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宗室傳(二)
字數:3509 加入書籤
孫賁,字伯陽。他的父親孫羌,字聖台,是孫堅的同胞哥哥。孫賁很早就失去了父母,弟弟孫輔還是個嬰兒,孫賁親自撫養弟弟,兄弟友愛非常深厚。孫賁曾擔任郡裏的督郵、守長。孫堅在長沙發起義兵,孫賁辭去官職跟隨孫堅征戰。孫堅去世後,孫賁代管剩餘的部眾,護送孫堅的靈柩回去。後來袁術遷移到壽春,孫賁又去依附他。袁術的堂兄袁紹任用會稽人周昂為九江太守,袁紹和袁術不和,袁術派遣孫賁在陰陵打敗周昂。袁術上表推薦孫賁兼任豫州刺史,後改任丹楊都尉,代理征虜將軍,討伐平定山越。孫賁被揚州刺史劉繇逼迫驅逐,於是率領將士回到曆陽駐守。不久,袁術又派孫賁和吳景一起攻打樊能、張英等人,沒能攻下。等到孫策東渡長江,援助孫賁、吳景打敗張英、樊能等人,於是進軍攻打劉繇。劉繇逃到豫章。孫策派遣孫賁、吳景回到壽春向袁術報告戰況,正趕上袁術僭越稱帝,設置百官,任命孫賁為九江太守。孫賁沒有接受,拋棄妻子兒女回到江南。(《江表傳》記載袁術讓吳景駐守廣陵,孫策的族兄孫香也被袁術任用,擔任汝南太守,而讓孫賁為將軍,在壽春統領軍隊。孫策給吳景等人寫信說“現在我要征伐江東,不知道幾位的意思怎麽樣?” 吳景立刻放棄廣陵回到孫策身邊,孫賁受困後才得以脫身,孫香因為路途遙遠沒能回來。《吳書》記載孫香,字文陽。他的父親孫孺,字仲孺,是孫堅的再從弟,在郡裏擔任主簿功曹。孫香跟隨孫堅征戰有功,被任命為郎中。後來被袁術差遣,加授征南將軍,死在壽春。)當時孫策已經平定吳郡、會稽郡,孫賁和孫策征討廬江太守劉勳、江夏太守黃祖,軍隊返回時,聽說劉繇病死,就順路平定了豫章,孫策上表推薦孫賁兼任豫章太守。(《江表傳》記載當時丹楊人僮芝擅自任命自己為廬陵太守,孫策留下孫賁的弟弟孫輔統領軍隊駐守南昌,孫策對孫賁說“哥哥現在占據豫章,這就像扼住了僮芝的咽喉,守住了他的門戶。隻需觀察形勢抓住有利時機,讓國儀領兵進軍,再讓周瑜做出援助的態勢,就能一舉平定他。” 後來孫賁聽說僮芝生病,就按照孫策的計策行事。周瑜率軍到巴兵,孫輔於是得以進兵占據廬陵。)後來孫賁被封為都亭侯。建安十三年,使者劉隱奉詔書任命孫賁為征虜將軍,仍然兼任豫章太守。孫賁在任十一年後去世,他的兒子孫鄰繼承爵位。
孫鄰九歲時,就接替父親孫賁統領豫章郡,還被進封為都鄉侯。(《吳書》記載孫鄰,字公達,性格文雅精明,從小就有好名聲。)他在豫章郡任職將近二十年,討伐平定叛亂的賊人,功績顯著,政務也打理得很好。後來被召回武昌,擔任繞帳督。當時太常潘濬掌管荊州事務,重安縣縣長陳留人舒燮犯了罪被關進監獄,潘濬曾經和舒燮有過節,想要把他依法處死。很多人都為舒燮說話求情,可潘濬還是不罷休。孫鄰對潘濬說“舒伯膺兄弟為朋友爭著去死,天下人都認為他們講道義,把這事當作美談,舒仲膺又有侍奉國家的舊情。現在您要是殺了他的子弟,將來天下統一,皇帝乘坐青蓋車到北方巡視,中原的讀書人一定會問起仲膺的後代,要是有人回答說潘承明殺了舒燮,您覺得這事會怎麽樣呢?” 潘濬聽了這話,才打消了殺舒燮的念頭,舒燮因此得以活命。(《博物誌》說仲膺名叫舒邵。當初,伯膺的親友被人殺害,仲膺為他報仇。事情敗露後,兄弟倆爭著去死,最後都得以赦免。袁術當權時,舒邵擔任阜陵縣長。這事在《江表傳》裏也有記載。)孫鄰後來升任夏口沔中督、威遠將軍,在任上都很稱職。赤烏十二年,孫鄰去世。他的兒子孫苗繼承爵位。孫苗的弟弟孫旅以及叔父孫安、孫熙、孫績,都在朝廷擔任過官職。(《吳曆》記載孫鄰還有個兒子叫孫述,擔任武昌督,處理荊州事務。孫震擔任無難督,孫諧擔任城門校尉,孫歆擔任樂鄉督。孫震後來抵禦晉軍,和張悌一起戰死。孫賁的曾孫孫惠,字德施。《孫惠別傳》說孫惠喜愛學習,有才智。晉永寧元年,他響應齊王司馬冏的義舉,因功被封為晉興侯,還被征召為大司馬賊曹屬。司馬冏驕傲自大、奢侈僭越,讓天下人失望。孫惠向司馬冏進言,用五難、四不可來委婉勸誡他,勸他把朝政大權交出來,回到自己的封地青岱,言辭十分懇切。司馬冏沒有采納,不久後果然失敗。成都王司馬穎征召他為大將軍參軍。