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周瑜魯肅呂蒙傳(四)
字數:3378 加入書籤
如果這事能成功,天下就能平定了。現在不趕緊去,恐怕會被曹操搶先一步。” 孫權立刻派魯肅出發。魯肅到了夏口,就聽說曹操已經向荊州進軍,於是日夜趕路。等他到南郡時,劉表的兒子劉琮已經投降曹操,劉備正慌慌張張地逃走,想向南渡過長江。魯肅直接去迎接劉備,在當陽長阪坡和劉備會麵,向他傳達了孫權的意思,又講述了江東的強大穩固,勸劉備和孫權聯手。劉備非常高興。當時諸葛亮正跟隨劉備,魯肅對諸葛亮說 “我是你哥哥諸葛子瑜的朋友”,兩人當即結下交情。劉備於是到了夏口,派諸葛亮出使孫權,魯肅也返回複命。(臣鬆之按劉備和孫權聯手對抗中原曹操,都是魯肅的主意。他又對諸葛亮說 “我是子瑜的朋友”,可見諸葛亮早就聽過魯肅的主張。但《蜀書?諸葛亮傳》卻說“諸葛亮用連橫的策略勸說孫權,孫權才大喜。” 好像這個計策是諸葛亮先提出的。如果兩國史官都隻記錄自己聽到的,爭相稱頌本國的好處,各取功勞,倒也難怪。但這兩種說法出自同一部史書,卻如此矛盾,實在不是記載曆史的正確方式。)
不久後,孫權收到曹操要向東進軍的消息,和將領們商議對策,大家都勸孫權投降曹操,隻有魯肅一言不發。孫權起身去廁所,魯肅追到屋簷下,孫權知道他有話要說,握住他的手問“你想說什麽?” 魯肅回答“剛才聽了大家的議論,都是要耽誤將軍,不能和他們謀劃大事。現在像我這樣的人可以投降曹操,但將軍您不能。為什麽這麽說?我投降曹操,曹操會把我送回鄉裏,評定我的名位,至少還能當個下曹從事,坐著牛車,帶著吏卒,和士大夫交往,慢慢升遷還能當上州郡長官。可將軍您投降曹操,能有什麽歸宿呢?希望您早點定下大計,別聽大家的話。” 孫權歎息道“這些人的意見,太讓我失望了;現在你指明大計,正和我想的一樣,這是上天把你賜給我啊!”(《魏書》和《九州春秋》說曹操征討荊州時,孫權非常害怕,魯肅其實想勸孫權抵抗曹操,卻故意激他說“曹操實在是強大的敵人,剛吞並袁紹,兵馬精銳,趁著戰勝的威勢討伐混亂的荊州,一定能攻克。不如派兵幫助曹操,再把將軍的家人送到鄴城;不然就危險了。” 孫權大怒,想殺魯肅,魯肅於是說“現在事情緊急,就算有別的打算,也該派兵幫助劉備,怎麽能殺我呢?” 孫權醒悟,就派周瑜去援助劉備。孫盛說《吳書》和《江表傳》裏,魯肅一見孫權就勸說抵抗曹操並論述帝王大業,劉表死後又請求出使觀察局勢,不可能反而激勸孫權投降曹操。而且當時勸投降的人很多,卻說孫權唯獨想殺魯肅,這說法不合情理。)
當時周瑜奉命到鄱陽,魯肅勸孫權趕緊把周瑜召回來。孫權於是任命周瑜主持戰事,任命魯肅為讚軍校尉,協助謀劃策略。曹操戰敗逃走後,魯肅先返回吳郡,孫權召集眾將迎接他。魯肅正要進殿拜見,孫權起身向他行禮,還說“子敬,我扶著馬鞍下馬迎接你,夠不夠彰顯你的功勞?” 魯肅快步上前說“還不夠。” 眾人聽了都很驚訝。等坐下後,魯肅慢慢舉起馬鞭說“希望您的威德傳遍天下,統一九州,成就帝王大業,到時候用安車軟輪來征召我,那才算是彰顯我的功勞呢。” 孫權拍手大笑。
後來劉備到京口拜見孫權,請求掌管荊州,隻有魯肅勸孫權把荊州借給劉備,共同抵抗曹操。(《漢晉春秋》說呂範勸孫權扣留劉備,魯肅說“不行。將軍您雖然英明神武,但曹操的威力實在強大,剛到荊州,還沒建立恩信,應該把荊州借給劉備,讓他安撫當地百姓。多樹立曹操的敵人,為自己建立盟友,這才是上策。” 孫權立刻聽從了他。)曹操聽說孫權把土地給了劉備,正在寫字的筆都掉在了地上。
