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取死之道!
字數:7561 加入書籤
1908年10月6日,原本平靜的德意誌帝國外務部陷入了一片混亂。
就在昨日,名義上仍屬奧斯曼帝國領土的保加利亞公國正式宣布獨立,而今晨,奧匈帝國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又宣布吞並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
這一舉動完全是奧匈帝國與俄羅斯私下締結的協議所致,事前未與德意誌帝國有任何商討,麵對盟友的魯莽行事,外交部長舍恩隻覺脖頸一陣僵硬。
唉,為什麽不論是奧匈帝國,還是不久後在意土戰爭中的意大利,這些所謂的盟友總是擅自行動,連一句招呼都不打呢?
真讓人懷疑,他們究竟是把德國當成盟友,還是當作冤大頭。
“說實話,比起法國和俄羅斯,這兩個麻煩不斷的盟友反而更讓人頭疼。”
當然,奧匈帝國畢竟是獨立的主權國家,德意誌無權幹涉其外交政策。
而且德意誌帝國在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也沒有直接利益。
但這場波斯尼亞危機與德意誌帝國並非毫無關聯。
就算不提波斯尼亞危機最終會引發的薩拉熱窩事件,單就此次吞並本身而言,已然違反了俾斯麥時代在“柏林會議”上簽訂的1878年《柏林條約》。
柏林會議原本是為了解決由於俄羅斯帝國在第十二次俄土戰爭中大敗奧斯曼帝國並強行簽訂《聖斯特法諾條約》而引發的列強矛盾,由俾斯麥主導召開的外交會議。
會議上,俄羅斯在戰爭中取得勝利,但卻被迫交出大量戰果,這也成為其與德意誌帝國矛盾加劇的開端,但眼下這並不是重點。
真正關鍵的是,柏林會議決定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名義上歸屬奧斯曼帝國,實則由奧匈帝國負責管理,成為雙方的共管地。
正因如此,奧匈帝國趁青年土耳其黨革命之機,徹底吞並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的行為,顯然已違反了條約。
“在原本的曆史中,波斯尼亞危機爆發時,德意誌帝國隻是無條件支持奧匈帝國這個盟友罷了......”
但此時漢斯並不打算照搬這種做法。
他既無力阻止波斯尼亞危機的爆發,也擔心曆史軌跡的劇烈偏離會帶來難以預料的後果,同時也想盡量減少這場危機給德意誌帶來的損失。
至於巴爾幹半島那膨脹的塞爾維亞和羸弱的黑山,他們怒火中燒,甚至一度認真考慮要向奧匈帝國宣戰盡管被俄羅斯勸阻),這種反應也算是情理之中,可以暫且放一邊。
真正的問題在於意大利。
意大利原本同意奧匈帝國吞並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前提是奧匈帝國歸還其占領的部分未收複領土,如特倫蒂諾和伊斯特裏亞半島。然而冷酷無情的奧匈帝國直接無視了意大利的請求。
最終,這成為意大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背棄三國同盟,轉而投向協約國陣營的直接導火索。
“果然,能阻止這種局麵發展最好還是阻止吧?”