當時司馬穎準備對長沙用兵,任命陸機為前鋒都督。孫惠和陸機是同鄉,關係親近,擔心他會招來災禍,對他說“您為什麽不讓都督之位給王粹呢?” 陸機說“那樣他們會說我像老鼠一樣畏首畏尾地躲避賊人,隻會更快招來災禍。” 不久陸機就被殺害,他的兩個弟弟陸雲、陸耽也被殺死,孫惠對此非常傷心遺憾。永興元年,皇帝駕臨鄴地,司空東海王司馬越在下邳練兵,孫惠寫信求見司馬越,故意改了姓名,自稱南嶽逸民秦秘之,在信中用勤王匡世的策略勉勵司馬越,言辭義理都很優美。司馬越看了信,把信張貼在路邊,尋找寫信的人。孫惠於是出來拜見,司馬越當即任命他為記室參軍,專門掌管文書奏疏,參與謀劃商議。每次起草書信檄文,司馬越有時派驛馬催促,孫惠都能立刻完成,而且都有很好的言辭旨意。他多次升遷擔任顯要官職,後來擔任廣武將軍、安豐內史。四十七歲時去世。孫惠的文章共有幾十篇。)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孫輔,字國儀,是孫賁的弟弟,他以揚武校尉的身份輔佐孫策平定了三郡。孫策討伐丹楊七縣時,派孫輔向西駐守曆陽來抵禦袁術,同時招引安撫剩餘的百姓,聚集失散的人口。孫輔又跟隨孫策討伐陵陽,活捉了祖郎等人。(《江表傳》記載孫策平定江東後,趕走了袁胤。袁術因此非常怨恨孫策,就暗中派遣使者帶著印綬給丹楊宗族首領陵陽人祖郎等人,讓他們煽動山越人,大規模集合部眾,謀劃一起攻打孫策。孫策親自率領將士討伐祖郎,活捉了他。孫策對祖郎說“你從前襲擊我,砍中我的馬鞍,現在我創建軍隊成就大業,放下過去的仇恨,隻錄用有才能的人,和天下人暢通往來。不隻是對你,你不要害怕。” 祖郎叩頭謝罪。孫策立即打開刑具,賞賜給他衣服,任命他為門下賊曹。等到軍隊返回時,祖郎和太史慈一起在前麵帶路,人們都認為這是很榮耀的事。)孫策向西襲擊廬江太守劉勳時,孫輔跟隨出征,身先士卒,立下戰功。孫策任命孫輔為廬陵太守,安撫平定所屬的縣城,分別設置官吏。後來孫輔升任平南將軍,持符節兼任交州刺史。他暗中派遣使者和曹操聯係,事情敗露後,孫權把他軟禁起來。(《典略》記載孫輔擔心孫權不能保住江東,趁著孫權出行到東冶,就派人送信給曹操,想投靠他。送信的人把這事告訴了孫權,孫權於是返回,假裝不知道,和張昭一起去見孫輔,孫權對孫輔說“哥哥厭倦享樂了嗎?為什麽要叫外人來呢?” 孫輔說沒有這回事。孫權於是把書信扔給張昭,張昭把信拿給孫輔看,孫輔慚愧得說不出話來。孫權於是把孫輔身邊親近的人全部斬殺,分散了他的部眾,把孫輔遷移安置到東部。)幾年後,孫輔去世。他的兒子孫興、孫昭、孫偉、孫昕,都在朝廷擔任過官職。
孫翊,字叔弼,是孫權的弟弟,他勇猛強悍、果斷剛烈,有哥哥孫策的風範。太守朱治推舉他為孝廉,司空府征召他做官。(《典略》記載孫翊原名孫儼,性格和孫策相似。孫策臨死時,張昭等人認為孫策會把軍隊交給孫儼,可孫策卻叫孫權過來,把印綬佩戴在他身上。)建安八年,孫翊以偏將軍的身份兼任丹楊太守,當時他才二十歲。後來他被身邊的侍衛邊鴻殺害,邊鴻也立刻被處死。(《吳曆》記載了孫翊妻子徐氏的節義行為,應該和媯覽等人的事情前後相連,所以把它列在後麵的孫韶傳中。)孫翊的兒子孫鬆擔任射聲校尉、都鄉侯。(《吳錄》記載孫鬆善於和人交往,輕視財物,喜歡施舍。他鎮守巴丘時,多次向陸遜谘詢政事的得失。他曾經有小過錯,陸遜當麵責備他,孫鬆臉上露出不滿的神色,陸遜見他情緒稍緩,對他說“您不嫌棄我粗鄙,多次來谘詢我,所以我才順著您的意思把話說盡,您卻變了臉色,為什麽呢?” 孫鬆笑著說“我也是自己對做事有這樣的過失而生氣,難道是對您有不滿嗎!”)黃龍三年,孫鬆去世。蜀國丞相諸葛亮給哥哥諸葛瑾寫信說“我既然受到東吳的厚待,對孫家子弟懷有依戀之情。又因為子喬是個優秀的人才,為他的去世感到悲痛。看到他送給我的器物,感動得流下眼淚。” 諸葛亮如此哀悼孫鬆,是因為諸葛亮的養子諸葛喬曾向他講述過孫鬆的事。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白話三國誌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