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宗室傳(三)

字數:4760   加入書籤

A+A-


    孫匡,字季佐,是孫翊的弟弟。他被推舉為孝廉、茂才,還沒來得及任職,二十多歲就去世了。(《江表傳》記載曹休出兵洞口時,呂範率軍抵抗。當時孫匡擔任定武中郎將,卻違抗呂範的命令擅自放火,燒壞了茅草營帳,導致軍用物資短缺,呂範當即上奏把孫匡送回吳郡。孫權把他從宗族中分出,改姓丁氏,終身軟禁。臣鬆之考證本傳說“孫匡沒任職就去世了,當時二十多歲。” 而《江表傳》說呂範在洞口作戰時,孫匡擔任定武中郎將。既然當了定武中郎將,就不是沒任職。況且孫堅在初平二年去世,洞口之戰在黃初三年,從孫堅去世到這時共三十一年,孫匡如果還活著,本傳不可能說他去世時二十多歲。這大概是孫權另一個弟弟孫朗的事,《江表傳》誤記成孫匡了。孫朗的名位在《三朝錄》和虞喜《誌林》中都有記載。)孫匡的兒子孫泰,是曹操家族的外甥,擔任長水校尉。嘉禾三年,孫泰跟隨孫權圍攻新城,被流箭射中身亡。孫泰的兒子孫秀擔任前將軍、夏口督。孫秀是皇室至親,手握兵權駐守在外,孫皓心裏很不放心。建衡二年,孫皓派何定率領五千人到夏口打獵。在此之前,民間都傳言孫秀會被謀害,而何定帶著大隊人馬遠道打獵,孫秀更加驚慌,連夜帶著妻子兒女和幾百名親兵逃到晉國。晉國任命孫秀為驃騎將軍、儀同三司,封為會稽公。(《江表傳》記載孫皓大怒,追改孫秀的姓為 “厲”。幹寶《晉紀》說孫秀在晉朝時,起初聽說孫皓投降,晉國群臣都慶賀,孫秀卻稱病不參加,麵向南方流淚說“從前討逆將軍孫策二十歲以一個校尉的身份創立基業,如今後主卻把江南全部拋棄,祖宗的宗廟陵墓,從此變成廢墟。悠悠蒼天啊,這是誰造成的啊!” 朝廷大臣都稱讚他的忠義。《晉諸公讚》說吳國平定後,孫秀降職為伏波將軍,依舊開府辦公。永寧年間去世,追贈驃騎將軍、開府。他的兒子孫儉,字仲節,擔任給事中。)
    孫韶,字公禮。他的伯父孫河,字伯海,本姓俞,也是吳郡人。孫策很喜歡他,賜他姓孫,把他列入宗族名冊。(《吳書》記載孫河是孫堅的族子,過繼給姑姑俞家,後來又改回孫姓。孫河本性忠誠正直,說話不多但做事敏捷,有氣節才幹,能勤懇辦事。年輕時跟隨孫堅征戰,常常擔任先鋒,後來統領左右親兵,掌管內部事務,被當作心腹親信。又跟隨孫策平定吳郡、會稽郡,跟隨孫權討伐李術,平定李術後,被任命為威寇中郎將,兼任廬江太守。)後來孫河擔任將軍,駐守京城。
    起初,孫權殺了吳郡太守盛憲,(《會稽典錄》記載盛憲,字孝章,氣度高雅不凡,被推舉為孝廉,補任尚書郎,逐漸升任吳郡太守,後來因病離職。孫策平定吳郡、會稽郡後,誅殺當地的英雄豪傑,盛憲向來有很高的名望,孫策非常忌恨他。起初,盛憲和少府孔融關係很好,孔融擔心他不能免於災禍,就給曹操寫信說“歲月不停流逝,五十歲轉眼就到。您剛滿五十,我又過了兩歲,天下的知心朋友,差不多都沒了,隻有會稽的盛孝章還活著。他被孫氏困住,妻子兒女都已去世,孤身一人,處境危險愁苦,如果憂愁能傷害人,他恐怕活不了多久了。《春秋傳》說‘諸侯有互相攻滅的,齊桓公不能救援,就是齊桓公的恥辱。’現在孝章實在是大丈夫中的豪傑,天下的賢士都依靠他宣揚名聲,可他卻被囚禁,性命隨時不保,這會讓孔子不該再談論損益之友,也讓朱穆因此絕交。您如果能派一個使者,送一封短信,就能把孝章招來,朋友之道也能弘揚。現在的年輕人喜歡誹謗前輩,有人可能會譏諷孝章;但孝章終究有天下聞名的大名,是九州百姓共同稱讚的人。燕昭王購買駿馬的骨頭,不是想用來跑遠路,而是用來招引千裏馬。您真心想匡複漢室,國家將要滅亡又能扶正,扶正的辦法,實在需要得到賢才。