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修補進行時

字數:2241   加入書籤

A+A-


    第一幕:舊物新生
    陳立秋蹲在修車鋪門口打磨舊齒輪時,露水正順著立體菜園的滴灌管墜落。紅薯藤在晨光裏舒展葉片,把周曉寧晾曬的藍染布映出深淺不一的綠。陸川往自製雨水收集器上焊最後一道接縫,飛濺的焊花驚醒了蜷在工具箱上睡覺的橘貓。
    "小陸啊!"沈芳端著熬好的綠豆湯穿過街道,塑料拖鞋底粘著片半枯的香樟葉,"你這鐵架子真能存住雨水?"話音未落,唐明遠的老式相機快門聲在頭頂炸響——他正趴在豆漿坊二樓拍晨霧裏的菜園。
    陸川抬頭時,焊接麵罩映出周曉寧抱著布匹走來的身影。靛藍色的布料上,前日補繡的金絲菊正隨著她的步伐輕輕搖曳。
    林建國在書屋門口掛出"以書換綠植"的牌子時,整條街的閣樓都在翻箱倒櫃。夏琳翻出母親當年的嫁妝樟木箱,箱底掉出卷褪色的《牡丹亭》戲服水袖。
    "這個適合改成立體書皮。"陸川抖開泛黃的真絲布料,指腹摩挲著蟲蛀的小洞。周曉寧的剪刀在晨光裏劃出弧線,將水袖裁成包裹舊書的函套。林建國發現殘破處補著金線繡的蝴蝶,正是他年少時在戲院後台見過的紋樣。
    爭議發生在正午。王奶奶執意要用醃菜壇換繡線,沈芳偷偷把壇子改造成雨水花盆。當第一株薄荷從青花瓷紋的醃菜壇裏探出頭時,老人家用棉線勾了圈蜀繡鑲邊。
    第二幕:意外訪客
    穿香雲紗旗袍的女人出現在舊書攤時,陸川正在調試自動澆灌係統。她拾起本1953年版《植物生理學》,書頁間突然飄落張泛黃的育苗記錄表——字跡與陸川工具箱裏的筆記如出一轍。
    "這字..."周曉寧接過表格時,老花鏡滑到鼻尖。女人腕間的翡翠鐲子磕在樟木箱上,發出清越聲響。沈芳的湯勺停在半空,二十年前的記憶突然蘇醒——那個暴雨夜來借薑茶的女人,手腕也有這樣一抹碧色。
    陸川的焊槍突然熄火,立體菜園的滴灌管開始無序噴水。女人彎腰撿起崩落的螺絲釘,發髻上的木雕芙蓉花簪閃過暗紅光澤。
    第三幕:裂縫微光
    梅雨季的第七場雨讓豆漿坊外牆顯出一道裂縫。唐明遠衝洗照片時發現,半年來的街景照裏,那道裂痕正以每月0.3毫米的速度蜿蜒生長。陸川用爬山虎根係做成監測裝置,翠綠的藤蔓在裂縫上織出經緯網。
    "這是活體裂縫儀。"他指著葉片朝向的變化,"東南角的拉力超限了。"陳立秋翻出1988年的建築維修記錄,泛黃的圖紙上標注著當年用糯米灰漿填補的細節。
    搶修行動定在淩晨。周曉寧貢獻出熬製漿糊的老砂鍋,沈芳熬了整鍋魚膠替代現代粘合劑。當晨曦照亮修補處時,裂縫裏嵌著的碎瓷片顯露出半朵青花蓮紋。
    第四幕:時移味改
    沈芳發現自己的縐紗餛飩皮總也擀不薄時,潮濕的空氣正讓林建國的古籍散發出酸澀氣息。陸川在豆漿坊後院支起除濕窯,用燒製紫砂壺的工藝烘幹舊書頁,卻意外烤出焦糖味的《紅樓夢》。
    "這才是老味道!"王奶奶捧著泛著茶香的《三國演義》眼眶濕潤,"五八年大火前,書都是這個曬法。"夏琳趁機推出"書香餛飩",包著烤酥的碎書頁確保可食用),餡料裏摻了陸川種的九層塔。
    爭議來自穿香雲紗的女人。她嚐了口改良餛飩,突然掏出枚銀針試毒。沈芳的湯勺咣當砸在灶台上:"姑娘,這手藝是跟周家阿婆學的,五三年公私合營時就..."
    第五幕:修複者說
    陸川在立體菜園發現隱藏夾層時,暴雨正衝刷著新補的牆縫。生鏽的鐵盒裏躺著本1955年的工作手冊,泛黃紙頁上交替出現兩種字跡——藍墨水記錄著植物栽培數據,紅筆批注著旗袍剪裁要訣。
    周曉寧撫摸著熟悉的字跡,那是她師傅的筆鋒。穿香雲紗的女人突然出現,翡翠鐲子與鐵盒鎖扣嚴絲合縫。"我母親總說,最好的修補要像光陰的接縫。"她掀開手冊末頁,泛紅的鋼印顯示"梧桐街社區聯合工作室"。
    暴雨停歇時,整條街的居民都在傳看修複好的老照片。1955年的合影上,穿列寧裝的姑娘抱著綠蘿盆栽,身旁站著懷抱布料的女裁縫——兩人的眉眼與陸川、周曉寧驚人相似。
    喜歡梧桐街記事請大家收藏:()梧桐街記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