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劉繇太史慈士燮傳(三)

字數:4239   加入書籤

A+A-


    孫策身邊的人都說“太史慈肯定往北跑了不回來。” 孫策卻說“子義要是離開我,還能投奔誰呢?” 他在昌門為太史慈餞行,握著他的手腕告別“什麽時候能回來?” 太史慈回答“不會超過六十天。” 後來果然如期返回。(《江表傳》記載孫策剛派太史慈出發時,議論紛紛,都說太史慈不可信,有人說他和華子魚是同鄉,恐怕會留在那裏為華子魚出謀劃策,有人懷疑他會往西投靠黃祖,借路返回北方,很多人說派他去是失策。孫策說“你們說的都不對,我已經仔細考慮過了。太史子義雖然勇猛有膽識,但不是反複無常的人。他心懷謀士的謀略,立誌踐行道義,看重承諾,一旦答應知己,至死都不會背棄,你們別再擔心了。” 太史慈從豫章回來後,議論的人才開始佩服孫策。太史慈見孫策說“華子魚是品德良好的人,但沒有謀略才能,沒什麽長遠規劃,隻會自我保全罷了。另外丹楊人僮芝在廬陵擅自做主,謊稱有詔書任命他為太守。鄱陽的百姓首領另立宗族武裝,憑仗兵力割據邊界,不接受華子魚派去的官吏,說‘我們要另立郡府,等漢朝派真正的太守來,才會迎接’。華子魚不僅不能平定廬陵、鄱陽,最近連海昬的上繚壁壘都管不了,那裏五六千家百姓結成宗族武裝,隻向郡裏繳納租布,要征調一個人都做不到,華子魚也隻能眼睜睜看著而已。” 孫策拍手大笑,於是有了兼並豫章的誌向,不久就平定了豫章郡。)
    劉表的侄子劉磐驍勇善戰,多次率軍侵擾艾縣、西安等縣。孫策於是從海昬、建昌分出左右六個縣,任命太史慈為建昌都尉,治所設在海昬,同時統領眾將抵禦劉磐。從此劉磐再也不敢來侵擾。
    太史慈身高七尺七寸,胡須漂亮,手臂像猿猴一樣修長,擅長射箭,箭無虛發。曾跟隨孫策討伐麻保的賊人,賊人在營寨裏順著樓台邊走邊罵,還用手抓著樓台的橫梁。太史慈拉弓射箭,一箭穿透那人的手釘在橫梁上,營外上萬士兵無不叫好,他的箭術就是這麽精妙。曹操聽說他的名聲,派人送信給太史慈,用箱子封著,打開一看裏麵沒寫什麽話,隻裝著當歸(暗指希望他歸順)。孫權掌權後,因為太史慈能製服劉磐,就把南方的事務托付給他。太史慈在建安十一年去世,年僅四十一歲。(《吳書》記載太史慈臨死前歎息說“大丈夫活在世上,應當帶著七尺長劍,登上天子的台階建功立業。現在誌向還沒實現,怎麽就要死了呢!” 孫權十分悲痛惋惜。)他的兒子太史享,官至越騎校尉。(《吳書》記載太史享,字元複,曾任尚書、吳郡太守。)
    士燮,字威彥,是蒼梧郡廣信縣人。他的祖先本是魯國汶陽縣人,到王莽作亂時,遷居到交州避難。
    士燮的家族遷居交州後,傳到第六代到了他父親士賜這一輩。漢桓帝時期,士賜做了日南太守。士燮年輕時到京城遊學,拜潁川人劉子奇為師,專門研究《左氏春秋》。後來被推舉為孝廉,擔任尚書郎,可惜因公事被免官。父親士賜去世,士燮守孝期滿後,又被推舉為茂才,任命為巫縣縣令,後來升任交址太守。
