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石磨低吟

字數:1959   加入書籤

A+A-


    第一幕:磨心裂痕
    周曉寧推開裁縫鋪的門時,簷角垂下的露珠正砸在青石臼裏,濺起的水花沾濕了晾在竹竿上的藍染布。立體菜園的毛豆莢垂在籬笆外,沉甸甸的豆粒蹭過陳立秋修車鋪前的鐵絲網,窸窸窣窣落下一地青黃。沈芳支起餛飩攤的炭爐,火星子劈啪炸響,驚得隔壁新開的“現代豆腐坊”玻璃窗上的“零添加”標簽卷了邊。王奶奶蹲在街角的老石磨旁,枯手抓了把泡發的黃豆,豆子從指縫漏進磨眼的聲音,像一串悶啞的歎息。石磨裂開那日,王奶奶的豆腐正壓到第三遍。裂縫從磨盤的“嘉慶年製”刻痕處蜿蜒而上,滲出的豆汁在青石板上淌成乳白色的小溪。“這磨盤還是我太爺爺那輩打的……”老人蹲下身,指尖蘸了豆汁抹在裂縫處,渾濁的眼忽然發亮,“豆腥裏混著鐵鏽味,定是磨芯傷了!”
    陳立秋從修車鋪拖來廢齒輪和鐵箍:“拿這個箍上!”周曉寧卻轉身去後山挖黃泥,泥裏摻了端午曬幹的艾草灰。新租客蘇黎舉著手機要拍“古法修磨”,鏡頭裏王奶奶正將裂開的豆渣糊在磨縫處,乳白的漿液竟慢慢凝固成膠,驚得彈幕刷過一片“豆腐顯靈了”。
    第二幕:智慧豆坊
    現代豆腐坊的貨車卸貨時,幾袋黃豆滾落街心。周曉寧拾起一粒對著晨光,豆皮上的化學塗層泛著詭異的金屬光澤。林建國翻出油紙包的祖傳豆種,1965年的老豆子在粗陶碗裏泡發後,脹成渾圓的珍珠,而新豆卻浮著一層油花,沉在碗底如死魚眼。
    “這是拿藥水泡過的!”九旬的李爺突然摔了煙袋鍋,火星子濺到豆堆裏,騰起一股刺鼻的焦臭味。陳立秋拆開豆腐坊的“無菌包裝”,發現內層塗著熒光粉,遇水竟析出蛛網狀的膠絲。深夜,夏琳蹲守拍到夥計往溝渠倒廢水,暗綠的液體漫過菜園的豆苗,根須一夜之間潰爛如絮。
    第三幕:鹵水點魂
    王奶奶的豆腐總也凝不成型,豆花碎在紗布裏像慘白的雪。周曉寧從老牆根刮下硝土,混著藍染缸的沉澱渣熬成鹵水,鐵鍋沿漸漸結出霜花狀的結晶。陳立秋用報廢的汽車電瓶殼改裝點鹵壺,鏽跡斑斑的壺嘴滴下的鹵水,竟在豆漿裏暈開星河般的紋路。
    暴雨夜,豆腐坊的智能點鹵機因潮濕短路,王奶奶的粗陶鹵壺卻在漏雨的棚子下穩穩傾瀉——一滴鹵水砸在豆花上,瞬間凝成千層雪。沈芳偷偷往鹵水裏添了勺井鹽,驚得蘇黎的直播鏡頭裏飄過彈幕:“這豆腐會呼吸!”
    第四幕豆香突圍
    品鑒會那日,現代豆腐坊抬出“零豆腥”的雪白豆腐,切麵平整如凍蠟。王奶奶的豆腐卻泛著淡淡的黃,刀尖一碰便顫巍巍滲出乳清,像是會流淚。夏琳將兩種豆腐浸入清水,工業豆腐如泡沫板浮起,而老豆腐沉底時激起的漣漪,竟拚出合作社時期豆腐坊的木匾紋樣。
    九旬的李爺舀了勺豆花入口,忽然老淚縱橫:“六五年發大水,全村靠這豆腥味撐了七天七夜……”話音未落,豆腐坊的展台突然塌陷——鐵架被陳立秋改裝成暗格,露出底層發黴的豆渣和熒光添加劑。
    第五幕:磨盤在線
    簽約儀式在老石磨旁舉行。周曉寧展開靛藍布麵的《豆腐經》,陳立秋將廢鐵皮熔成磨刀。當豆腐坊老板簽下“禁用化學凝固劑”承諾書,王奶奶突然掀開草簾——修補好的石磨縫隙裏,新生的豆苗正蜷成如意結,根須纏著1965年的老豆種。 最後一滴鹵水墜入豆漿時,磨盤突然嗡鳴,豆汁順著裂縫回流,在青石板上凝成“清白”二字。沈芳炸了盤豆腐丸子,香氣漫過現代店鋪的排風扇,像在煎一鍋未涼的手作歲月。
    新收的豆子在竹匾裏打滾,磨齒的裂痕被豆汁填成銀線。周曉寧知道,當冬雪覆住磨盤時,這些鎖在豆腥裏的舊光陰會隨春風轉世。陳立秋把廢齒輪熔成風鈴,掛在修車鋪前叮咚如泉。沈芳的豆腐刀在暮色中輕劃,斷麵晃過西式冷櫃的倒影。晨霧漫過石磨,昨夜未掃的豆殼堆裏,一隻田鼠正捧著豆粒端詳,胡須上沾的豆漿還凝著破曉前的月光。
    喜歡梧桐街記事請大家收藏:()梧桐街記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