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金融帝國:紐約攻堅戰

字數:3987   加入書籤

A+A-


    1974年1月15日,紐約肯尼迪國際機場的寒風卷起雪粒,王傑穿著黑色羊絨大衣,領口別著一枚鑽石別針,步下私人飛機。
    隨身攜帶的密碼箱裏,裝著東南亞五國央行簽署的《黃金互換協議》——40噸黃金儲備中,15噸已置換為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的黃金憑證。他身旁的約翰·摩根遞來《華爾街日報》,頭版標題是\"神秘亞洲資本湧入黃金市場\"。
    \"美聯儲主席伯恩斯想見您。\" 摩根壓低聲音,\"但財政部更關心您在東南亞的石油美元結算網絡。\"
    \"先去商品交易所。\" 王傑將報紙折起,露出內頁關於\"亞洲黃金指數\"的報道,\"今天是指數期貨上市首日,我要親眼看著它突破150美元關口。\"
    紐約商品交易所大廳內,紅色電子屏跳動著最新報價:149.8美元\盎司。
    王傑站在貴賓席,舉起右手示意——場外的永亨銀行交易員立刻敲下鍵盤,2000手多頭合約瞬間湧入市場。指數突破150美元的瞬間,整個大廳響起此起彼伏的歡呼聲,他手腕上的百達翡麗腕表恰好指向1000。
    \"王先生的魄力讓華爾街震驚。\" 交易所主席遞來香檳,杯底沉著一枚1912年的摩根銀元,\"聽說您想收購交易所5的股權?\"
    \"5不夠控股。\" 王傑轉動著銀元,上麵的喬治·華盛頓頭像與他袖扣的紅寶石相互映輝,\"我要的是能影響黃金期貨規則的席位——比如,允許用東南亞的實物黃金交割。\"
    主席挑眉,遠處的記者鏡頭捕捉到這一幕,第二天的《紐約時報》會以《東方人改寫黃金規則》為題報道此事。
    下午三點,美聯儲大樓的圓形會議室。
    伯恩斯主席盯著桌上的黃金憑證複印件,手指敲擊著\"東南亞金融同盟\"的印章:\"王先生的黃金儲備超過比利時央行,卻用來做期貨杠杆,這不太符合國際慣例。\"
    \"慣例是強者製定的。\" 王傑打開密碼箱,展示五國央行的授權書,\"如果美聯儲允許我們的黃金進入紐約市場,作為回報,我們可以將30的石油美元存入美國國債。\"
    伯恩斯的目光瞬間被\"30石油美元\"吸引——那意味著每年超50億美元的資本流入。他咳嗽一聲,示意秘書拿來《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副本:\"根據美國法律,外資持有銀行股權上限是25......\"
    \"但信托公司不在此列。\" 王傑推過去一份文件,\"我們在特拉華州注冊了"遠東金融信托",可以合法持有花旗銀行、大通曼哈頓銀行的股權。\"
    1974年4月,華爾街迎來首位亞洲裔大股東。
    王傑坐在花旗銀行董事會會議室,手中握著5.1的股權證書——通過12家離岸公司秘密增持,他成為這家全美第二大銀行的第八大股東。會議桌上,放著他提出的《亞洲業務拓展計劃》:
    設立10億美元專項貸款,用於東南亞基礎設施建設;
    發行以黃金背書的\"亞洲美元債券\",由永亨銀行承銷;
    在香港、曼穀、新加坡設立花旗分行,納入廣安永亨的結算網絡。
    \"王先生的計劃很有野心,但花旗的重心在歐洲。\" 董事長沃爾特·瑞斯頓皺眉道。
    \"那是因為歐洲沒有每天開采300萬桶原油的印尼。\" 王傑打開投影儀,屏幕上出現東南亞石油產區的衛星地圖,\"如果花旗不想失去這塊市場,我可以讓永亨銀行轉讓20的印尼石油美元結算權。\"
