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街角學堂

字數:1960   加入書籤

A+A-


    第一幕:粉筆驚雷
    立秋後的清晨,梧桐街拐角的灰牆上突然多了一麵黑板。退休教師張慧芳握著粉筆寫下"社區公益課堂"六個正楷字時,五金店小王的電鑽聲正巧炸響,震得粉筆灰簌簌落在劉建軍端來的豆漿碗裏。
    "張老師,您這黑板得報批!"社區網格員小趙舉著《市容管理條例》跑來,手指點著"違規塗鴉"的條款。周曉梅的非洲菊突然從花籃裏探出頭,花瓣上的露珠正巧滴在"公益"二字上,暈開一片朦朧的水跡。
    鍾伯的拐杖敲了敲黑板邊緣:"光緒年間的義學還供著文昌帝君呢。"老人從舊書店抱來半截殘碑,青石凹痕裏嵌著"學田二十畝"的陰刻字,粉筆描過的筆畫在晨光中泛著冷冽的光。
    第二幕:課桌江湖
    周末的公益課桌剛擺開,就成了兵家必爭之地。少年宮的孩子們搶占前排,舉著平板電腦拍板書;馬大姐擠在中間織毛衣,竹針與觸控筆不時交鋒;薑奶奶的藍印花布袋裏裝著蕎麥枕頭,說是要給重孫子占個"狀元位"。
    "同學們看這道題——"張慧芳的三角板還沒畫完輔助線,劉建軍的包子香已飄進教室。少年們偷偷掃碼點外賣,無人機的影子掠過黑板,驚飛了簷下築巢的燕子。蘇葉突然舉手:"老師,能用分子料理機演示勾股定理嗎?"
    黃昏時分,小海直播間的彈幕炸了鍋。鏡頭裏,張慧芳用老算盤對戰智能答題器,檀木珠撞碎在青石板上,蹦出的數字竟與電子屏結果分毫不差。
    第三幕:暴雨教案
    氣象台紅色預警拉響時,張慧芳正講到《嶽陽樓記》。雨水潑進臨時教室,墨汁在黑板匯成江河,粉筆畫的銜遠山吞長江竟成了現實。劉建軍掀起蒸籠蓋接漏水,老麵頭在雨水中膨脹成古怪的雲朵。
    "去舊書店!"鍾伯的拐杖劈開雨簾。眾人抱著課本狂奔,古籍修複台成了臨時課桌,《天工開物》墊著淋濕的習題冊。小唐的流動書車卡在巷口,車載投影將《水經注》投在發黴的牆麵上,與張慧芳的文言文講解重疊成奇幻光影。
    最亮的星是薑奶奶的煤油燈。老人從布袋裏摸出1954年的玻璃罩燈,火苗映著少年宮孩子折的紙船,在積水裏漂成"先天下之憂"的注腳。
    第四幕:墨香密碼
    社區書法大賽當天,智能裁判機器人突然死機。張慧芳的狼毫筆懸在半空,墨汁滴在宣紙上,暈出個歪扭的"永"字。少年宮孩子舉起激光筆:"應該用3d打印筆重新描邊!"
    "永字八法,貴在筋骨。"鍾伯的拐杖尖劃過青石地磚,水漬勾出顏體輪廓。劉建軍的老麵糊意外走紅——摻了墨汁的麵團烤成碑帖餅幹,掰開可見《多寶塔》的斷層紋路。
    衝突在頒獎時爆發。機器人判定獲獎作品是ai生成的《蘭亭集序》,而張慧芳的手書《陋室銘》隻得第二。馬大姐的酒紅色卷發幾乎戳進攝像頭:"機器懂什麽叫"斯是陋室"?"
    第五幕:長街答卷
    寒露那日,整條街鋪滿試卷。電線杆纏著算術草稿紙,包子鋪蒸籠墊著作文方格紙,連流浪貓"警長"的項圈都別著迷你答題卡。張慧芳的粉筆頭劃過三十米長的黑板,寫下最後一道開放題:"何為師者?"
    鍾伯在舊書店門檻上刻"傳道"二字,青石碎屑落進劉建軍的麵缸。蘇葉的分子料理機噴出墨香霧氣,凝成"授業"的篆書;少年宮孩子的無人機編隊在空中排出"解惑"的燈陣。
    暴雨突至時,粉筆字在雨中蘇醒。墨跡順著青石板縫隙流淌,繞過裴秀娘旗袍鋪的門檻,漫過林澈咖啡廳的防滑墊,最終匯入社區學堂的排水溝——那溝沿上,不知誰用粉筆畫了個歪歪扭扭的滿分符號。
    喜歡梧桐街記事請大家收藏:()梧桐街記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