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首長調研昌平 王澤升任市長

字數:4252   加入書籤

A+A-


    車隊緩緩駛過交界線,何大清站在昌平縣領導班子的最前排,雙手不自覺地微微顫抖。入秋的風帶著幾分寒意,卻吹不散他心中沸騰的熱血。工作組的車隊在交界處停下,何大清等人急忙迎上去,而此刻首長下了車,也正邁著穩健的步伐向他走來。
    當那雙溫暖有力的大手握住他的時候,他感到一陣激動。首長就站在他麵前,眼中含著讚許的笑意。
    “小何縣長,你們昌平的工作做得很好啊。”首長拍了拍他的肩膀,“路上我都看到了,變化很大嘛!”
    何大清連忙擦了擦眼角,挺直腰板:“報告首長,這都是按照中央的指示精神,在市領導的正確領導下,全縣幹部群眾共同努力的結果。”
    首長爽朗地笑了:“好,好,上車吧,路上你給我詳細說說。”
    中巴車內,何大清坐在首長斜對麵,能清晰地看到首長鬢角的白發和眼角的皺紋。這位老人為國家操勞的身影讓他心頭一熱。
    “說說你們那個工業園區吧。”首長翻開筆記本,鋼筆在紙上輕輕點著。
    何大清深吸一口氣:“報告首長,工業園區占地15平方公裏,目前有43家工廠,去年總產值達9千萬元,出口創匯700萬美元。我們特別重視高科技產業發展,電子廠雖然還在投入期,但已經研發出了...”
    車子駛入工業園區,寬闊的道路兩旁是整齊的廠房。首長透過車窗仔細觀察,不時點頭。當看到電子廠門口“科學技術就是生產力”的標語時,他眼睛一亮。
    “這個提法很好。”首長指著標語說,“你們昌平走在了前麵。”
    車隊在電子廠停下,首長興致勃勃地參觀了生產線。當聽說這裏的技術骨幹平均年齡不到三十歲時,他高興地說:“年輕人敢想敢幹,這就是我們的希望!”
    下午的行程安排在縣城中心。車子駛入城區,首長明顯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寬闊的馬路,林立的高樓,繁華的商業區,這與傳統印象中的縣城截然不同。
    “這...這簡直比大部分地級市還要現代化啊!”隨行的一位部委領導驚歎道。
    何大清介紹道:“我們按照"二十年不落後"的標準規劃縣城建設,目前城區麵積比五年前擴大了四倍,城鎮化率達到58。”
    在縣委大樓前,首長仰頭望著那五棟30層的建築,若有所思。丁克哲書記介紹說:“我們把所有政府部門集中辦公,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頂層是幹部周轉房,解決了住房問題,也方便群眾隨時找到我們。”
    “這個思路很新穎。”首長點點頭,“不過要注意,不能搞特殊化,幹部和群眾要心連心。”
    夜幕降臨,縣招待所的會議室裏燈火通明。首長單獨召見了何大清和丁克哲。
    “小何啊,你今年多大了?”首長親切地問。
    “首長,我今年四十六歲。”
    “正是幹事業的黃金年齡。”首長點燃一支煙,“你們昌平的發展模式很有借鑒意義,特別是工業園區的產業集群效應和農村的集體經濟模式。我這次來,就是想親眼看看,親耳聽聽。”
    何大清詳細匯報了昌平的發展曆程,從最初的基礎設施建設,到惠農政策,再到科技創新的扶持機製。首長不時插話詢問細節,筆記本上記滿了要點。
    談話進行到一半時,首長突然對秘書說:“把那個小王同誌也叫來。”
    何大清心頭一跳。王澤是他的女婿,也是縣裏重點培養的年輕幹部,這次縣裏上報他接替丁書記。他沒想到首長會知道王澤,更沒想到會在這個時候點名見他。
    王澤很快趕到,他今年24歲,雖然年輕,但顯得幹練而沉穩。首長打量著他,突然問道:“聽說你帶隊去香江引進了精密機床?”
    “是的,首長。“王澤聲音清晰,”我們曆時三個月,與d國廠商反複談判,最終以市場價七折的價格引進了三台高精度數控機床,現在已經投入生產。”其實機床是何大清從境外順的,而廠商則是尤正義找人扮的,王澤按何大清的劇本,帶領各部門人員在香江把程序走得周密。
