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何雨梁到陝省 鎮安縣的發展
字數:5869 加入書籤
中樞胡老沒想到,在自己發力,要把兒子著實送去陝省貧困的商洛市代理市長的時候,他的準親家冶金部何大清部長,先他一步,把他的才22歲的兒子何雨粱送到了陝省的貧困縣,代理縣長。他兒子清華大學畢業才19歲,被董老以人才引進到國家發改委,科級待遇,兩年後又晉升副處級。何大清便和董老商量,孩子想向上發展,還得有基層主政的經曆,於是倆人達成統一意見,送何雨梁到陝省,鎮安縣代理縣長。
一九八三年秋,一輛沾滿泥漿的吉普車在秦嶺山脈的盤山公路上艱難前行。車內,23歲的何雨梁緊握著車門把手,額頭抵在冰涼的玻璃窗上,目光穿過蒙蒙細雨,凝視著窗外連綿起伏的群山。
"何縣長,前麵就是鎮安縣城了。"司機老張指著遠處山坳裏一片低矮的建築群說道。
何雨梁眯起眼睛,隻見灰蒙蒙的雨幕中,幾棟磚房零星散布,一條泥濘的主街貫穿其中,與他想象中的縣城相去甚遠。他下意識摸了摸胸前的口袋,那裏裝著他的任命書——"茲任命何雨梁同誌為陝西省鎮安縣代理縣長"。
"老張,縣裏現在主要產業是什麽?"何雨梁問道,聲音裏帶著年輕人特有的清亮。
"哎,能有什麽產業?"老張歎了口氣,"除了種地就是挖點山貨,縣農機廠半死不活,水泥廠去年才投產,聽說還虧著錢呢。"
何雨梁點點頭,腦海裏浮現出臨行前父親何大清嚴肅的麵容:"雨梁,鎮安是國家級貧困縣,你要幹出成績來,背後才好給你發力。現在隻要你需要,家裏商業資源調動你和你槐花姐溝通"
吉普車駛入縣委大院時,雨勢漸大。何雨梁剛下車,一把黑傘就撐到了頭頂。
"何縣長,歡迎歡迎!我是縣政府辦公室主任趙建國。"一個四十出頭的中年男子熱情地迎上來,"縣委馬書記和其他領導都在會議室等您呢。"
會議室裏煙霧繚繞,十幾雙眼睛齊刷刷投向走進來的年輕人。何雨梁一米七八的個子,白淨的臉龐上還帶著幾分稚氣,西裝革履在一群穿著中山裝或舊軍裝的幹部中顯得格格不入。
"各位領導好,我是何雨梁。"他微微欠身,聲音不大卻清晰。
"何縣長真是年輕有為啊!"坐在首位的馬德邦站起身來,臉上堆著笑,眼角的皺紋卻紋絲不動,"我是縣委副書記、常務副縣長馬德邦,代表鎮安縣四套班子歡迎您。"
握手時,何雨梁感覺到對方手掌的粗糙和力度。馬德邦五十歲上下,身材魁梧,濃眉下一雙眼睛炯炯有神,一看就是本地成長起來的幹部。
會議桌上擺著一份份文件,何雨梁掃了一眼,是全縣經濟情況的匯報材料。數字觸目驚心:全縣工業總產值不足4000萬元,農民人均年收入僅182元,財政赤字高達800萬元...
"何縣長初來乍到,先熟悉熟悉情況,工作上的事不急。"馬德邦笑著說,卻將一摞文件推到他麵前,"這是近期需要處理的文件,您過目後簽字就行。"
何雨梁翻開第一份,是一份關於追加縣機關幹部福利的請示。他皺了皺眉:"馬書記,縣財政這麽困難,還要追加福利?"
會議室裏突然安靜下來。馬德邦臉上的笑容僵了僵:"這個...是年初就定下來的,機關幹部待遇問題關係到隊伍穩定..."
