的鋒利,才能談論割斷東西。劉季緒的才華比不上那些寫文章的人,卻喜歡批評文章,挑剔毛病。以前田巴在稷下學宮毀謗五帝,指責三王,詆毀五霸,一下子讓一千人都服了他。魯仲連一席話,就讓他一輩子不敢再說話了。劉季緒的辯才比不上田巴,現在要找像魯仲連那樣的人也不難,真是讓人歎息啊!人各有各的愛好。蘭花、蓀草、蕙草的香味,是大家都喜歡的,但是海邊有喜歡聞臭味的人;《鹹池》《六英》這樣的音樂,是大家都喜歡的,但是墨翟卻有反對的意見:怎麽能一樣呢!現在我把小時候寫的文章都給你看看。街談巷議,也有可取之處;路邊的歌聲,也有符合風雅的地方;普通人的想法,也不能輕易忽視。辭賦這種小技藝,本來就不足以宣揚大道理,流傳給後世。以前揚雄隻是朝廷裏的一個小官,還說‘壯夫不為’呢;我雖然德行不厚,但是身為諸侯,還希望能為國家盡力,給百姓帶來好處,建立永恒的事業,留下不朽的功績,怎麽能隻靠寫文章來立功呢?如果我的誌向不能實現,我的道理不能推行,我也會采用史官的真實記錄,分辨世俗的得失,確定仁義的真諦,寫成一家之言。雖然不能藏在名山,也要傳給誌同道合的人。這是我要做到老的事情,怎麽能用今天的話來衡量呢!我說這些話不慚愧,是因為我相信你能理解我。明天早上我會來接你,書信裏不能把心裏話說完。”楊修回信說:“沒見到你幾天,就像過了好幾年一樣,難道隻是因為你對我的厚愛,才讓我這麽敬仰你嗎?你給我寫的信,文采很好。我反複誦讀,即使是《詩經》裏的風、雅、頌,也不過如此吧。就像王粲在江南獨步一時,陳琳在冀州很有威風,徐幹在青州、豫州很有名,應瑒在魏國嶄露頭角,他們都是這樣。至於我楊修,隻是聽聽別人的評價,仰慕你的德行都來不及,哪裏敢高看你呢?我仔細想想,你從小生長在富貴之家,有聖賢的品質,受到良好的教育。大家看到你,都覺得你能宣揚美好的德行,光大偉大的事業,沒想到你還能廣泛閱讀經典,深入思考文章。現在你已經超過王粲、陳琳等人了,看到你的人驚訝得瞪大了眼睛,聽到你的人也豎起了耳朵。如果不是你的天賦很高,性格豁達,天生就有這樣的才華,誰能像你這樣呢?我還曾經親眼看到你拿著紙筆,寫文章的時候,就像心裏已經背下來了,隻是用手寫出來一樣,一點都不用思考。孔子就像日月一樣,沒有人能超過他。我仰望你,就像這樣。所以麵對你的文章,我無話可說,就像看到西施的容貌,回去就覺得自己長得醜一樣。我想你大概不知道我這樣的感受,卻還接受你的厚賜,讓我幫你修改文章。《春秋》寫成以後,沒有人能改動它。呂氏、淮南的文章,一個字就值千金;但是他們的弟子卻不敢開口,路上的人也拱手不語,這是因為聖賢的卓越,本來就和普通人不一樣。現在的賦頌,和古詩一樣,如果不經過孔子的修改,風雅就沒有區別了。我家的楊雄,老了還不懂事,勉強寫了一本書,後悔自己年輕時寫的東西。像這樣,仲山、周公旦這些人,大概都有過失吧!你忘記聖賢的顯著事跡,卻說我們家的錯話,我覺得你大概還沒仔細想過。如果你能不忘治理國家的偉大功績,留下千古英名,把功勞刻在鍾上,名字寫在竹簡上,這本來就是你平時積累的雅量,難道和寫文章有衝突嗎?我就接受你的恩賜,私下裏背誦你的文章吧。我怎麽敢忘記你的恩賜,而讓莊子感到羞恥呢?劉季緒這個人很瑣碎,不值得一說。”他們之間的書信往來,就像這樣很多。曹植後來因為驕傲放縱被疏遠,但是曹植還是不斷聯係楊修,楊修也不敢和他斷絕關係。到了建安二十四年秋天,曹操因為楊修前後泄露機密,和諸侯勾結,就把他抓起來殺了。楊修臨死的時候,對朋友說:“我本來就覺得自己死得太晚了。”他的意思是覺得自己是因為曹植才死的。楊修死了以後一百多天,曹操就去世了,曹丕繼位,後來統一了天下。