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周瑜魯肅呂蒙傳(三)
字數:3415 加入書籤
赤烏二年,諸葛瑾、步騭聯名上奏說“已故將軍周瑜的兒子周胤,從前承蒙陛下恩寵,被封為將軍,卻不能珍惜這份福分,想著立功報效國家,反而放縱自己沉溺情欲,招來罪過刑罰。我們私下認為周瑜從前深受陛下信任,在內是心腹重臣,在外是得力幹將,奉命出征時,親自冒著箭雨石彈,盡忠守節、舍生忘死,所以才能在烏林打敗曹操,在郢都擊退曹仁,揚我國威,讓中原震動,連偏遠的蠻夷都紛紛歸順,即使是周朝的方叔,漢朝的韓信、英布,也未必能超過他。那些能擊退敵人、解除危難的大臣,自古以來的帝王沒有不重視的,所以漢高祖封爵時立誓說‘即使黃河變成衣帶那樣窄,泰山變成磨刀石那樣小,封國也將永遠存在,延續到子孫後代’;還把誓言用丹砂寫在鐵券上,鄭重地舉行盟誓儀式,藏在宗廟裏,代代相傳,就是想讓功臣的後代世世代代延續下去,不光是子孫,連遠代子孫都能受益,這樣報答恩德、彰顯功勞,勤懇到這種地步,是為了勸誡後人,讓為國效命的大臣死而無悔。何況周瑜去世沒多久,他的兒子周胤就被貶為平民,實在令人感傷。我們懇請陛下效法古代明君,重視功臣後代的傳承,為周胤申訴,請求赦免他的餘罪,歸還他的軍隊和爵位,讓錯過黎明的公雞能再鳴叫一次,戴罪的臣子能有機會日後立功贖罪。”
孫權回複說“周瑜是與我同心協力的舊臣,他的功勞我實在不會忘記。從前周胤年輕,本來沒有功勞,卻憑空得到精銳部隊,被封為侯將,都是因為我思念周瑜才照顧到他。可周胤卻仗著這些,酗酒淫亂、放縱自己,多次勸告他,都沒有絲毫悔改。我對周瑜的情義就像對你們二位一樣深厚,希望周胤能有成就,這份心意從未停止!但迫於他的罪惡,不宜馬上讓他回來,暫且讓他吃點苦,讓他自己反省罷了。現在你們二位懇切地引用漢高祖河山之誓,我心裏很不安。雖然我的德行比不上漢高祖,但也希望能效法他,事情本該如此,所以沒能順從你們的意思。憑著周瑜的兒子,又有你們二位在中間說情,隻要他能改過自新,又有什麽可擔心的呢!” 諸葛瑾、步騭又接連上奏,朱然和全琮也都來為周胤求情,孫權才答應了。可偏偏這時周胤病死了。
周瑜哥哥的兒子周峻,也因為周瑜的大功被封為偏將軍,統領一千名官吏士兵。周峻去世後,全琮上奏請求任命周峻的兒子周護為將領。孫權說“從前擊退曹操,開拓荊州,都是周瑜的功勞,我常常忘不了他。當初聽說周峻去世,本來想用周護,後來聽說周護性格品行凶險,用他隻會招來禍患,所以就作罷了。我思念周瑜,這份心意哪有盡頭啊!”
魯肅,字子敬,是臨淮郡東城縣人。他剛出生就失去了父親,和祖母一起生活。家裏很富裕,魯肅生性喜歡施舍。當時天下已經大亂,魯肅不打理家業,大量散發財物,標價賣掉田地,把救濟窮困、結交士人當作要務,很得鄉裏人的歡心。
周瑜擔任居巢縣長時,帶著幾百人特意去拜訪魯肅,順便請求資助糧食。魯肅家有兩倉米,各有三千斛,魯肅就指著其中一倉送給周瑜,周瑜更覺得他是個奇才,於是兩人結為好友,建立了像子產和季劄那樣的深厚情誼。袁術聽說魯肅的名聲,派人去任命他為東城縣長。魯肅見袁術沒有綱紀法度,不值得和他一起成就大事,就帶著老弱親屬和一百多個輕生重義的年輕人,向南到居巢投奔周瑜。周瑜東渡長江時,魯肅就跟著他一起走了,(《吳書》記載魯肅身材魁梧奇特,年輕時就有遠大的氣節,喜歡謀劃奇計。天下將要大亂時,他就學習擊劍騎射,招集年輕人,供給他們衣食,在南山中往來射獵,暗中部署訓練,講論武藝兵法。家鄉的父老都說“魯家世代衰落,竟生出這樣的狂小子!” 後來英雄豪傑紛紛起兵,中原混亂,魯肅就對他的部屬說“中原失去綱紀,寇賊橫行暴虐,淮河、泗水之間不是能活命的地方,我聽說江東沃野萬裏,百姓富足、軍隊強大,可以躲避災禍,你們願意跟我一起到那片樂土,觀察時局變化嗎?” 部屬們都聽從他的命令。於是讓老弱先走,強壯的在後護衛,男女三百多人出發。州裏的追兵趕來,魯肅等人慢慢行進,部署士兵拉滿弓箭,對追兵說“你們都是大丈夫,應該明白大道理。現在天下戰亂,有功得不到賞賜,不追我們也沒有懲罰,為什麽要逼迫我們呢?” 又親自豎起盾牌,拉弓射箭,箭都穿透了盾牌。追兵既讚賞魯肅的話,又估計不能製服他們,就陸續回去了。魯肅渡過長江去見孫策,孫策也很欣賞他的才能。)把家留在曲阿。恰逢祖母去世,魯肅返回東城安葬祖母。
