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茶香依舊

字數:1911   加入書籤

A+A-


    第一幕:茶櫃風波
    春寒料峭,梧桐街改造後的智能茶櫃突然“罷工”。老人們圍在櫃前抱怨:“刷臉十次才出一杯茶!”“暖飲券怎麽變成咖啡了?”林小滿檢查後台,發現係統被植入了廣告插件——每取一杯茶,屏幕強製播放15秒咖啡廣告。
    “是雲頂科技搞的鬼!”周奕然調出操作日誌,ip地址指向競爭對手“新茶坊”。晚舟翻出《社區公約》數字版,第23條明確寫著:“公共設施不得植入商業廣告”。
    修表匠陳師傅突然舉起放大鏡:“廣告裏這咖啡杯,像不像青禾當年用的款式?”鏡頭特寫顯示杯底印著極小ogo——青禾資本借殼重生,試圖卷土重來。
    第二幕:八仙桌審判
    社區議事廳內,全息投影播放著證據鏈。林小滿的黑客團隊複原了攻擊路徑:新茶坊通過元宇宙漏洞侵入茶櫃係統,篡改程序牟利。
    “這是數字時代的欺行霸市!”吳奶奶拍著光緒年《商戶公約》拓本,“當年洋行往茶裏摻石灰,咱們老祖宗怎麽治的?”
    老楊頭捧出青瓷罐,倒出1903年的陳茶渣:“罰他們用真茶換假茶,連供三年!”
    新茶坊代表擦著冷汗簽下和解書:免費為社區更換防篡改係統,並在ar地圖標注“誠信商戶”標簽。直播間裏,網友集體刷起“老規矩賽過區塊鏈!”
    第三幕:苔痕密碼
    修繕古井時,工人發現井壁苔蘚有規律脫落。晚舟用ar掃描,苔痕竟組成摩爾斯密碼:“小心水源。”
    環保局檢測顯示,隕石淨化後的地下水含新型微生物。陳墨教授激動地搖晃試管:“這些菌群能分解塑料!但需要特定溫度培養……”
    養老院的吳奶奶突然想起什麽,翻出1953年的《茶社日誌》:“三伏天用井水冰鎮茶渣,水缸底會長晶膜——當年以為是水垢,現在看就是菌膜!”
    社區廚房連夜改造成實驗室,老灶台恒溫培養菌群,蘇阿婆的繡娘團用桑蠶絲編織過濾網。
    第四幕:長街實驗
    梧桐街變成露天環保展,每家店鋪門口擺著菌群處理箱:
    包子鋪用菌液分解塑料袋,殘渣做成花盆
    修鞋攤的廢皮革被製成菌類培養基,長出的蘑菇可供食用
    林小滿開發“菌群app”,掃碼查看塑料降解實時進度
    新茶坊店長偷偷塞給晚舟u盤:“青禾想偷菌種專利,今晚行動……”
    深夜監控畫麵裏,幾個黑影翻進社區廚房。菌液儲藏櫃突然自動噴灑,小偷被黏稠菌液糊住臉——老楊頭改裝的防盜係統,用的是光緒年捕鼠機關原理。
    第五幕:春茶新釀
    清明茶會上,晚舟端出“菌茶”——用分解塑料的菌群發酵茉莉花,茶湯澄澈如琥珀。周奕然在贖罪牆添上青禾的犯罪證據,牆麵ar特效將其化作肥料滋養虛擬桑樹。
    吳奶奶帶著老人們唱起新編童謠:“青苔痕,茉莉魂,老井養出環保根……”孩子們把菌種包分裝成伴手禮,包裝紙是蘇阿婆繡的《治水古法圖》。
    月光漫過智能茶櫃,屏幕播放的不再是廣告,而是1903年茶社施茶的影像。林小滿靠在茶館門框輕笑:“老祖宗的程序,果然殺毒最強。”
    喜歡梧桐街記事請大家收藏:()梧桐街記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