珠玉沒有腳卻能自己到來,是因為人們喜愛它們,何況賢才是有腳的呢?燕昭王築黃金台尊崇郭隗,郭隗雖然才能不高,卻得到隆重的禮遇,最終能表明君主的誠意,所以樂毅從魏國前往,劇辛從趙國前往,鄒衍從齊國前往。如果郭隗被倒掛著而燕王不解救,快要淹死而燕王不救助,那麽賢士也會高飛遠走,不會有人向著燕國而來了。我所說的這些,都是您知道的,之所以還要說,是希望您重視這種道義,就此表述不盡。” 因此曹操征召盛憲為騎都尉,任命的詔書還沒送到,盛憲果然被孫權殺害。他的兒子盛匡逃到魏國,官至征東司馬。)盛憲過去舉薦的孝廉媯覽、戴員逃到山裏躲藏起來,孫翊擔任丹楊太守時,用禮把他們請來。媯覽擔任大都督統領軍隊,戴員擔任郡丞。等到孫翊被殺害,孫河騎馬趕到宛陵,怒斥媯覽、戴員,責備他們沒能保護好孫翊,讓奸人得逞。兩人商議說“孫伯海和孫翊將軍關係疏遠,卻這樣指責我們。討虜將軍孫權要是來了,我們就活不成了。” 於是殺了孫河,派人向北迎接揚州刺史劉馥,讓他駐守曆陽,他們在丹楊作為接應。恰逢孫翊的部下徐元、孫高、傅嬰等人殺了媯覽、戴員。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吳曆》記載媯覽、戴員向來和邊洪等人親近,多次被孫翊壓製,早就心懷叛逆之心,趁著孫權外出征戰,終於實施了奸計。當時各縣縣令縣長都來拜見孫翊,孫翊因為妻子徐氏精通占卜,就進屋對徐氏說“我明天想宴請各縣長吏做東,你幫我占卜一下吉凶。” 徐氏占卜後說“卦象不吉利,還是改日再辦吧。” 孫翊覺得長吏們已經來了很久,應該盡快招待後打發他們走,就大擺宴席邀請賓客。孫翊平時出入總帶著刀,那天喝了酒有些醉意,空手送客人時,邊洪從背後砍殺了他。郡裏頓時大亂,沒人敢上前救援,孫翊當場被殺,邊洪逃進山裏。徐氏懸賞捉拿凶手,過了一夜就抓到了邊洪,媯覽、戴員卻把罪責推到邊洪身上殺了他滅口。將領們都知道是媯覽、戴員主使的,隻是力量不足沒法討伐。媯覽住進孫翊的軍府,霸占了孫翊的姬妾和左右侍從,還想強占徐氏。徐氏擔心反抗會遭殺害,就騙他說“請允許我等到月底設祭除服後再說。” 當時月底即將到來,媯覽答應等她祭完再行事。徐氏暗中派親信找到孫翊生前信任的舊將孫高、傅嬰等人,對他們說“媯覽已經霸占了府中的婢妾,現在又要逼迫我,我表麵上答應他,是想穩住他以免遭禍。我想設個小計報仇,希望二位能可憐我丈夫的冤屈,幫我報仇。” 孫高、傅嬰流著淚回答“我們受府君恩惠,之所以沒立刻以死相報,是因為覺得白白送死沒用,想謀劃報仇大計,隻是計策還沒想好,沒敢告訴夫人。您今天說的事,正是我們日夜牽掛的。” 於是悄悄召集了二十多名孫翊生前的侍從,把徐氏的計劃告訴他們,大家一起盟誓合謀。到了月底那天,徐氏設祭哭悼孫翊,極盡哀傷後,就脫下喪服,薰香沐浴,在別的房間布置好帷幕帳幔,有說有笑,顯得毫無悲傷之情。府裏上下都感到悲痛,對她的舉動很奇怪。媯覽暗中觀察後,不再懷疑她。徐氏叫孫高、傅嬰和婢女們在房內埋伏好,派人告訴媯覽,說已經除凶迎吉,就等府君前來。媯覽滿心歡喜地走進來,徐氏出門拜見。剛拜了一拜,徐氏就大喊“二位可以動手了!” 孫高、傅嬰立刻衝出,一起殺了媯覽,其他人則在外麵殺了戴員。徐氏隨後重新穿上喪服,捧著媯覽、戴員的首級到孫翊墓前祭祀。全軍都為之震驚,認為這簡直是神異之事。孫權隨後趕到,將媯覽、戴員的餘黨全部滅族,提拔孫高、傅嬰為牙門將軍,其他人都賞賜了金銀布帛,讓他們的家族地位變得顯赫。)
