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虞陸張駱陸吾朱傳(四)

字數:3493   加入書籤

A+A-


    決曹掾上虞人孟英,家族三代都為堅守道義而死。主簿句章人梁宏、功曹史餘姚人駟勳、主簿句章人鄭雲,都堅守始終如一的道義,甘願承擔罪責辭官歸隱。門下督盜賊餘姚人伍隆(“鄮” 讀作莫候反)、主簿任光、章安小吏黃他,都曾麵對刀刃,在危難中救助上司。揚州從事句章人王修,舍身獻命,聲名流傳後世。河內太守上虞人魏少英,遭遇亂世艱難,卻能忘家憂國,位列 “八俊”,成為當世英才。尚書烏傷人楊喬,漢桓帝要把公主嫁給她,他以生病為由推辭不接受。近代已故太尉上虞人朱公,天生聰明有見識,英明神武,謀劃沒有失誤,征戰沒有遺漏的考慮,因此天下義兵都想讓他做首領。上虞女子曹娥,父親被江水淹死,她投江而死,人們立石碑記載她的事跡,光輝顯著。”
    王府君說“確實是這樣啊,潁川有巢父、許由那樣隱逸的榜樣,吳地有太伯三次讓國的佳話,貴郡雖然人才眾多,有這些也就足夠了。” 虞翻回答說“我之前說的隻是近處的人罷了,如果說起上古的事和堅守氣節的人,也有這樣的人。從前越王翳讓位,逃到巫山的山洞裏,越人用火熏才把他逼出來,這不就是和太伯一類的人嗎?況且太伯是外來的君主,不是本地人士。如果以外來的身份來說,大禹也曾巡視到這裏並葬在這裏。鄞縣大裏人黃公,在殘暴的秦朝保持自身潔淨,漢高祖登基時,他沒能前來歸附,漢惠帝恭敬謙讓,他才出山幫助解決危難。被征召的士人餘姚人嚴遵,王莽多次征召他,他都堅守氣節不去就任,直到光武帝中興漢室,才俯身應召,卻拱手不行跪拜禮,誌向比日月還高。這些都記載在典籍中,清楚明白,哪裏像巢父、許由那樣,隻是流傳在民間的傳說,在經傳中看不到記載呢?”
    王府君笑著說“說得真好啊!這些賢才,沒有你就不會被彰顯出來。我以前都沒聽說過。” 濮陽府君說“禦史所說的,我已經聽過這些人的事跡了,次於這些人的,書佐你知道嗎?” 朱育說“仰慕他們的崇高德行,怎敢不了解呢?近處的太守上虞人陳業,自身品行高潔,誌向像霜雪一樣純潔,忠貞誠信的品格,和柳下惠一樣,遭遇漢朝中期衰微,放棄官職俸祿,隱居在黟縣、歙縣,來實現自己的誌向,高遠美妙的蹤跡,天下人都知道,所以桓文林送給他書信,把他和三高相提並論。那些聰明有謀略、忠誠正直敢直言的,就是侍禦史餘姚人虞翻、偏將軍烏傷人駱統。那些品德深厚純粹的,就是太子少傅山陰人闞澤,學問精深品行優秀,成為帝王的老師和儒生的榜樣。那些身姿雄偉勇武剛毅、在當世立下戰功的,就是後將軍賀齊,功勳卓著。那些探究深奧秘術、言論符合神明旨意的,就是太史令上虞人吳範。那些擅長文章、著述豐富的,就是禦史中丞句章人任奕、鄱陽太守章安人虞翔,他們各自撰寫的文告,像春天的繁花一樣燦爛。處士鄮縣人盧敘,弟弟觸犯國法,他自殺請求代替弟弟受罰。
    吳寧人斯敦、山陰人祁庚、上虞人樊正,都代替父親接受死罪。那些女子中,鬆陽人柳朱、永寧人翟素,有的嫁後堅守節操,不惜犧牲生命,有的遭遇強盜劫持,寧死不辱沒品行。這些都是近代的事,還在人們的耳聞目睹之中。” 府君說“這些都是天下的英才啊。我聽說秦始皇二十五年,把吳越地區設為會稽郡,治所在吳縣。漢朝封諸侯王,在什麽時候又恢複為郡,並且在這裏分設治所呢?” 朱育回答說“劉賈被封為荊王,劉賈被英布殺死後,又封劉濞為吳王。漢景帝四年,劉濞謀反被誅殺,才又恢複為郡,治所在吳縣。漢武帝元鼎五年,平定東越,就把東越的土地歸並到這裏設治所,同時設立東部都尉,後來遷到章安。漢成帝陽朔元年,又遷到鄞縣,後來因為有賊寇侵害,又遷到句章。到漢順帝永建四年,劉府君上書,把浙江以北地區設為吳郡,會稽郡回到山陰治理。從永建四年己巳年,到今年,累計一百二十九年了。” 府君稱讚說得好。這一年,是吳國太平三年,丁醜年。朱育後來在朝廷做官,常常在尚書台,擔任東觀令,遙授清河太守,加授侍中,他推測事物、占卜吉凶,多才多藝。)
