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劉繇太史慈士燮傳(二)
字數:3600 加入書籤
太史慈,字子義,是東萊郡黃縣人。他年輕時就熱愛學習,在郡裏擔任奏曹史。當時郡府和州府之間有矛盾,是非曲直難以分辨,誰先把情況報告給朝廷,誰就會被認為有理。當時州府的奏章已經送走,郡守擔心自己會落後,就尋找能夠出使朝廷的人。太史慈當時二十一歲,被選中前往。他日夜趕路,抵達洛陽後,直奔公車門,看到州府派來的官吏正要請求通報。太史慈問他“您是要通報奏章嗎?” 那官吏說“是的。” 太史慈又問“奏章在哪裏?” 官吏回答“在車上。” 太史慈說“奏章的題署難道沒有錯誤嗎?拿過來我看看。” 那官吏根本不知道他是東萊郡派來的人,就把奏章拿給了他。太史慈事先已經藏了一把刀,接過奏章就把它割壞了。官吏跳起來大喊,說 “有人毀壞了我的奏章”!太史慈把他拉到車子旁邊,對他說“剛才如果您不把奏章給我,我也沒辦法毀壞它,這樣一來,吉凶禍福對我們來說都是一樣的,我不會獨自承擔這個罪名。不如我們默默地一起離開這裏,這樣可以用生存代替死亡,否則我們都會被判刑治罪。” 官吏說“您為了郡府毀壞了我的奏章,已經得償所願了,還想逃跑做什麽?” 太史慈回答說“當初我接受郡府的派遣,隻是來看看州府的奏章是否已經通報上去。我一時衝動,做得太過分了,才毀壞了您的奏章。現在回去,恐怕也會因此受到譴責和憤怒的對待,所以想和您一起離開。” 官吏覺得太史慈說得有道理,當天就和他一起離開了。太史慈和官吏出城後,趁機偷偷返回去通報了郡府的奏章。州府的人聽說後,重新派官吏去通報奏章,但有關部門因為奏章被篡改過的緣故,不再受理,州府因此受到了指責。太史慈也因此出了名,卻遭到州府的忌恨,他擔心會遭受災禍,就逃到遼東躲避。
北海相孔融聽說了太史慈的事跡,覺得他是個奇才,多次派人去慰問他的母親,並送去財物。當時孔融因為黃巾軍侵擾,出兵駐守都昌,被賊人管亥包圍。太史慈從遼東回來後,母親對他說“你和孔北海從來沒有見過麵,但自從你離開後,他對我關懷照顧,情意深厚,超過了老朋友,現在他被賊人包圍,你應該去幫他。” 太史慈在家停留了三天,然後獨自步行直奔都昌。當時包圍還不嚴密,他趁夜裏找到機會,進入城中見到孔融,請求帶兵出去襲擊賊人。孔融沒有答應,想要等待外麵的救援。但救援的人一直沒有到來,而包圍卻一天天加緊。孔融想向平原相劉備告急,可城裏的人沒有辦法出去,太史慈主動請求前往。孔融說“現在賊人包圍得很嚴密,大家都說不行,你的心意雖然很堅定,但恐怕實在是困難吧?” 太史慈回答說“從前府君您對我母親情意深厚,母親深受感動,派我來解救您的危急,本來就認為我有可取之處,來了一定會有幫助。現在大家都說不行,如果我也說不行,難道這符合府君您對我的關愛,以及母親派我來的心意嗎?事情已經很緊急了,希望府君您不要猶豫。” 孔融於是同意了。
於是太史慈整頓行裝,早早吃飯,等到天亮,就帶著弓箭上馬,讓兩名騎兵跟隨著自己,每人拿著一個靶子,打開城門直接衝了出去。城外的賊人又驚又怕,兵馬紛紛出動。太史慈騎馬到了城下的壕溝裏,把帶來的靶子分別插好,然後射箭,射完後,徑直返回城中。第二天早晨又這樣做,城外的賊人有的起來觀看,有的還躺著不動,太史慈又插好靶子,射完後又返回城中。第三天早晨再這樣做時,城外的賊人再也沒有人起來了,於是太史慈鞭打馬匹,直接從包圍中衝了出去。等賊人發覺時,太史慈已經衝過去了,他又回身射殺了幾個人,都應聲倒地,所以沒有人敢追趕他。
太史慈終於到達平原,對劉備說“我是東萊的一個普通人,和孔北海既不是骨肉至親,也不是同鄉,隻是因為彼此誌同道合,有分擔災禍、共患難的情義。現在管亥殘暴作亂,北海被包圍,孤立無援,危在旦夕。因為您有仁義的名聲,能解救別人的危急,所以孔北海滿懷誠意,翹首期盼,讓我冒著生命危險,突破重圍,從萬死之中來投靠您,希望您能救救他。” 劉備神情嚴肅地回答說“孔北海竟然知道世間有我劉備啊!” 立即派遣三千精兵跟隨太史慈前去救援。賊人聽說救兵到了,就解圍四散逃跑了。孔融得以脫險後,更加看重太史慈,說“您是我的小友啊。” 事情結束後,太史慈回去向母親稟告,母親說“我很高興你能報答孔北海。”