    他的弟弟士壹,起初在郡裏做督郵。當時的刺史丁宮被召回京城,士壹侍奉護送非常勤懇恭敬,丁宮很受感動,臨別時對他說“我要是將來能擔任三公之職,一定征召你做下屬。” 後來丁宮真的當了司徒,就征召士壹去任職。可士壹趕到京城時,丁宮已經被免職了,黃琬接替丁宮擔任司徒,也很優待士壹。董卓作亂時,士壹逃回了家鄉。(《吳書》記載黃琬和董卓互相陷害,士壹卻盡心盡力輔佐黃琬,名聲很好。董卓很討厭他,就下命令說“司徒掾士壹,不能提拔任用。” 所以士壹多年沒有升遷。等到董卓進入函穀關,士壹才逃回故鄉。)
    交州刺史朱符被夷族賊人殺死後,州郡陷入混亂。士燮就上奏朝廷,推薦士壹兼任合浦太守,二弟徐聞縣令士{黃有}兼任九真太守,({黃有},讀音同 “於鄙反”,在《字林》中有記載。)士{黃有}的弟弟士武,兼任南海太守。
    士燮性情寬厚,能謙虛地對待有才能的人,中原地區的讀書人前來投靠避難的有幾百人。他癡迷《春秋》,還為這部書做了注解。陳國人袁徽給尚書令荀彧寫信說“交址的士府君學問淵博,又通曉從政之道,在天下大亂的時候,能保全一郡之地,二十多年來邊境沒有戰事,百姓沒有失業,那些流亡寄居的人,都蒙受他的恩惠,就算是從前竇融保全河西地區,又怎能超過他呢?公務稍有空閑,他就鑽研典籍,對《春秋左氏傳》的理解尤其簡練精深,我多次向他請教傳中的疑難問題,他的解釋都有師承淵源,思路十分縝密。他對《尚書》的研究也貫通古今,主要義理講解得詳細完備。聽說京城中古今學派,為了是非爭論不休,現在我想整理《左氏傳》和《尚書》的重要義理上奏朝廷。” 士燮就是這樣被人稱讚。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士燮兄弟同時擔任各郡太守,在交州稱雄一方,這裏地處萬裏之外的邊疆,他們的威望尊貴無比。出門時鳴鍾擊磬,禮儀威嚴完備,還有笳簫組成的鼓吹樂隊開路,車馬擠滿道路,常有幾十個胡人在車駕兩側燒香隨行。妻妾乘坐有帷幕的車子,子弟跟著騎馬的士兵,當時的尊貴顯赫,震懾降服了各個蠻族,就連當年的尉他也比不上。(葛洪《神仙傳》記載士燮曾經病死,已經過了三天,仙人董奉把一粒藥丸給他服下,讓他用水含著,捧著他的頭輕輕晃動使藥力散開,一頓飯的功夫,士燮就睜開眼睛動了動手,臉色漸漸恢複,半天後就能坐起來,四天後就能說話,於是恢複了常態。董奉,字君異,是候官人。)士武先因病去世了。
    朱符死後,漢朝派張津擔任交州刺史,張津後來又被他的部將區景殺死,荊州牧劉表就派零陵人賴恭接替張津。這時蒼梧太守史璜也死了,劉表又派吳巨去接替,和賴恭一起到任。漢朝聽說張津死了,就賜給士燮詔書說“交州是偏遠的地區,南邊靠著長江大海,朝廷的恩德不能宣揚,下麵的忠義被阻隔,得知逆賊劉表又派賴恭窺視南方土地,現在任命你為綏南中郎將,督察七個郡,仍然兼任交址太守。” 後來士燮派官吏張旻到京城進貢,當時天下戰亂,道路斷絕,可士燮沒有停止進貢的職責,朝廷特地又下詔任命他為安遠將軍,封為龍度亭侯。
