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程黃韓蔣周陳董甘淩徐潘丁傳(五)

字數:3703   加入書籤

A+A-


    徐盛,字文向,是琅邪郡莒縣人。遭遇戰亂後客居吳地,以勇敢聞名。孫權掌管政事時,任命他為別部司馬,撥給他五百名士兵,讓他擔任柴桑縣長,抵禦黃祖。黃祖的兒子黃射曾經率領幾千人順流而下攻打徐盛。當時徐盛手下的官吏士兵不到兩百人,卻與敵軍頑強對抗,殺傷黃射的官兵一千多人。隨後打開城門出戰,大敗敵軍。黃射從此再也不敢來侵犯。孫權任命徐盛為校尉、蕪湖令。他又討伐臨城南阿的山賊立下戰功,升任中郎將,督率校兵。曹操出兵濡須時,徐盛跟隨孫權前去抵禦。魏軍曾經大舉出兵橫江,徐盛和眾將一起前往征討。當時他乘坐蒙衝戰船,遇到狂風,船隻飄到敵軍岸邊,眾將都很害怕,沒人敢出戰,隻有徐盛率軍上岸突襲敵軍,敵軍潰散後退,徐盛殺傷了不少敵人,等風停後返回,孫權非常讚賞他的英勇。
    等到孫權向魏國稱臣,魏國派邢貞前來冊封孫權為吳王。孫權到都亭迎接邢貞,邢貞麵帶驕傲神色。張昭已經很憤怒,徐盛更是憤恨不已,回頭對同僚說“我們這些人不能奮勇獻身,為國家吞並許昌、洛陽,攻取巴蜀,卻讓我們的君主和邢貞結盟,這難道不是恥辱嗎!” 說著淚流滿麵。邢貞聽到後,對隨從說“江東的將相如此,不會長久屈居人下的。” 後來徐盛升任建武將軍,封都亭侯,兼任廬江太守,被賞賜臨城縣作為奉邑。劉備駐軍西陵時,徐盛攻取各軍營寨,所到之處都立下戰功。曹休出兵洞口,徐盛和呂範、全琮渡江防守。遇到大風,很多士兵落水遇難,徐盛收集殘餘士兵,與曹休隔江對峙。曹休派兵乘船攻打徐盛,徐盛以少敵多,敵軍無法取勝,各自撤軍。徐盛升任安東將軍,封蕪湖侯。
    後來魏文帝大舉出兵,有渡江的打算,徐盛建議從建業修築圍牆,建造假樓,在江中布置浮船。眾將都認為這樣做沒有用處,徐盛不聽,堅持修建。魏文帝到廣陵後,看到圍牆十分驚訝,圍牆綿延幾百裏,加上江水大漲,就率軍撤退了。眾將這才佩服徐盛的遠見。(幹寶《晉紀》中所說的疑城,已經在孫權傳中注釋。《魏氏春秋》記載魏文帝感歎說“魏國即使有上千群勇猛的騎兵,也沒有用武之地啊。”)
    黃武年間徐盛去世。他的兒子徐楷承襲爵位並統領軍隊。
    潘璋,字文珪,是東郡發幹縣人。孫權擔任陽羨縣長時,潘璋開始前去追隨他。潘璋性格豪爽,喜好飲酒,家境貧窮,常常賒賬買酒,債主上門討債,他就說以後富貴了會償還。孫權覺得他很不一般,很喜愛他,就讓他招募士兵,招到一百多人,於是任命他為將領。潘璋討伐山賊立下戰功,被暫任別部司馬。後來擔任吳郡大巿的刺奸官,轄區內盜賊絕跡,因此聞名,升任豫章郡西安縣長。劉表在荊州時,當地百姓多次遭受賊寇侵擾,自從潘璋任職後,賊寇再也不敢進入境內。鄰縣建昌發生賊亂,潘璋轉任建昌縣長,加授武猛校尉,討伐整治凶惡之徒,一個月內就全部平定,他召集失散的百姓,得到八百人,帶領他們返回建業。合肥之戰時,張遼突然率軍趕到,眾將都沒有防備,陳武戰死,宋謙、徐盛等人都潰敗逃跑,潘璋在後麵,立即策馬前進,橫馬斬殺了宋謙、徐盛軍中兩名逃跑的士兵,士兵們於是都返回作戰。孫權非常讚賞他的英勇,任命他為偏將軍,於是統領百校,駐守半州。
    孫權征討關羽時,潘璋和朱然切斷關羽的退路,到臨沮後,駐守夾石。潘璋部下的司馬馬忠活捉了關羽,以及關羽的兒子關平、都督趙累等人。孫權當即分出宜都郡的巫縣、秭歸縣設置固陵郡,任命潘璋為太守、振威將軍,封溧陽侯。甘寧去世後,潘璋又合並了他的軍隊。劉備出兵夷陵時,潘璋和陸遜合力抵禦,潘璋部下斬殺了劉備的護軍馮習等人,殺傷很多敵軍,被任命為平北將軍、襄陽太守。
    魏將夏侯尚等人圍攻南郡時,分出三萬人馬在前方搭建浮橋,渡過百裏洲紮營。諸葛瑾、楊粲一同領兵趕來救援,卻想不出破敵的辦法,而魏軍仍在源源不斷地渡江。潘璋說“魏軍氣勢正盛,江水又淺,不能硬拚。” 當即率領部下前往魏軍上遊五十裏處,砍伐了幾百萬束蘆葦,捆成大筏,打算順流而下放火焚燒浮橋。蘆葦筏剛準備好,正等江水上漲就出兵,夏侯尚卻提前率軍撤退了。潘璋於是撤軍駐守陸口。孫權稱帝後,任命他為右將軍。