"我認為應該暫緩。"何雨梁合上文件,聲音溫和卻不容置疑,"等我們摸清縣裏真實情況後再做決定。"
散會後,趙建國領著何雨梁來到縣長辦公室。房間不大,一張掉漆的辦公桌,兩把舊沙發,牆上掛著褪色的縣地圖。
"何縣長,您別介意馬書記他們..."趙建國欲言又止。
"我明白。"何雨梁笑了笑,"一個毛頭小子空降過來當縣長,換誰心裏都不舒服。"
夜深人靜,何雨梁伏案研讀縣裏資料,不時在筆記本上記錄。淩晨六點,他撥通了四九城的長途電話。
"爸,我到了...。"他低聲說,"嗯,縣裏幹部對我這個"公子哥"明顯不服氣。"
電話那頭,何大清的聲音沉穩有力:"雨梁,記住,要讓人服你,先得了解他們,了解那片土地。明天就下鄉去,看最窮的地方。"
第二天一早,何雨梁就提出要去全縣最貧困的黑龍潭村調研。馬德邦聞訊趕來勸阻:"何縣長,那地方路不好走,村裏連個像樣的住處都沒有..."
"正因為窮,才更要去看看。"何雨梁已經換上了一身舊軍裝和膠鞋,"馬書記要是有空,可以一起去。"
馬德邦推說有個重要會議,指派了農業局副局長陪同。吉普車在崎嶇的山路上顛簸了三個小時,最後一段路連車都開不進去,隻能步行。
黑龍潭村坐落在半山腰,幾十間低矮的土坯房散落在山坡上。聽說縣長來了,村民們畏畏縮縮地聚在村口,大多衣衫襤褸,麵色蠟黃。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老鄉,帶我去看看你們住的地方。"何雨梁對一個瘦骨嶙峋的老漢說。
老漢的土屋裏,昏暗潮濕,牆角堆著幾個發黴的土豆,灶台上一鍋野菜粥冒著熱氣。何雨梁揭開米缸,裏麵隻剩下薄薄一層粗糧。
"就吃這些?"他喉嚨發緊。
"能吃飽就不錯了。"老漢苦笑,"去年旱災,糧食減產大半,今年春荒更難熬。"
村支書家稍好一些,但也家徒四壁。何雨梁注意到牆上貼著一張獎狀,是給"趙曉梅同學"的,縣中學三好學生。
"這是我閨女,在省城上大學哩。"村支書驕傲地說,隨即又歎氣,"為了供她,家裏能賣的都賣了。"
當晚,何雨梁住在村支書的土炕上,聽著屋外呼嘯的山風,輾轉難眠。淩晨時分,他披衣起身,在煤油燈下奮筆疾書,將所見所聞和初步想法記錄下來。
一周後回到縣裏,何雨梁立即召集了縣政府黨組會議。會議室牆上掛起了他親手繪製的發展規劃圖。
"各位,我提議實施"興工富縣"戰略。"他指著圖紙說,"鎮安窮在沒產業,但我們有資源——山裏的礦產,地裏的板栗核桃,還有勤勞的人民。"
馬德邦眯著眼看圖紙:"何縣長的想法很好,但錢從哪來?技術從哪來?"
"資金問題,我已經聯係了深城何氏集團。"何雨梁平靜地說,"何雨萌副總裁下周就帶考察團來。"
會議室裏一陣騷動。何氏集團是改革開放後第一批崛起的民營企業,據說資產過十億。
"至於技術,"何雨梁繼續道,"我通過冶金部聯係了幾位專家,願意來指導我們開發金礦和鉛鋅礦。"
馬德邦的臉色變了變:"何縣長,這樣會不會...噢,沒想到何縣長這麽有門路,那真是鎮安縣百姓的福氣?..."
