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裂痕上)

字數:3310   加入書籤

A+A-


    第一幕:菌革風波
    梧桐街裁縫鋪的玻璃櫥窗裏,蘇阿婆新做的菌絲旗袍正在恒溫箱內生長。淡金色的菌絲沿著桑蠶絲基底蔓延,在領口處自然形成鳳凰紋樣。晚舟隔著玻璃調整ar設計圖,突然聽見"哢嚓"脆響——菌絲在袖口位置裂開蛛網狀紋路。
    "濕度差超過3就會這樣。"陳墨教授用手持顯微鏡觀察斷麵,"菌絲和蠶絲的熱膨脹係數不匹配。"
    隔壁包子鋪飄來陣陣焦香,王老板正把菌群分解的塑料殘渣壓製成餐盒。帶著餘溫的菌革餐盒剛裝上鮮肉包子,突然"滋啦"一聲綻開裂口,滾燙的肉汁濺在顧客的西裝上。
    "這要燙出人命咧!"房產中介李經理抖著西裝前襟,深色布料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被菌液腐蝕出破洞。智能茶櫃同步彈出警告,空氣檢測顯示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濃度超標。
    林小滿劃開全息屏幕,故障報告像雪片般湧出:菌絲書包在梅雨季長黴斑、菌革長椅承重後塌陷、最嚴重的是老年活動室的菌絲隔音牆——昨夜暴雨後竟開始自主蠕動。
    "青禾的人來了。"周奕然壓低聲音,街角黑色商務車裏下來三個拎著金屬箱的男人,箱體印著"生物材料質檢中心"字樣。
    第二幕:認證陷阱
    社區議事廳的八仙桌上擺著二十八份檢測報告,每份封麵都蓋著不同的認證鋼印。青禾的代表推了推金絲眼鏡,投影儀在牆麵打出iso標準文件。
    "貴社區的菌革材料未通過生物降解測試。"他點開視頻,實驗室小白鼠在啃噬菌革後出現抽搐症狀,"根據《新型材料管理法》,這些產品必須立即下架。"
    吳奶奶的梨花木拐杖重重頓地:"我們老頭老太用了半年都沒事!"
    "因為諸位不是專業實驗體。"代表調出老年人代謝數據,"肝腎代謝能力下降,反而延緩了毒素積累速度。"
    林小滿突然抓起檢測報告,紫外線燈掃過紙頁邊緣,顯出青禾資本的水印。"你們篡改數據!"她將菌革樣本浸入井水,原本堅硬的材質瞬間軟化,"測試用的根本不是我們的生產工藝!"
    窗外傳來刺耳的急刹聲,兩輛工商執法車堵住街口。穿製服的人員正往包子鋪貼封條,菌革餐盒在執法記錄儀鏡頭下被鏟車碾碎。晚舟突然發現智能茶櫃的攝像頭角度偏移了15度——這個角度拍不到新茶坊後門的裝卸貨區。
    第三幕:暗室玄機
    梅雨夜的驚雷劈斷半截梧桐枝,周奕然蹲在新茶坊通風管裏,ar眼鏡記錄著下方實驗室的景象:菌絲培養槽連接著青禾的基因編輯儀,液晶屏顯示著"仿製進度97"。
    "他們在複製我們的菌群。"林小滿的黑客程序破譯出實驗數據流,"但刪除了共生基因片段。"
    修表匠陳師傅突然打來視頻通話,畫麵裏是被查封的菌絲旗袍:"我在恒溫箱電路板發現了這個!"放大三十倍的鏡頭下,某個電容器的型號與青禾質檢箱裏的零件完全相同。
    暴雨砸在霓虹招牌上,晚舟帶著1953年的《茶社日誌》闖進實驗室。泛黃紙頁上的茶餅配方圖在紫外線照射下,顯露出隱藏的菌群共生方程式。青禾代表臉色驟變,這是當年萬昌號沒偷到的核心技術。
    執法車的警笛聲由遠及近,新茶坊後門突然衝進五個黑衣人。林小滿抓起培養槽裏的共生菌樣本,液體濺在青禾的檢測報告上,紙頁頓時被分解成透明粘液。
    "快走!"周奕然掀開通風管蓋板,雨幕中傳來蘇阿婆的喊聲:"接住!"一條菌絲編織的軟梯從天而降,正在分解的菌革材料此刻展現出驚人韌性。
    第十四章 裂痕下)
    第四幕:菌絲聽證
    市質檢局聽證會的玻璃幕牆外擠滿街坊,蘇阿婆帶著繡娘們現場編織菌絲布料。老式織布機"哢嗒"聲中,共生菌液在桑蠶絲上生長出細密紋路。
    "這是實時生物監測數據。"林小滿將傳感器貼在新織的菌革上,全息屏顯示材料在模擬胃酸環境中的分解曲線,"青禾實驗室刻意提高溫度加速菌群變異,才導致毒素釋放。"
    青禾代表舉起密封袋裏的黑色菌絲:"但這是從貴社區廢料桶提取的樣本!"檢測報告顯示其攜帶耐藥基因,大屏播放著變異菌群侵入下水管道的畫麵。
    吳奶奶突然顫巍巍起身,從錦囊倒出1953年的茶曲菌種:"測測這個!"密封玻璃管在紫外線照射下,內壁顯影出"萬昌號仿製必腐"的防偽水印。陳墨教授將菌種注入青禾的樣本,黑色菌絲如遇沸水般劇烈收縮。
    "共生菌離開特定水質就會變異。"晚舟調出地下水流向圖,紅線標注著青禾實驗室的取水口,"有人偷換了菌群培養液。"
    聽證席突然騷動,新茶坊店長拖著行李箱衝進來:"他們讓我用深井水澆灌培養槽!"箱裏二十瓶標著不同編號的礦泉水,瓶底沉澱著青禾特製的礦物添加劑。
    第五幕:共生之光
    暴雨夜的老井台架起六口陶缸,蘇阿婆按《茶社日誌》記載調配菌液。陳墨教授將不同編號的井水注入培養皿,第七號樣本接觸菌群的瞬間,菌絲綻放出螢火蟲般的微光。
    "是鍶90同位素!"光譜儀發出蜂鳴,晚舟指著老井ar地圖,"地鐵勘探隊上周在這打過探測孔!"
    林小滿的黑客程序溯源發現,青禾資本持有探測公司35股份。周奕然鑽進勘探孔,在十二米深處挖出緩釋膠囊——正在持續汙染地下水的放射源。
    智能茶櫃集體播放起1953年的紀錄片,當采茶女捧起陶罐時,畫麵突然卡頓。林小滿用激光筆圈出罐底反光點:"這才是共生菌的原始載體!"放大千倍的影像顯示,陶土孔隙中嵌著納米級雲母片,正是平衡菌群代謝的關鍵。
    晨光中,包子鋪蒸籠騰起帶著茶香的熱氣。王老板把改良菌革餐盒遞給青禾代表:"嚐嚐?用你們偷的水做的。"餐盒接觸熱包子後浮現防偽花紋,菌絲在高溫下自動編織出"盜者自噬"字樣。
    梧桐街的ar地圖更新了警示係統,每當青禾車輛靠近,智能茶櫃就會播放采茶女歌聲。晚舟在贖罪牆前埋下第七號陶罐,菌絲順著雨水滲入地底,將放射源包裹成發光的繭。
    喜歡梧桐街記事請大家收藏:()梧桐街記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