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鉤直餌鹹,速來
字數:7359 加入書籤
當漢斯正與畢蘇斯基等在俄國統治下渴望獨立的被壓迫民族代表會麵,將自己的構想付諸現實,並為即將到來的大戰做準備之時,
法國也深切感受到歐洲的和平正日益岌岌可危,尤其是波斯尼亞危機之後,奧匈帝國與俄國之間的矛盾愈演愈烈,巴爾幹半島局勢混亂不堪。這使得法國也開始憂慮戰爭是否會在俄奧之間爆發。
一旦奧匈與俄國開戰,作為奧匈盟友的德國必然會參戰,而法國也必須履行盟約,支援俄國,共同迎戰。
法國不可能放棄自己長期以來的盟友俄國。這不僅僅是出於道義問題——如果法國坐視俄國衰敗,就會在歐洲陷入孤立,而那將意味著比過去更加穩固和強大的俾斯麥體係的回歸,最終逼迫偉大的法蘭西屈服於德意誌和英國。
正因如此,為了避免最可怕的噩夢成真,法國亦開始加緊軍備建設,尤其是海軍方麵。
雖然即便法國海軍與盟友俄國海軍聯手,對英國而言也毫無優勢,更是遠遠無法與德國抗衡,但他們依舊沒有放棄。
最開始,法國海軍是想通過建造“腓特烈”級戰列艦來縮小差距,但不久後,德國便下水了堪比曆史上“超無畏艦”的“凱撒”級戰列艦,這讓法國海軍的希望瞬間化為泡影。
“按部就班的方式根本無法阻擋那些海盜雜碎和德國佬的艦隊,我們必須另尋他法!”
如果不改變局勢,法國艦隊不僅將被迫拱手讓出廣闊的法蘭西海域,還將在整個戰爭期間都飽受商業航道襲擊的折磨。此外,那時英國或德國還可能憑借著這份海上優勢,直接在法國沿海發起登陸作戰,威脅法國本土。
為此,法國在所有可能被入侵的沿海地區都布設了海岸炮,同時加緊引進大量潛艇,以彌補海軍的不足。
與此同時,法國陸軍也未曾懈怠,在財政緊張的情況下,他們仍大力擴充炮兵,並組建航空部隊,不斷增強軍力。
當然,法國左翼勢力,如共產主義者和無政府主義者,對政府的軍備擴張極盡批評,諷刺法國何時成了普魯士。但大多數法國民眾卻默許甚至支持政府的軍備擴張,因為他們深知,麵對德意誌帝國與大英帝國的邪惡同盟,隻有這樣才能保衛共和國。
法蘭西人民從未忘記普法戰爭的恥辱與凡爾賽的屈辱。
為了避免偉大的法蘭西再次被普魯士豬玀的肮髒軍靴踐踏,強大的軍隊是不可或缺的。而為了這一目標,即便是崇尚自由的法國公民,這一次也願意對政府的軍國主義舉措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法國的果敢行動不僅體現在軍備擴張,也表現在外交策略上。
法國趁著波斯尼亞危機讓奧匈帝國與意大利裂痕加深的時機,開始挑動著意大利對“未收複領土”的貪欲,欲促使其退出三國同盟,轉而投向法俄同盟的懷抱。
然後,時間就到了1911年8月。
“總參謀長閣下!剛剛接到情報,我們派往德意誌帝國的間諜成功獲取了德軍的戰爭計劃!”
“哦哦!真的嗎?!”
得知可能獲得決定戰爭勝負的契機,剛於上月就任法國陸軍總司令的約瑟夫·霞飛joseph jaces cesaire joffre)及法國軍方高層頓時一片騷動。
......
“......也就是說,一旦戰爭爆發,德國不會選擇往阿爾薩斯洛林方向進攻,而是準備繞道比利時,迂回突破我們的法國防線,是嗎?”