    後來吳巨和賴恭產生矛盾,發兵趕走了賴恭,賴恭逃回零陵。建安十五年,孫權派步騭擔任交州刺史。步騭到任後,士燮率領兄弟們服從他的調度。可吳巨心懷二心,步騭就殺了他。孫權加任士燮為左將軍。建安末年,士燮派兒子士廞到孫權那裏做人質,孫權任命士廞為武昌太守,士燮、士壹在南方的兒子們,都被任命為中郎將。士燮又勸說益州的豪門大族雍闓等人,率領郡裏的百姓遠遠地向東歸附孫權,孫權更加讚賞他,升任他為衛將軍,封為龍編侯,弟弟士壹為偏將軍,都鄉侯。士燮每次派使者去見孫權,送去的各種香料、細葛布,總是數以千計,還有明珠、大貝、琉璃、翡翠、玳瑁、犀角、象牙等珍寶,以及奇物異果,像香蕉、椰子、龍眼之類,沒有一年不送到。士壹當時進貢的馬匹共有幾百匹。孫權總是寫信,給予豐厚的賞賜,來答謝慰問他們。士燮在交址郡任職四十多年,黃武五年,九十歲時去世。
    孫權因為交址縣地處偏遠,就把合浦以北劃分出來設立廣州,任命呂岱為刺史;交址以南為交州,任命戴良為刺史。又派陳時接替士燮擔任交址太守。呂岱留在南海,戴良和陳時一起前行到合浦,可士燮的兒子士徽擅自任命自己為交址太守,發動宗族武裝抵抗戴良。戴良隻好留在合浦。交址人桓鄰,是士燮提拔的官吏,他叩頭勸諫士徽讓他迎接戴良,士徽發怒,用鞭子打死了桓鄰。桓鄰的哥哥桓治的兒子桓發又集合宗族武裝攻打士徽,士徽關閉城門防守,桓治等人攻打了幾個月也沒能攻下,隻好約定和親,各自撤兵回去。
    後來呂岱奉詔書誅殺士徽,從廣州率軍日夜兼程趕來,經過合浦,和戴良一起前進。士壹的兒子中郎將士匡和呂岱有舊交情,呂岱任命士匡為師友從事,先寫信給交址,說明利害禍福,又派士匡去見士徽,勸說他認罪,雖然會失去太守的職位,但保證沒有其他憂患。呂岱緊接著士匡之後到達,士徽的哥哥士祗,弟弟士幹、士頌等六人光著上身來迎接。呂岱辭謝讓他們穿上衣服,前進到郡府。第二天一早,呂岱設置帳幔,邀請士徽兄弟按順序進入,賓客坐滿了屋子。呂岱站起來,手持符節宣讀詔書,列舉士徽的罪過,左右的人趁機把他們反綁著押出去,當即都被處死,首級被傳送到武昌。(孫盛說安撫遠方的人,沒有比講信用更好的辦法;保全大業成就功業,沒有比行仁義更好的策略。所以齊桓公開創基業,在柯地會盟時彰顯德行;晉文公開始稱霸,在討伐原國時顯示道義。因此能多次會合諸侯匡正天下,世代主持中原的盟會,美好的名聲長久流傳,為曆代帝王留下典範。呂岱以士匡為師友,讓他傳遞誠信的誓言,士徽兄弟光著上身投降,推心置腹地托付性命,呂岱卻趁機消滅他們,來謀求功利,君子因此知道孫權不能有長遠的謀略,而呂氏的福運也不會長久。)士壹、士{黃有}、士匡後來被押解出來,孫權寬恕了他們的罪過,以及士燮做人質的兒子士廞,都被免去官職成為平民。幾年後,士壹、士{黃有}因犯法被誅殺。士廞病死,沒有兒子,他的妻子守寡,朝廷下詔讓她居住的地方每月供給俸米,賜錢四十萬。
    評論說劉繇修養名聲品行,喜歡褒貶人物,到了天下動蕩的時候,占據萬裏土地,這不是他的長處。太史慈誠信道義深厚剛直,有古人的氣節。士燮在南越擔任太守,悠閑自在地度過一生,到兒子時不謹慎,自己招來災禍,大概是平庸的人貪戀富貴又依仗險阻,才導致這樣的結果。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白話三國誌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