    孫韶當時十七歲,收集孫河的殘餘部眾,修繕京城防禦工事,建起了望塔樓,整治武器裝備抵禦敵人。孫權聽說丹楊叛亂,從椒丘回軍,平定丹楊後率軍返回吳郡。夜裏抵達京城下營,想試探守城情況故意攻城驚嚇守軍,守城士兵都登上城牆傳遞檄文戒備,呼喊聲震動大地,還向城外射箭,孫權派人說明情況才停止。第二天孫權召見孫韶,非常器重他,當即任命為承烈校尉,統領孫河的部眾,賜給曲阿、丹徒兩縣作為封地,允許他自行任命官吏,一切都和孫河在世時一樣。後來孫韶擔任廣陵太守、偏將軍。孫權成為吳王,升任他為揚威將軍,封為建德侯。孫權稱帝後,孫韶任鎮北將軍。
    孫韶作為邊境將領幾十年,善於安撫士兵,士兵們都願意為他拚死效力。他常把警戒邊境、遠設偵察兵作為要務,總能預先知道敵軍動靜做好防備,所以很少打敗仗。青州、徐州、汝州、沛郡一帶常有百姓前來歸附,淮南沿江的守軍都撤兵遠遷,徐州、泗水、長江、淮河一帶,幾百裏內都沒人居住。自從孫權西征後,遷都武昌,孫韶有十多年沒進京朝見。孫權遷回建業後,他才得以朝見。孫權詢問青州、徐州各駐軍的要害之地、人馬數量多少、魏國將帥姓名等情況,孫韶都能一一說清,有問必答。他身高八尺,儀表文雅端莊。孫權高興地說“我很久沒見公禮,沒想到你進步這麽大。” 加授他兼任幽州牧、假節。赤烏四年孫韶去世,兒子孫越繼承爵位,官至右將軍。孫越的哥哥孫楷任武衛大將軍、臨成侯,接替孫越擔任京下督。孫楷的弟弟孫異官至領軍將軍,孫奕任宗正卿,孫恢任武陵太守。天璽元年,朝廷征召孫楷為宮下鎮驃騎將軍。當初永安賊人施但等人劫持孫皓的弟弟孫謙,襲擊建業,有人告發孫楷態度曖昧沒有立刻出兵征討,孫皓多次派人責問他。孫楷常常惶恐不安,最終被征召時,就帶著妻子兒女和幾百名親兵逃到晉國,晉國任命他為車騎將軍,封為丹楊侯。(《晉諸公讚》記載吳國平定後,孫楷降職為渡遼將軍,永安元年去世。《吳錄》說孫楷處理事務的嚴整程度不如孫秀,但在民間的知名度超過孫秀。)
    孫桓,字叔武,是孫河的兒子。(《吳書》記載孫河有四個兒子。長子孫助,任曲阿縣長;次子孫誼,任海鹽縣長,都早早去世。三子孫桓,儀表端正,胸懷聰慧開朗,博學強記,能言善辯應對自如,孫權常稱他為宗室中的顏淵,提拔為武衛都尉。他跟隨孫權在華容討伐關羽,誘降關羽殘餘部眾五千人,繳獲大量牛馬器械。)孫桓二十五歲時,被任命為安東中郎將,和陸遜一起抵禦劉備。劉備軍隊兵力強盛,滿山滿穀都是,孫桓持刀奮勇作戰,和陸遜合力抗敵,劉備最終戰敗逃走。孫桓率軍截斷上夔道,扼守險要路段。劉備翻山越嶺才僥幸逃脫,憤怒歎息說“我從前剛到京城時,孫桓還是個小孩,如今卻逼得我到了這地步!” 孫桓因功被任命為建武將軍,封為丹徒侯,後來督守牛渚,修建橫江塢,不久後去世。(《吳書》記載孫桓的弟弟孫俊,字叔英,性情氣度恢宏,文武雙全,任定武中郎將,駐守薄落,赤烏十三年去世。長子孫建繼承爵位,任平虜將軍;小兒子孫慎,任鎮南將軍。孫慎的兒子孫丞,字顯世。《文士傳》說孫丞喜愛學習,有文才,創作的《螢火賦》在世上流傳。他任黃門侍郎時,和顧榮都是侍臣。孫皓在位時內侍大多獲罪,隻有顧榮、孫丞得以保全。孫皓常讓兩人記錄事情,孫丞負責回答谘詢,還下詔說“從今以後,任用侍郎都要像宗室孫丞、顧榮這樣的人。” 吳國平定後孫丞前往洛陽,任範陽涿縣令,政績很受稱讚。永安年間,陸機任成都王大都督,邀請孫丞任司馬,後來和陸機一起被害。)
    評論說親近親屬、講求恩義,是古今不變的常理。宗室子弟像城牆一樣護衛國家,這是詩人所讚頌的。何況這些孫氏子弟,有的輔助創建基業,有的鎮守邊境,都能勝任自己的職責,不辜負所受的榮耀!所以詳細記載他們的事跡。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白話三國誌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