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簷下光陰
字數:2539 加入書籤
第一幕:青瓦當記
六月第一個周二,梧桐街的雨棚在晨光中閃著金屬冷光。劉建軍剛掀開蒸籠,就聽見周曉梅的驚呼:"城管的車!"
八點整,執法隊員指著五金店外探出的藍色彩鋼棚:"王老板,這屬於違規搭建。"小王攥著扳手漲紅了臉:"這棚子都搭了十年了!"
"小同誌,"鍾伯突然從舊書店踱出來,手裏還捧著《營造法式》線裝本,"宋《清異錄》有載"簷牙勾雨,青瓦垂珠",如今的雨棚倒是能把雨珠子煉成鐵水。"
眼看要起衝突,居委會李主任氣喘籲籲跑來:"咱們要改造明清風格簷廊,這是設計圖......"圖紙上的飛簷鬥拱讓五金店小王傻了眼:"我這電焊手藝,哪會雕木頭啊?"
"我會。"蹲在牆根修二八大杠的陳師傅突然出聲。老人摘下老式墨鏡,露出左眼疤痕:"年輕時在古建隊雕過頤和園長廊。"
陽光突然晃過五金店的鐵藝招牌,陳師傅的獨眼泛起奇異光彩:"小王,借你電焊槍使使?"
第二幕:像素戰爭
少年宮的白牆上,彩色粉筆畫了隻戴vr眼鏡的恐龍。張慧芳老師舉著半截粉筆發抖:"這是誰在配電箱上亂塗亂畫!"
"張老師,這叫公共藝術。"穿鉚釘皮衣的年輕人倚著機車,"我們廣告公司中標了街道改造項目。"他身後拖著整箱噴漆罐,在晨光中像列彩虹火車。
午休時分,配電箱突然開滿水墨荷花。周曉梅親眼看見鍾伯用禿頭毛筆蘸石灰水,在鐵皮箱上點出工筆花鳥。傍晚時分,鉚釘青年在荷花旁噴了隻賽博熊貓,爪子裏還握著根竹子造型的5g信號塔。
這場戰爭在暴雨夜達到高潮。老梧桐樹後的廢棄配電箱上,左邊是陳師傅用電焊槍燒出的銅錢紋鐵花,右邊飄著鉚釘青年的全息投影錦鯉。而中間不知被誰貼了張皺巴巴的糖紙,在雨裏泛著八十年代的水果硬糖光澤。
第三幕:地脈私語
疏通下水道的工人挖出個鏽蝕的鐵盒時,整條街都聽見了薑奶奶的哭聲。盒裏躺著1987年的《梧桐街公約》,泛黃紙頁上按著三十個紅手印,第五條款赫然寫著:"每月十五為敬老日,青年須為孤老送煤球。"
"當年簽字的小夥子,"鍾伯摩挲著公約上的"陳衛國"簽名,"現在該住進養老院了。"陳師傅的獨眼突然抽搐,轉身繼續焊他的雕花雨簷。
鐵盒底層藏著更驚人的秘密:牛皮紙信封裏裝著二十三張未兌獎的彩票,日期停留在1992年夏天。劉建軍對著陽光細看:"這號碼......像是什麽暗語?"
謎底在傍晚揭曉。彩票背麵用鉛筆寫著模糊的"東巷七號",而那裏正是如今的美食節組委會辦公室。當李主任打開塵封的儲物櫃,二十三套嶄新的煤球夾子整齊排列,鍍鉻把手亮如新月。
第四幕:算法之外
穿黃衫的外賣騎手阿坤在包子鋪前摔了跤。手機飛出三米遠,劉建軍扶他時瞥見屏幕上的神秘地圖——梧桐街被標注成遊戲副本,每家店鋪都是boss圖標。
"這是我們的接單秘籍。"阿坤擦著鼻血笑,"畫星星的是出餐快的老店,畫月亮的是要給保安遞煙的後門。"地圖上鍾伯的書店標著寶箱符號,備注寫著"隨機掉落絕版書"。
當天下午,劉建軍發現自家包子鋪在地圖上變成灰色。他追了三條街才攔下阿坤:"為啥我家標著骷髏頭?"
"算法說您家出餐速度下降13......"騎手話音未落,就被蒸籠掀開的蒸汽吞沒。劉建軍拍出剛發明的"秒取包子機"——帶定時鎖的保溫櫃,掃碼即開。
這場較量的結局出人意料。三天後,地圖上所有圖標都變成青花瓷碗,備注寫著:"本條街禁用算法,美食請用舌苔丈量。"
第五幕:聽雨軒
梅雨季的暴雨總在傍晚突襲。陳師傅的飛簷還沒裝滴水瓦,居民們擠在臨時支起的竹棚下。周曉梅把非洲菊分插在雨水桶裏,轉頭看見薑奶奶在疊紙船。
"這是老陳教我的。"老人把船放進積水,"九二年發大水,他用門板救出七戶人家的煤球。"紙船突然撞上什麽東西——陳師傅的銅錢紋鐵花不知何時焊成了排水槽。
竹棚裏爆發掌聲時,鉚釘青年正用ar技術往雨幕投放虛擬星空。張慧芳老師摘下老花鏡:"把我畫的銀河加上去。"突然,八十年代的糖紙、九十年代的煤球夾和全息流星雨在雨中同框。
劉建軍端著薑茶穿梭在人群裏,聽見小王在直播:"老鐵們看這個榫卯結構雨棚......"手機鏡頭掃過鍾伯,老人正在《營造法式》書頁批注:"癸卯年六月初七,梧桐街自建聽雨軒。"
喜歡梧桐街記事請大家收藏:()梧桐街記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