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王衛二劉傅傳一)

字數:6515   加入書籤

A+A-


    王粲,字仲宣,是山陽高平人。他的曾祖父王龔和祖父王暢,都是漢朝的三公相當於宰相級別的高官)。據《張璠漢紀》記載,王龔字伯宗,當時在天下享有很高的名聲。漢順帝時期,王龔擔任太尉。曾經有個故事:山陽太守薛勤的妻子去世了,他卻沒有哭,反而在送葬時說:“幸好不是早逝,又有什麽遺憾呢?”後來,王龔的妻子也去世了,王龔和他的兒子們都按照禮儀守喪,當時有人對他們的行為有些非議。王暢字叔茂,他的名字在“八俊”之中“八俊”是當時一批有才能、有聲望的人)。漢靈帝時期,王暢擔任司空三公之一),後來因為水災被免職。當時,李膺也因為正直不阿被免職回到故鄉。王暢和李膺因為堅持正道,不迎合權貴,被當時的人們視為高潔之士。那些敢於直言、行為正直的人都以他們為榜樣,希望能成為像他們那樣的人。當時,接連發生了自然災害,一些上書言事的人認為三公的人選不合適,建議用王暢和李膺來替代,認為這樣一定能帶來祥瑞。因此,宦官們對王暢和李膺非常怨恨。後來,李膺被殺,王暢也被罷免,最終在家中度過餘生。王粲的父親王謙,擔任過大將軍何進的長史相當於幕僚長)。何進因為王謙出身名門,想和他結為親家,還讓王謙的兩個兒子來見他,讓他從中挑選一個結親。但王謙拒絕了。後來,王謙因病辭職,在家中去世。
    漢獻帝西遷的時候,王粲也跟著到了長安。左中郎將蔡邕見到王粲後,覺得他非常了不起。當時,蔡邕才華橫溢,在朝廷中地位很高,家裏常常車馬盈門,賓客滿座。有一天,蔡邕聽說王粲來訪,急忙出門迎接,連鞋都穿反了形容非常急切)。王粲到了蔡邕家,當時他年紀還小,身材又矮小,大家都很驚訝。蔡邕卻說:“這是王公的孫子,他有非凡的才能,我都不如他。我家裏所有的書籍和文章,都應該給他。”王粲十七歲的時候,司徒相當於宰相)想任命他為官,皇帝也下詔任命他為黃門侍郎皇帝身邊的侍從官)。但當時西京長安)局勢混亂,王粲都沒有去上任。於是,他去了荊州,投靠劉表。劉表覺得王粲相貌平平,身體又弱,性格也比較隨便,沒有特別看重他。臣鬆之解釋說:“相貌平平”是說他的外貌和他的才能不匹配;“隨便”是指他性格比較隨和、不拘小節。劉表去世後,王粲勸說劉表的兒子劉琮歸順曹操。《文士傳》記載了王粲對劉琮說的一番話:“我有個想法,想跟將軍說說,可以嗎?”劉琮說:“我很想聽聽。”王粲說:“現在天下大亂,各地的豪傑紛紛起兵。在這麽混亂的時候,大家的實力對比還不清楚,所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打算。當時,家家都想當帝王,人人都想做公侯。從古到今,那些能看清形勢、抓住機會的人,總是能得到好處。現在將軍想想,您和曹操相比,誰更強呢?”劉琮回答不上來。王粲又說:“據我所知,曹操是個人傑。他的雄才大略超越時代,智謀也超出常人。他在官渡打敗了袁紹,在長江邊趕跑了孫權,在隴右擊退了劉備,在白登山消滅了烏丸。除此之外,他還平定了許多叛亂,真是神勇無比,數也數不過來。現在的情況很清楚,將軍如果聽我的建議,放下武器,順應天命,歸順曹操,曹操一定會感激將軍。這樣,將軍不僅能保全自己和家族,還能長久享受福氣,把這份福氣傳給子孫後代,這是萬無一失的計策。”王粲自己也說:“我因為戰亂流離失所,來到荊州,承蒙將軍父子的照顧,我怎麽敢不把心裏話說出來呢?”劉琮聽了他的話,接受了這個建議。臣鬆之在這裏指出:孫權在曹操征討荊州之前,還和中原政權保持著和平關係,沒有發生過戰爭,所以“趕跑孫權”這個說法是不對的。曹操在建安十三年征討荊州,劉備是在那之後幾年才進入蜀地的,他本人從來沒有到過關中和隴右地區。而且,白登山在平城今山西大同),曹操也沒有去過那裏,他北征烏丸和白登山也沒有任何關係。從這些錯誤可以看出,張騭《文士傳》的作者)的記載是虛假的,他自己都沒有意識到這些矛盾。