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書頁流光
字數:2056 加入書籤
第一幕:流動書殤
穀雨後的黃昏,一輛薄荷綠的流動書車停在了鍾伯舊書店門前。車身上的電子屏滾動著"掃碼借閱,智慧閱讀",驚飛了書店簷下築巢的雨燕。管理員小唐調試著自動借還機,機械臂的嗡鳴聲與舊書店門簾的銅鈴聲撞出刺耳的雜音。
"老爺子,您這店該升級啦!"小唐指著發黴的《康熙字典》,"我們書車帶紫外線消毒,還有ar古籍講解……"鍾伯的拐杖敲在青石板上,震落《四庫全書》函套的積灰:"光緒年間的刻本,經不起你們掃碼折騰!"
深夜,周曉梅發現非洲菊的葉片蜷曲發黃——書車的ed屏整夜不熄,冷光擾了植物的生物鍾。劉建軍的老麵缸也遭了殃,發酵過度的麵團頂開木蓋,糊住了書店門前的排水溝。
第二幕:蠹魚密碼
社區讀書會籌備日,流動書車的全息投影儀突然死機。小唐急得滿頭汗:"設備檢測到異常電磁幹擾!"鍾伯卻蹲在舊書店角落,從《永樂大典》殘本裏抖出隻幹癟的蠹魚:"光緒二十六年鬧書荒,這蟲兒啃過維新派的禁書。"
蘇葉的分子檢測儀對準蠹魚糞便,竟析出微量鉛汞成分。劉建軍突發奇想,把蟲蛀書頁揉進老麵團,烤出的"知識麵包"帶著奇異的墨香。少年宮孩子們用3d打印複原被蛀的《海國圖誌》,缺失的篇章竟與書車數據庫的電子檔案互補。
深夜,書車警報大作。監控顯示有"竊書賊",鏡頭裏卻隻見蠹魚在古籍間穿梭。小唐的智能殺蟲劑噴向書頁時,鍾伯用宣紙兜住蟲屍:"這是活的曆史標本!"
第三幕:墨影交鋒
芒種詩會當天,書車的ar詩人與舊書店的說書人對壘。電子屏上的李白揮劍斬開全息瀑布,鍾伯的驚堂木拍出"銀瓶乍破水漿迸"。劉建軍的"詩韻包子"在蒸汽中裂開,豆沙餡淌成"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意象。
衝突在暴雨夜升級。書車的防水係統故障,古籍修複台成了諾亞方舟。小唐抱著浸水的服務器衝進舊書店,與鍾伯搶救的《芥子園畫譜》撞個滿懷。水墨在電路板上暈開,竟將《千裏江山圖》投射到發黴的牆麵上。
薑奶奶的藍印花布袋成了急救包,陳年的艾草灰吸幹書頁積水。小海操控無人機運送古籍,鏡頭裏老蠹魚在雨簾中振翅,翅尖掃過ar詩人的虛擬酒盞。
第四幕:紙壽千年
大暑曬書日,整條街鋪滿宣紙。鍾伯按《齊民要術》裏的古法,用黃柏汁塗染防蟲紙。小唐的電子書曬在充電樁上,紫外線消毒燈烤焦了《金瓶梅》的塑封膜。
"這紙能存千年!"古籍修複師許墨輕撫手工紙的簾紋,"你看這鳳尾竹纖維的走向……"話音未落,書車的碎紙機突然啟動,吞了半本《營造法式》。劉建軍的老麵糊成了應急膠水,把碎紙片拚成北宋汴梁的立體輿圖。
深夜,少年宮孩子們用ar技術掃描殘頁。當虛擬的虹橋跨過包子鋪蒸籠時,蠹魚突然群聚成箭頭,指向地磚下的暗格——裏麵躺著1947年的《梧桐街誌》手稿,書脊裏夾著朵風幹的非洲菊。
第五幕:燭照古今
處暑閉戶夜,全街電路檢修。鍾伯的煤油燈在舊書店亮起,火苗舔過《街誌》泛黃的紙頁。小唐的充電寶串成燈鏈,映著電子書的水墨屏。劉建軍的"墨香饅頭"擺在中間,掰開可見蠹魚蛀出的詞句孔洞。
"當年街東設勸學所……"鍾伯的誦讀聲混著書車的ai語音,在燭光裏此起彼伏。暴雨突至時,非洲菊的投影在濕牆上瘋長,ar重建的老街影像與煤油燈暈染的暖黃重疊。小海的無人機沒電墜落,鏡頭最後定格在蠹魚銜著碎紙片,鑽進《街誌》的夾層。
晨光中,維修隊挖開地磚。暗格裏除了街誌,還有本1958年的借書登記冊——裴秀娘的父親借閱過《雪宦繡譜》,劉建軍的爺爺賒過《麵食大全》。小唐默默關閉書車的催還係統,將電子屏調成毛筆字體的"無限續借"。
喜歡梧桐街記事請大家收藏:()梧桐街記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