當初,楊修把得到的王髦的劍送給曹丕,曹丕經常佩帶著。等到他當了皇帝,在洛陽的時候,有一次他從容地出宮,想起楊修以前對他的薄情,就撫摸著那把劍,讓車停下來,對左右的人說:“這是楊德祖以前說過的王髦的劍。王髦現在在哪裏呢?”等到召見王髦的時候,賜給他穀物和布匹。《摯虞文章誌》說:劉季緒就是劉修,是劉表的兒子。他當過東安太守。寫過詩、賦、頌六篇。臣鬆之根據《呂氏春秋》說:“有的人身上有臭味,他的兄弟妻子都不能和他一起住,他自己也很痛苦,就住在海邊。海邊有個人喜歡他的臭味,白天黑夜都跟著他,怎麽也甩不掉。”這就是曹植說的“逐臭之夫”。田巴的事情出自《魯連子》,也見於《皇覽》,文字太多,所以不寫了。《世語》說:楊修二十五歲的時候,因為是名公子又有才能,被曹操看重,和丁儀兄弟,都想讓曹植當太子。曹丕很擔心,就用車載著廢筐,把朝歌長吳質藏在裏麵,和他商量對策。楊修知道了,就告訴了曹操,還沒來得及調查。曹丕很害怕,就告訴吳質。吳質說:“這有什麽好怕的?明天再用車載著絹,放在筐裏,讓曹操迷惑,楊修一定會再告訴曹操,曹操要是再調查,卻什麽也查不到,那就有罪了。”曹丕照做了,楊修果然又告訴了曹操,但是什麽也沒查到,曹操就懷疑楊修了。楊修和賈逵、王淩都是主簿,也是曹植的朋友。每次去見曹植,都擔心事情有遺漏,就揣摩曹操的意思,預先寫好十幾條回答,讓手下的人按照順序回答。曹操的命令剛出來,楊修的回答就已經進去了,曹操奇怪他怎麽這麽快,一調查就露餡了。曹操派曹丕和曹植分別從鄴城的兩個門出去,秘密地告訴守門的人不要放他們出去,看看他們怎麽做。曹丕到了門口,出不去就回來了。楊修事先告訴曹植:“如果門不讓你出去,你是受君王命令的,可以殺了守門的人。”曹植就照做了。所以楊修最後被賜死。楊修的兒子楊囂,楊囂的兒子楊準,在晉朝都很有名。楊囂在泰始初年當過典軍將軍,受到朝廷的重用,可惜死得早。楊準,字始丘,在惠帝末年當過冀州刺史。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荀綽在《冀州記》中提到,楊準看到國家的法紀鬆弛,社會秩序混亂,於是就放縱自己飲酒作樂,不再把官場上的事務放在心上,隻是悠閑自在地度過每一天。成都王司馬穎知道楊準的治理能力,但因為他是有名望的士人,所以很愛惜他,沒有責備他,反而召他擔任軍謀祭酒。後來,楊準所在的官府解散,他回到家中。當時,關東的諸侯們商議,想讓楊準擔任三公的職位,以此來表示他們尊重賢才、崇尚道德。然而,這個計劃還沒有實施,楊準就去世了。
楊準有兩個兒子,楊嶠,字國彥;楊髦,字士彥。他們都是後起之秀中的佼佼者。楊準和裴頠、樂廣關係很好,就讓他們去見這兩位名士。裴頠性格豁達,他欣賞楊嶠有高雅的氣質,對楊準說:“楊嶠將來會和你一樣出色,不過楊髦可能稍遜一籌。”樂廣性格清純,他喜歡楊髦有神采和風度,對楊準說:“楊嶠自然能趕上你,但楊髦更加出色。”楊準感歎道:“我兩個兒子的優劣,就像裴頠和樂廣的優劣一樣。”評論的人認為楊嶠雖然有高雅的氣質,但在神采和風度上不如楊髦,樂廣的話比較準確。傅暢說:“楊嶠像楊準,但比較疏放。”楊嶠的弟弟楊俊,字惠彥,最為清雅出眾。楊嶠和楊髦都擔任過二千石的官職,楊俊則是太傅的屬官。
建安二十四年,曹仁被關羽圍困。曹操任命曹植為南中郎將,代理征虜將軍,想派他去救援曹仁,還叫來曹植,準備告誡他一番。然而,曹植喝醉了酒,不能接受命令。於是,曹操後悔了,取消了這個任命。《魏氏春秋》記載:曹植出發前,曹丕為他餞行,故意灌醉他。曹操召見曹植,他不能接受曹操的命令,所以曹操很生氣。)
