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長街春常在

字數:1932   加入書籤

A+A-


    第一幕:春信至
    清明雨後,梧桐街的石板縫裏鑽出嫩綠的苔蘚。顧晚舟推開茶館的木窗,正瞧見幾個工人往牆上貼告示:“老街改造工程啟動——征收範圍詳見附圖”。圖紙上的紅線像一道刀痕,將茶館和桑樹林劃入商業區。
    修表匠陳師傅攥著老花鏡擠在人群前:“這不行!茶館後院的古井是光緒年間的,怎麽能填了造停車場?”林小滿用ar掃描公告,紅線突然在虛擬屏上扭曲——有人篡改了原始規劃圖,把保護建築偷換成待拆區。
    晚舟翻出光緒年的地契拓本,老楊頭卻搖頭:“新政策隻認數字檔案,紙本地契早不作數了。”養老院的吳奶奶顫巍巍舉起手機:“我給區長熱線發了83條語音,全是忙音!”
    第二幕:八仙桌鏖戰
    茶館二樓掛起“護街議事會”橫幅,長桌一頭坐著開發商代表,另一頭擠滿老街坊。
    “改造是為了提升民生。”西裝革履的項目經理點開ppt:效果圖裏玻璃幕牆取代灰瓦,智能便利店擠走修鞋攤。陸明川突然插話:“數據造假了吧?你們把古井濕度數據調高了三倍,就為論證‘危房’!”
    林小滿的黑客團隊實時投屏證據鏈:雲文檔記錄顯示,測繪公司收錢篡改檢測報告。直播間彈幕炸鍋,網友人肉出開發商股東的黑曆史——竟是青禾資本借殼重生!
    蘇阿婆突然掀開繡架上的紅布,露出十米長的《梧桐街記憶繡卷》,每一針都對應一家老鋪:“要拆茶館,先從我老太婆身上碾過去!”
    第三幕:微光計劃
    深夜,ar投影儀在茶館天井投出改造方案。晚舟指著虛擬模型:“這是建築係學生幫做的‘微更新’設計——加固老房結構,地下管網繞開古井,騰出的空地建社區菜園。”
    修表匠陳師傅舉起改裝後的懷表:“我聯係了非遺基金會,能申請到老宅修繕補貼!”吳奶奶遞上聯名信,三千個簽名裏混著輪椅壓痕和盲文凸點。
    開發商突然撤訴——林小滿曝光其股東在元宇宙炒虛擬地皮,資金鏈早已斷裂。周奕然帶著律師團現身:“青禾的債,我來扛。但有個條件……”他指向改造模型,“加個茶文化體驗館,我親自監工。”
    第四幕:匠心接力
    立夏清晨,老街變成露天工坊。老楊頭帶著徒弟們重砌青磚,每塊磚刻上捐贈者名字;蘇阿婆教繡娘們用牡丹線繡安全網,兜住腳手架掉落的碎瓦;林小滿調試著智能監測儀,ar眼鏡實時顯示古井的濕度變化。
    最熱鬧的屬社區菜園。孩子們把桑樹種子埋進隕石淨化過的土壤,吳奶奶坐在輪椅上教他們唱:“桑葉青,茉莉白,茶館門開幸福來……”
    晚舟在修繕中的古井邊發現暗格,琉璃密鑰再次發光。井壁浮現光緒年的治水圖,ar翻譯顯示:“若遇城建,當以水脈為綱。”眾人循古法調整管網走向,竟省下三成工程款。
    第五幕:長街新顏
    中秋夜,改造後的老街掛起魚鱗燈籠。茶館新添了無障礙坡道,智能茶櫃刷臉可取敬老專享茶包;桑樹林旁立著隕石淨化原理展示牌,樹下掃碼能聽外星文明的低語錄音。
    周奕然在茶文化館調試全息投影,1903年的茶客虛影與遊客擦肩。林小滿的直播間裏,網友正競拍“老街守護nft”——每份對應一塊刻名青磚,收益注入社區養老基金。
    晚舟輕撫修繕一新的古井欄,青苔從金漆裂縫裏探出頭。月光下,光緒年的地契拓本與新政策批文並排陳列在茶館展櫃,玻璃上倒映著長街的萬家燈火。
    喜歡梧桐街記事請大家收藏:()梧桐街記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