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諸葛亮傳(一)

字數:3663   加入書籤

A+A-


    諸葛亮,字孔明,老家在琅邪陽都,是漢朝司隸校尉諸葛豐的後代。他父親叫諸葛珪,字君貢,在東漢末年的時候,做過泰山郡丞。可惜諸葛亮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成了沒爹的孩子。後來,他的叔叔諸葛玄被袁術任命為豫章太守,叔叔就帶著諸葛亮和他弟弟諸葛均一起去豫章上任。
    誰能想到,朝廷又重新選派朱皓來接替諸葛玄做豫章太守。好在諸葛玄和荊州牧劉表是老相識,沒辦法,隻能去荊州投靠劉表。關於諸葛玄的經曆,《獻帝春秋》還有另一種說法最開始,豫章太守周術病死,劉表就向朝廷推薦諸葛玄做豫章太守,在南昌辦公。朝廷聽說周術死了,就派朱皓來代替諸葛玄。朱皓從揚州刺史劉繇那兒借了些兵馬,去攻打諸葛玄。諸葛玄沒辦法,隻能退守西城,朱皓順利進入南昌。建安二年正月,西城的百姓造反,把諸葛玄殺了,還把他的腦袋送給了劉繇。這和正史裏的記載不太一樣。
    諸葛玄去世後,諸葛亮就靠著在田裏種地為生。他平時沒事的時候,特別喜歡吟誦《梁父吟》。據《漢晉春秋》記載,諸葛亮的家在南陽郡鄧縣,就在襄陽城西二十裏的地方,那個地方叫隆中。諸葛亮身高八尺,身材高大挺拔,他常常把自己比作春秋戰國時期的管仲和樂毅,覺得自己有他們那樣的才能和誌向。可當時的人,都覺得他在吹牛,根本不相信他。隻有博陵的崔州平、潁川的徐庶(字元直)和他關係特別好,覺得他確實有這個本事。
    按《崔氏譜》的說法,崔州平是太尉崔烈的兒子,崔均的弟弟。《魏略》裏還提到,諸葛亮在荊州的時候,在建安初年,和潁川的石廣元、徐元直,還有汝南的孟公威等人一起求學。石廣元、徐元直和孟公威這三個人學習特別認真,追求把每一個知識都學透;可諸葛亮不一樣,他看書喜歡從整體上把握重點,了解大概的思路。每天早晚,大家閑下來的時候,諸葛亮常常抱著膝蓋,一邊長嘯,一邊對這三個人說“你們三個以後做官,差不多能做到刺史或者郡守。” 三個人好奇地問諸葛亮,那你以後能做到什麽職位呢?諸葛亮隻是笑著,也不回答。後來,孟公威想家了,打算回北方。諸葛亮就勸他說“中原地區人才濟濟,想要闖蕩一番,何必非得回老家呢!” 不過我(裴鬆之)覺得,《魏略》裏說的這些話,如果說是諸葛亮為孟公威考慮,那還說得過去;但要是說這也是諸葛亮對自己的打算,那就沒真正明白他的心思。老子說過,能了解別人的人叫有智慧,能了解自己的人叫明白人,但凡那些賢能通達的人,肯定這兩方麵都具備。以諸葛亮的眼光和見識,難道會不清楚自己的能力和誌向嗎?他每天吟誦詩歌,等待時機,從他的言行裏就能看出他的心思,他的誌向從一開始就已經確定了。如果他去中原地區闖蕩,憑借他的才能,那些普通的人才怎麽可能埋沒他呢?要是他投靠曹魏,施展自己的才華,就連陳長文、司馬仲達都比不上他,更別說其他人了。他不擔心自己建立不了功業,也不擔心自己的主張得不到施行,雖然他誌向遠大,想要匡扶天下,但始終不願意投靠曹魏,就是因為他覺得當時的政權已經被曹氏掌控,漢朝的國運眼看就要完了。他一心想輔佐一位賢明的君主,把振興漢朝、恢複漢室江山當作自己的責任,哪裏隻是為了在偏遠的地方謀個一官半職呢!這就像司馬相如說的 “鶤鵬已經在遼闊的天空中翱翔,可那些張網捕鳥的人,還在盯著小水窪”,根本理解不了他的遠大誌向。後來,孟公威在曹魏也做到了很高的職位。
    那時候,劉備駐紮在新野。徐庶去拜見劉備,劉備覺得徐庶是個人才,很器重他。徐庶就對劉備說“有個叫諸葛孔明的人,號稱‘臥龍’,將軍您願意見見他嗎?”《襄陽記》裏還記載,劉備曾經向司馬德操請教天下大事。司馬德操說“那些隻會死讀書的儒生和庸俗的士人,哪能看清天下大勢?能看清天下大勢的,都是傑出的人才。我們這兒就有‘伏龍’和‘鳳雛’。” 劉備趕緊問是誰,司馬德操回答說“就是諸葛孔明和龐士元。”
    劉備一聽,就說“那你把他和你一起帶來。” 徐庶卻搖搖頭說“這個人啊,您得親自去拜訪他,不能隨便把他召來。將軍您最好屈尊親自去一趟。” 於是,劉備就親自去拜訪諸葛亮,一連去了三次,才見到他。劉備讓旁邊的人都退下,然後對諸葛亮說“現在漢朝衰敗,奸臣把持朝政,皇上被迫離開京城,四處漂泊。我自不量力,想在天下伸張正義,可我智謀和能力都不夠,所以才一次次失敗,到了今天這個地步。但我的誌向還沒有放棄,您說我該怎麽辦呢?”