盡管意大利這個盟友幫不上多少忙,但相比曆史上那樣突然反水成為敵國,至少維持現狀要強得多。
再者,如果意大利轉而背棄同盟,最終承擔這一負擔的將會是奧匈帝國,考慮到原本的曆史,善後工作顯然又會落到德國頭上。
“嘖,雖然不怎麽情願,但再怎麽說也是盟國,能幫的還是得幫。”
漢斯試圖將希臘拉攏到自己這一邊也是出於同樣的考慮。
事實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希臘表現是好是壞並不重要。
想要讓希臘成為我方盟友的根本原因,無非是為了減少不可預見的變量,同時減輕奧匈帝國在巴爾幹戰區的負擔。
“當然,從牽製俄羅斯和塞爾維亞的角度來看,希臘所處的地緣政治和外交位置也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此外,實際上希臘在這個時代並不像許多人想象的那樣孱弱。
比如就在幾年後的巴爾幹戰爭中,希臘動員的陸軍兵力少於保加利亞和塞爾維亞,卻仍能相對輕鬆地擊敗奧斯曼帝國軍隊。
更重要的是,希臘是巴爾幹眾多小國中唯一擁有現代化強大海軍的國家。
在巴爾幹戰爭中,希臘海軍屢次擊潰奧斯曼海軍,封鎖達達尼爾海峽,成功掌控愛琴海的製海權,切斷了歐洲奧斯曼與亞洲奧斯曼的聯係,立下了赫赫戰功。
保加利亞軍隊在擔任巴爾幹同盟主力、憑借希臘海軍的助力贏得戰爭勝利後,即便再自負,也不得不承認希臘的貢獻,並非出於虛偽的恭維。
當然,之後保加利亞因不滿戰利品分配,轉而進攻希臘和塞爾維亞,爆發了第二次巴爾幹戰爭。
“無論如何,我得去和舍恩外長以及比洛總理談談。”
減少敵人,增加盟友,是戰略與外交的基本原則。
如果意大利留在三國同盟內,這邊的負擔就會減少,而法國的壓力則會倍增。
“......我已經聽明白你的想法了。”
然而,聽完漢斯的提議後,比洛總理卻露出一副並不怎麽讚同的神情。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由於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的合並,導致意大利與奧地利的關係惡化,這種情況確實是可以預料的。再加上根據三國同盟條約,奧匈帝國若在巴爾幹半島有領土變動,需與意大利達成相互協議。”
這是俾斯麥在推動三國同盟成立時,為了拉攏意大利加入,施壓奧匈帝國所強加的條款。
難怪意大利會在這次波斯尼亞危機中自作多情,以為能趁機收複部分未歸還領土。
“但問題在於,就算我們打著三國同盟的旗號,要求奧匈帝國向意大利做出讓步,他們也不可能聽從。”
“即便如此,嚐試一下總沒壞處吧?”
“呼......男爵,迄今為止你所接觸的歐洲君主和皇族,大多都對你頗為友善。”
比洛說道:
“作為一名前外交官,我可以告訴你,英國的愛德華七世是個不會因種族或階級而評判他人的人。俄羅斯的尼古拉二世天性善良。希臘的康斯坦丁王儲因為索菲殿下的緣故,對你也頗有好感。”
“您的意思是,奧匈帝國的弗朗茨·約瑟夫皇帝不一樣。”
“沒錯,接觸過你就會明白,他在某種意義上是個非常棘手的人物。而且這次,我們甚至無法指望陛下的幫助。論權威和地位,即便是我們的皇帝陛下,在弗朗茨·約瑟夫麵前也得稍稍退讓。”
畢竟那可是數個世紀以來統治歐洲的哈布斯堡家族。
無論現實如何,至少在王室的威望上,他們要勝過霍亨索倫家族。
“不過,試一試總比什麽都不做好。”
說實話,漢斯其實也沒有抱太大的期望。
隻是覺得與其無所作為,不如嚐試一下,就算失敗也無妨。
“讓奧地利把屬於我們正當領土的地方割讓給意大利?你特地來占用朕的時間,跑到朕的宮殿裏,就是為了說這些無聊的廢話嗎?”
然而,當漢斯抵達維也納後,立刻明白了比洛為何會勸他三思而後行。
弗朗茨·約瑟夫一世。
他簡直是個頑固派之中的頑固派。
......
1908年10月,奧匈帝國維也納美泉宮。
“......陛下,這件事是為了維持三國同盟所必須的。”
奧匈帝國的首任皇帝、另一位凱撒——弗朗茨·約瑟夫一世,聽到眼前這位年輕人的話,不由得皺起了眉頭。
漢斯·馮·喬男爵。
這是他第一次見到漢斯的真容,但早已有所耳聞。
他的名聲亦是如此。
然而此刻從他口中吐出的話語,卻足以令這位無法擺脫往昔回憶的老皇帝感到不悅。
“朕原以為德意誌帝國會堅定支持我們奧地利。這真是貴國皇帝的意思嗎?”
“陛下,德意誌帝國十分重視與奧地利的同盟關係。我們隻是希望,正如我們尊重奧匈帝國一樣,奧地利也能給予其他盟友應有的尊重。”
漢斯說道。
“三國同盟的互惠條款明確規定,既然奧匈帝國已然吞並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為了得到國際承認,必須在某種程度上向意大利作出讓步。隻需割讓特倫蒂諾地區的一部分,意大利便會滿意而退。”
“陛下,男爵所言不無道理。再者,若隻是特倫蒂諾的一小部分......”
