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工業與軍事
字數:7288 加入書籤
“魯登道夫中校,軍方是否對坦克主炮口徑有最低標準?”
“參謀本部認為,要具備足夠的威力,至少需要30毫米以上。”
“您也知道,我們對汽車是有所了解,但對於火炮之類的武器完全是外行。那麽,在這方麵軍方是否會提供技術支持?”
“是的,包括克虜伯公司在內的軍工企業都會為你們提供一切必要的幫助,所以無需擔心這方麵的問題。”
“嗯......男爵大人,坦克的炮塔一定隻能裝一個嗎?如果做大一點,安裝多個炮塔,豈不是更強?”
“除非你們打算在坦克上建個百貨商店,否則我不太建議這麽做。從成本、重量和命中率等方麵綜合考慮,一輛坦克最好隻配備一門主炮,輔以兩三挺機槍,才是最合適的。”
“那麽,把發動機安裝在車體後方,而不是前部呢......”
似乎是許久未曾燃燒的汽車工程師之魂被點燃了,眾人不斷拋出問題,讓漢斯和魯登道夫根本沒有喘息的機會。
按理說,麵對工程師們的連番提問,漢斯完全可以甩給魯登道夫處理,然後像那些隻顧喝咖啡閑聊的長官一樣,在旁邊看熱鬧。
但在這決定世界上第一款坦克研發方向的時刻,漢斯認為自己絕不能置身事外。
要是任其發展,恐怕在前世所熟知的坦克誕生前,曆史上那一係列的試錯與波折會再次重演。
那時最終問世的可能就不是a7v了,而是類似《哈爾的移動城堡》裏的沙俄“沙皇坦克”,或者像俄羅斯祖傳方塊風格的“門捷列夫坦克”那樣的怪物。
因為就在剛才,差點就要誕生一款多炮塔坦克了!
當然,從個人角度來說,漢斯確實喜歡t29或t35這類多炮塔坦克的設計,但如果問它們是否是優秀的坦克......那恐怕隻能無言以對。
‘說起來,剛才舉的例子全都是俄蘇坦克啊......’
當然,德國自己也造過“鼠式”這種怪物,沒資格嘲笑別人。不過,“鼠式”與其說是怪物,不如說像“大和號”那樣,數據上堪稱最強,但在實戰中毫無作為,最終空耗資源,含恨退場,情況多少有些不同。
“男爵大人,我們能否與其他公司合作研發坦克?”
正當漢斯走神時,有人向他提出了這個問題。< aybach)?
正如他的名字所示,他是邁巴赫公司的創始人,該品牌後來與勞斯萊斯、賓利齊名,成為世界三大豪車之一。
不過,邁巴赫創立自己的公司是在日後的事情,目前他仍是戴姆勒公司的技術總監。
他正與坐在旁邊的卡爾·本茨kar friedrich benz)低聲交談。後者是奔馳公司的創始人,現已退居董事職務。從他們的神情來看,似乎有意讓奔馳公司參與進來。
‘戴姆勒和奔馳嗎?這可是個有名的組合啊。’
畢竟,日後的“梅賽德斯奔馳”正是由戴姆勒和奔馳合並而來。
更具體地說,1926年,由於一戰戰敗,戴姆勒和奔馳經營困難,不得不合並成立戴姆勒奔馳公司daierbenz ag),隨後推出了梅賽德斯奔馳品牌。
“可以,合作沒有問題。我們隻看最終成果。”
當然,雙方要如何分配利益,那就不是他該操心的事了。
他隻關心能否造出一款好坦克,僅此而已。
‘不過,先不考慮未來,邁巴赫現在想與奔馳合作,戴姆勒會答應嗎?’
