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時代下的縮影 55
字數:4339 加入書籤
4月29日的柏林,殘垣斷壁在暮色裏像一群沉默的巨人。王傑裹著一件繳獲的德軍大衣,混在逃難的人群中,穿過布滿彈孔的勃蘭登堡門。空氣中彌漫著硝煙與焦糊的味道,遠處偶爾傳來零星的槍聲,提醒著這座城市已走到崩潰的邊緣。
王傑縮在柏林中央銀行旁一棟半塌的公寓閣樓裏。破窗正對著銀行厚重的鐵門,他用碎布掩住身形,透過磚縫盯著外麵巡邏的士兵。閣樓裏積著厚厚的灰塵,隻有一個生鏽的鐵櫃能勉強藏身,他靠著櫃壁,聽著遠處槍炮聲漸密,等著明天那聲宣告混亂開始的“終局”。
4月30日午後,柏林中央銀行外傳來蘇軍坦克履帶碾過碎石的轟鳴。王傑貼著閣樓地板,聽著遠處“希特勒自殺”的消息隨著混亂的呼喊聲擴散開來——時機到了。
他翻身躍出破窗,借著街角濃煙掩護衝到銀行側門。精神力如無形的網鋪開,150米內的景象清晰浮現:金庫厚重的鋼門、櫃台後堆積的紙幣、保險庫裏碼放的金條與珠寶盒,甚至地下室那台印鈔機的齒輪都看得分明。指尖微動,整箱的馬克紙幣憑空消失,金條與珠寶如被無形的手抓取,保險庫瞬間清空;他繞到地下室,印鈔機連同備用的印版也被卷入空間,隻留下地上幾處淡淡的印痕。
離開銀行,他轉向不遠處的軍工廠。車間裏尚未被炸毀的機床、半成品的坦克零件、牆角堆著的炮彈,在精神力籠罩下接連隱去;隔壁的汽車廠,裝配線上的引擎、倉庫裏的輪胎與整車,同樣被無聲收納。
蘇軍的歡呼聲從街道另一頭傳來,王傑已轉入下一條街區。他像一道影子穿梭在廢墟間,銀行的儲備、工廠的設備、倉庫的物資……凡精神力觸及之處,所有有價值的東西都被悄無聲息地收進空間,隻留下被戰火洗劫過的空殼,混在柏林的混亂裏,無人察覺這場更徹底的“搬運”。
他像幽靈般穿梭在已被蘇軍控製的街區,銀行金庫、軍工廠車間、倉庫裏的物資,但凡被精神力掃過,便盡數歸入空間。
隨後幾日,他循著城市清單向外擴散。在魯爾區的埃森,美軍倉庫裏堆積的克虜伯火炮零件、剛從工廠拆下的機床,轉眼消失無蹤;杜塞爾多夫的銀行地窖裏,盟軍清點好的金條與外幣,連同裝貨的木箱一起沒了蹤影。紐倫堡的美軍營地旁,待運的寶馬發動機生產線設備,在夜色中悄無聲息地“蒸發”;德累斯頓的蘇軍物資站裏,從工廠掠來的精密儀器,連帶著守衛的視線盲區一同被收納。
那些裝上火車的軍工物資、碼在港口的設備箱、甚至盟軍臨時堆在街頭的戰利品,隻要落入他150米的精神力範圍,都逃不過被收走的命運。有時是趁巡邏間隙,有時是借著轟炸後的濃煙,他始終藏在混亂的縫隙裏,讓一場場“失竊”淹沒在戰後的無序中。
六天後,當柏林的硝煙漸散,盟軍開始係統性清點物資時,王傑已站在德國西部邊境。他最後望了一眼這座被掏空了工業骨架的國度,轉身融入前往中立國的難民隊伍——空間裏塞滿的工廠設備、金銀儲備與軍工成品,足夠讓南洋聯合王國的工業向前跨越十年。
夜色像墨汁般潑滿東歐平原,王傑裹著一件蘇軍大衣,混在押送物資的隊伍邊緣,悄悄潛入蘇聯境內。
前方的鐵路中轉站燈火通明,蘇軍士兵正將從德國掠來的機床、鋼材往列車上搬。那些印著克虜伯、西門子標識的設備,堆得像小山一樣。他借著貨車陰影的掩護慢慢靠近,精神力無聲鋪開,150米內的景象清晰浮現——車廂裏的精密齒輪、剛卸下的光學儀器、倉庫角落碼放的金條,甚至士兵腰間的手槍都無所遁形。
指尖微凝,車廂裏的半車機床瞬間消失,倉庫裏的金條像被無形的手掃過,連帶著防潮的木板一起卷入空間。正在點數的蘇軍士兵愣了愣,揉了揉眼睛,以為是夜色晃了神,罵罵咧咧地繼續幹活。
更遠處的軍工廠舊址,蘇軍臨時堆放著從德國拆來的生產線。王傑趁著換崗的空當摸過去,車間裏的衝壓機、熱處理設備,在月光下閃著冷光,轉瞬間便被收得一幹二淨,隻留下滿地油汙的印痕。