    諸葛亮回答說“自從董卓亂政以來,天下豪傑紛紛起兵,占據好幾個州郡的人數都數不過來。曹操和袁紹相比,名聲小,兵力也少,可曹操最後卻能打敗袁紹,從弱小變得強大,這不僅僅是因為運氣好,更是因為他善於謀劃。現在曹操已經擁有百萬大軍,還挾持著天子,用天子的名義指揮諸侯,咱們實在不能和他正麵交鋒。孫權占據江東,已經傳了三代人,那裏地勢險要,百姓也擁護他,有才能的人都願意為他效力,咱們可以和他結盟,互相支援,但不能打他的主意。荊州北邊靠著漢水、沔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資都能在這裏集散,東邊連接吳郡、會稽郡,西邊通往巴郡、蜀郡,是個兵家必爭之地,可荊州的主人劉表卻守不住它,這大概是上天要把荊州送給將軍您,將軍您有沒有這個想法呢?益州地勢險要,土地肥沃,有千裏沃野,是個物產豐富的好地方,漢高祖劉邦就是憑借這裏成就了帝業。現在益州的劉璋昏庸懦弱,北邊還有張魯威脅,雖然百姓富足,國家也有錢,但劉璋不知道愛惜百姓,有才能的人都盼著能有個賢明的君主。將軍您是漢室宗親,在天下都很有名望,待人真誠守信,又愛才如命。如果能占據荊州和益州,守住險要的地方,西邊和各個少數民族交好,南邊安撫好當地的百姓,對外和孫權結盟,對內整頓好政務;一旦天下局勢發生變化,就派一員大將率領荊州的軍隊攻打宛城、洛陽,將軍您親自率領益州的軍隊從秦川出兵,到時候老百姓誰敢不帶著飯食和酒水來迎接您呢?如果真能做到這樣,稱霸天下的大業就能成功,漢朝也能複興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劉備一聽,高興地說“好!” 從這以後,劉備和諸葛亮的關係一天比一天親密。關羽、張飛看到這種情況,心裏不太高興。劉備就跟他們解釋說“我有了孔明,就好像魚有了水一樣。希望你們別再說什麽了。” 關羽、張飛這才不再抱怨。
    不過,《魏略》裏還有另外一種說法劉備駐紮在樊城的時候,曹操剛剛平定河北,諸葛亮知道荊州很快就會成為曹操的下一個目標,可劉表這個人性格遲緩,又不懂軍事。於是,諸葛亮就主動去拜見劉備。劉備和諸葛亮以前不認識,又看他年紀輕輕的,就把他當作普通的讀書人看待。大家聚在一起聊完天,其他賓客都走了,隻有諸葛亮留了下來,劉備也沒問他想說什麽。劉備平時有個愛好,喜歡用羽毛編織裝飾品,正好有人送給他一些髦牛尾,劉備就自顧自地編織起來。諸葛亮見狀,就走上前去說“將軍難道就隻有編織羽毛的誌向,沒有更遠大的抱負了嗎?” 劉備一聽,就知道諸葛亮不是一般人,趕緊把手裏的髦牛尾扔了,回答說“這是什麽話!我隻是借此解悶罷了。” 諸葛亮接著問“將軍您覺得劉鎮南(劉表)和曹公(曹操)相比,誰更厲害?” 劉備說“劉表比不上曹操。” 諸葛亮又問“那將軍您覺得自己和曹操相比呢?” 劉備說“我也比不上。” 諸葛亮說“現在劉表和您都比不上曹操,可您手下的軍隊不過幾千人,就憑這點兵力抵抗曹操,恐怕不是好辦法吧?” 劉備說“我也正為這事發愁呢,您說該怎麽辦?” 諸葛亮說“現在荊州人口不少,但登記在冊的戶籍人口卻不多。平時征調人力、物資,老百姓就會不高興。您可以告訴劉鎮南,讓荊州境內那些沒有登記戶籍的流動人口,都主動申報自己的情況,這樣就能把他們編入戶籍,擴充軍隊了。” 劉備聽從了諸葛亮的計策,軍隊的實力果然增強了。從這以後,劉備就知道諸葛亮有非凡的謀略,把他當作上賓來對待。《九州春秋》裏的記載和《魏略》差不多。但我(裴鬆之)認為,諸葛亮在奏章裏說 “先帝不嫌棄我身份低微,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廬中拜訪我,向我詢問天下大事”,很明顯不是諸葛亮先去拜見劉備。雖然各種記載說法不一,但差別這麽大,也實在讓人覺得奇怪。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白話三國誌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