周瑜病重時,給孫權上奏章說“當今天下戰亂不斷,這是我日夜憂心的事,希望陛下能提前做好準備,才能長治久安。現在我們已經和曹操為敵,劉備駐軍公安離我們很近,邊境緊緊相鄰,當地百姓還沒真心歸附,應當派良將去鎮守安撫。魯肅有足夠的智謀策略擔當此任,懇請陛下讓他接替我。等我去世那天,也就沒有牽掛了。”(《江表傳》記載起初周瑜病重時,給孫權寫信說“我資質平庸,從前蒙受討逆將軍孫策的特殊恩遇,把我當作心腹重臣,授予我榮耀的職位,讓我統領兵馬,我立誌手持馬鞭弓箭,在軍中效力。本計劃平定巴蜀,再攻取襄陽,依靠朝廷威靈,覺得勝利如同在握。沒想到因為不小心,途中突發重病,近來醫治後,病情反而日漸加重。人生總有一死,壽命長短自有天命,我實在沒什麽可惜的,隻恨壯誌未酬,不能再聽從陛下的命令了。現在曹操在北方虎視眈眈,邊境不安寧,劉備寄住在荊州,就像養虎為患,天下大事的結局還不可知,這正是朝中大臣廢寢忘食、陛下深切憂慮的時候。魯肅忠誠剛烈,遇事不馬虎,能接替我的職位。人在臨死前,說的都是真心話,我的建議如果能被采納,我死也不朽了。” 這封信和本傳記載的奏章意思相同,但文字表述不同。)孫權立即任命魯肅為奮武校尉,接替周瑜統領軍隊。周瑜原來的四千多名士兵和四個縣的奉邑,全都劃歸魯肅管轄。又命令程普兼任南郡太守。魯肅起初駐守江陵,後來南下屯駐陸口,在當地廣施威嚴恩德,軍隊擴充到一萬多人,被任命為漢昌太守、偏將軍。建安十九年,魯肅跟隨孫權攻破皖城,轉任橫江將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此前,益州牧劉璋治理混亂、綱紀鬆弛,周瑜和甘寧都勸孫權攻取蜀地,孫權就此事谘詢劉備,劉備心裏想自己占據蜀地,於是假意回複說“我和劉璋同是皇室宗親,希望依靠祖先英靈輔佐漢朝。現在劉璋得罪了您,我獨自感到惶恐不安,不敢聽從攻取蜀地的建議,希望您能寬恕他。如果不能得到您的諒解,我隻好披散頭發歸隱山林了。” 後來劉備卻向西攻打劉璋,留下關羽鎮守荊州,孫權憤怒地說“這狡猾的家夥竟敢欺騙我!” 等到關羽和魯肅管轄的邊境相鄰,多次產生猜疑,邊境糾紛不斷,魯肅總是以友好態度安撫關羽。劉備平定益州後,孫權要求歸還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劉備不答應,孫權派呂蒙率軍前去攻取。劉備聞訊從蜀地返回公安,派關羽爭奪三郡。魯肅駐守益陽,與關羽對峙。魯肅邀請關羽見麵會談,雙方將士都停在百步之外,隻讓將領們單刀赴會。魯肅趁機責備關羽說“我們當初把土地借給你們,是因為你們軍隊戰敗遠道而來,沒有立足之地。現在你們已經得到益州,卻沒有歸還荊州的意思,我們隻要求三郡,你們還是不肯答應。” 話還沒說完,座位上有個人插話說“土地歸屬要看誰有德行,哪有固定不變的!” 魯肅厲聲嗬斥那人,言辭神色十分嚴厲。關羽握著刀站起來說“這是國家大事,他懂什麽!” 用眼色示意那人退下。(《吳書》記載魯肅想和關羽會麵交談,將領們擔心會有變故,商議說不能去。魯肅說“現在的局勢應該當麵說清道理。劉備辜負國家,是非還沒判定,關羽怎敢再冒險違抗命令!” 於是前去會見關羽。關羽說“烏林之戰時,左將軍劉備親身參戰,連睡覺都不脫鎧甲,奮力打敗曹軍,難道能白白辛苦,連一塊土地都得不到,而您還要來收回土地嗎?” 魯肅說“不對。當初在長阪坡見到豫州牧劉備時,他的軍隊還抵不上一個營,處境艱難、士氣低落,正想遠逃,根本想不到會有今天。我們主上可憐劉備沒有安身之處,不吝惜土地和人力,讓你們有個立足之地渡過難關,可劉備卻私下掩飾真情,違背道德、破壞友好關係。現在已經得到益州,又想吞並荊州土地,這連普通人都不忍心做,何況是統領天下英雄的領袖呢!我聽說貪婪而背棄道義,必定會招來災禍。您肩負重任,卻不能明辨事理、以道義輔佐時局,反而依仗弱小兵力爭奪土地,軍隊理虧就會士氣低落,怎能取得成功?” 關羽無言以對。)後來劉備隻好以湘水為界分割荊州,雙方才停止軍事衝突。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白話三國誌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