    潘璋為人粗獷勇猛,軍中禁令嚴明整肅。他渴望建立功業,手下兵馬雖不過幾千人,駐守之處卻總能展現出萬人軍團的威勢。軍隊征戰途中停下駐紮時,他就設立軍市交易物資,其他部隊沒有的東西,都靠他的軍市補給。但潘璋生性奢侈,晚年更加嚴重,服飾器物都僭越規格,模仿君主用度。對手下有錢的官兵,他有時甚至殺人奪財,多次違反法令。監察官員上奏彈劾,孫權愛惜他的戰功,總是寬恕不予追究。嘉禾三年潘璋去世,兒子潘平因品行不端被流放到會稽郡。潘璋的妻子留在建業,朝廷賞賜她田宅,還免除五十戶佃客的賦稅徭役。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丁奉,字承淵,廬江郡安豐縣人。年輕時因勇猛善戰擔任小將,先後隸屬於甘寧、陸遜、潘璋等人麾下。他多次隨軍征戰,作戰時總是衝鋒在前,常斬將奪旗,身上留下不少戰傷,逐漸升任偏將軍。孫亮即位後,丁奉任冠軍將軍,封都亭侯。
    魏國派諸葛誕、胡遵等人攻打東興,諸葛恪率軍抵禦。眾將都說“敵人聽說太傅親自出征,一上岸必定會逃跑。” 隻有丁奉說“不對。他們調動國內兵力,集合許昌、洛陽的大軍大舉而來,一定有周密計劃,怎會空手而回?不要指望敵人不來,要依靠我們有戰勝他們的實力。” 等到諸葛恪上岸後,丁奉與將軍唐谘、呂據、留讚等人一同從山的西側進軍。丁奉說“現在各軍行進遲緩,要是敵人占據有利地形,就難與他們爭奪了。” 於是請各軍讓開道路,親自率領三千部下徑直前進。當時刮著北風,丁奉率軍揚帆疾行,兩天就抵達前線,占據徐塘。當時天寒下雪,魏軍將領正在營帳中設酒高會。丁奉見敵軍前鋒兵力薄弱,對部下說“博取封侯賞賜,就在今天!” 隨即讓士兵脫下鎧甲隻戴頭盔,手持短兵器發起突襲。敵軍見他們輕裝而來,紛紛嘲笑,沒有設防。丁奉率軍奮勇衝殺,大敗魏軍前鋒營壘。恰逢呂據等人率軍趕到,魏軍徹底潰敗。丁奉因功升任滅寇將軍,進封都鄉侯。
    魏將文欽前來投降,朝廷任命丁奉為虎威將軍,跟隨孫峻到壽春迎接,在高亭與追擊的魏軍交戰。丁奉跨馬持矛,衝入敵軍陣中,斬殺數百人,繳獲大量軍械,進封安豐侯。
    太平二年,魏國大將軍諸葛誕占據壽春投降,魏軍包圍壽春。吳國派朱異、唐谘等人前去救援,又派丁奉與黎斐率軍解圍。丁奉擔任先鋒,駐守黎漿,奮力作戰立下戰功,被任命為左將軍。
    孫休即位後,與張布謀劃誅殺孫綝。張布說“丁奉雖然不擅長文書吏事,但謀略過人,能決斷大事。” 孫休召見丁奉告知“孫綝把持國政,將要圖謀不軌,我想和將軍一起除掉他。” 丁奉說“丞相兄弟黨羽眾多,恐怕人心不齊,不能倉促製服。可借臘祭集會之機,用陛下的衛兵誅殺他。” 孫休采納了他的計策,趁集會邀請孫綝,丁奉與張布示意左右衛兵將其斬殺。事後丁奉升任大將軍,加授左右都護。永安三年,丁奉持符節兼任徐州牧。永安六年,魏國討伐蜀國,丁奉率領各軍進逼壽春,擺出救援蜀國的態勢。蜀國滅亡後,軍隊撤回。孫休去世後,丁奉與丞相濮陽興等人聽從萬彧的建議,共同迎立孫皓為帝,升任右大司馬、左軍師。寶鼎三年,孫皓命令丁奉與諸葛靚攻打合肥。丁奉寫信給晉大將石苞,用離間計挑撥他與晉朝的關係,石苞果然被征召回朝。建衡元年,丁奉再次率軍整修徐塘,趁機攻打晉國穀陽縣。穀陽百姓聞訊逃走,丁奉毫無收獲。孫皓發怒,斬殺了丁奉的向導官。建衡三年丁奉去世。他顯貴後立有戰功,逐漸變得驕橫自負,有人詆毀他,孫皓追究他以前出兵失利的罪責,將丁奉的家屬流放到臨川郡。丁奉的弟弟丁封,官至後將軍,比丁奉先去世。
    評論說以上這些將領,都是江東的勇猛之臣,受到孫氏的厚待。像潘璋這樣品行不端的人,孫權能忘其過失記其功勞,吳國能在東南割據自保,確實是有原因的!陳表作為將門旁支,卻能與貴族子弟、名人賢才並駕齊驅,出類拔萃,不也是很美好的事嗎!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白話三國誌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