據漢斯所知,邁巴赫與戴姆勒高層的關係並不融洽,否則他也不會在明年離開戴姆勒,創立自己的公司。
卡爾·本茨等奔馳方麵的人似乎也知道這點,盡管對邁巴赫的提議表現出一定興趣,但並未寄予太高期待。
畢竟對奔馳而言,與戴姆勒合作固然有利,但即便單獨研發坦克,也未必會有什麽損失。
因為奔馳不僅是當時德意誌帝國規模最大的汽車製造商,技術水平更是世界領先。
他們不僅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輛內燃機汽車,還首次完成了汽車的長途行駛。此外,1894年生產的“奔馳維洛”benz veo)更是世界上第一款量產汽車。
因此,漢斯也認為,在這場競爭中,奔馳是最有希望勝出的。
至於邁巴赫選擇與奔馳合作,恐怕也是基於同樣的考量吧。
實際上,在真實的曆史中,戴姆勒奔馳在二戰期間是納粹德國的主要軍工企業之一,負責生產包括三號坦克在內的主力坦克,甚至上文提到的“鼠式”超重型坦克也是由奔馳研發的。
當然,正因如此,奔馳因向納粹德國提供軍需物資,並強製集中營囚犯進行勞役,而理所當然地被列入了戰犯企業名單。
“時間比預定的要長,問題就先回答到這裏。如果之後還有疑問,可以向這位魯登道夫中校谘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漢斯指了指魯登道夫,在場的人都若有所悟地點了點頭。
但某人的話還沒有結束。
“最後,這是我個人的看法——坦克將成為未來德國陸軍的核心武器,因此,我們需要建立比現在更完善的大規模生產體係,以適應未來的量產需求。”
當然,這並不僅限於坦克。
放眼未來,軍隊對卡車、裝甲車等汽車的需求將呈現爆炸式增長,而且這種需求必然會發生。
“而這一切的前提是,德國的汽車工業必須進一步發展。我認為,為了實現這一點,我們應當讓汽車擺脫僅供上流社會享用的局限,降低價格,讓普通市民也能負擔得起,並進行更多、更大規模的生產。”
“這......但考慮到當前汽車的製造成本、人工費用以及生產環境,是否有些勉強?”
一直認真聽講的邁巴赫舉起手提問。
而漢斯早已準備好了答案。
“各位聽說過‘流水線生產係統’嗎?”
“流水線生產?”
“說起來,男爵旗下的drr公司就依靠這種流水線,在極短時間內大批量生產收音機,銷往全球......”
“沒錯,正是如此。以往,汽車需要由小規模團隊花費數天時間才能製造完成。但若引入流水線,生產速度將得到極大的提升。理論上來說,我們可以做到每小時生產一輛汽車,甚至每幾十秒就能生產一輛。”
“什......幾十秒?!”
某個不知名的人驚訝得喊了出來。
其他人的表情也大同小異。
然而,真正癡迷於大規模生產的福特,早在1914年就已實現了24秒生產一輛t型車的記錄,因此,這絕非天方夜譚。
“事實上,流水線的高效性已經通過收音機生產得到了驗證。drr公司正是依靠流水線,大幅降低了人力成本和生產成本,同時大幅提高了生產速度。如果各位有興趣,我可以提供相關統計數據。”
“我們並非不相信男爵閣下,隻是這樣的生產速度實在令人難以置信......光靠流水線真的能做到嗎?”
“當然,這不僅僅是流水線的作用。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還需要產品的標準化、統一化,以及零部件的極簡化。”
“唔......”
“但無論如何,大規模生產已是時代潮流。美國的汽車企業已經開始對流水線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如果我們德國作為汽車工業的先驅者,無法搶占先機,那麽在市場競爭中,美國人很快就會占據主導地位。”
當漢斯提到在經濟和工業領域已逐步超越歐洲的美國時,眾人的眼神發生了變化。
德國,正是汽車工業的開拓者和奠基者。
正因如此,身為驕傲的德國人,他們絕不願意落後於那些隻不過是後起之秀的“洋基佬”。
當然,眼下在美國真正重視流水線的可能也隻有福特,但他並沒有說謊,這就足夠了。
“考慮到生產效率和人力成本,試點推行流水線生產倒也不是壞主意。”
“確實,未來市場擴大,我們的利潤也會隨之增長......”