張騭的虛假記載還有很多,這裏就不一一列舉了。曹操任命王粲為丞相掾丞相的屬官),還賜給他關內侯的爵位。曹操在漢水邊設宴,王粲舉杯祝賀說:“現在袁紹在河北起兵,勢力很大,他想統一天下。但他雖然喜歡招攬人才,卻不會用人,所以有才能的人都離開了他。劉表在荊州過得悠閑自在,他坐觀時局的變化,還以為自己可以像周文王那樣稱霸一方。那些到荊州避難的人,都是天下的英才,但劉表不知道怎麽用他們,所以他的國家很危險,沒有人輔佐。而明公曹操)在平定冀州的時候,一到那裏就整頓軍隊,招攬當地的豪傑,讓他們為自己效力,從而稱霸天下。等到平定江漢地區後,又把當地的賢才安排到重要職位上,讓天下人都心服口服,都希望天下太平。明公文武雙全,讓所有的英雄都盡心盡力,這是古代三王指夏禹、商湯、周文王)的風範啊!”後來,王粲又被提升為軍謀祭酒負責軍事謀劃的官員)。魏國建立後,他被任命為侍中皇帝身邊的高級顧問)。他知識淵博,記憶力驚人,無論別人問他什麽問題,他都能對答如流。當時,舊的禮儀製度已經廢棄,需要重新製定,王粲一直負責這項工作。《摯虞決疑要注》記載:漢末的時候,因為戰亂,玉佩的製作失傳了。魏國的侍中王粲還記得舊玉佩的樣子,於是重新製作了玉佩。現在的玉佩,就是按照王粲的設計製作的。有一次,王粲和別人一起走路,看到路邊有一塊石碑。別人問他:“你能背誦上麵的內容嗎?”王粲說:“能。”於是別人讓他背過身去,他果然把碑文背誦得一字不差。還有一次,他看別人下圍棋,棋局被打亂了,王粲就幫他們還原了棋局。下棋的人不相信,就用一塊布蓋住棋盤,讓他用另一副棋重新擺。結果,他擺的棋局和原來的完全一樣,沒有一個棋子放錯。他的記憶力和觀察力就是這樣厲害。王粲還擅長計算,他的算術水平很高,能把數學原理講得非常清楚。他寫文章的水平也很高,提筆就能寫成,不需要修改。當時的人以為他是提前寫好的,其實就算他認真思考,也寫不出比這更好的文章。《典略》記載:王粲的才華很高,辯論起來也很機敏。鍾繇、王朗這些人雖然是魏國的卿相,但在朝廷上討論事情的時候,他們都無話可說。王粲一生寫了六十多篇詩、賦、論、議等作品。建安二十一年,他跟隨曹操去征討吳國。建安二十二年春天,他在路上生病去世,享年四十一歲。王粲有兩個兒子,後來因為受到魏諷一個謀反的人)的牽連,被殺。王粲的後代就此斷絕。《文章誌》記載:曹操在征討漢中的時候,聽說王粲的兒子死了,歎息說:“如果我在,不會讓仲宣王粲的字)絕後。”當初,曹丕文帝)擔任五官中郎將,曹植擔任平原侯的時候,他們都喜歡文學。王粲和北海的徐幹字偉長)、廣陵的陳琳字孔璋)、陳留的阮瑀字元瑜)、汝南的應瑒字德璉)、東平的劉楨字公幹)等人關係很好,都是文學上的好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徐幹曾經擔任過司空軍謀祭酒掾屬司空軍謀祭酒的屬官)和五官將文學五官中郎將府的文學官)。《先賢行狀》記載,徐幹為人清高,遵循道德,六種品德指孝、友、恭、儉、寬、信)都很完備。他聰明博學,善於寫作,提筆就能寫出優美的文章。他看淡官職和俸祿,從不貪圖世俗的榮華富貴。建安年間,曹操特別賞識他,但他因病辭職休息。後來,他被任命為上艾縣的縣令,又因為身體原因沒有上任。
    陳琳曾經是大將軍何進的主簿相當於幕僚長)。何進想要誅殺宦官,但太後不同意。於是,何進召集各地的猛將,讓他們帶兵逼近京城,想以此來威脅太後。陳琳勸告何進說:“《易經》上說‘打獵沒有獵人的幫助,是很難成功的’。俗話說‘掩住眼睛去捉麻雀’。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小動物,都不能用欺騙的手段來達到目的,更何況是國家的大事呢?怎麽能用欺詐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呢?