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三嗣主傳(三)

字數:3903   加入書籤

A+A-


    永安二年(公元 259 年)春正月,天上又打雷又閃電,天氣異常。
    三月,孫休下令配齊九卿官員,還下了道詔書說“我沒什麽德行,卻坐在王公之上的位子,整天提心吊膽,連睡覺吃飯都顧不上。現在想停止戰事、提倡文治,來推崇良好的教化。要實現這個目標,得讓百姓富足,這就離不開農業和養蠶繅絲。管仲說過‘倉庫裏糧食充足,百姓才知道禮節;衣食豐足,百姓才懂得榮辱。’一個男子不耕種,就有人要挨餓;一個婦女不織布,就有人要受凍。饑寒交迫還能不做壞事的百姓,從來就沒有過。近些年,州郡的官吏百姓和各軍營的士兵,大多不務正業,都乘船在長江上往來做買賣,良田漸漸荒廢,現有的糧食一天天減少,這樣想實現天下安定,怎麽可能呢?這也可能是因為賦稅太重,農民獲利太少,才導致這種情況吧!現在想大力發展農業,減輕賦稅,根據強弱來分攤徭役,按田畝數量征收賦稅,務必做到公平合理,讓官府和百姓都各得其所,使家家戶戶豐衣足食,能互相供養,這樣百姓就會愛惜自身、重視性命,不違反法令,之後就可以不用刑罰,風俗也能整頓好。憑各位大臣的忠誠賢能,如果能盡心盡力做好當下的事,就算遠古的盛世不能馬上實現,漢文帝時的太平景象,或許還是能達到的。能達到的話,君臣都能榮耀;達不到的話,國家就會受損削弱、遭受屈辱,怎麽能敷衍應付呢?各位卿相尚書,可以一起商議謀劃,務必采取合適的辦法。農耕養蠶的時節已經到了,不能耽誤時機。事情定下來後就施行,以符合我的心意。”
    永安三年(公元 260 年)春三月,西陵上報說出現了赤烏。秋天,采納都尉嚴密的建議,修建浦裏塘。會稽郡有謠言說孫亮會回來再當皇帝,而孫亮的宮女告發孫亮讓巫師祈禱祭祀,說過惡毒的話。有關部門把這事上報,孫休把孫亮貶為候官侯,遣送他去封國。孫亮在途中自殺,護送的人都被治了罪。(《吳錄》說有人說是孫休用毒酒殺了孫亮。到晉朝太康年間,吳國少府丹楊人戴顒迎回孫亮的遺體,把他葬在賴鄉。)孫休把會稽郡南部劃出來設立建安郡,從宜都郡分設出建平郡。(《吳曆》說這一年在建德縣得到一口大鼎。)
    永安四年(公元 261 年)夏五月,下了場大雨,泉水河水都漲得往外溢。秋八月,孫休派光祿大夫周奕、石偉巡視各地風俗,考察將領官吏的清廉或貪濁,了解百姓的疾苦,然後下了升降官員的詔書。(《楚國先賢傳》說石偉,字公操,是南郡人。年輕時好學,修養節操從不懈怠,正直獨立,有不可動搖的誌向。被推舉為茂才、賢良方正,都沒有就任。孫休即位後,特地征召石偉,他逐漸升遷到光祿勳。等到孫皓即位,朝政混亂,石偉就以年老有病為由請求退休,被任命為光祿大夫。吳國被平定後,建威將軍王戎親自去拜訪石偉。太康二年,晉朝下詔說“吳國光祿大夫石偉,堅守清白的誌向,到老都不改變,雖然身處危難混亂之中,廉潔的氣節值得記載。他年紀已經很大了,經不起長途跋涉,任命石偉為議郎,加二千石的俸祿,直到他去世。” 石偉就假裝瘋狂和失明,不接受晉朝的爵位。八十三歲時,在太熙元年去世。)九月,布山上報說出現了白龍。這一年,安吳的百姓陳焦死了,被埋葬後,過了六天又活了過來,從土裏鑽了出來。
    永安五年(公元 262 年)春二月,白虎門的北樓發生火災。
    秋七月,始新縣上報說有黃龍出現。八月壬午日,天降大雨,雷電交加,泉水河水都漲得往外溢。乙酉日,孫休冊立朱氏為皇後。戊子日,立兒子孫{雨單}為太子,大赦天下。
    《吳錄》記載了孫休的詔書“人有名字,是為了相互區分,長大後給取字,是因為忌諱直呼其名。按禮儀,給兒子取名要讓名字難犯又容易避諱,五十歲後稱呼伯仲,古時候有的名字隻用一個字。現在的人都爭著用好聽的名和字,還讓名和字相互搭配,可行為卻和名字不相符,就像那個叫伯明的瞎子,我曾嘲笑過這種事。有的名字是師友父兄取的,有的是自己取的;師友取的還說得過去,父兄取的就不太合適,自己取的就最不謙虛。