    瑞斯頓沉默片刻,伸手按下表決器——董事會最終以85通過該計劃。走出大廈時,王傑看著花旗銀行總部的花崗岩外牆,嘴角勾起微笑:這裏的每一塊石頭,都將成為他金融帝國的基石。
    1974年7月,全球通脹率突破12,黃金價格飆升至180美元\盎司。
    王傑站在紐約中央公園的露天音樂會現場,聽著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手中的加密手機突然震動——曼穀傳來急報:泰國軍方接管政府,新總理要求重新談判黃金抵押協議。
    \"告訴伍萬通,我們的黃金儲備還在紐約聯邦儲備銀行。\" 他對著手機低語,\"但如果他需要美元現金穩定政局......\" 他看了眼遠處的美聯儲大樓,\"我可以安排花旗銀行提供5000萬美元貸款,年息20。\"
    電話那頭傳來吞咽口水的聲音:\"您這是放高利貸!\"
    \"不,這是金融戰爭。\" 王傑掛斷電話,從西裝內袋摸出一張泛黃的紙——那是1944年《布雷頓森林協議》的複印件,\"當美元與黃金脫鉤,所有規則都該被重新書寫。\"
    1974年12月,紐約商品交易所年度晚宴。
    王傑被授予\"年度金融創新者\"獎杯,獎杯底座是用10盎司黃金澆鑄的自由女神像。他的致辭通過衛星向全球轉播:
    \"今天,亞洲黃金指數期貨的交易量超過紐約黃金期貨的40。\" 他舉起獎杯,金像在燈光下反射出金色漣漪,\"這意味著,東南亞的黃金正在重新定義世界財富的坐標係。\"
    掌聲中,他注意到前排坐著的匯豐銀行主席——對方手中的酒杯微微顫抖,杯中的威士忌泛起細密的波紋。
    散場後,匯豐主席攔住他:\"聽說您在收購我們的股權?\"
    \"隻是欣賞匯豐的全球網絡。\" 王傑遞出名片,背麵用中文寫著\"收購價:每股25港元\",\"如果您願意出售10股權,我可以讓遠東金融信托成為匯豐在亞洲的獨家合作夥伴。\"
    主席盯著名片,突然笑出聲:\"王先生果然是個商人,連威脅都帶著溢價。\"
    \"不,這是共贏。\" 王傑看了眼牆上的時鍾,午夜的鍾聲即將響起,\"當美元繼續貶值,隻有黃金和亞洲的原油能拯救你們的資產負債表——而這兩樣,我都有。\"
    1974年最後一天,王傑站在帝國大廈觀景台,俯瞰紐約的萬家燈火。
    助理遞來年度資產報告:
    遠東金融聯合體:總資產210億港元,黃金儲備55噸,控製東南亞40的外貿結算;
    美國布局:持有花旗銀行5.1、大通曼哈頓銀行3.7、紐約商品交易所4.2股權;
    戰略儲備:在瑞士銀行存放20噸黃金,作為應對美聯儲加息的\"金融核彈\"。
    \"先生,摩根財團邀請您參加達沃斯論壇。\"
    王傑摸出懷表,\"恒河之眼\"碎鑽在夜光中閃爍,宛如一顆跳動的金色心髒。他望著曼哈頓的摩天大樓群,想象著這些鋼鐵森林的地基下,流動著多少屬於他的黃金與資本。
    \"回複他們,\" 他將懷表放回內袋,\"我會帶著東南亞的黃金去達沃斯——讓歐洲的老爺們看看,什麽叫真正的金融力量。\"
    零點鍾聲響起時,帝國大廈的燈光變換成金色,與他袖扣的紅寶石交相輝映。 這一年,他從香港出發,用黃金作矛,以資本為盾,在紐約華爾街撕開了屬於亞洲資本的一道裂口。而前方的倫敦、東京,乃至整個世界金融體係,都將在他構建的黃金帝國麵前,重新審視這個來自東方的金融新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