曹丕即位後,處死了丁儀、丁廙以及他們的兒子。《魏略》記載:丁儀,字正禮,是沛郡人。他的父親丁衝,一直和曹操關係很好,當時跟隨皇帝。他看到國家還沒有安定,就寫信給曹操說:“你一生都有輔佐天下的誌向,現在正是時候。”當時張楊剛回到河內,曹操收到他的信後,就帶兵迎接天子,向東到達許昌,任命丁衝為司隸校尉。後來丁衝多次參加將領們的酒宴,因為酒喝得太多,最後醉死。曹操因為丁衝以前啟發引導過自己,一直很感激他。聽說丁儀是個有才能的人,雖然還沒見過他,但想把愛女嫁給他,就問五官將曹丕的意見。曹丕說:“女人看重外貌,丁儀眼睛不好,恐怕愛女不一定喜歡。不如嫁給伏波將軍馬援的兒子馬楙。”曹操聽從了他的意見。不久,曹操征召丁儀為掾,和他談論後,讚賞他的才華,說:“丁掾是個有才能的人,即使他兩眼都瞎了,我也要把女兒嫁給他,何況隻是瞎了一隻眼呢?是我的兒子誤導了我。”當時丁儀也遺憾不能娶到公主,但他和臨淄侯曹植關係很好,多次稱讚曹植的奇才。曹操本就有意立曹植為繼承人,丁儀又支持他。等到曹丕被立為太子後,想治丁儀的罪,就把他調為右刺奸掾,想讓他自殺,但丁儀做不到。於是他向中領軍夏侯尚磕頭求饒,夏侯尚也為他流淚,但無法相救。後來丁儀因為職務上的事情被逮捕下獄,處死了。丁廙,字敬禮,是丁儀的弟弟。《文士傳》記載:丁廙從小就有才華,學識淵博。最初被征召到公府,建安年間擔任黃門侍郎。丁廙曾從容地對曹操說:“臨淄侯天性仁愛孝順,這是他的本性,而且他聰明智慧,幾乎無人能比。至於他的學識淵博,文章無人能及。現在天下的賢才君子,不論年齡大小,都願意和他交往,甚至願意為他效死,這實在是上天賜福給大魏,讓大魏永享無窮的福運。”他想用這些話來勸說曹操。曹操回答說:“我很喜歡曹植,怎麽能像你說的那樣呢!我想立他為繼承人,你覺得怎麽樣?”丁廙說:“這是國家興衰、天下存亡的大事,不是我這種愚笨低賤的人敢隨便發表意見的。我聽說了解臣子沒有比君主更清楚的,了解兒子沒有比父親更清楚的。至於君主不論賢明與否,父親不論聰明與否,都能了解自己的臣子和兒子,這是為什麽呢?大概是因為他們相互了解不是通過一件事或一個方麵,相互了解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何況您有聖明的智慧,又熟悉做人的道理。現在您發出明智的命令,說出永安的話,可以說是上應天命,下合人心,雖然是一時的決定,卻能流傳萬世。我丁廙不怕被處死,敢不把話說完!”曹操深為讚同。)
曹植和其他諸侯一起回到各自的封地。黃初二年,監國謁者灌均迎合上意,上奏說:“曹植醉酒後言行狂悖傲慢,還脅迫使者。”有關部門請求治他的罪,皇帝因為太後的緣故,隻是貶了他的爵位,封為安鄉侯。《魏書》記載詔書說:“曹植是我的同母弟弟。我對天下人都能寬容,何況是曹植呢?骨肉至親,不忍心殺他,就改封他吧。”)當年又改封他為鄄城侯。黃初三年,立他為鄄城王,封地有二千五百戶。
黃初四年,曹植被改封為雍丘王。這一年,他前往京都朝見皇帝。在朝見前,他上了一道奏疏,內容如下:
“自從我因罪回到自己的封地,我就時刻提醒自己,深刻反思自己的過錯。我白天隻吃一頓飯,夜晚隻睡一會兒覺,時刻提醒自己不能再犯錯。我深知,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不能再犯錯;皇帝的恩寵也不能再指望了。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白話三國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