揚州刺史劉繇和太史慈是同郡人,太史慈從遼東回來後,還沒有見過劉繇,就暫時渡江到曲阿去見他,還沒離開,就遇上孫策率軍到來。有人勸劉繇可以任命太史慈為大將軍,劉繇說“我如果任用子義,許子將不會笑話我嗎?” 隻讓太史慈去偵察敵軍的虛實。當時太史慈單獨和一名騎兵遇上了孫策。孫策身邊有十三名騎兵,都是韓當、宋謙、黃蓋這類的猛將。太史慈立刻上前迎戰,正好和孫策相對。孫策用槍刺中太史慈的馬,還奪得了太史慈脖子上的手戟,太史慈也搶到了孫策的頭盔。後來雙方的兵馬都趕來了,於是各自散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後來太史慈隨劉繇逃往豫章,卻在途中悄悄跑到蕪湖,躲進山裏,自稱丹楊太守。當時孫策已經平定宣城以東的地區,隻有涇縣以西六個縣還沒歸順。太史慈趁機進駐涇縣,建立軍營府署,當地山越部族紛紛前來歸附。孫策親自率軍征討,太史慈兵敗被俘。孫策立刻為他鬆綁,握著他的手問“還記得神亭那次相遇嗎?要是當時你抓到我,會怎麽處置?” 太史慈回答“那可不好說。” 孫策大笑道“今天這事過後,我想和你一起成就大業。”(《吳曆》記載太史慈在神亭戰敗被孫策活捉,孫策早就聽說他的名聲,解開繩索請他見麵,請教進軍策略。太史慈推辭說“敗軍之將,沒資格談論軍國大事。” 孫策說“從前韓信在廣武為劉邦謀劃大計,如今我也想向仁人請教疑惑,你就別推辭了。” 太史慈說“州裏的軍隊剛戰敗,士兵人心渙散,要是放任他們離散,就很難再聚集起來。我想出城宣揚恩德安撫他們,又怕不合您的心意。” 孫策直起身跪著回答“這正是我真心盼望的。明天中午,希望你能回來。” 將領們都心存疑慮,孫策卻說“太史子義是青州名士,向來以信義為先,絕不會騙我。” 第二天,孫策大宴將領,提前備好酒菜,還立起木杆觀察日影計時。中午時分太史慈果然回來,孫策十分高興,此後常讓他參與商議軍事。臣鬆之考證《吳曆》說太史慈在神亭戰敗被孫策俘獲,與本傳記載差異很大,懷疑是錯誤的。《江表傳》記載孫策問太史慈“聽說你從前為太守劫取州府奏章,又幫孔融求救於劉備,都是義薄雲天的壯舉,真是天下智士。隻是以前所托非人罷了。春秋時管仲射中齊桓公帶鉤、寺人披斬斷晉文公衣袖,古人都能不計前嫌重用他們。我是你的知己,別擔心不能如意。” 還發布命令說“神龍要騰飛,也得先憑借一尺高的木頭做台階啊。”)孫策當即任命太史慈為門下督,回到吳郡後又給他派兵,拜為折衝中郎將。
後來劉繇在豫章去世,他的一萬多部眾沒了歸附之處,孫策命令太史慈前去安撫。(《江表傳》記載孫策對太史慈說“劉繇從前指責我幫袁術攻打廬江,這話很沒道理,根本站不住腳。為什麽呢?先父留下的幾千士兵,全在袁術那裏。我立誌成就大業,不得不委屈自己向袁術求援,討回舊部,去了兩次才得到一千多人。他還讓我攻打廬江,當時的形勢不得不去。可後來他不遵守臣下禮節,自己幹起僭越稱帝的事,我勸諫他也不聽。大丈夫以義相交,要是有大的變故,不得不分開,我和袁術交往與決裂的經過就是這樣。現在劉繇去世,可惜沒能在他生前和他論辯清楚。他的兒子在豫章,不知華子魚(華歆)待他們怎麽樣,他的舊部是否還依附華歆?你是青州人,從前又在他手下做事,能不能去看看他的兒子,把我的意思轉告他的部眾?部眾願意來的就帶他們來,不願意的就安撫他們。同時觀察華子魚治理地方的方略如何,看看廬陵、鄱陽的百姓是否真心歸附他。你手下帶多少士兵,自己決定就行。” 太史慈回答“我犯過不可赦免的罪過,將軍卻像齊桓公、晉文公一樣度量宏大,待我超過期望。古人以死報答知遇之恩,我定會盡忠到底,直到生命終結。現在雙方停戰,不宜多帶兵馬,我帶幾十人就足夠往返了。”)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白話三國誌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