會議室中,聽到約瑟夫·霞飛這番話,眾多法國軍方將領和參謀們同時低聲歎息,既是感慨,又帶著幾分慶幸。
畢竟,德國軍隊的作戰計劃精準地擊中了法國軍方在對德戰略上的弱點。
當前的法國參謀總部一直認為,一旦戰爭爆發,德軍一定會像普法戰爭時那樣,毫無疑問地從法德邊境的阿爾薩斯洛林發動進攻。
因此,1913年製定的法國戰備方案——即“第十七號計劃”pan xvii)——便是要在戰事初期迅速向阿爾薩斯洛林推進,構築堅不可摧的塹壕防線,以迎擊德軍。
隨後,在德軍戰力被削弱後,法軍便會發起大規模火力攻勢,並以“奮勇突擊”的精神進行反攻,奪回阿爾薩斯洛林。
這便是法國所構想的戰爭藍圖。
當然,就像“第十七號計劃”本身那樣,法國人從未認真考慮過之後的事態發展。
但如果德軍並非從阿爾薩斯洛林,而是繞經比利時直撲巴黎呢?
若是對此一無所知,法軍恐怕隻能淪為一隻追不上獵物的獵犬,再一次將巴黎拱手讓給德國人。
“原以為德意誌帝國繞道比利時的可能性極小,但是......這個作戰計劃,是由前任德國陸軍總參謀長施裏芬製定的?”
“沒錯,計劃的名稱便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施裏芬計劃’。”
“果然,不愧是名震歐洲的戰略大師,差點讓我們措手不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霞飛有種劫後餘生的感覺,腦海中不由浮現出他的老友費迪南·福煦ferdinand foch)的話。這位老友原是陸軍大學的教授,不久前才晉升為少將,成為一名師長。
福煦曾勸他,過度執著於阿爾薩斯洛林並非明智之舉,應該警惕德軍沿低地國家方向、甚至北部海岸的部署。
事實上,曆史上福煦就曾在英國坎伯利參謀學院任教,與親法派的威爾遜探討英法協作時,就認真考慮過德國入侵比利時的可能性。
盡管當時尚無法判斷德軍是會進行全麵進攻,還是僅作佯攻,但他的擔憂並非空穴來風。
這位未來的協約國聯軍總司令絕非浪得虛名,他此次亦對德軍繞道比利時的可能性表示憂慮。而如今看來,他的擔憂正是現實——德軍的確計劃在戰爭爆發時繞道比利時。
‘果然,我應該讓福煦擔任副司令副總參謀長)。’
霞飛對此早有打算,可惜現實卻並不如人意。福煦的軍銜提升過於遲緩,甚至直到現在才剛剛成為少將。
這與法國第三共和國政府對天主教的強硬態度不無關係。自前總統埃米爾·盧貝推動政教分離政策以來,法國政府便對天主教采取敵視態度,而福煦恰恰是個虔誠的天主教徒。
當然,他晉升緩慢也有其自身原因。當年普法戰爭爆發,福煦親眼目睹德軍鐵蹄踐踏阿爾薩斯洛林,遂發誓要向德國複仇。正因如此,他拒絕了能快速升遷的殖民地任職,而是選擇留在本土,專注於對德作戰。
因此他拒絕了霞飛讓福煦出任副總參謀長的建議,而是選擇了曾主導“第十七號計劃”的愛德華·德·卡斯泰爾諾edouard de castenau)。
當然,卡斯泰爾諾也是一位優秀的將領,但讓霞飛頗感荒唐的是——這位新任副總參謀長,竟然是一位比福煦更為保守的天主教徒,甚至虔誠到了令同僚側目的程度。
有些法軍將領甚至戲稱他為“戰鬥修士”或“耶穌會將軍”,可見其信仰之堅定。
“不過,英國真的會坐視德軍踏入比利時嗎?”