他像一道影子在夜色裏穿行,從鐵路沿線到城市倉庫,但凡蘇軍從德國搶來的物資,隻要落入精神力範圍,都被悄無聲息地收進空間。有時是一列裝滿軍工零件的列車,有時是一座堆滿戰利品的倉庫,甚至士兵背包裏的德國手表、鋼筆,也在不經意間消失。
天邊泛起魚肚白時,王傑已撤出城市。他回望身後漸漸蘇醒的營地,那裏的蘇軍還在為莫名失蹤的物資爭吵,沒人知道,昨夜有個不速之客,把他們從德國搶來的“家底”,又悄無聲息地搬了家。
離開蘇聯腹地,王傑轉向廣袤的西伯利亞。夜色為他披上偽裝,精神力如探照燈般掃過凍土帶——露天鐵礦裏堆積的赤褐色礦塊、煤礦洞口的烏黑煤層、河床裏閃爍的金沙,乃至岩層中隱現的銅脈與稀有金屬礦,凡觸及之處,皆被無聲收進空間。兩日裏,他如穿行在荒原的風,將這片土地下埋藏的寶藏席卷一空,隻留下被翻動過的地表,在風雪中很快複上痕跡。
第三天,他將目標轉向森林。廣袤的針葉林裏,成材的原木、堆積的板材,甚至待運的木材堆,都在精神力籠罩下消失,仿佛被林海本身吞噬。
第四日清晨,王傑踏入蒙古國境內。這裏的露天煤礦泛著黑亮的光澤,鐵礦床在陽光下閃著金屬質感,他依舊循著礦脈走勢收取,從戈壁邊緣到山地礦區,兩日裏將露天分布的礦產盡數收納。
第五日黃昏,當最後一處露天鐵礦的礦渣被卷入空間,蒙古國的礦產收取宣告完畢。他站在草原上,望著遠處起伏的地平線,空間裏沉甸甸的礦產與木材,已足夠支撐起一場大規模的工業建設。
王傑回到新京,直接去了國資倉庫區。他讓守衛撤離三小時,隨後走進倉庫。
空間裏的物資被他接連放出,機床、金條、軍火、礦產、木材……幾十個大倉庫很快堆滿,剩下的就堆在倉庫外的空地上。
三小時一到,守衛回來,看著滿地物資,雖目瞪口呆,卻也見怪不怪。王傑沒多說,轉身回去休息了。
第二天一早,陳小醉推了推還在熟睡的王傑:“醒醒,林文、趙山河他們幾個主官都到了,在客廳等著呢。”
王傑揉了揉眼睛,起身簡單洗漱了一番,換上常穿的中山裝,快步走向客廳。客廳裏的幾人聽到腳步聲,紛紛轉過頭來。
王傑一進客廳,目光掃過眾人,開門見山:“倉庫裏的東西,都是我弄來的。”
林文等人對視一眼,臉上並無太多意外。王傑繼續道:“那些機器設備來路特殊,不能公開。要用的話,必須把上麵的標識、銘文全磨掉,仿成咱們自己生產的樣子,再往工廠裏放。”
他頓了頓,語氣放緩:“礦產、煤炭這些資源,不用忌諱,隨便用就行。金銀銅那些,存銀行也好,另作他用也罷,按常規流程安排就行。”
趙山河皺了皺眉:“磨掉標識不難,就是量大,得費點功夫。”
“讓後勤的人多盯著,務必處理幹淨。”王傑點頭,“這事不能出岔子,明白嗎?”
眾人齊聲應下,各自記好安排,準備著手去辦。
午後的陽光透過後勤部會議室的窗欞,在地板上投下斑駁的光影。王傑捧著兩箱厚重的資料走進來,後勤部的幾位部長立刻起身,陳小醉也放下手裏的報表迎上去——她雖是兼職副部長,卻總在這種時候把後勤賬目理得清清楚楚。
“都坐吧。”王傑將箱子放在桌上,掀開蓋子,裏麵整齊碼著飛機、坦克、軍艦的設計圖紙和工藝說明,“這些是從德國那邊帶回來的技術資料,夠咱們把廠子建起來了。”
他拿起一份圖紙晃了晃:“先成立三個核心廠:飛機製造廠,就按p51的發動機圖紙和噴火式的機體設計來,側重活塞式戰鬥機和中型轟炸機;坦克廠盯著t34\85和4的技術,先搞中型坦克量產;造船廠分兩塊,一邊造驅逐艦和炮艇,另一邊兼顧漁艇——軍民兩用,不浪費產能。”
陳小醉翻著軍艦的資料,指尖點在炮艇設計圖上:“材料方麵,倉庫裏的鋼材和鋁材夠啟動階段用,我讓物資科今天就盤點出庫量。”
眾人迅速分工,有人抄錄圖紙編號,有人統計所需機床型號,陳小醉則在一旁飛快記錄物資調配要點。兩箱資料很快分發下去,油墨的氣息混著窗外的蟬鳴,在會議室裏織出一張細密的規劃網——一場依托著“意外之財”的工業躍進,正從這間辦公室裏悄然鋪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