    首長眼睛一亮:“好!年輕人有魄力!”他轉向何大清,“你們昌平不僅經濟發展得好,幹部培養也得力啊!”
    接下來的五十分鍾裏,首長與王澤就縣域經濟發展、國有企業創新、思想領域建設等話題進行了深入交流。王澤腦子飛速運轉,後背都是汗水,心裏暗自慶幸,多虧自己嶽父帶自己迎檢時寫材料一點一點的指導自己,自己吸收了老丈人大量先進思想……
    “小王的思路很開闊啊。”談話結束時,首長滿意地說,“我們的國家就需要這樣思想紮實、有視野、懂經濟的年輕幹部。”
    次日清晨,車隊駛向秦家村。遠遠地,紅色歌曲《我們走在大路上》的旋律就傳入耳中。村口,秦大海帶領村幹部列隊歡迎。
    “首長,我們村實行集體經營、統一分配的模式。”秦大海邊走邊介紹,“村民住別墅,吃食堂,孩子免費上學,老人有養老金。”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首長參觀了養豬場、罐頭廠和大棚基地,對秦家村的集體經濟模式表現出濃厚興趣。在村民別墅區,他隨機走進一戶人家,與主人親切交談。
    “老同誌,生活怎麽樣啊?”首長坐在客廳的沙發上問。
    六十多歲的秦老漢激動地說:“托黨的福啊!以前我家五口人擠在二十平的土房裏,現在住二百平的別墅,每月還有一百多塊錢收入,這在過去想都不敢想!”
    中午,全村人在大食堂用餐。首長端著餐盤,與村民們一起排隊打飯。四菜一湯的自助餐,葷素搭配,營養豐富。
    “首長,我們村實行"工資+福利"的分配方式。”秦大海介紹,“村民基本生活全部由集體保障,工資主要用於改善生活和儲蓄。”
    首長對秦家村的建設十分滿意,當著市縣領導和村裏幹部麵說:“秦家村不是稱為“四九城第一村”嗎,我看名副其實。市委李書記心念一動,急忙上前“首長,要不您給村裏題個字?”。
    首長也不推辭,當即提筆寫了“華東第一村”……
    下午在縣委會議室召開的座談會上,首長認真聽取各方匯報後,突然宣布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
    “小何縣長,你跟市裏要求在昌平再幹四年的申請我同意了。”首長環視眾人,“你的發展藍圖才剛剛展開,我要看看你能把昌平帶到什麽高度。”
    何大清激動地站起來:“感謝首長的信任,我一定...”
    “別急著表態。“首長笑著擺擺手,“至於丁克哲同誌的接任人選...”他停頓了一下,會議室裏鴉雀無聲,“縣裏推薦的王澤同誌不合適。”
    何大清和王澤同時心頭一緊。首長接著說:“不是王澤同誌不夠優秀,恰恰相反,我認為他的能力應該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他目光炯炯地看著王澤,“保城市長的位置空缺,你去那裏施展拳腳吧!”
    會議室裏一片嘩然。保城是地級市,市長是正廳級,而王澤現在隻是正處級,這是破格提拔!
    見首長哈哈一笑接著說:“前段日子我通過工業部發聲,誰要弄到我們急需的精密機床,我有重獎,要錢有錢,要物有物,想升官兒,我給他連升三級。是王澤同誌帶隊到香江完成了這項任務,這個賬我認。”
    首長說完,目光還掃了楊家家主一眼,心裏想著你們楊家的子弟不成器,拉了一個屁股屎沒擦幹淨,還想暗度陳倉到外地躲輿論,要去保城去還要升職,我就要斷了你這個念想。
    楊家家主也暗暗叫苦,有五家爭這個保城市長的位置,都讓自己許以利益,才退出競爭,沒想到竟憑空出現了這一個王澤!這事得立刻回去跟老爺子匯報。
    王家家主在一旁,心情很是複雜。
    喜歡魂穿何大清之娶淮菇為傻兒子改命請大家收藏:()魂穿何大清之娶淮菇為傻兒子改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