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月圓燈暖
字數:1638 加入書籤
第一幕:糖霜警報
中秋前三天,梧桐街飄起第一縷桂花香時,劉建軍的麵缸突然炸了。老麵頭在瓷缸裏膨脹成蘑菇雲,混著糖霜的麵粉霧噴了正直播的小海滿臉。"這叫爆頭發酵!"少年頂著白眉嚷道,直播間瞬間刷過十萬"哈哈哈"。
周曉梅衝進包子鋪搶救綠植,薄荷葉上積了半寸糖粉:"劉哥你改行做雪景模型呢?"街對麵蘇葉的素食餐廳亮起"中秋素宴"霓虹燈,玻璃窗裏陳列著3d打印的玉兔點心。
鍾伯從舊書店閣樓翻出本《餅餌閑談》,泛黃書頁間掉出張1958年的糖票。老人用放大鏡比照劉建軍的糖罐:"按這配比,夠當年全街人過三個中秋。"
第二幕:燈影江湖
少年宮孩子們紮的兔子燈集體越獄那晚,整條街的流浪貓都亢奮了。電工陳師傅追著漏電的ed燈籠跑過三個巷口,最後被薑奶奶的太極劍挑下樹梢。"還是紗燈穩妥,"老人撫著藍印花布袋裏的竹骨燈籠,"六二年鬧饑荒,你陳叔用它裝過野菜團子。"
馬大姐的旗袍鋪變身燈謎工坊,酒紅色卷發上別滿絨花。小海支起ar燈謎擂台,掃二維碼彈出的卻是"劉建軍的三圍"。衝突在鍾伯寫出"殘帖隱玄機"的甲骨文燈謎時爆發——張慧芳老師押著少年宮教師連夜編纂《古今燈謎對照手冊》。
第三幕:月壇驚變
社區中心的水泥月壇裂開時,掉出半塊民國月餅模子。林岸的考古刷剛掃過青磚縫,蘇青黛的羅盤突然磁針亂顫:"下麵是空的!"
施工隊掘開三米見方,露出青石壘砌的舊祭壇。壇底陶罐裏封著八十年前的家書,宣紙上的蠅頭小楷寫著:"若見此信,代供桂花糕於壇東三尺。"
劉建軍連夜蒸了十屜糖糕,周曉梅插上帶露的丹桂。供品擺好那刻,薑奶奶忽然顫聲說:"這是我娘的字跡……"藍印花布袋裏滑出枚銀鎖片,與陶罐裏的胎發結成團。
第四幕:暗潮生香
蘇葉的分子料理月餅引發集體腹瀉那夜,阿哲的奶茶店成了臨時診所。中藥係女生熬起甘草綠豆湯,鍾伯翻出《急救廣生集》指揮配藥。劉建軍支起柴火灶炒焦米,香氣引來餓暈頭的稽查隊員——他們正追查三無月餅作坊。
"這才是古法工藝!"稽查隊長嚼著鍋巴含淚感慨。小海的直播間意外記錄下全過程,傳統焦米救現代人衝上熱搜。次日清晨,包子鋪掛出"柴火焦米月餅"招牌,蒸籠邊支著食品安全許可證複印件。
第五幕:千燈照月
中秋夜暴雨突襲,梧桐街的電路集體罷工。陳師傅焊的銅絲月亮升上老梧桐時,二十盞煤油燈在街心亮起。鍾伯的舊書店搬出《營造法式》當燭台,泛黃書頁在暖光裏舒展如蝶翼。
劉建軍的麵案成了露天廚房,蘇葉的分子料理機改打蛋清。當流心月餅遇上柴火焦米,馬大姐的改良旗袍兜著桂花,薑奶奶的銀鎖片映著人造月光。小海關掉直播鏡頭那刻,無人機群忽然騰空——少年宮的孩子們用編程課作業拚出"梧桐長青"四個光字。
喜歡梧桐街記事請大家收藏:()梧桐街記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