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時代下的縮影 56
字數:4000 加入書籤
次日清晨,南洋聯合王國的臨時安置區裏,陽光透過椰林灑在整齊的營房上。從德國接回的兩千多名人才及家屬已在此安頓半月有餘,此刻正被引至一片開闊的廣場——王傑特意讓人在這裏搭了簡易的主席台,周圍擺滿了從倉庫裏搬來的鮮花。
當王傑身著正裝走上台時,廣場上響起一陣克製的掌聲。這些來自德國的科學家、金融家、技術工人裏,有人曾在柏林的軍工廠裏調試過火炮,有人在銀行的金庫中核對過賬目,還有人在大學的實驗室裏鑽研過精密儀器。他們臉上帶著初到異鄉的拘謹,卻難掩對未來的期待。
“歡迎各位來到南洋。”王傑的聲音透過擴音器傳開,帶著清晰的誠意,“二月派去的三艘軍艦,能把大家平安接來,是我們的幸運。”他抬手示意,身後的衛兵抬上幾箱剛出爐的麵包和水果,分發給家屬區的孩子們,引來一陣清脆的笑聲。
“我知道你們中很多人離開了熟悉的實驗室、工廠,甚至帶著家人輾轉千裏。”王傑的目光掃過人群,“在這裏,我向各位保證三件事:第一,無論遇到任何麻煩,找任何官員都能得到解決,直接來王宮找我也隨時歡迎;第二,所有技術人員、學者的工作崗位已經備好,軍工、金融、製造……你們擅長的領域,這裏都有舞台;第三,你們的工資待遇,會是當前全世界最高的,足夠讓家人安穩生活。”
人群裏泛起一陣騷動,幾個老工程師互相交換眼神,一位曾在克虜伯負責火炮設計的專家忍不住喊道:“我們的設備……”
“放心。”王傑笑了笑,“你們熟悉的那些機器,很快就會在新的工廠裏運轉起來,比在德國時更完善。”
廣場上的掌聲這次變得熱烈起來,連帶著孩子們也跟著拍手。王傑走下台,和幾位領頭的科學家握手,看著他們眼中重新亮起的光芒——這些帶著知識與技能的“火種”,終將和那些從德國運回的設備一起,在這片土地上點燃工業的火焰。
下午的會議室裏,陽光斜斜地照在長條會議桌上,攤開的文件旁放著剛泡好的茶。王傑坐在主位,看著林文和各部門負責人陸續落座,開門見山:“從現在起,要挑一批合適的年輕人當學徒,跟著德國來的專家們學技術。不管是機床操作、火炮設計,還是金融管理,都得有人跟著學,爭取盡快把他們的本事學到手。”
他指尖敲了敲桌麵:“這些學徒要機靈、肯下苦功,由人事部牽頭,各工廠、院校推薦,三天內把名單報上來。專家們的時間寶貴,得讓他們帶徒弟時能專心。”
林文在筆記本上記下要點:“學徒的食宿和津貼得跟上,不能讓他們有後顧之憂。”
“按技術工人的標準發,從國庫走賬。”王傑點頭,隨後話鋒一轉,“接下來,說說各部門的民生工作吧。”
民政部長率先匯報了糧食儲備和安置區建設,工業部長則提到了新工廠的招工計劃。王傑邊聽邊插話,偶爾在文件上做標記,從農田水利到學校建設,每個細節都問得仔細。
會議進行到後半程,王傑看了眼懷表:“剩下的議程,林總理主持吧,我去趟軍營。”
他起身時,林文已經接過了會議記錄:“放心,會把後續安排落實好。”
王傑點點頭,拿起外套走出會議室。走廊裏,陽光將他的影子拉得很長,去往軍營的路上,他想著那些即將開工的工廠和嗷嗷待哺的學徒——南洋的崛起,既要靠外來的“火種”,更要靠自己培養的“根基”。
軍營會議室裏,趙山河和幾位主官正圍著地圖低聲討論。見王傑進來,眾人立刻起身敬禮。
“說說吧,東南亞那邊的情況。”王傑落座道。
趙山河指著地圖上的緬甸、柬埔寨、泰國、越南和老撾區域:“日軍在這些地方的據點基本掃清了。仗打得順,收獲也不少——他們占領區裏的倉庫、工廠物資,不管是軍火還是機器,都暗地裏收回來了,已經分批運回國。”