“住口。”
大公弗朗茨·斐迪南曾多次出席德意誌帝國的慶典,與漢斯相識。他附和著漢斯,想要勸說自己的叔父。然而,弗朗茨·約瑟夫一世不耐煩地打斷了他的話。
“別再用這些荒謬無稽的言論玷汙朕的耳朵。”
大公弗朗茨·斐迪南無奈地歎了口氣。
既然叔父態度如此強硬,再多的言辭也是徒勞。
“男爵,你還是先行告退,擇日再來吧。”
與漢斯一同前來的前外交部長、現任駐奧匈帝國大使齊爾斯基也看出情勢不妙,勸漢斯暫且退讓。
然而,漢斯似乎不願就此罷休,盡管弗朗茨·約瑟夫的神情已顯不悅,他依舊再次開口。老皇帝見狀,眉頭緊蹙,對這個乳臭未幹的小子敢於如此無禮感到憤怒。
“陛下,德意誌帝國曾在1878年柏林會議期間,即便奧匈帝國因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的問題導致三國同盟破裂,仍始終堅定支持奧匈帝國。”
雖然......當時三國同盟的破裂部分責任在俾斯麥,但漢斯並未特意指出這一點。
“而如今,奧匈帝國在未與德意誌帝國進行任何協商的情況下,公然違背柏林會議的協議。盡管如此,德意誌帝國仍願意出手相助,然而奧匈帝國卻對同盟的信義置若罔聞。我們德意誌正因奧地利的緣故,再次麵臨與俄國的衝突風險!”
“此事我們已與俄國進行過協商......”
“您說的是那些根本無法兌現的協商嗎?”
漢斯提高了聲音,本想辯解的奧匈帝國外交部長阿洛伊斯·馮·埃倫塔爾aois eopod jo)被這句話堵得啞口無言。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奧匈帝國之所以能成功吞並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完全是因為向俄國承諾會撤軍離開塞爾維亞和黑山之間的耶尼帕紮爾地區,並開放博斯普魯斯海峽。
雖然這讓人想起了漢斯在日俄戰爭期間的手段,但此一時彼一時,局勢已然不同。
更何況,奧匈帝國與奧斯曼帝國的關係並不友好反而因波斯尼亞危機而惡化),最重要的是,因海峽開放而在摩洛哥危機中吃盡苦頭的英國,絕不會對此坐視不理。
事實上,在曆史上,在修改《柏林條約》解決波斯尼亞危機時,最終阻止俄國通過海峽的正是英國。
而現在經曆了摩洛哥危機的英國,恐怕隻要聽到“海峽”二字,就會如同被踩到尾巴的吉娃娃一樣狂躁不已。
‘若俄國得知自己被奧匈帝國欺騙,恐怕會十分‘高興’吧。’
“......對於此事,我們自有解決之道。即便俄國再憤怒,最終也不得不承認這次吞並的既成事實。”
“是啊,眼下或許如此。但這無疑會讓奧匈帝國與俄國的外交關係跌入更深的穀底。”
確實,在曆史上俄國因奧匈帝國的欺騙憤怒不已,但也隻能無可奈何地選擇了退讓。
不過這段積怨並未消散,反而在未來成為了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重要導火索之一。
“陛下,懇請奧匈帝國展現出對同盟的忠誠,以回應德意誌帝國的信義。隻需在意大利問題上稍作讓步,德意誌帝國必定會全力協助奧匈帝國解決此事。”
“哼,不過是僥幸得封貴族的小鬼罷了。你個連父母是誰都不清楚的卑賤血統,竟敢在朕麵前大放厥詞,妄圖教導朕?”
“!”
“叔叔!”
“陛下!”
麵對弗朗茨·約瑟夫一世對漢斯的侮辱,斐迪南大公與齊爾斯基大使驚愕不已,紛紛出聲抗議。然而,老皇帝卻冷冷地下達了逐客令。
“好了,退下吧。”
“是,那麽,容我改日再來拜訪。”
然而,漢斯依舊神色平靜,微微低頭行禮後,轉身離去。
哢噠——
但就在轉身離開之際,漢斯那雙冰冷的眼眸中,閃爍著前所未有的冷冽凶光。
——————
晚上還有
喜歡如何拯救德意誌請大家收藏:()如何拯救德意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