漢斯的話顯然頗具說服力,不少汽車企業的代表都開始對流水線生產係統展現出濃厚的興趣。
其中,包括卡爾·奔馳和邁巴赫。
“原本打算簡短說明的,結果還是說得有些長了。今天的討論就到這裏吧,大家可以各自散去。”
漢斯的話音剛落,各家企業的代表們連招呼都顧不上打,匆匆離開。
他們恐怕迫不及待地想回到總部,與高層和技術團隊商討對策了吧。
“呼,總算結束了。”
“我也該走了。我和自然主義者的朋友們有約,男爵,要不要一起來?”
“哈哈哈......這份好意我心領了,毛奇總長。”
漢斯對著試圖拉自己加入裸體主義聚會的毛奇勉強擠出一抹笑容。
與其去那種地方,他寧可主動去軍官學校報到。
“那麽,我也該動身了。我和英國大使有約。魯登道夫中校,務必嚴加保密。”
“請放心,除了陸軍情報部門,還有普魯士秘密警察參與,絕不會讓機密泄露。”
漢斯點了點頭,轉身離去。
心中充滿期待——究竟,世界上第一輛坦克會是什麽模樣?
......
1906年在遺憾的別離與嶄新的相逢交錯之中終於落下帷幕,而1907年悄然到來。
然而,歐洲依舊是那個歐洲。
在英國倫敦,女權參政者們踏著泥濘遊行;在羅馬尼亞,仿佛回到了中世紀,農民起義爆發,導致一萬一千餘人喪生;在保加利亞,無政府主義的浪潮再度湧現,總理遭無政府主義者刺殺。
但僅憑這些動蕩,還不足以撼動那個被稱為“美好時代”beeepoe)的和平與浪漫。
歐洲人似乎早已將日俄戰爭時期的摩洛哥危機拋諸腦後,依舊如往常一般謳歌著和平。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當然,歐洲的平靜並不意味著漢斯的日常也能同樣平靜。
除了外交部的事務之外,還有許多需要他費心的事情。
首先,拖拉機計劃正如火如荼地推進。
盡管最終未能促成奔馳與戴姆勒提前二十年合並,但無論如何,他們各自傾盡全力,投身於坦克研發之中。
當然,距離第一批原型機問世,還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與此同時,包括奔馳和戴姆勒在內的一些汽車公司,已經開始試驗性地引入流水線作業。
此舉取得了顯著成效,仿佛德國汽車製造商們鐵了心要在這一契機下吞並整個歐洲汽車市場,紛紛投身於大規模量產競賽。
受此影響,近來的報紙紛紛大肆渲染,稱汽車價格即將大幅下降,未來每個家庭都能擁有一輛屬於自己的汽車,煽動著市民們的期待。
“說到汽車,我倒是想起了一件事——以後還得建造高速公路才行。”
據漢斯所知,卡爾·本茨在這個時期便已提出過修建高速公路的設想。
不過,這件事並不緊急,姑且先擱置一旁。
“那麽,今天的會議就到此結束吧。啊,對了,漢斯,你去荷蘭的準備如何了?”
“當然,作為我們外交部今年最重要的會議之一,必須萬無一失。”
聽聞此言,任期所剩無幾的齊爾斯基外長露出滿意的神色,微微頷首。
今年6月,在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的主導下,第二次萬國和平會議將在荷蘭海牙召開。
這場會議將匯聚全球共計44個國家,而在齊爾斯基外長的推薦下,漢斯將作為代表之一,與其他外交官一同出席。
至於他這個正在積極備戰的人,去參加這樣一場主張和平的會議究竟有何意義?——姑且不論,但這種場合,本就該露露臉,混個名聲,不是嗎?
就這樣,1907年6月,漢斯懷揣著幾分期待,踏上了前往海牙的旅途。
喜歡如何拯救德意誌請大家收藏:()如何拯救德意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