現在將軍您掌握著皇上的威嚴,手握兵權,就像龍騰虎躍一樣威風凜凜,您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用這樣的力量去行事,就好比用大火爐去燒毛發一樣,輕而易舉。您應該果斷行事,雖然這可能違背常規,但符合道理,天理和人心都會支持您。可是您卻放棄了手中的利器,反而去求助於別人。一旦大軍聚集,強者就會占據上風,這就好比把武器倒過來交給別人,後果不堪設想。您的計劃肯定不會成功,反而會引發更大的混亂。”但何進沒有聽從陳琳的勸告,最終招致了災禍。陳琳後來逃到冀州,袁紹讓他負責撰寫文章。袁紹失敗後,陳琳歸順了曹操。曹操對他說:“你以前給袁紹寫信,指責我的罪狀也就罷了,但為什麽要牽連到我的父輩和祖輩呢?”陳琳認錯並道歉,曹操愛惜他的才華,並沒有追究他的責任。
    阮瑀年輕時曾經向蔡邕學習。建安年間,都護曹洪想讓他擔任自己的書記官,但阮瑀始終不肯屈服。曹操後來同時任命陳琳和阮瑀為司空軍謀祭酒,主管記室負責撰寫文書和奏章)。《文士傳》記載,曹操早就聽說過阮瑀的名聲,征召他入朝。但阮瑀起初沒有答應,後來被曹操逼迫得很緊,他幹脆逃到山裏去了。曹操派人放火燒山,才把他逼了出來,送到曹操麵前。當時曹操正在征討長安,大宴賓客。曹操對阮瑀很生氣,因為他不肯和自己說話,就讓他站在樂工的行列裏。阮瑀擅長音樂,會彈琴,於是他一邊彈琴一邊唱歌,還即興創作了一首歌曲:“天門高高打開,大魏順應天命。青色的車蓋巡遊九州,百姓卻怨聲載道。士人為知己而死,女子為悅己者而打扮。隻要恩義暢通,別人怎能擾亂?”這首歌的歌詞寫得很快,旋律也很美妙,當時在座的人都被吸引住了,曹操也非常高興。臣鬆之在這裏指出,《魚氏典略》和《摯虞文章誌》都記載說,阮瑀在建安初年就以生病為由逃避兵役,沒有向曹洪屈服。後來曹操征召他,他立刻就來了,根本沒有逃到山裏,也沒有被火燒出來的事情。另外,典略還記載曹操在征討荊州的時候,讓阮瑀寫信給劉備,後來又在征討馬超的時候,讓阮瑀寫信給韓遂。這兩封信現在還保存著。曹操在建安十六年才進入關中,而張騭卻說曹操在得到阮瑀的時候正在長安,這明顯是錯誤的。阮瑀在建安十七年去世,曹操在建安十八年才被封為魏公,而張騭卻說阮瑀的歌詞裏有“大魏順應天命”的內容,這顯然很荒謬。而且歌詞裏“他人焉能亂”這句話,根本說不通。阮瑀的文筆肯定不會這麽差。
    陳琳和阮瑀在曹操手下主要負責撰寫軍國書信和檄文一種用於聲討敵人的文書),很多重要的文件都是他們寫的。《典略》記載,陳琳寫的書信和檄文,草稿寫成後呈給曹操。曹操當時正患有頭風病一種頭痛病),那天病情發作,他躺在床上讀陳琳寫的文書,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病也好了很多。他高興地說:“這文書比藥還管用!”於是多次重重地賞賜陳琳。曹操還曾經讓阮瑀寫信給韓遂。當時曹操正好外出,阮瑀隨行,他就在馬上寫好了草稿,寫完後呈給曹操。曹操拿起筆想修改一下,但最後發現根本不需要改動。
    後來,陳琳被調任為門下督負責宮廷門戶的官員),阮瑀則擔任了倉曹掾屬管理倉庫的屬官)。
    應瑒和劉楨都被曹操征召為丞相掾屬丞相的屬官)。應瑒後來轉任平原侯的庶子一種侍奉諸侯的官職),再後來又擔任了五官將文學五官中郎將府的文學官)。據《華嶠漢書》記載,應瑒的祖父應奉,字世叔,才思敏捷,善於背誦,因此當時人們稱讚他“應世叔讀書,五行俱下”,意思是他的閱讀速度極快。應奉著有《後序》十餘篇,是一位受世人尊敬的儒者。他在東漢延熹年間擔任過司隸校尉負責監察京畿地區的官員)。應奉的兒子應劭,字仲遠,學識淵博,尤其喜歡研究各種學問。他撰寫了《風俗通》等書籍,總共一百餘篇。雖然他的文辭不算典雅,但世人佩服他的博學。《續漢書》記載,應劭還著有《中漢輯敘》《漢官儀》和《禮儀故事》等書,總共十一種,一百三十六卷。朝廷的製度和百官的禮儀能夠流傳下來,多虧了應劭的記錄。