霞飛想著梅西米拒絕福煦時所找的種種借口,而“說曹操,曹操到”,卡斯泰爾諾已舉手發言。
確實有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比利時是中立國,其中立性是由英國所保障的。
“但別忘了,英國和德國可是盟友。這種可能性仍然存在。更何況在‘施裏芬計劃’中,德國人顯然認為‘比利時通行權’不會成為問題,因為他們與英國的談判進展順利。”
霞飛結合著“施裏芬計劃”與福煦的警告,越來越傾向於相信德國會繞道比利時。
畢竟繞過法國主力防線,對德國而言無疑是最佳的破敵之策。
此外,若論陰謀詭計,德意誌帝國素來令人防不勝防。霞飛認為,有那個被法國人稱為“黃皮俾斯麥”的漢斯·馮·喬在,完全有可能說服英國放行德軍。
最初聽說這個名字時,霞飛隻當他不過是個走運的東方小鬼。但在他憑借“英德談判”狠狠敲打法國後,整個法國軍方都已將他視為最具威脅的德國人。
他們之所以稱他為“俾斯麥”,絕非空穴來風。
因此霞飛不得不懷疑,漢斯·馮·喬是否已暗中與英國達成某種交易,甚至可能連比利時也已站在德國一邊。
別忘了,現任比利時國王阿爾貝一世,既是已故國王利奧波德二世的繼承人,又是英國王室與德國皇室的親戚。
雖然在當今時代,王室聯姻已不再決定國家政策,但作為共和國的法國,仍不得不警惕這一關係。
“那麽,我們該如何應對‘施裏芬計劃’?”
“最好的防禦就是進攻。如果必要的話,戰爭爆發後,我們可以搶在德國人之前入侵比利時,構築塹壕防線。”
霞飛的提議極為激進,頓時引發了參謀們的騷動。
但他的語氣堅定無比。
“我們不能讓德國人再踏足偉大的法蘭西!我們在兵力上依舊劣勢,唯有主動出擊,方能扭轉局勢。”
特別是比利時境內的列日和那慕爾,都是歐洲數一數二的堅固堡壘。
若能在德軍抵達前占領這些要塞,便可大大提升法軍的戰略優勢。
“可英國對比利時中立的保障——”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哈!我們有什麽理由在乎那個?”
的確,沒有理由在乎。英國人早已與德國人狼狽為奸。
但霞飛與法國人忽略了兩點。
其一,英國比他們想象得更加無情冷酷。
其二,漢斯·馮·喬,真的會任由“施裏芬計劃”泄露給法國嗎?
答案是否定的。
......
“看來法國已經上鉤了,施裏芬伯爵。”
“嗬嗬,那可不是嘛,竟然真的奏效了。”
施裏芬悠哉地坐在河邊,將魚竿垂入水中,想到這些就忍不住放聲大笑。
此刻,法國人恐怕正興高采烈地研究著所謂的“施裏芬計劃”,以為已經看穿了德軍的戰略意圖。
但當他們意識到真相時,又會露出怎樣的表情呢?
沒錯,他們手中的“施裏芬計劃”,其實是漢斯故意泄露出去的‘假計劃’。
“現在約瑟夫·霞飛和法國參謀本部,恐怕已經在考慮先發製人地進攻比利時了吧。”
以法國對英德談判的恐懼、以及他們奉行的“沙文主義”,再加上根深蒂固的塹壕戰至上主義,這些都極有可能促使他們做出這個決定。
當然,這一切都隻是推測,戰爭真正爆發時,法國也未必敢貿然侵略比利時。
但如果德軍擺出一副確實要進軍比利時的架勢呢?
唰!
“喔哦,好大一條!”
剛剛被施裏芬釣上來的那條魚,就是法國將要落入的下場。
那時,英國——那個原本有99.9可能保持觀望的國家,也將被一並拖入戰爭。
當然,即便法國最終執意從阿爾薩斯洛林發動進攻,漢斯也早已準備好了“b計劃”,因此無需擔憂。
畢竟隻要法國沒有瘋到主動向德國屈服,他們就別無選擇,隻能為了支援俄羅斯而參戰。
“外長大人。”
正當漢斯沉浸在這場“法國垂釣”帶來的愉悅之中時,秘書突然神色慌張地湊到他耳邊。
“剛剛收到來自俄羅斯的緊急電報。”
“......俄羅斯?”
“是的。彼得·斯托雷平首相遭到刺殺。”
聽到這話,漢斯緩緩抬頭,望向天空,眼中浮現出複雜的神色,既有釋然,也有些許遺憾。
斯托雷平死了。
而俄羅斯帝國最後的希望,也隨之破滅。
喜歡如何拯救德意誌請大家收藏:()如何拯救德意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