我現在給四個兒子取名取字太子名叫{雨單},{雨單}的讀音就像湖水灣澳的‘灣’,字叫莔,莔的讀音就像迄今的‘迄’;二兒子名叫 {雷大},{雷大} 的讀音就像兕觥的‘觥’,字叫{西升},{西升}的讀音就像玄礥首的‘礥’;三兒子名叫壾,壾的讀音就像草莽的‘莽’,字叫昷,昷的讀音就像舉物的‘舉’;四兒子名叫,的讀音就像褒衣下寬大的‘褒’,字叫□,□的讀音就像有所擁持的‘擁’。這些名字和字都和世人常用的不一樣,是抄錄舊文拚湊而成的。文字的八種字體有增有減,都是根據實際需要產生的,現在造這些名字,既不相互搭配,字又隻用一個,希望能容易避諱,現在把這些普遍告知天下,讓大家都知道。”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臣鬆之認為,經傳中說 “名字是用來製定道義的,道義是用來產生禮儀的,禮儀是用來體現政治的,政治是用來端正百姓的。所以政治成功百姓就會聽從,改變就會產生混亂”。這話可不是憑空說的啊!孫休想讓名字難犯,還怕沒有合適的名字,卻造出這些沒道理的字,製定不合規範的讀音,違背前代賢明的教誨,給後代留下笑柄,不也太奇怪了嗎!所以他死後屍骨未寒,妻子兒女就被消滅了。師服的話,在這兒得到了驗證。
    冬十月,孫休任命衛將軍濮陽興為丞相,廷尉丁密、光祿勳孟宗為左右禦史大夫。孫休因為丞相濮陽興和左將軍張布有舊恩,把政事托付給他們,張布掌管宮廷事務,濮陽興參與軍國大事。孫休專心鑽研典籍,想通讀百家著作,尤其喜歡射野雞,春夏之間常常清晨出去,夜裏才回來,隻有這個時候才放下書。
    孫休想和博士祭酒韋曜、博士盛衝講解談論儒家學問,韋曜、盛衝向來都正直敢言,張布擔心他們入宮侍奉,會揭發自己的隱私過錯,讓自己不能專權,就編造謊言來阻止。孫休回複說“我在學問上的涉獵,群書大致都讀遍了,見識也不少;那些明君昏君,奸臣賊子,古今賢愚成敗的事跡,沒有沒讀過的。現在韋曜等人進來,隻是想和他們談論書籍罷了,不是要跟著韋曜等人重新開始學習。就算是重新學習,又有什麽損失呢?你隻是因為韋曜等人恐怕會說臣子下的奸邪變故之事,因此不想讓他們入宮罷了。像這樣的事,我自己已經有所防備了,不需要韋曜等人說然後才能明白。這都沒什麽損失,你心裏隻是有所顧忌罷了。”
    張布收到詔書後謝罪,又重新為自己辯解,還說擔心妨礙政事。孫休回複說“讀書的事,怕的是人們不喜歡,喜歡讀書並沒有壞處。這沒什麽不對的,可你卻認為不合適,所以我才說這些。政務和學業,它們的門類不同,不會相互妨礙。沒想到你如今當權,卻對我做這種事,實在是不可取。” 張布上奏表叩頭請罪,孫休回複說“隻是開導你罷了,何至於叩頭呢!像你這樣的忠誠,遠近的人都知道。過去之所以能相互感召,才有了今天的顯赫。《詩經》說‘沒有好的開始,很少有能善終的。’善終實在很難,你要善終啊。”
    當初孫休做琅邪王時,張布是左右將督,向來受到信任寵愛,等到孫休即位,對他更加寵愛優待,張布專擅國政,做了很多無禮的事,自己也嫌棄自身的缺點,害怕韋曜、盛衝說出來,所以特別忌諱。孫休雖然明白他的意思,心裏卻不高興,又怕他疑慮恐懼,最終還是順從了張布的意思,廢止了講論學業,不再讓盛衝等人入宮。這一年,孫休派察戰到交址去征調孔雀、大豬。
    臣鬆之按察戰是吳國的官名,現在的揚都有察戰巷。
    永安六年(公元 263 年)夏四月,泉陵縣上報說有黃龍出現。五月,交址郡吏呂興等人反叛,殺了太守孫諝。孫諝在此之前征收郡裏的手工藝人一千多人送往建業,而察戰到了之後,呂興等人擔心再被征調,所以趁機煽動士兵百姓,招誘各夷族反叛。
    冬十月,蜀國因為被魏國討伐前來告知。癸未日,建業石頭小城發生火災,燒毀西南麵一百八十丈的地方。甲申日,孫休派大將軍丁奉統領各路軍隊前往魏國的壽春,將軍留平另外到南郡去見施績,商議軍隊的進軍方向,將軍丁封、孫異到沔中,都是為了救援蜀國。後來蜀國君主劉禪投降魏國的消息傳來,這些軍事行動才作罷。呂興殺了孫諝後,派使者到魏國,請求派遣太守和軍隊。丞相濮陽興建議選取屯田的一萬人作為士兵。從武陵郡分設出天門郡。
    《吳曆》說這一年長沙出現青龍,慈胡出現白燕,豫章出現赤雀。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白話三國誌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