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醬香絮語
字數:1829 加入書籤
第一幕:曲裂驚魂
周曉寧掀開醬缸的荷葉蓋時,晨霧裹著豆豉的鹹香漫過街角,驚醒了蜷在修車鋪頂棚的虎斑貓。立體菜園的黃豆莢垂在竹架上,沉甸甸的豆粒蹭過陳立秋晾曬的漁網,簌簌落下一串青黃的籽。沈芳支起餛飩攤的炭爐,火星子濺到隔壁新開的“健康輕食店”玻璃窗上,將“零添加”的電子標語燙出幾點焦痕。王奶奶挎著竹篩顫巍巍走來,篩底墊著的芭蕉葉上,去年封壇的醬曲正爬著蛛網般的菌絲。醬缸裂開那日,王奶奶正往壇口糊新泥。一道細紋從壇肚的鯉魚浮雕處蜿蜒而上,滲出的醬汁在青石板上凝成琥珀色的溪流。“這缸還是公社醬坊分的……”老人蹲下身,枯指蘸了醬汁抹在裂縫處,渾濁的眼忽然發亮,“菌絲發金了,這是老曲醒了!” 陳立秋從修車鋪翻出廢鐵箍:“拿這個勒緊!”周曉寧卻去菜園挖了黃泥,泥裏混著端午曬幹的艾草灰。新租客蘇黎舉著手機要拍“古法修缸”,鏡頭裏王奶奶正將裂開的醬曲掰碎撒入新壇,菌絲在晨光中泛著詭異的金綠色。
第二幕:鹹香暗戰
輕食店推出“零鹽醬油”,玻璃瓶上的成分表卻列著二十種添加劑。林建國翻出油紙包的祖傳醬譜,泛黃的紙頁間滑落片黴豆——六五年合作社醬坊的“鎮坊寶”。夏琳用竹刀切開黴豆,蜂窩狀的菌孔裏竟鑽出幾隻米粒大的黑甲蟲,嚇得蘇黎打翻了直播架。
暴雨日,當輕食店的玻璃瓶因返潮脹裂,王奶奶的粗陶醬缸卻在濕氣中愈發醇香。陳立秋拆解“零鹽醬油”,發現瓶底沉澱著焦糖色素塊,遇水膨脹成膠狀物。九旬的李爺舀了勺醬湯潑向裂縫:“老醬認路,順著縫兒能爬回去!”
第三幕:菌蹤迷案
立體菜園的黃豆突然黴變,豆莢上爬滿可疑的灰斑。周曉寧從老醬缸底刮下陳年菌泥,混著藍染渣撒入菜畦。三日後,黴斑褪成星點狀的金紋,與王奶奶醬缸的裂痕如出一轍。陳立秋用廢油桶改裝恒溫箱,鐵鏽混著水汽竟催生出絨毯般的菌絲。
深夜,夏琳打著手電蹲守,拍到輕食店夥計往菜園倒廢水。黑桶上“環保酵素”的標簽下,暗紅液體泛著刺鼻的化學味。王奶奶突然掏出一把銅勺——六五年醬坊量曲的舊物,勺柄刻著“菌走八方,香歸一堂”的模糊小篆。
第四幕:醬香突圍
秋分祭祖前,老街照例辦醬品展。西頭店鋪支起“現代釀造”展台,ed燈照著玻璃罐裏清湯寡水的“醬油”。周曉寧搬出裂缸裏的陳醬,琥珀色的醬麵浮著金花,舀起時拉出的絲線驚飛了覓食的麻雀。 暴雨突至,當輕食店的電子展板因漏電黑屏,王奶奶的醬壇卻在雨中飄香——裂縫處滲出的醬汁在青石板上匯成溪流,九旬的李爺突然高喊:“六五年發大水,這醬香引著災民找到糧倉!”
第五幕:醯醢之約
簽約儀式在老槐樹下舉行。周曉寧拍開百年醬壇,陳立秋將廢醬油瓶熔成銅勺。當輕食店主簽下“禁用化學增味劑”承諾書,王奶奶突然掀開草簾——修補好的醬缸裏,金花菌絲正爬成“醯”字古形。
最後一滴醬汁墜入粗陶碗時,秋風卷起滿地豆殼,金黃的浪濤中浮現公社時期“千缸同釀”的盛景。沈芳蒸了屜醬肉包,油氣熏花了輕食店的玻璃櫥窗,像在蒸一籠未涼的手作歲月。
新下的黃豆在竹匾裏曝曬,醬缸的裂縫被菌絲織成金網。周曉寧知道,當冬雪覆住壇口時,這些鎖在鹹香裏的光陰會隨春風轉世。陳立秋把廢玻璃瓶熔成風鈴,叮咚聲應和著曬醬的竹耙響。 沈芳的醬勺在暮色中輕攪,漣漪蕩開西式調料的倒影。晨霧漫過醬坊,昨夜未掃的豆殼堆裏,一隻灶馬正振動薄翅,須尖沾著的醬星子,還凝著六五年的秋陽。
喜歡梧桐街記事請大家收藏:()梧桐街記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