應劭的官職最終升到泰山太守。應劭的弟弟應珣,字季瑜,是司空的掾屬,也就是應瑒的父親。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劉楨因為“不敬”的罪名被處以刑罰,刑滿後被任命為小吏。《文士傳》記載,劉楨的父親名叫劉梁,字曼山,又名劉恭。他年輕時就有才華,以文學成就受到尊崇,最終擔任野王縣令。《典略》記載,文帝曹操的兒子曹丕)曾經賜給劉楨一條廓落帶一種寬大的帶子)。後來,劉楨的父親去世,文帝想借這條帶子來製作畫像,於是寫信調侃劉楨說:“東西因為人而變得珍貴。所以,如果它在地位低下的人手中,就不會被用在尊貴的人身邊。現在我雖然要借走它,你也不要指望它能還回來。”劉楨回信說:“我聽說荊山的璞玉,能成為皇後的寶物;隨侯的明珠,能照亮眾人的喜好;南方的黃金,能裝飾美人的發髻;貂尾能點綴侍臣的帽子。這四種寶物,原本埋沒在朽石之下,隱藏在汙泥之中,卻能在千年之後發出光芒,展現出光彩,它們一開始也沒有直接接觸到尊貴的人。尊貴的人所使用的,正是卑賤的人所追求的;高貴的人所享用的,正是低賤的人所推崇的。所以,大房子剛建成時,工匠會先站在下麵;美好的莊稼剛成熟時,農民會先嚐一嚐。我遺憾的是,我的帶子並沒有什麽特別的裝飾,如果它真的與眾不同,我倒是可以把它獻給您。”劉楨的回答總是這樣巧妙,因此特別受到各位公子的喜愛。後來,太子曹丕)曾經邀請各位文學之士聚會。酒喝得正酣時,太子讓夫人甄氏出來拜見。在座的眾人都伏下身子表示敬意,隻有劉楨平視著甄氏。曹操聽說後,就將劉楨抓了起來,但最終沒有殺他,而是讓他去服勞役。應瑒、劉楨等人一生都寫下了數十篇文賦。
    阮瑀在建安十七年去世。徐幹、陳琳、應瑒、劉楨在建安二十二年去世。文帝曹丕在寫給元城令吳質的信中說:“過去那場瘟疫,讓很多親朋好友都遭受了災難。徐幹、陳琳、應瑒、劉楨,這些人都在當時一起去世了。縱觀古今文人,大多不拘小節,很少有人能以高尚的名節自立。但徐幹卻與眾不同,他內心有才華,為人質樸,淡泊名利,誌向高潔,就像古代隱居在箕山的高士一樣,真可以說是一位文質彬彬的君子。他寫了二十多篇《中論》,文辭典雅,足以流傳後世。應瑒也常常有寫作的誌向,他的才學足以著書立說,可惜他的美好誌向沒有實現,實在令人痛惜!陳琳的章表一種上呈皇帝的文書)寫得很有氣勢,隻是稍微有些繁雜。劉楨有一種超脫的氣質,但還不夠成熟。阮瑀的書信寫得瀟灑自如,讓人看了非常愉悅。王粲在辭賦方麵特別擅長,可惜他的文風有些柔弱,沒有達到更高的境界。但在他擅長的領域,即使是古人也很難超越他。過去,伯牙因為鍾子期去世而斷琴,孔子因為子路的死而倒掉肉醬,他們都是在為知音難遇而痛心,為弟子們無法達到更高的境界而惋惜。這些文人雖然沒有達到古人的高度,但也是當時的傑出人物。”
    《典論》中說:當世的文人,像魯國的孔融、廣陵的陳琳、山陽的王粲、北海的徐幹、陳留的阮瑀、汝南的應瑒、東平的劉楨,這七個人在學問上沒有什麽遺漏,在文辭上也不依賴別人,他們都自認為像千裏馬一樣在廣闊的道路上奔跑,互相競爭。王粲擅長辭賦。徐幹有時會表現出一種超脫的氣質,但還比不上王粲。比如王粲的《初征賦》《登樓賦》《槐賦》《征思賦》,徐幹的《玄猿賦》《漏卮賦》《圓扇賦》《橘賦》,即使是張衡、蔡邕這樣的大家也寫不出更好的作品。但在其他文體上,他們並沒有達到這樣的水平。陳琳和阮瑀的章表和書信,是當今的佼佼者。應瑒的作品風格平和,但不夠雄渾;劉楨的作品雄渾,但不夠嚴謹。孔融的文風高妙,有過人之處,但他不太擅長辯論,理論常常被文辭所掩蓋,有時還會夾雜一些調侃和玩笑。但他擅長的部分,和揚雄、班固等人不相上下。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白話三國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