“沒出岔子?”王傑問。
“放心,做得隱蔽,沒讓人察覺。”趙山河遞過一份清單,“這是具體品類,您過目。”
王傑擺擺手:“不用了,你們盯著入庫就行。”
王傑手指在地圖上劃過東南亞幾國:“零散日軍的清理,交給當地人員就行,咱們別再親自動手。眼下重心變了——搶物資,所有能到手的,還有那些礦產,都給我往回拉。記住,這些土地咱不占,隻拿有用的。”
他話鋒一轉,指向北方:“接下來,三軍的任務是向北輻射。步子別大,先從琉球開始,再慢慢往日本列島推。現在美軍和日本正打著,咱別太深幹涉,主要配合美軍——外交部已經收到美方電報,讓咱們協助對日作戰。”
王傑看向海軍主官:“海上控製權要抓牢,重點截獲日軍船隻。運輸物資的,把東西搶回來;其他船,一律打掉。”
趙山河起身應道:“明白,這就去部署。”
“記住,隱蔽些,別給美軍添亂,也別讓人抓住把柄。”王傑補充道,目光落在琉球的位置上。
王傑悄然離開新京,身影隱入前往日本的航程。接下來的一個月,他如一道無形的影子穿梭在日本列島的城市間。
東京的軍工廠裏,生產線、成品軍火被盡數收走;大阪的銀行金庫,紙幣、金銀儲備瞬間清空;名古屋的汽車製造廠,機床與零部件消失無蹤。沿街商鋪裏的商品、倉庫中的物資、北海道養殖場的牲畜……無論軍工民用、輕重工業,或是日常物件,凡入他精神力範圍,皆被納入空間,不留分毫。
他避開交戰區的炮火與巡邏隊,專挑混亂間隙行動,從繁華都市到偏遠城鎮,所過之處,隻餘空蕩的建築與茫然的民眾。
一個月後,當最後一座城市的物資被收盡,王傑已踏上返回新京的歸途。空間裏堆滿的戰利品,足以讓南洋聯合王國的底蘊再添厚重一筆。
6月至7月間,南洋聯合王國的兵力分成兩路行動。
南路軍直奔華夏南部,協助當地力量向福建、廣東、廣西等地的日軍發起攻勢。他們配合友軍清掃城市裏的日軍據點,在街巷戰中摧毀日軍的防禦工事,逐一收複被占領的城鎮,加速了這些區域的解放進程。
東線則繼續配合美軍行動,將重心放在太平洋上日本周邊的島嶼。南洋軍隊與美軍協同作戰,對島嶼上的日軍堡壘、炮兵陣地展開猛攻,肅清負隅頑抗的敵人,為美軍向日本本土推進掃清外圍障礙。
這一個月裏,兩路兵力各司其職,一邊助力華夏南部城市的解放,一邊在太平洋島嶼上壓製日軍殘餘勢力,行動緊密銜接,穩步推進著對日作戰的進程。
7月初,一批身著正裝的南洋聯合王國外交人員登上前往德國的專機,他們肩負著王傑的囑托,將奔赴波茨坦參加即將召開的國際會議。
出發前,王傑在王宮召見了外交使團負責人,明確了任務:“波茨坦會議關乎戰後利益分配,你們要據理力爭,為咱們國家多爭取資源、市場和國際話語權,尤其是在東南亞及周邊區域的權益,不能讓步。”
他頓了頓,語氣加重:“另外,要借著會議的機會,間接為華夏爭取支持。他們在反法西斯戰爭中付出巨大,戰後的利益分配不能被輕視。可以在討論殖民地問題、戰爭賠償等議題時,適時發聲,幫他們爭取應得的權益,不用過於刻意,但要讓各方感受到我們的立場。”
外交負責人點頭應下,帶著這份明確的指令,使團在7月中旬抵達波茨坦,準備在這場決定戰後格局的會議中,為南洋聯合王國及華夏爭取更多空間。
8月6日,美國在日本廣島投下原子彈“小男孩”,城市瞬間化為焦土。
8月9日,另一顆原子彈“胖子”落在長崎,再次造成毀滅性打擊。
8月15日,日本天皇發布詔書,宣布無條件投降,二戰走向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