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糕香絮語

字數:1939   加入書籤

A+A-


    第一幕:籠屜驚魂
    周曉寧掀開蒸籠蓋時,白霧騰起如遊龍,裹著糯米的甜香撞碎了街角的霓虹殘光。立體菜園的艾草葉尖凝著露珠,陳立秋蹲在修車鋪前敲打一隻裂開的木蒸籠,竹篾斷裂的脆響驚得沈芳餛飩攤的蒸籠蓋“噗”地跳起,漏出一團裹著桂花香的白汽。王奶奶挎著竹籃蹣跚而來,籃底墊著的芭蕉葉上,隔年的糯米粉正爬著蛛網般的細紋,像藏著未說完的故事。王奶奶的木蒸籠裂開時,第三層糕胚正泛著琥珀光。裂縫從籠蓋的“福”字雕花處蜿蜒而下,漏出的水汽浸濕了灶台,磚縫裏竟鑽出幾簇嫩綠的糯米苗。“這籠還是合作社那年請老篾匠打的……”老人蹲下身,指尖蘸了濕米粉抹在裂縫處,渾濁的眼忽然發亮,“米香混著竹腥,這才是真滋味!”
    陳立秋從修車鋪拖來廢鐵皮和銅絲:“拿這個箍上!”周曉寧卻轉身去後山挖黃泥,泥裏混著端午剩下的艾草灰。新租客蘇黎舉著手機要拍“古法修籠”,鏡頭裏王奶奶正將裂開的竹篾浸入米漿,晨光中篾片竟泛起魚鱗般的金紋。
    第二幕:糕店開業
    街尾新開的西式糕點店掛出“零添加水晶糕”招牌,玻璃櫃裏的糕體剔透如冰,卻泛著塑料光澤。林建國翻出油紙包的祖傳糕模,梨木刻的蓮花紋已模糊不清:“真米香得靠石臼舂,機器打的粉沒魂兒。”夏琳用竹刀切開老米粉,斷麵蜂窩狀的孔隙裏竟爬出幾隻米粒大的黑甲蟲,嚇得蘇黎打翻了直播架。
    暴雨日,當西點店的糕點因返潮塌陷,王奶奶的米糕卻在濕氣中愈發蓬鬆——籠屜裂縫滲入的蒸汽竟讓糕體生出雲絮般的紋路。陳立秋拆解“水晶糕”,發現粉料裏混著熒光增白劑,遇水膨脹成海綿狀。“這叫‘發麵術’!”九旬的李爺啐了口糕渣,胡子尖還粘著糯米粒。
    第三幕:糯魂重生
    立體菜園的糯稻突發枯葉病,穗尖結滿灰褐黴斑。周曉寧從老灶膛挖出陶罐,罐底存著1965年的紅糯穀種。王奶奶按古法用草木灰拌種,新芽鑽出土壤那日,西點店的自動磨粉機因電壓不穩爆出焦糊味。
    深夜,陳立秋用報廢油桶改裝育苗箱,鐵鏽混著雨水竟讓稻苗格外健壯。蘇黎蹲在田埂直播,鏡頭裏忽然掠過一道佝僂身影——竟是當年合作社舂米匠孫伯的虛影,揚穀的手勢與周曉寧如出一轍。
    第四幕:糕香飄逸
    月餅模子磕進米粉時,老街坊們照例在槐樹下擺糕宴。西頭店鋪支起“現代糕點展”,ed燈照著玻璃罩裏的“分子料理米糕”,冷光刺得人眼疼。周曉寧端出修補好的蒸籠,裂口處漏出的蒸汽在晨光中織成虹橋,橋那頭晃動著合作社時期“千籠同蒸”的盛景。
    暴雨突襲那夜,當電子展櫃因漏電劈啪炸響,王奶奶的木蒸籠卻在雨中飄香——浸透雨水的竹篾吸足濕氣,蒸出的米糕竟帶出荷葉的清涼。沈芳偷偷往米粉裏揉了艾草汁,碧綠的糕體驚飛了偷食的麻雀,翅尖掃過西式展台,落下一串帶泥的爪印。
    第五幕:糕香圖譜
    簽約儀式在老槐樹下舉行。周曉寧展開靛藍布麵的《糕經圖》,陳立秋將廢鐵皮熔成糕模。當西點店主簽下“禁用化學膨鬆劑”承諾書,王奶奶突然掀開草簾——修補好的蒸籠縫隙裏,新抽的糯米苗正蜷成如意結,根須纏著1965年的老穀種。
    最後一縷蒸汽消散時,暴雨洗淨的天空忽然掛出雙虹。沈芳蒸了屜桂花糕,甜香漫過西式冷櫃的嗡鳴,像在煨一籠未涼的手作歲月。
    新收的糯稻在竹匾裏曝曬,蒸籠的裂痕被米漿填成銀線。周曉寧知道,當冬雪覆住籠屜時,這些鎖在米香裏的舊光陰會隨春風轉世。陳立秋把廢齒輪熔成糕刀,掛在修車鋪前叮咚如泉。 沈芳的木勺在暮色中輕攪米漿,漣漪蕩開玻璃展櫃的倒影。晨霧漫過灶台,昨夜未熄的炭火裏,一隻灶馬正捧著糕屑端詳,觸須上沾的糖霜還凝著破曉前的月光。
    喜歡梧桐街記事請大家收藏:()梧桐街記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