    虞翻有十一個兒子,第四個兒子虞汜最有名,永安初年,從選曹郎升任散騎中常侍,後來擔任監軍使者,討伐扶嚴時,生病去世。(《會稽典錄》記載虞汜,字世洪,出生在南海,十六歲時,父親去世,回到家鄉。孫綝廢黜幼主,迎接琅邪王孫休繼位。孫休還沒到都城,孫綝想進入皇宮,圖謀不軌,召集百官商議,百官都驚慌失色,隻是順從應答而已。虞汜回答說“明公您作為國家的伊尹、周公,身處將相之位,掌握廢立的大權,應該上安定宗廟,下造福百姓,大小官員都會歡欣鼓舞,認為又見到了伊尹、霍光那樣的賢臣。現在迎接君王還沒到,卻想進入皇宮,這樣一來,群臣會動搖不安,眾人會心生疑惑,這不是長久保持忠孝、在後世揚名的做法啊。” 孫綝很不高興,但最終還是立了孫休。孫休剛即位時,虞汜和賀邵、王蕃、薛瑩都擔任散騎中常侍。虞汜因討伐扶嚴的功勞被任命為交州刺史、冠軍將軍、餘姚侯,不久後去世。)虞汜的弟弟虞忠,擔任宜都太守。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會稽典錄》記載虞忠,字世方,是虞翻的第五個兒子。他忠貞堅定有辦事能力,善於識別人才,在吳郡人陸機還是孩童時就賞識他,在虞翻還沒出名時就稱讚上虞人魏遷,他們最終都成了有名的人士。他和同縣出身孤寒的王岐交往,王岐仕途先達到宜都太守,後來虞忠接替了他的職位。晉國征討吳國時,虞忠和夷道監陸晏、陸晏的弟弟中夏督陸景堅守城池不投降,城池被攻破後遇害。虞忠的兒子虞譚,字思奧。《晉陽秋》說虞譚清正有操守,外表看似柔弱,內心堅定正直有膽識才幹。在晉朝做官,曆任朝廷內外官職,最終擔任衛將軍,追贈侍中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
    虞聳,擔任越騎校尉,多次升遷至廷尉,湘東、河間太守。(《會稽典錄》記載虞聳,字世龍,是虞翻的第六個兒子。他清心寡欲,進退都符合禮儀,在吳國曆任清貴官職,進入晉朝後,擔任河間相,河間王向來聽說過虞聳的名聲,對他十分敬重禮遇。虞聳提拔人才,注重從隱居未被發現的人中選取。當時王岐責難虞聳,認為高明的人所薦舉的,必定是優秀傑出的人,虞聳寫信給族子虞察說“世上選取人才,從不招納隱居在民間未成名的人,從眾人中尋找賢才,所稱讚的都是已經成功的人,所詆毀的都是已經失敗的人,這就是我歎息的原因啊。” 虞聳痛恨世俗喪葬祭祀沒有節製,弟弟虞昺去世後,他用少牢祭祀,隻有酒和飯而已,當時家族親屬都遵照執行。)虞昺,擔任廷尉尚書,濟陰太守。(《會稽典錄》記載虞昺,字世文,是虞翻的第八個兒子。年輕時就有灑脫不羈的誌向,在吳國擔任黃門郎,因應對敏捷被賞識,破格任命為尚書侍中。晉軍前來討伐,朝廷派遣虞昺持節都督武昌以上各軍事,虞昺先上交節杖、車蓋和印綬,然後歸順晉朝。在濟陰任職時,抑製豪強扶持弱小,很有威嚴。)
    陸績,字公紀,是吳郡吳縣人。他的父親陸康,在漢朝末年擔任廬江太守。(謝承《後漢書》記載陸康,字季寧,年輕時就敦厚孝順,注重品德修養,太守李肅舉薦他為孝廉。後來李肅因事獲罪被處死,陸康收斂他的屍體送回潁川安葬,為他服喪期滿後,被推舉為茂才,曆任三個郡的太守,所到之處都治理得很好,後來被任命為廬江太守。)陸績六歲那年,在九江拜見袁術。袁術拿出橘子招待,陸績偷偷藏了三個在懷裏,告辭離開時,橘子不小心掉在地上。袁術笑著問“陸郎作客還藏橘子嗎?” 陸績跪下回答“想帶回家給母親吃。” 袁術十分驚奇。孫策在吳郡時,張昭、張紘、秦鬆都是座上賓,他們一起討論天下還沒太平,必須用武力才能平定。當時陸績年紀小,坐在末席,卻遠遠地大聲說“從前管夷吾輔佐齊桓公,九次會合諸侯,匡正天下,都沒動用戰車軍隊。孔子說‘遠方的人不歸服,就修養文德來使他們歸順。’現在各位不致力於用道德安撫天下的方法,卻隻推崇武力,我雖然年幼無知,心裏也覺得不安。” 張昭等人都對他另眼相看。
    喜歡白話三國誌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白話三國誌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