"隻要能幫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比什麽都強?"何雨梁直視著馬德邦,"馬書記要是有更好的路子,我洗耳恭聽。"
會議結束後,何雨梁留下了分管工業的副縣長李為民和技術監督局局長周大山。三人閉門討論到深夜,製定了縣農機修造廠改革方案。
"李縣長,明天開始你親自蹲點農機廠,推行廠長承包責任製。"何雨梁說,"告訴工人們,幹得好,年底分紅;幹不好,大家一起喝西北風。"
次日,何雨梁又馬不停蹄地趕往西康鐵路建設指揮部。鎮安站是規劃中的中心站,但建設進度滯後。他與指揮部負責人長談三小時,爭取到了優先保障當地民工就業的承諾。
一個月後,何雨萌率領的何氏集團考察團如約而至。十輛黑色轎車組成的車隊駛入鎮安縣城,引來萬人空巷的圍觀。
"姐!"何雨梁在縣委門口迎接,何雨萌一身職業套裝,幹練利落,與縣城環境形成鮮明對比。
何雨萌帶來了五百萬的啟動資金和一份詳細的投資計劃書。當晚,縣委招待所燈火通明,何氏集團與鎮安縣政府簽訂了合作開發金礦和板栗加工廠的協議。
簽字儀式後,馬德邦端著酒杯走到何雨梁身邊:"何縣長,我敬你一杯。看來我們鎮安真的要翻身了。"
何雨梁舉杯相碰,卻在馬德邦眼中捕捉到一絲複雜的情緒。
農機修造廠是第一個改革的試點。承包後的第一個月,生產效率提高了40,廢品率下降了一半。何雨梁每周都會去車間轉一圈,和工人們一起吃食堂。
"何縣長,這月工資比上月多了十五塊哩!"老工人張師傅興奮地說,"廠長說要是繼續這樣,年底還能分紅!"
何雨梁笑著拍拍他的肩:"張師傅,好日子還在後頭呢。"
金礦勘探工作也進展順利。冶金部派來的專家在月西鄉發現了高品位金礦脈,何氏集團追加投資一千萬,開始建設選礦廠。
然而,改革的道路從來不會一帆風順。一個陰雨綿綿的下午,趙建國慌慌張張地闖進縣長辦公室:"何縣長,不好了!月西鄉的村民把勘探隊圍住了,說挖礦破壞了他們祖墳的風水!"
何雨梁立刻驅車趕往現場。月西鄉的山坡上,幾十個村民手持鋤頭棍棒,與勘探隊對峙。為首的正是黑龍潭村的村支書。
"何縣長,您是個好官,但這事不能答應啊!"村支書老淚縱橫,"動了祖墳,全村要遭殃的!"
何雨梁站在雨中,環視著一張張憤怒又惶恐的麵孔。他忽然注意到人群邊緣站著一個穿藍色連衣裙的年輕姑娘,正是村支書的女兒趙曉梅,手裏舉著一本《地質學基礎》。
"鄉親們,聽我說兩句。"何雨梁提高聲音,"如果勘探確實會影響祖墳,我們一定重新規劃。但請相信科學,開礦不會破壞風水,隻會帶來好日子。"
他招手讓趙曉梅過來:"曉梅同學,你在大學學的是地質相關專業吧?能不能給大家講講礦產資源開發的意義?"
趙曉梅有些緊張,但在何雨梁鼓勵的目光下,她接過喇叭,用當地方言向鄉親們解釋起來。漸漸地,村民們的情緒平複下來。
當晚,何雨梁在鄉政府召開協調會,承諾將祖墳區域劃為禁采區,並優先錄用當地村民進礦工作。散會時已是深夜,他發現趙曉梅還在門外等著。
"何縣長,謝謝您今天給我機會。"趙曉梅眼睛亮晶晶的,"畢業後我想回家鄉工作,可以嗎?"
"當然可以!"何雨梁笑道,"鎮安需要你們這樣有知識的年輕人。"
回縣城的路上,何雨梁望著窗外漆黑的群山,心中燃起一團火。他知道,這才剛剛開始,前麵還有無數艱難險阻。但此刻,他比任何時候都確信自己選擇的道路是正確的。
“何縣長,我是陝西日報社的記者田曉霞,想采訪您一下,不知道現在有時間嗎?”。“噢,田記者呀,市委宣傳部早上有打過電話,辦公室請吧!”何雨梁說。
喜歡魂穿何大清之娶淮菇為傻兒子改命請大家收藏:()魂穿何大清之娶淮菇為傻兒子改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