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灶神記
字數:2406 加入書籤
1993年深秋的黃昏,三輛二八自行車碾過李家溝的石板橋。騎在最前麵的年輕人穿著筆挺的西裝,車筐裏《聖經》封皮的金十字在夕陽下反著光。正在槐樹下補漁網的李德貴老漢抬起頭,看見那個城裏人模樣的傳教士衝自己露出八顆牙齒的微笑。
這是李家溝曆史上第一次有外鄉人專程來傳教。
李德貴被村裏人稱作"活菩薩"不是沒來由的。春耕時誰家缺牛,他準扛著犁頭第一個到田埂;暴雨衝垮了村東的木橋,他帶著兩個兒子連夜砍竹子紮浮橋。最讓鄉鄰們稱道的是每逢初一十五,他家院裏的香火能飄出三裏地——正屋供著三清像,西廂擺著觀音龕,連灶台邊都貼著泛黃的灶王爺年畫。
變故發生在老伴肺癆去世的第二個月圓夜。那晚李德貴跪在香案前燒紙錢,供桌上的長明燈突然爆了個燈花,火星子濺在寫著"李門張氏"的牌位上,把"張"字燒出個焦黑的窟窿。老漢哆嗦著捧起牌位,耳邊恍惚響起老伴臨終前的話:"當家的,別總顧著侍奉神仙,也想想活人..."
三天後,當傳教士敲開李家斑駁的木門時,李德貴正對著空蕩蕩的堂屋發呆。年輕人操著帶京腔的本地話,說信他們的主不用燒香上供,睡前念念禱告詞就能消災解難。老漢渾濁的眼睛突然亮了——這不正是老伴埋怨的答案麽?
臘月二十三送灶神那日,村裏飄著炒糖瓜的甜香。李德貴卻把灶王爺畫像揭下來,連同積了十年香灰的銅香爐,一股腦塞進了柴房。兒子們在外打工沒回來,他獨自蹲在門檻上嚼著冷饅頭,望著對麵王家院裏嫋嫋升起的青煙,突然覺得這些年燒的香都白費了。
第二年開春,厄運就像開閘的洪水。先是上山挖筍摔斷了左腿,接著大兒子在東莞被貨車撞折三根肋骨。最要命的是小兒媳結婚三年肚子沒動靜,村裏開始流傳"李家要絕後"的風言風語。
1997年春節前夜,李德貴拄著拐杖摸黑從鎮上回來。背簍裏裝著三年來的第一份黃表紙和檀香——前天村西頭的神婆偷偷跟他說,灶王爺今年上天言事時,怕是要把李家的不是全抖落出來。
送灶儀式是在臘月二十三子時舉行的。老漢顫巍巍點燃三炷香,忽然發現供桌下的灰堆裏,竟蜷著隻凍僵的灶馬。這種被視為灶神坐騎的小蟲,已經好些年沒在李家出現了。
正月初二那晚,李德貴夢見自己站在望鄉台上。黑臉判官手持生死簿,朱筆點到"李德貴"三個字時濺起火星:"爾本有三十年香火功德,奈何自毀長城!"判官袖中飛出一道金光,化作灶台上那隻灶馬,"念你修橋補路之善,且留一線生機。"
五個月後,小兒媳在縣醫院產房傳出第一聲啼哭時,接生婆差點把繈褓摔在地上——嬰兒後腰有塊暗紅色胎記,活脫脫是隻振翅欲飛的灶馬形狀。消息傳回村裏,八十歲的趙太婆拍著大腿說:"這是灶王爺給李家的戳記呢!"
轉眼到了千禧年穀雨,村裏出了件新鮮事。王二嫂自從在廟裏皈依後,不僅自己吃全素,連丈夫下地回來想燉隻老母雞補身子都不讓。那天晌午,王家院裏雞飛狗跳的動靜驚動了半個村。
"造孽啊!"王二嫂舉著菜刀擋在雞籠前,她男人氣得滿臉通紅:"不下蛋的雞留著幹啥?你要學和尚當菩薩,別攔著我吃肉!"
正巧村裏的風水先生陳半仙路過。老頭兒拄著棗木拐杖,腰間葫蘆晃蕩著雄黃酒,見狀"嘿"地笑出聲:"二嫂子,要按佛經說,殺生固然有罪,可要是滿屋蟑螂你不打?"
"那...那也不能殺生!"王二嫂的佛珠纏在了刀柄上。
"去年伏天,後山墳地鬧僵屍的事還記得不?"陳半仙慢悠悠蹲下身,從牆根捉了隻蜈蚣,"當時要不是我用桃木劍鎮住,您這會兒還能站著念經?"說著手指一撚,毒蟲頓時成了兩截。
看熱鬧的村民哄笑起來。李德貴抱著小孫子擠在人群裏,孩子後腰的胎記在陽光下泛著紅光。王二嫂的丈夫趁機逮住老母雞,菜刀剁在砧板上的聲響驚飛了槐樹上的喜鵲。
驚蟄那日,李德貴帶著新糊的灶王爺畫像去陳半仙家開光。路過重修的石板橋時,看見橋墩縫隙裏鑽出幾簇嫩黃的迎春花。三清觀的老道長正在橋頭給孩子們分麥芽糖,見他來了笑道:"李善人,今年功德簿上該記你頭功。"
如今李家的香案分了上下兩層:上層供著三清和觀音,下層貼著灶王爺像。最特別的是香爐旁多了個竹編小籠,裏頭養著隻油光水滑的灶馬——就是三年前送灶那晚救活的那隻。
清明上墳時,李德貴特意給老伴帶了盤糖瓜。紙錢燃起的青煙裏,他仿佛又看見那個穿西裝的傳教士騎車遠去的背影。山風掠過墳頭的野菊花,帶著檀香味的餘燼盤旋著升向雲端。遠處田埂上,幾個孩童舉著新折的柳枝追逐嬉鬧,清脆的笑聲驚起了稻田裏成群的家雀。
喜歡民間故事錄合集請大家收藏:()民間故事錄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