劉子揚和魯肅關係很好,寫信給魯肅說“現在天下豪傑紛紛起兵,憑您的才能,正適合當今亂世。趕緊回來迎接老母親,不要滯留在東城耽誤事。近來有個叫鄭寶的人,現在在巢湖一帶,擁有一萬多部眾,占據的地方土地肥沃,廬江一帶的人大多去依附他,何況我們呢?看形勢,還能廣泛聚集人才,時機不可錯過,您趕緊去吧。” 魯肅回信同意他的計策。安葬祖母後回到曲阿,準備北上。恰逢周瑜已經把魯肅的母親遷到吳郡,魯肅就把這些情況都告訴了周瑜。當時孫策已經去世,孫權還住在吳郡,周瑜對魯肅說“從前馬援回答光武帝說‘當今時代,不光君主挑選臣子,臣子也挑選君主’。現在孫將軍親近賢才、重視士人,接納錄用有奇才異能的人,而且我聽說先賢的秘論,說繼承天命取代劉氏的,必定在東南興起,推算時事形勢,正符合天命氣數。最終會建立帝王基業,順應上天符命,這正是有誌之士攀龍附鳳、施展抱負的好時機。我正要成就這番事業,您不必把劉子揚的話放在心上。” 魯肅聽從了周瑜的話。周瑜趁機推薦魯肅,說他的才能適合輔佐時政,應當廣泛尋求像他這樣的人才來成就功業,不能讓他離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孫權立刻召見魯肅,和他交談後心裏非常滿意。等到賓客們都散去,魯肅也起身告辭時,孫權單獨把他拉了回來,兩人並排坐在榻上對飲。孫權趁機秘密商議道“現在漢朝王室搖搖欲墜,天下到處動蕩不安,我繼承父兄留下的基業,想建立齊桓公、晉文公那樣的霸業。您既然來投奔我,有什麽辦法能幫我實現這個目標呢?” 魯肅回答說“從前漢高祖一心想尊奉義帝卻沒能做到,就是因為項羽從中作梗。現在的曹操,就好比當年的項羽,將軍您怎麽可能成為齊桓公、晉文公呢?我私下分析,漢朝已經不可能複興,曹操也不是短期內能除掉的。為將軍打算,不如占據江東形成鼎足之勢,靜觀天下局勢的變化。能有這樣的規模,也就不用有什麽顧慮了。為什麽呢?因為北方實在有太多麻煩事了。趁著曹操忙於北方事務,我們可以先剿滅黃祖,再討伐劉表,一直把勢力擴展到長江的盡頭,全部占據這些地方,然後稱帝建國來謀取天下,這才是漢高祖那樣的帝王大業啊。” 孫權說“我現在隻想在一方盡力,希望能輔佐漢朝,您說的稱帝建國可不是我能想到的。” 張昭卻不認可魯肅,覺得他不夠謙遜,常常詆毀他,說魯肅年輕毛躁、考慮不周全,不能重用。但孫權毫不在意,反而更加看重魯肅,還賞賜給魯肅母親衣服帳幔和生活用品,讓他家的富足程度比得上以前。
後來劉表去世,魯肅進言說“荊楚地區和我們相鄰,江水向北奔流,外麵環繞著長江、漢水,內部有群山阻隔,像金城一樣堅固,而且土地肥沃、萬裏無垠,百姓富裕、人口眾多,如果能占據這裏,就能成為帝王的資本。現在劉表剛去世,他的兩個兒子向來不和睦,軍中將領也分成兩派各支持一方。加上劉備是天下聞名的梟雄,和曹操有仇怨,暫時寄居在劉表那裏,劉表嫉妒他的才能而不肯重用。如果劉備能和劉表的兒子們同心協力,上下一心,我們就應該安撫他們,和他們結盟交好;如果他們之間產生矛盾,我們就該另做打算,來成就大業。我請求奉命去慰問劉表的兩個兒子,同時慰勞軍中掌權的將領,再勸說劉備安撫劉表的部眾,讓他們同心協力對抗曹操,劉備一定會高興地答應。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白話三國誌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